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9阅读
  • 2回复

[杂论]武昌柳诗话(连载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国民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7
— 本帖被 余卫民 执行加亮操作(2016-11-28) —
                  武昌柳诗话(连载之二) 5.d[C/pRw  
.F},Z[a&  
                  赠郓州马使君 ny1;]_X_  
                 •韩翃 `vZX"+BAh  
             东方千万骑,出望使君时。 10_#Z~aU  
             暮雪行看尽,春城到莫迟。 \@[,UZ  
             路人趋墨帻,官柳度青丝。 LXqPNVp#  
             他日铃斋内,知君还赋诗。 +z 4E:v  
   韩翃,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进士。“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人曾闲居长安十年,写了一首《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终于被唐德宗所赏识,被授予驾部郎中、知制诰等官职,最后官至中书舍人。《全唐诗》录其诗三卷。韩翃的诗大多是送行赠别或者唱和吟咏之作,在当时传诵很广。 "VDMO^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这里的马使君是诗人的朋友,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郓州在现在山东东平县,使君,本是汉代用来称呼太守或刺史的,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市长。首联写送行的方向与盛况。长安城往东,千军万马,都出来观看,原来是为使君送行。这里是实写,写出了人们对马使君怀有好感。颔联写此行的起止地点与节候景象。此时正值暮冬初春时节,白雪行将消融,使君离开了京城。到达郓州之时,该是春暖花开了。此联由实到虚,虚实相生。颈联写送行的人们和所见的景象,景中有情。墨帻,指黑色的头巾,在古代,文武百官和平民百姓都可以佩戴。青丝,青色的丝线,也指黑色的头发,这里借指妙龄少女。此时,正是安史乱后,送行的人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可见马使君的人缘不错,也可见出人们对他的期望之深。尾联写虚,属想象之词。铃斋,指古代州郡长官办公的地方。马使君达到任所之后,也会写点诗什么的。写什么呢?回想当初人们送别的情景,还是怀念友人,抑或是表达其建功立业的愿望?诗中“官柳”这一意象,信手拈来,写景抒情,非常贴切,说明在当时这一意象的影响之大,也意味着诗人对这一意象非常熟悉。 dIfy!B"  
   其实,韩翃一生与“柳”真有不解之缘。据孟棨《本事诗》及《太平广记》记载,天宝年间,韩翃羁滞长安时,与李生相友善。李生的歌姬柳氏非常漂亮,也会吟诗, 两人一见钟情。李生于是将柳氏赠予韩翃,并资助三十万金玉成二人的婚事。第二年,韩翃考取进士,回到家乡省亲,暂将柳氏留在长安。适逢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为避兵祸,柳氏剪发毁形,寄居法灵寺。等到收复长安,韩翃立即遣使密访柳氏,携去一囊碎金并写了一首《章台柳》赠之。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泪垂,也应攀折他人手。”诗中寄予了相思之情而又不无疑窦。柳氏捧金呜咽,答赠了一首《杨柳枝》:“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诗意颇为凄凉,痛悔不已,深深地自责。柳氏红颜不再,芳华已谢,且归番将所得,纵使君来也不堪其折了。后来唐肃宗得知其事,深为同情,下诏将柳氏送归韩翃,夫妻得以破镜重圆。这段佳话,不能不提。 u*/+cT  
`Qjs {H  
                状江南 .cbC2t95  
               •谢良辅 HItNd  
                孟冬 6tFi\,)E  
           江南孟冬天,荻穗软如绵。 GC:q6}  
           绿绢芭蕉裂,黄金橘柚悬。 &O^-,n  
                仲春 !|up"T I  
           江南仲春天,细雨色如烟。 Fn7OmxfD  
           丝为武昌柳,布作石门泉。 B0%=! &  
