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34阅读
  • 2回复

[杂论]武昌柳诗话连载(之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国民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8-05-17
             武昌柳诗话连载(之七) <QAFL uey  
   sPQQ"|wU  
                       送方邵秘校 ~&_z2|UXp  
                         ·王安石 oUr66a/[U  
qu@~g cE  
                 南浦柔条拂地垂,攀翻聊寄我西悲。 c?*=|}N  
                 武昌官柳年年好,他日春风忆此时。 w\u=)3qyVV  
rmm0/+jY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晚年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抚州(今属江西)临川人。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中进士后,曾任过地方官。神宗时为宰相,创新法以改革弊政,遭到守旧派的反对,后辞官退居金陵(今南京)。他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内容也能反映社会现实。词不多,风格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有《临川集》。 ~2N"#b&J  
    方邵,宋政和年间兖州知州,作者的朋友。秘校,官职名,秘书省校书郎的简称。诗人另有五言诗《别方邵秘校》:“迢迢建业水,中有武昌鱼。别后应相忆,能忘数寄书?”从内容上推断,这两首诗应作于同时,均为诗人退居金陵期间。诗人非常熟悉武昌(今鄂州),对武昌风物的两大名片武昌柳和武昌鱼更为钟情。这是一首送别诗。古人送别时有折柳的习俗,因“柳”与“留”谐音,所以在古诗文中常以“柳”为意象来书写离别,表达别情。本诗正是这样,抒发了作者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前两句写别时。“南浦柔条拂地垂”,描写“官柳”柔软飘逸的形态。“南浦”是洋澜湖的旧称。“攀翻聊寄我西悲”,直抒与朋友分别时悲伤的心情。攀翻:攀援,攀折。西悲:忧愁,悲伤。《诗经·国风·东山》:“我东日归,我心西悲。”后两句写别后。“武昌”,点明朋友此行的目的地,那里有山有水,山水相依,风物宜人,其中的“官柳”颇为著名。“年年好”,既是对武昌官柳美好景致的描绘,也是对朋友的良好祝愿与殷切期望。春风,形容喜悦的表情,比如,满面春风,春风得意。“春风”句的意思是说,等到来年你春风得意的时候,再回想此时此刻送别的情景,想必会产生诸多感慨吧。一悲一喜,形成对比,将送别时彼此的感情抹上了一层亮色,从而转“悲”为喜,于人于己,这都是非常需要的。“武昌官柳年年好,他日春风忆此时。”此句意象鲜明,格调高雅,与苏轼的“春江渌涨葡萄醅,武昌官柳知谁栽”一样,成为盛赞武昌官柳的名句。 ) 7@ `ut  
                                                   (余国民) EU;9 *W<  
GPudaF{  
yYYSeH  
                     春日杂兴 pRpBhm;iJ  
                     ·朱淑真 UHkMn  
2- h{N  
              窈窕风光艳艳春,无言桃李一番新。 "m8^zg hL  
              青回野烧草初染,光冷幽香兰可纫。 q3N jky1w  
              官柳欲眠多态度,海棠贪睡足精神。 ]Q1yNtN  
              旧游似梦浑情懒,对景无聊愁杀人。 |aS.a&vwR  
ksUcx4;a@F  
    朱淑真,生卒年不详,号幽栖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宋代著名才女。生于仕宦家庭,喜诗词,工书画,晓音律。据宋人魏仲恭《朱淑真诗集序》载,其“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嫁为市井民家妻。一生抑郁不得志,故诗中多忧愁怨恨之语。每临风对月,触目伤怀,皆寓于诗,以写其胸中不平之气。竟无知音,悒悒抱恨而终。”其人,情操高洁,性格倔强;其作,清新婉丽,忧怨悲愤,跌宕凄恻。后人辑其诗词名曰《断肠集》。 .`H5cuF`  
