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3阅读
  • 2回复

[杂论]武昌柳诗话之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国民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9
,k@i Nid  
'c/8|9jX  
                                         秦淮夜泊 %l%2 hvGZ  
                                             宋贺铸
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
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
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
x A*6Z)Y  
HYJEz2RF  
    贺铸以词名,其实是诗文俱高,不独工长短句陆游老学庵笔记)。有诗集《庆湖遗老集》。贺铸己也过: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宋史贺铸传》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可谓清词丽句,的确比李商隐、温庭筠诗歌的语言来得疏淡自然。 i\4YT r,  
    诗人独泊秦淮,通过描绘秦淮河美丽的夜景,表现出一缕淡淡的乡愁。全诗八句,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联描写物象,点明地点与时间。开篇推出一个特写镜头,秦淮河边,官柳摇动。诗人在一个春天的夜晚泊舟秦淮,春风拂柳,暮潮涌动整个画面充满诗情画意“动”和“生”字,富于动感。“官柳”是贺铸诗词中反复吟诵的一个美丽的意象,他在《秦淮官柳二首》中还写道:“杨柳经眠方自得,蒲帆临挂复迟留。长条似舞前溪曲,卷叶宜翻出塞愁。”颔联写所见之景,由下到上,从低到高,错落有致,富于立体感。新月楼台,双桥灯火,本是静景,分别着以“见”“开”二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表现出灯火登上了“双桥”的情景,具有动态美。颈联继续写景,先写所见,再写所闻,见闻结合。朱箔,指红色的窗帘。朱箔、紫箫,备极华丽隔岸、临风,更见缥缈之致,此时的秦淮河两岸,恍若蓬莱仙境。句中的“开”和“弄”是炼字。,拉开,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和美感,使人想象到佳人绰约的身影和优雅的体态。弄,吹,把玩,写出吹箫女子优美的姿态,让人感到箫声在风中的婉转悠扬。中间两联,正面描写诗人泊舟秦淮的所见所闻,景物描写颇有特点。首先,诗人的视线从河岸楼台转到天空新月,接着又转到横跨秦淮河的小桥,转到对岸的朱帘绣户,由远而近。其次,用语十分讲究。如新月双桥隔岸、临风开朱箔弄紫箫画面清丽秀俊,鲜明地表现秦淮河的特点,所以纪晓岚评此诗说:"自然秀丽,雅称秦淮。"《瀛奎律髓刊误》卷二十九诗的末二句以抒情作结眼前的景物虽然美丽动人,但毕竟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加上正是暮时分,人都在家中,而诗人却还独泊孤舟,于是一股淡淡的乡愁便油然而生。当然,这一缕乡愁也许并不是那么浓烈此外,句中还用了典故。心旆正摇摇”,语出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诗人借此典故抒发了自己终无所托、没有着落的心情。“摇摇二字十分贴切地传达出这种感受。 v[DxWs8q  
    贺铸这首诗色调明丽,不像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那样迷蒙清冷,因为杜牧的诗是感叹兴亡、讽喻现实的。本诗描绘了“春条”“新月”“灯火”“朱箔”等意象,尽管抒发的是乡愁,但从中可以感受到一股温馨的气息,一种优美的情调。 @aB7dtM  
mSEX?so=[  
                               浪淘沙 W_ ;b e  
                              宋•范成大 :hf%6N='kI  
0@ vzQ$  
    黯淡养花天,小雨能悭。烟轻云薄有无间。官柳丝丝都绿遍,犹有春寒。 u&f|z9  
    空翠湿征鞍,马首千山。多情若是肯俱还。别有玉杯承露冷,留共君看。 TTo?BVBK  
16~5;u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县(今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谥文穆。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其诗与陆游、尤袤及万里,号南宋四大家其作品在南宋末年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等。 (r1"!~d@  
    《浪淘沙令》,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过龙门》《卖花声》。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多作激越凄壮之音。范成大的词以写离情别绪和伤春悲怀为基本主题,本词也是这样。 ')WS :\J  
    上片写景,渲染暮春气氛,描绘官柳形象。黯淡养花天,小雨能悭烟轻云薄有无间。”这是一幅暮春烟云图。这样的时节,本来是适合养花种草的,可是天空显得阴沉昏暗,小雨也仿佛特别小气、吝啬,舍不得洒下一星半点;烟云轻微淡薄,若有若无。开头“黯淡”二字,意蕴丰富,既点明环境特点,同时蕴含作者情怀。正是在这样黯淡的环境中,诗人隆重地推出了“官柳”的形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一个“都”字,极言此时的官柳,千丝万缕,毫无例外,一片绿色;尽管还有料峭的春寒,却无法阻挡官柳的无限绿意。下片言情,抒发不舍的离情,满怀真诚的期待。空翠湿征鞍,马首千山。词的换头,紧承上文,景中有人,意脉不断。空翠,指青色的潮湿的雾气。这雾气浸湿了行者所坐的马鞍,马首所指的方向是数不清的远山。这里以送行者的口吻写出,无疑增添了现场感和真实感。“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若是肯俱还。刚刚别离,又思团聚,可见送行者与行者的关系不一般。这里用一“若”字,如果的意思,是假设的语气,同时开启下文:别有玉杯承露冷,留共君看。玉杯,牡丹的一种,作者自注:官舍中牡丹绝品也。唐人裴潾《白牡丹》诗:别有玉杯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词中引用原句,属于语典。意思是说,一株冰清玉洁的牡丹,独自承受着清冷的露水,备受冷落,显得多么孤独。这株冷艳的牡丹,在等着你,等你回来之后,你我一同欣赏。到那时,别后重逢,畅叙离情,该是多么温馨的时刻! -(#`JT8  