   谢良辅,唐代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进士,天宝末年,任司封员外郎,唐德宗时,任商州刺史。谢良辅与大诗人李白同生盛唐,也曾同在长安。李白写有《与谢良辅游泾陵岩诗》:“乘君素舸泛泾西,宛似云门对若溪。且从康乐寻山水,何必东游入会稽。”表达了两人的深厚友情与共同兴趣。 3 ye  
   作品赏析:这两首小诗都描写了江南的景色,但季节不同,景色各异。《孟冬》写的是农历十月的景色,意思是说,江南十月天,是孟冬时节,水边的荻草正在开花,那紫色的花穗柔软得如同丝绵。绿色的绢布一样的芭蕉叶子已经开裂,金黄色的橘子和柚子悬挂在枝头。诗中运用白描手法,写了荻穗、芭蕉、橘柚三个意象,紫穗、绿绢、黄金,色彩鲜明。人们习惯地把芦、荻相提并论,其实是两种相似而有区别的植物。枝干和花型花色非常相似,而叶子明显不同。叶子中间有白茎的为荻,无白茎者为芦。“荻穗软如绵”,比喻形象,具体可感。《仲春》写的是农历二月的景象,意思是说,江南二月天,正是仲春时节,细雨濛濛,似雾如烟。那不断线的雨丝,纷纷下垂,如同湖边的武昌柳;那雨水汇成的瀑布,如同石门的泉水。诗人写景,富于变化。本诗主要刻画了“江南雨”这一意象,手法也与前一首诗不同,运用了“色如烟”“武昌柳”“石门泉”三个比喻,分别状写了江南雨的色彩和形态。“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白居易《忆江南》)“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韦庄《菩萨蛮》)与前一首诗相同的是,都状写的江南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yBz H;K  
fjVy;qJ32S  
   当年,谢良辅和其他诗人经常在长安饮酒游玩,传筹联句,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久读不厌的美丽诗篇。比如,谢良辅和丘丹、严维等人共同创作了组诗《忆长安》十二首,从正月一直写到十二月。谢良辅写了其中的两首,分别是 《正月》和《十二月》。忆长安,正月时,和风喜气相随。献寿彤庭万国, 烧灯青玉五枝。终南往往残雪, 渭水处处流澌。”“忆长安,月时,温泉彩仗新移。瑞气遥迎凤辇,日光先暖龙池。取酒虾蟆陵下,家家守岁传卮”描写了都城长安的繁华景象今天读来,仿佛梦回盛唐。                                 -X71JU  
                   有所嗟二首 7oW Mjw\  
                   •刘禹锡 dWPQp*f2  
             庾令楼中初见时,武昌春柳似腰肢。 2h'Wu qO  
             相逢相笑尽如梦,为雨为云两不知。 {VL@U$'oI  
~?AEtl#&"  
             鄂渚濛濛烟雨微,女郎魂逐暮云归。 G$+v |z  
             只应长在汉阳渡,化作鸳鸯一只飞。 67YC;J]n=z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后授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集团,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因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其《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宾客集》。 IB/3=4n^|  
   作品赏析:一般地说,刘禹锡的诗通俗清新,明白晓畅,但也不乏含蓄隽永之作。第一首就写得比较隐晦,与其说是写景,不如说是怀人。诗人当年在庾令楼中初次见到的是什么呢?是人,还是武昌春柳?按照后文的意脉来推断,我们不妨将第二句的意思倒过来理解,那位女郎的腰肢似武昌春柳一样柔美,一样婀娜,应该是人。这样理解,“武昌春柳”就成了一个比喻性意象,更富有诗意。接下来,诗歌展开今昔对比,嗟叹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当初,他们“相逢相笑”,是何等亲热;如今看来,却是春梦一场,那场相会,只能留下深情的回忆了。这里除了“武昌柳”之外,还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庾令楼,指旧时武昌南楼。晋时,庾亮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使属吏殷浩、王胡之等人登南楼吟诗赏月。二是巫山云雨,典出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指古代神话中巫山神女兴云降雨一事。