    此诗以写景见长。首联总起,描绘春日风光,无言桃李,典出《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里用其本意。颔联写初春景色,“草初染”,给人“草色遥看近却无”之感,着一“染”字,诉诸视觉,更觉灵动;“兰可纫”,表明春兰初已长成,其形可观,其香可嗅。颈联最为精彩,诗人借助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官柳”和“海棠”两个多姿多彩形神兼备的意象。湖畔的官柳在微风的吹拂下,仿佛充满了睡意,婀娜多姿;陌上的海棠在春阳的沐浴中,仿佛醉意正酣,精神十足。海棠为盛春花事,有色无香,诗中格韵甚高。朱淑真笔下的咏海棠之作具有别样的韵味,兼有其作为女性独特的审美意蕴和人生感悟,如其《春日感怀》所言“海棠方睡足,帘影日融融”。讲到“海棠”意象,还有一段故事。据《明皇杂录》记载,唐明皇登沉香楼,召见杨贵妃,杨贵妃正好酒醉未醒。高力士和侍女将她扶起来,只见她醉颜残妆,钗横鬓乱,根本不能下拜。明皇笑道:“岂是海棠醉耶?真海棠未睡足耳。”苏轼《海棠》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便运用了李、杨故事。此诗也化用了这一典故,表现了海棠花柔美妩媚的一面,寄托了诗人对“海棠”意象的特殊感情,由海棠从盛开到凋谢的过程,引发诗人对爱情的向往之感和怀春之情。尾联抒情。随着年岁的增长,多愁善感的女诗人,却异常烦闷。“旧游似梦浑情懒”,表达出对少女怀春相恋情欢的怀念;而“对景无聊愁杀人”,抒发出当前“对景无聊”的愁思,大有秋瑾女士“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意味。 v!-pSa)3  
此诗写景言情,对比强烈。前六句皆为乐景乐情,后两句急转直下,直抒悲情。身世之感,不言而喻。 `/+>a8  
                                               (余国民) _ 4~+{l+  
&r /Mi%  
                     菩萨蛮 %[TR^Th6  
                     ·方千里 ;$|nrwhy  
IEi^kJflU  
     黄鸡晓唱玲珑曲,人生两鬓无重绿。官柳系行舟,相思独倚楼。 bAqA1y3=  
     来时花未发,去后纷如雪。春色不堪看,萧萧风雨寒。 </z Eg3F\  
bI1N@=  
    方千里,约1122年前后在世,信安(今浙江衢州)人,曾任舒州签判。方千里喜和周邦彦词,有《和清真词》一卷。 ^yp{32  
这首《菩萨蛮》为方千里的代表作之一,表达出伤春怀人的主旨。上片写女主人公的所闻、所见与所思。词以响亮的节奏开篇,你听,金黄色的公鸡唱响了清脆如玉器撞击的报晓曲。首句明扬暗抑。要知道,黄鸡报晓,正值五更,是常人熟睡之际,此时此刻,恐怕只有满腹心思、难以成眠的人才会去留意和品味鸡鸣之声,那么,女主人公的心思是什么呢?“人生两鬓无重绿”,这第二句便交代了原因。人生一世,光阴有限,一旦两鬓染霜,是不会变黑而重返青春的。忧郁中包含着韶华虚度的孤寂与痛苦之情,这也是女主人公长期独守空闺而产生的可怕的顾虑,也流露出与心上人团聚共享天伦的渴望之情。第三句,写所见之景。官柳,官家种植的柳树,该典源于晋人陶侃。官柳,是本词的主要意象。官柳下的河边停泊着即将远行的小船,词人由此展开联想,自然而然地引起对远行人的怀想。这小船当然不是她心上人的,于是,只好独自倚楼,又害“相思”了。下片写女主人公倚楼相思的内容。“来时花未发,去后纷如雪。”过片回应“官柳”句,“来时”,指和心上人相聚之时;“去后”,指心上人离去后到眼前这段时间。他们的相聚在花还未开的早春时节,而一别至今已是杨花似雪的晚春了。意思是说,他们两人分手已整整一年了。如今,这柳絮纷飞、落红无数的残春之景,实在令人目不忍睹。这种伤春惜春之情,正是思妇闺中独守、青春流逝的感伤之情的外化。“萧萧风雨寒”,以景结情,以凄苦悲凉的残春之景,进一步烘托思妇倚楼相思的孤寂与悲凉之情。 -Q*gW2KmV  
    词中“相思”二字是词眼,全词为情造景,以情驭物,情景妙合,笔调凄婉,形成一种苍凉深秀的幽艳之美。 ,f>k%_U}  
                                                     (余国民) m-, x<bM?  
