• 3424阅读
  • 5回复

【幾乎被遺忘的英雄】清军“炮王”余仁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524808471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 本帖被 thinfo 从 余氏典籍 移动到本区(2016-11-03) —
族谱有记载,文章为网络搜索到的 HM57b>6  
 %Xs3Lz  
gwhd) .*  
   虽然在《甲午战争史》和《中国近代炮兵史》上,没有他的名字,但他在甲午战争和抗击八国联军时所表现出的英勇气概,却是可圈可点的;特别是他爱军习武,修炼成中国近代首位“炮王”,为推进中国军事现代化所作出的贡献,更是不应该磨灭。 nv&uhu/q  
  2006年7月,我回乡探亲,意外地见到了《寿春余氏族谱》,又意外地读到了其中的《余公均堂传》,文中记述:德国人汉纳根称弟子余仁同为“异才”,并“以炮王期之”;在甲午战争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中,他指挥的炮队“远近高低百发百中”,功勋卓著。 #=F"PhiX`  
  余仁同是何其人也?他真的如家谱记载的那么神吗? L1=3_fO  
D`p&`]k3v  
a h<1&UG,  
3 i<,#FaL  
  投淮军帐下,受教官器重 Y.` {]rC  
 aEUC  
  《寿春余氏族谱》纂修于1922年4月。序言中写道:“吾族自赓公于明洪武间由英山迁寿之芍陂西。”(我们余氏家族自始祖余赓公于明朝洪武年间,由湖北英山移民到安徽寿县安丰塘西部定居。)按照家谱记载,余仁同是余赓的第十四世孙。 M|!^ #!a(  
  余仁同,字均堂。1859年3月,他出生在安徽寿县正阳关。当年,内河运输十分繁忙。正阳关是淮河中游的交通枢纽,白帆如云,桅杆如林,商贸繁荣,素有“七十二水归正阳”之名,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lv -z[  
   由于父母早亡,他与哥哥余仁龙相依为命,靠在家门口摆个小杂货摊子糊口。生意做得本来就很清淡,余仁同却不安于此,晚上灯下苦读兵书,白天石子撒地,排 兵布阵。哥哥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批评他不务正业。他非但不听,还将杂货摊子掀翻,大声反问:“大丈夫当为国出力,安能觅蝇头利奔走阛闠(街市),徒与市侩 为伍乎?” [h>|6%sW  
  不久,他索性离开家乡,投奔淮军,在周盛传的“盛字营”当兵。因为作战勇猛,又被挑选到李鸿章的亲兵炮队,担任了一名低级军 官。后来,跟随汉纳根学习火炮技术。汉纳根为德国陆军大尉,贵族出身,精通火炮,据说他还是德皇威廉二世的外甥。1879年11月,24岁的汉纳根来到天 津,经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举荐,被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聘为军事顾问、北洋水师学堂教官。李鸿章虽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但他对老师的“制胜之道,实 在人而不在器”的理论不以为然,非常重视部队军事装备的现代化。早在1862年淮军创建之初,部队就装备了洋枪洋炮,并聘请外国专家为教官,加以训练,为 淮军后来居上、取代湘军奠定了基础。那一天,汉纳根(Von Hanneken)在李鸿章面前夸奖余仁同说:“我自入华以来为贵国组织炮队,未得一异才足 尽吾学者。今得余仁同非常颖悟,他日成就可预以炮王期之。” )|;*[S4  
?^Sk17G  
【汉纳根 Von Hanneken(1855-1925),德国人。陆军大尉,中国海关税务司德璀琳长婿。1879年由德国军队退伍,由中国驻柏林公使馆聘请来华,在天津 任军事教官兼充李鸿章副官,并负责设计和建造旅顺口、大连湾、威海卫炮台。1891年回国,1894年再次来华,7月23日由大沽口搭乘运送清军的英国商 船“高升”号往朝鲜。25日,“高升”号在丰岛附近海面被日军舰击沉,汉纳根根泅水得免于难。不久,应李鸿章之聘以花翎总兵衔入北洋水师充总教习兼副提督。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爆发。汉纳根与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在旗舰“定远”指挥作战。