巫山云雨,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比如,“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李白《清平调》)“岂知为云为雨处,只有高唐十二峰。”(李商隐《深宫》)当然,最著名的要数元稹在《离思》中写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经历过“沧海”“巫山”这样至大至美的景象,别的地方的水和云就看不上眼了。元稹的诗是悼念亡妻的,后两句的意思是说,从女人堆里经过,看都懒得看一眼,除了爱妻之外,再也没有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为雨为云两不知”,刘禹锡所怀念的人,其关系自然不一般了。看来如刘禹锡者,也是有故事的人。其诗浓艳,其情哀婉,难怪有人把本诗的著作权归在了元稹的名下。 AQlB_ @ b  
   第二首诗意显豁,“鄂渚”“汉阳渡”,直接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女郎”“鸳鸯”,明白地交代了故事的女主人公,当然“鸳鸯”也是一个比喻性意象。本该成双成对的鸳鸯,此时此地,却只有这“一只”。这只鸳鸯,只能长期留守在“汉阳渡”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如此情景,岂不令人嗟叹! _XV%}Xb'  
kg[%Q]]  
                     春风扇微和 *h!fqT%9  
                      •蒋防 !Qe ;oMqy}  
                 丽日催迟景,和风扇早春。 @1JwjtNk  
                 暖浮丹凤阙,韶媚黑龙津。 Xv8-<Ks  
                 澹荡迎仙仗,霏微送画轮。 =|S%Rzsk  
                 绿摇官柳散,红待禁花新。  `Vb  
                 舞席皆回雪,歌筵暗送尘。 h:YD $XE  
                 幸当阳律候,惟愿及佳辰。 }02`ve*   
   蒋防(约792—835),唐代文学家,字子微,唐义兴(江苏宜兴)人。少时才思敏捷,聪慧过人。唐元和年间,蒋防作诗说:“几欲高飞天上去,谁人为解绿丝绦。”李绅识其意,与元稹共荐之,任蒋防为司封郎知制诰,后升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长庆二年(822年),因“牛李党争”受牵连,被贬为汀州刺史、连州刺史。蒋防善诗文,《全唐诗》中录其诗12首。代表作品有传奇小说《霍小玉传》。 W$rWg>4>  
   作品赏析:题目《春风扇微和》来自陶渊明的《拟古九首》(之七)。陶诗的前几句写道:“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佳人美清夜,达曙酣且歌。”其中“春风扇微和”一句深得后来的诗人的赞赏。春风吹拂,天气微暖。“扇”字运用了拟人手法,富于动感;“微”字体察入微,富于情意。唐朝诗人崔立之、陈通方、范传正等人,都曾以此为题,描写春天的景象。 Dcl$?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前面十句,两句一联,对仗颇为工整,集中描写了京城长安春天美好的景象。“丽日”“和风”两句,总写春天给人的感。早春时节,艳丽的阳光,和煦的春风,把微微的暖意一阵一阵送来,叫人感到多么舒适。接下来几句,由外到内,运用赋的手法,通过对“丹凤阙”“黑龙津”“仙仗“画轮”的描写,展现了大唐帝都的气象。绿摇官柳散,红待禁花新”两句,意象鲜明,色彩艳丽“官柳”,用一个“散”字,表现出早春时节疏柳飘拂的状态,非常准确。禁花,指宫苑里的花,大约是牡丹吧,此时尚未开放,所以说还在等待之中。“舞席皆回雪,歌筵暗送尘”两句,由景到人,虚实相生。回雪,本义指雪花飞舞回旋,这里用来形容女子舞姿的轻盈优美。最后两句,以简要的议论和抒情作结,良辰美景,乐在其中。 Ps!MpdcL3  
   无疑,这首诗中呈现出来的是一派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其实,诗人所处的时代是在中唐乃至晚唐时期,经过安史之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语)大唐帝国由盛而衰,已经走在下坡路上了,盛唐气象早已不复存在。颂圣难在无痕,诗人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委实很难。                                               J D\tt-  
                                                                 送王法师之西川 liKlc]oM  
9u B?-.  
