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92阅读
  • 3回复

[杂论]三首茶诗简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国民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7-08-28
                          三首茶诗简评 ?y_awoBd1  
8eX8IR!K9  
T|+$@o  
                          解佩令·茶肆 |cu`f{E2]  
                                 元•王哲 Yw^ Gti'<  
   茶无绝品,至真为上。相邀命、贵宾来往。盏热瓶煎,水沸时、云翻雪浪。轻轻吸、气清神爽。     oc;VIK)g]c  
   卢仝七碗,吃来豁畅。知滋味、赵州和尚。解佩新词,王害风、新成同唱。月明中、四人分朗。 B/_6Ieb+  
%BICt @E  
Y-~;E3(  
   王哲(1271—1368),元代词人。解佩令,词牌名。 w`Xg%*]}  
w .l|G,%=  
   茶为“国饮”,历来为国人所钟爱,也是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吟咏不衰的题材。词的上片写饮茶。“茶无绝品,至真为上”开门见山,可谓警语。词人首先否定世俗茶有“绝品”的说法,然后强调只有“至真”,才是上品。茶的作用,除了自饮,便是待客,所谓“寒夜客来茶当酒”。再写烹茶的情景,“云翻雪浪”,比喻新颖。云者,水汽也;浪者,茶汤也。着一“雪”字,色彩鲜明,令人联想起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卷起千堆雪”的妙句。“轻轻吸”,写饮茶的方法;“气清神爽”,写饮茶的感受。下片紧承上片结句,运用三个典故,申说饮茶的不同感受。“卢仝七碗,吃来豁畅”卢仝,唐代诗人,“七碗”“豁畅”,表现了卢仝“爱茶成癖”的特点。赵州和尚,唐代高僧,是禅宗六祖慧能之后的第四代传人,曾以“吃茶去”一语引导弟子领悟禅的奥义,事见《五灯会元》。后以“赵州茶”指寺院招待的茶水。王害风,即王重阳,自号王害风,意为疯子,宋金时人,曾创办道教分支全真教。王重阳有一首《解佩令》词,咏词人柳永。其《咏茶》诗:“昔时曾见赵州来,今日卢仝七椀猜。烹罢还知何处去,清风送我到蓬莱。”结句,以景结情,上述三人,加上词人自己,合成“四人”,正好赏月品茶,成就一桩乐事。 jMqx   
fO+U HSC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Un\Ubqi0  
                                 唐•卢仝 \Nyr=<c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1K! [ W}t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0QMaM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hw|t8 ShW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LVoyA/ F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F6DxvyANr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yW{mK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Yu1QcFuy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 89db5Dx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Lp!0H `L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xSx&79Ez<*  
Kq8 (d`g}  
    卢仝(约795—835),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嫡系子孙。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生于河南济源,早年隐居少室山,自号玉川子。其诗风颇类孟郊,是韩孟诗派的重要人物之一。 dZ.}j&ZH'  
v*smI7aH  
    卢仝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这首古体诗是他在品尝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之作。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何事便到山人家”,主要写“军将”受孟谏议之托送来书信与新茶。第二部分到“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主要写品尝新茶的美好感受,其中最精彩的是“七碗茶”这部分,常常被人提起,并被单独命名为《七碗茶歌》。第三碗,能让诗人神思敏捷,写出五千卷文字。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能抛到九霄云外。喝到第七碗时,已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来到蓬莱山上。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展开想象的翅膀,描写了品茶的美妙意境。一杯清茶,能使诗人润喉、除烦、泼墨挥毫,乃至羽化成仙,何其美妙!第三部分到末尾,质问蓬莱山上的仙人是否知道茶农为献贡茶所受的辛苦?诗人又替孟谏议询问茶农,这辛苦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 D xe-XKNc.  
sWp{Y.  
_'H2>V_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当时,贡茶使用量大,以致茶农和督茶都感身心疲惫,便有正直的督茶为民请命,在送去贡茶的同时,也送去规劝皇帝的诗文,希望减少贡茶的数量,减轻茶农的负担。这种关心茶农、心系民生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 XCW+ pUX  
O\LjtMF  
                                                        品茶 un.G6|S  
                                                                徐剑锋
逢春冒嫩芽,遇冷著琼花。
垄垄青翻浪,园园碧映霞。
汁甘弥玉液,颜翠献精华。
若得清泉水,形香色味嘉。
Tbe_x s^  
;+S2h-4  
    徐剑锋,男,汉族,湖北省嘉鱼县人,1948年生。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嘉鱼县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县作协副主席。著有《喜雨吟选》《喜雨游记》等。 L#@l(8.  
Rh wt<  
    茶,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向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首五言律诗便是专咏茶的。首联,将“逢春”与“遇冷”对比着写,描绘出茶树在春冬两季“冒嫩芽”与“著琼花”不同的生存状态。颔联写茶园,注重炼句。从“垄垄”到“园园”,由局部到整体,展现出茶乡的特色,富有层次感。“青翻浪”“碧映霞”,“青”“碧”二字,描绘了茶园的多重绿色,色彩明丽,意象优美。颈联写茶叶。片片茶叶,饱含甘甜的“玉液”,颜色青翠,凝聚着山川大地日月雨露的精华。在上文“青”“碧”的基础上,又着一“翠”字,描绘了茶叶浅嫩的色彩。同为绿色,有“青”“碧”“翠”之别,不仅没有重复之嫌,还会令人感叹汉字在描写颜色方面的细微差别,感慨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尾联写品茶。意思是说,如果能得到清泉水泡茶,那么,茶的“形香色味”就达到了最佳的境界。诗人用一个假设复句,指出品茶之事,虽有多种因素,然而,水才是第一位的;水有多种,而“清泉水”又是最好的。这与《红楼梦》中妙玉品茶的高论不谋而合。妙玉品茶,重在品水。她认为用来泡茶的水最好要用“梅花雪”,也就是梅花上的雪化成的水,埋在地下,夏天打开,清醇甘冽。此说是否为了表现妙玉的雅致与洁癖,姑且不论。自古以来,用什么水泡茶倒是颇有讲究的,只有善品茶者才能品出其中的不同。 =YS!soO  
U)&H.^@r$  
离线余国民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7-08-28
1 pqNoL* H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离线余国民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7-08-28
2 L&F\"q9q71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离线余国民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7-08-28
3 <J uJ`t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