海战结果,北洋水师损失军舰5艘,死伤官兵800余人。日 本舰队也遭到重创。海战结束后,10月9日,清廷特颁谕旨,以“洋员汉纳根在海军当差,教练有方,此次大东沟之战,奋勇效力,深堪嘉奖。加恩赏给二等第一 宝星,以示鼓励”。后又赏加双眼花翎提督衔。  黄海海战后,汉纳根曾向清廷条陈节略,认为黄海海战由于“中国海军,近八年中未曾添一新船,所有近来外洋新式船炮,一概乌有,而倭之船炮,皆系簇新, 是以未能制胜”。建议清政府向智利、德国、英国购买快船,聘请外国将弁水手同船来华,新旧合成一大军,另派一洋员为全军水师提督。同时建议加练陆军10万 人以及向外国购买枪械等。清政府责成当时主持东征粮台的广西按察使胡 与汉纳根“悉心筹划”,共同办理。后因清政府款 及其他多种原因,汉纳根的建议未能实现。遂离开北洋水师,仍任陆军教习。清末转而经营井径煤矿,直到1917年中德断交。1918年底被中国政府遣送回 国。1921年再度来华。1925年在天津逝世。】 csn/h$`-@  
6#~"~WfPQ  
  作战英勇,身受重伤 n8(B%KF  
  甲午战争前夕,余仁同作为干才被调到旅顺前线,在最为险要的黄金山炮台担任毅军海岸炮兵教练。经过他的悉心调教,“士卒步、武整暇(形容既严谨而又从容不迫),进退皆有法度”。 ,h21 h?6  
   宋庆为淮军名将,因英勇善战而获得“毅勇巴图鲁”称号。满语“巴图鲁”有“勇敢”、“英雄”之意,所以,他统帅的“毅军”由此得名。光绪八年 (1882),宋庆率毅军11个营约7000人驻守旅顺,修筑炮台,训练士兵,长达12年,该部队军容严整,纪律严明,枕戈待旦,战斗力为旅大地区驻军之 首。宋庆多次检阅黄金山炮台,对余仁同“甚奇之”,赞赏有加。 w:Ui_-4*>  
  实战是军事训练成效的“试金石”。光绪二十年六月二十三日(1894年7 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附近海面偷袭了北洋水师的军舰和运兵船,甲午战争随即打响。宋庆奉命统帅辽东半岛各部清军2.8万人,沿鸭绿江一线布 防。余仁同对未能投身朝鲜战场而仰天长叹,听到牙山、平壤败北的消息,他“目眦欲裂,恨不得食日奴之肉”,训练部队更加勤奋,发誓要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 7q bGA K  
   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十三日(1895年1月8日),日军乘胜跨越鸭绿江,攻占了辽宁海城。清廷十分惊慌,认为“海失,辽必难保”,电令宋庆迅速收复失地。 于是,宋庆率领毅军、铭军20营9000多人,由盖州顶风冒雪,星夜北上,扎营马圈子、感王寨一带,伺机发起进攻。感王寨位于海城西南16公里处。据说, 唐朝时,缸瓦寨山民为感谢李世民征辽东带来国泰民安,按照谐音,将这个村庄更名为感王寨。感王寨清军约5000人。 3/I Q]8g"  
  六天后,日军第一军 第三师团长桂太郎陆军中将发觉了清军意图,率部4537名官兵杀气腾腾地开往感王寨,迎击宋庆大军。冤家相见,分外眼红,双方展开厮杀。激战中,余仁同 “携望远镜登高略一眴视(凝神注视),下即开炮,远近高低百发百中,”日军被炸得血肉纷飞。敌人见势不妙,集中炮火轰击余仁同的炮兵阵地,他的“左腿被炮 子击穿,犹复流血鏖战。不顾创伤振臂一呼,士皆效死,卒摧强敌而振军威。斯时前路吃紧,公愈不暇养伤,大小数十仗无不裹创以从。” pAS!;t=n,  
  在 《日清战争实记选译·辽东之役》中,日军记者报道:“敌弹是瞬发弹,其距离测定之精确为从来清军所未有。……若干敌军大胆地出现于炮兵的左前方。他们甚至 不再凭借清军善于使用的障碍,而挺着身子前进,向我猛烈射击。这真是清军从来未有过的勇敢行为!第七联队左翼的一个中队和第十九联队的各个中队,夹于这条 射击线与正面敌弹之间,受到交叉火力的射击,伤亡特别多。”双方鏖战6个多小时,傍晚,清军为保存实力,借着夜色掩护,主动撤离战场。感王寨之战,清军阵 亡约200名左右,负伤约300名。日军伤亡总数近400名。 d_9Fc" C~  
  炮击紫竹林,百发百中 x4v@Kk/  
  余仁同再次显示“炮王”本色的战 斗,发生在庚子之变中。“最奇者炸紫竹林(天津租界)红楼不失尺寸,洋人莫不胆寒,目为神炮。宋忠勤公(宋庆)以其智勇兼优,拔充马炮队统领 官。”1900年8月6日,在抗击八国联军的杨村阻击战中,测距、瞄准、击发,“公之战绩尤多”。但是,因为鏖战中,他接到了进京护送“两宫西狩”的急 电,迅即退出战场,未能更多地杀伤敌人。 A.7:.5Cx'  