                         •灵一 U v2.Jo/Q  
                旅游无近远,要自别魂消。 -aoYoJ '  
                官柳乡愁乱,春山客路遥。 R'Sd'pSDN  
                伴行芳草远,缘兴野花飘。 L:R4&|E/t  
                计日功成后,还将辅圣朝。 v, $r.g;  
   灵一(727—762),唐代著名的诗僧,俗姓吴,广陵(今扬州)人。灵一从小天资聪颖,听人读诗,往往成诵,时人誉为神童。九岁时因厌恶尘世,决意出家。初隐麻源第三谷中,结茆读书。后居若耶溪云门寺,从学者四方而至。在修行教徒之余,还常常吟诗作画,与友人吟咏唱和,以诗歌来弘扬佛法,广度一切有缘众生。灵一禅师于宝应元年(762年)圆寂于杭州龙兴寺。著有诗集一卷,且有《文献通考》传于世。 ~wvt:E,f C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王法师是诗人的朋友,要去四川云游,临行前,诗人特地写了这首诗为朋友送行。首联点明题旨,“别魂消”三字表达出对友谊的珍视,提挈下文。颔联写景,景中有情,对仗也很工整。“官柳”是本诗描绘的第一个意象,具体可见,是实景;“春山”则属于泛写,是虚景。“官柳”句是朋友此行的起点,江南水乡,官柳依依,现在朋友要离乡远行,“乡愁”不禁油然而生,“乱”,言其多而杂,希望朋友能记住乡愁。“春山”句是朋友此行要到达的目的地,一路春山,客路遥远,希望朋友善自珍重。颈联紧承上文,继续写景,也是对朋友的劝慰。意思是说,此行虽然山遥水远,一路上有芳草作伴,不必过于担忧,所谓“天涯何处无芳草”之意;倘若有兴的话,不时还会有野花飘来,完全可以慰藉寂寞的情怀。尾联表达对朋友的期望。意思是说,我这里数着日子,你会马到功成的;回来之后,再辅佐圣明的朝廷吧。 = tv70d'  
灵一还有一些诗歌表面上看似写景,但从景物中反映了某种佛理和禅境。比如《赠别皇甫冉》:“幽人从远岳,过客爱春山。高驾能相送,孤游且未还。紫台封石井,绿竹掩紫关。若到云峰外,齐心去住间。”这首诗初看是说幽人、过客、远岳、春山、紫台、绿竹,是一首写景赠别之作。如果细心品读,不难发现作为诗僧所特有的禅心。他希望皇甫冉如“经行”一样,走到“云峰外”去,进入禅宗的最高境界:“齐心去住间。”这实际上是禅观中的“通隐”,即把“去”和“住”等量齐观。 ewZ?+G+m  
   灵一禅师是著名的诗僧,留下了不少诗文作品。后人对他的评价很高。灵一的好友朱放曾从剡溪到宜丰寺参访禅师,两人相聚多日,诉说人世疾苦,谈禅论道。离别时朱放作诗赠别:“所思劳日夕,惆怅去湘东。禅客知何在,春山几处同。独行残雪里,相见暮云中。请住东林寺,穷年事远公。”(《云门寺访灵一禅师》)诗中将云门寺视为晋时的庐山东林寺,以灵一比作慧远,从中可见朱放对灵一的崇敬之情。 C"hN2Z!CD|  
                                             TBj2(Z  
             }V?m =y [  
1条评分威望+5
余卫民 威望 +5 学习 2016-11-28
离线余卫民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6-11-28
学习宗亲佳论
径深千竹密    云白一山青
离线余国民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6-11-30
回 余卫民 的帖子
余卫民:学习宗亲佳论[表情] [表情] [表情]  (2016-11-28 21:50) 
:|PgGhW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