;.980+i1  
                      菩萨蛮 I efn$  
                     ·张孝祥 }|=|s f  
? =Kduef  
     雪消墙角收灯后,野梅官柳春全透。池阁又东风,烛花烧野红。 gPPkT"  
     一尊留好客,欹尽阑干月。已醉不须归,试听乌夜啼。 <e6#lFQqK  
>hIu2jm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简州(今属四川)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廷试第一。曾因触犯秦桧,下狱。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1163),为建康(今南京)留守,因赞助张浚北伐而被免职。后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治水有政绩。乾道五年(1169),请求侍亲获准,回乡退隐,绝意仕途,是年七月,于芜湖病逝,年仅38岁。其词早期多清理婉约之作,南渡后转为慷慨悲凉,多抒发爱国思想,激昂奔放,风格与苏轼相近,对后来辛派词人影响较大。著有《于湖集四十卷》,《于湖词》一卷。 5{,<j\#L  
    张孝祥有《菩萨蛮》22首,此其第18首。前两句的意思说,元宵节已过,墙角上堆积的残雪消融了;野外的梅花开满了枝头,官府栽种的柳树也吐出了新芽,春意渐浓。收灯:民俗农历正月十五为灯节,正月十三谓上灯,正月十八谓收灯。宋人范成大《浣溪沙·元夕后三日王文明席上》词曰:“宝髻双双出绮丛,妆光梅影各春风。收灯时候却相逢。”野梅、官柳:典出苏轼《武昌西山》诗的开头:“春江渌涨蒲萄醅,武昌官柳知谁栽。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野梅、官柳,为武昌(今鄂州)两大风物,词人将其组合成句,形成绝配,表明词人对武昌风物的喜爱之情。三四两句的意思说,池苑楼阁上又吹来和煦的东风,蜡烛的火焰,透过窗户,把野外映得通红。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色,残雪已消,梅柳初放,东风吹拂,烛影摇红,暖意盈怀,情调昂扬。下片借酒抒怀。嘉宾来了,正好畅饮一番;带着几分醉意,斜靠着栏杆,直到月落。既然主人和宾客都醉意朦胧,那就不必归家;听一听乌鸦的啼鸣。乌夜啼:本指乌鸦在树上哑哑地啼叫,给人以烦乱、惆怅之感。也作乐府旧题,后为词牌名,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李煜《相见欢》词曰:“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借林花横遭风雨摧残匆匆而谢,喻时光易逝,韶华难再。 ,ig/s2ZG6X  
知人论世,此词应为南渡后所作,上片意象明丽,词情昂扬;下片醉酒望月,词情悲凉。 ]`WJOx4  
                                                (余国民) X:{!n({r=  
y@yD5$/  
Fsg*FH7J  
                 蓦山溪·咏柳 S+lqA-:  
                      ·姜夔 '|=;^Z7.K  
Ax}JLPz5'  
    青青官柳,飞过双双燕。楼上对春寒,卷珠帘、瞥然一见。如今春去,香絮乱因风,沾径草,惹墙花,一一教谁管。    阳关去也,方表人肠断。几度拂行轩,念衣冠、尊前易散。翠眉织锦,红叶浪题诗,烟渡口,水亭边,长是心先乱。 c&Q$L }  
TD_Oo-+\  
    姜夔(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他少年孤贫,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姜夔晚居西湖,卒葬西马塍。他多才多艺,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位难得的艺术全才。姜词题材广泛,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等书传世。 bg0Wnl  
    这是一首咏物词,咏“官柳”。作品开宗明义,点明吟咏对象,将初春的风采和特征描绘成一个有声有色的场景,表现出官柳的风姿:阳关大道上的青青官柳随风飘拂,燕子成双成对地飞翔其间。“青青”,形容词重叠,描绘官柳的色彩;“双双”,量词重叠,描绘春燕飞翔的形态。运用叠词写景,颇有特色。后三句补足词意,上述“官柳”和“燕”两个意象,原来是料峭春寒楼上卷帘时“瞥然一见”。接下来写暮春景色。絮,即柳絮。暮春时节,柳絮飘香,因风起舞,沾上路边的小草,惹上的墙头的鲜花,这些无拘无束的行为,让谁去加以管束。“沾花惹草”,比喻到处留情。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女子的口吻,描绘柳絮的多情,对柳絮抒发娇嗔抱怨的情绪,把柳絮写得富有灵性和情趣,可谓别出心裁。词的上片写景,主要描绘了“官柳”“燕”“柳絮”三个意象。下片连用三个典故,着重抒发惜春伤感之情。一典,折柳送别,令人“肠断”。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古代通西域的要塞,因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二典,柳拂行轩,“尊前易散”。行轩:古代尊贵者所乘的一种车子。长亭送别,置酒饯行,虽是旧俗,不无伤感。三典,红叶题诗,长是“心乱”。翠眉:柳叶如眉,故作美女的代称。“红叶题诗”的典故有多个版本。孟棨《本事诗》中讲了一个故事唐僖宗巡视四川带去宫中侍书宫娥芳子,一天她在红叶上题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题完后就顺手抛进水沟,被襄州进士李茵拾到,恰好在一山民家相遇,两人遂成良缘。词人由柳、柳絮、柳叶展开联想,触及某种心事,表达相思之情。 wz8yD8M  
    宋人张炎在《词源》中称许姜夔词有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道出了姜夔词“清空”的特色。本词色彩明晰,意蕴丰富,可谓清丽空灵。 (7*}-Uy[C  
                                                  (余国民) ? =+WRjF  
5kXYeP3:  
离线余国民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8-07-02
回 余辅台 的帖子
余辅台:欣赏,学习!本人转载至诗词太姥网站。谢谢! (2018-06-30 09:18) 
S=<}:#;u0  
谢谢宗亲转载。
离线余辅台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8-06-30
欣赏,学习! Q7C;1aO  
*gF<m9&  
本人转载至诗词太姥网站。谢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