  徐永昌,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曾作为中国政府的全权代表,在停泊于东京湾的密苏里号战列舰 上接受日本政府的投降。在《求己斋回忆录·杂记》中,他写道:“我于光绪二十六年(1901年)冬入武卫左军,宣统三年任哨长,此时连新兵共三十营人,均 驻北京南苑、通州一带。”武卫左军为毅军改编而成。1902年2月,宋庆病逝,受到了在家乡蓬莱建祠纪念的奖励。随后,马玉昆接任武卫左军总统官。当年军 制,军长称作总统,其下为统领,统领以下为营,营以下为哨,哨长等同于现在的连长。“光绪二十六年前后,其中路统领为余仁同,前路统领赵倜,左路统领陈希 义,右路统领孙多庆,后路统领方田。每路分中前左右后五营,每营分中前左右后五哨,每哨一百人,全军二十营,共一万人。”由此可知,1901年,余仁同担 任了武卫左军中路统领。 ZK5(_qW&i  
  山东道监察御史李灼华于光绪二十九年三月一日(1903年3月29日)亲笔向皇帝上奏,推举人才。在《奏请饬下 马玉昆令余仁同兼充枪炮教习多收学生传授心法等由》的折片中,他举荐说:“窃闻直隶提臣马玉昆营内炮队统领余仁同者,其炮法之精出人意表。庚子之乱效命前 敌,每炮必中紫竹林洋楼窗眼。洋人惊为中国有人,日加侦探,知系‘余阕(即瘸。引者注)子’所为——因中日之役中枪伤体,故军中呼为‘余阕子’。”这一史 料,不仅证明了余仁同炮击天津租界紫竹林洋楼百发百中的战果属实,而且,也说明了他带伤训练,是一位尽责的、难得的炮兵教练。 &SS"A*xg  
  训练中旧伤复发猝逝 ${'gyD  
   战争结束后,余仁同的腿伤虽经多次治疗,但因伤势太重,而且创口未愈就转战或训练部队,始终没有治愈。宣统二年十月十二日(1910年11月13日), “正在操场教练,突然旧炸伤处血流如注,昏晕坠马。亟扶归营,百治终无一效。”四天后,将星陨落,年仅52岁。“三军坠泪,朝野惊心。”不久,便马革裹 尸,归葬故土。 7}bjJR "  
  余仁同在训练场上病亡后,直隶提督姜桂题特意给朝廷写了报告。宣统三年四月,皇帝下诏:“予故武左军营务处副将李家昌、 前路统领副将余仁同、前路石滟驳队管带副将杨占元优恤。如军营立功后积劳病故例,李家昌准附祀其叔前河南归德镇总兵李承先专祠,余仁同准附祀前直隶提督宋 庆专祠。”余仁同还被诰授为“建威将军”。 Q0~5h?V'  
  在中国近代史上,余仁同只是一个“二品顶戴赏戴花翎、钦授尽先副晋记名总兵衔”武将,官不 高、位不显、名气并不大,在《甲午战争史》、《中国近代炮兵史》上,都没有他的名字,但位卑未敢忘忧国。他在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所表现出的英勇 气概,还是可圈可点的;特别是他爱军习武,修炼成中国近代首位“炮王”,为推进中国军事现代化所作出的贡献,更是不应该磨灭的。 ^|}C!t+  
  《余公均堂传》为同乡秀才朱咸中撰写。在序言中,朱咸中介绍说,多年来,自己被余仁同的爱国情怀所感动,悉心寻访知情人,收集了大量素材,完成了余公传记,希望有朝一日他的事迹能够永载史册。 ulFU(%&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离线闲云野鹤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6-12-25
      
离线罗田余斌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6-11-11
        
良善开科地,登本世源长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6-10-28
离线余策旗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6-10-28
离线余策忠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6-10-28
    
良公三十七代孙,大冶宫台山镐公后裔,:1良→2升→3侃→4晏→5爱→6懃→7籍→8珍→9程→10仲举→11四十一→12元章→13国华→14百三→15铎宗→16德五→17高二→18胜七→19辛四→20秀三→21志仁→22伯良→23镐→24应安→25兴正→26文魁→27希卿→28孔徒→29道扬→30世遗→31作贡→32师汉→33隆棻→34正楷→35延壬→36锦香→37策忠。字派:文希孔道,世作师隆,正(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