    这首小令,着重刻画了官柳和牡丹的意象,写景抒情,情真意切。 Jg.^h1>x  
                                             @k-GyV-v  
                           水调歌头 {Bpu-R&T  
                       南宋辛弃疾 a{.-qp  
g(o^'f  
Bv 7os3xb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周总领、王漕、赵守置酒南楼,席上留别。 Ma ]*Pled  
     折尽武昌柳,挂席上潇湘。二年鱼鸟江上,笑我往来忙。富贵何时休问,离别中年堪恨,憔悴鬓成霜。丝竹陶写耳,急羽且飞觞。    序兰亭,歌赤壁,绣衣香。使君千骑鼓吹,风采汉侯王。莫把骊驹频唱,可惜南楼佳处,风月已凄凉。在家贫也好,此语试平章。  qt. =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42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20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64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 Rvj[Csgi  
这是辛弃疾一首很有名的词,已经刻板悬挂在黄鹤楼诗词碑廊上。词前的小序,交代了宴饮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作词的缘由。其中的周总领,即周嗣武,时任湖广总领;王漕,即王正之,作者旧交;赵守,即赵善括,时任鄂州知州。南楼,即鄂州(今武汉市武昌区,下同)南楼,在黄鹄山上。 %^iBTfq2hc  
     辛弃疾投归南宋,四十多年,任职虽多,多为虚职,又调动频繁,升降骤变,这原是朝廷控制南归将领的手段。词的上片,叙事抒情,借宴饮之机,倾吐心中的苦闷。折尽武昌柳,挂席上潇湘。”武昌柳,指代湖北鄂州;潇湘,指代湖南。开头两句,既交代此行的出发地和目的地,又暗寓离别之情。接下来,抒发情感,既有“笑我往来忙”的自嘲,又有“富贵何时”的追问,有“离别中年”的怨恨,也有“憔悴鬓成霜”的哀痛。这该是一种多么深沉的苦痛!这种苦痛又不像其他的苦恨忧怨可以一吐为快,只好用诸多典故来道出难言之隐,此时此地,也只好借酒浇愁了。这便有了辛词所谓“掉书袋”的特征。鱼鸟,像鱼鸟一样,比喻性意象。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诗:“二年鱼鸟深相识,三月莺花付与公。”丝竹陶写:《世说新语言语》云:“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友亲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丝竹,弦乐器和管乐器等,泛指音乐。陶写,怡悦情性,消愁解闷。词的下片,先承接上片,续写宴饮盛况,赞颂与宴人物。兰亭、赤壁,像兰亭雅集,赤壁放歌。绣衣,汉武帝时置绣衣直指宫,衣绣衣,持斧,分部讨奸治狱。这里指宋代各路之提点刑狱官。使君、侯王,是对与宴诸公的赞美。然后,借“南楼”意象,写羁旅之愁,抒不平之气。骊驹,古代客人告别时唱的诗篇。《汉书・王式传》:谓歌吹诸生曰:‘歌《骊驹》。’南楼佳处,用庾亮事典。据《晋书庾亮传》记载,“亮在武昌(今鄂州),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楼,俄而,不觉亮至,诸人将起避之。亮徐曰: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在家贫也好,语出唐戎昱《长安秋夕》诗:“昨宵西窗梦,梦入荆南道。远客归去来,在家贫亦好。”平章,平正彰明,章,通“彰”。《千字文》云:“坐朝问道,垂拱平章。”意思是,君主坐朝临政,与臣共商国是,垂衣拱手,无为而治,天下太平,政绩彰明。词的结句,思乡颂圣,此心昭昭。 bZgFea_>i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写于同时同地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的这几句词,颇能道出词人此时此刻还乡无路、报国无门、遗恨难平的苦闷情怀。 A-u}&}l<  
                                             af=lzKt*  
                       寓宜章寄武昌彭养忠 Bdib)t[  
                        张子翼 r <$"T  
                原知原宪道非穷,久在隆中识卧龙。 V"A* B  
                灯向壁穿劳五夜,编从韦绝富三冬。 J/c5)IB|  
                停云叆叆倾蟠谷,官柳依依夹岸容。 |bk$VT4\  
                回首西山共论剑,凤台何日慰重逢。 "X-"uIc  
5Qxm\?0J  
    张子翼,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海南琼山人,有《垂余集》。宜章,地名,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南端,与广东省乐昌市交界,其时诗人寓居于此。彭养忠,武昌(今鄂州)人,张子翼的朋友。 .s3y^1C  
    诗中多用典故,借以表达对朋友彭养忠的怀念之情。首联即运用“原宪”和“卧龙”两个历史名人,指代彭养忠,流露出对朋友的崇敬与仰慕。原宪,字子思,春秋末年宋国商丘人,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原宪出身贫寒,个性狷介,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卧龙,指诸葛亮。颔联,又运用“凿壁偷光”和“韦编三绝”两个典故,赞扬朋友勤学苦读的精神。壁穿,典出凿壁偷光。汉朝时,少年时的匡衡,家贫,非常勤奋好学,把邻居相隔的墙上凿开一个洞,偷偷地借邻居的烛光读书。也形容勤学苦读十分刻苦的人。五夜,指五更。韦编,语出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三,多次;绝,断。意为多次翻断了编连竹简的牛皮带子,借以比喻读书勤奋。三冬,即三个冬天。颈联写景,回忆当年和朋友在武昌相聚时的情景。诗中着重描绘了“停云”和“官柳”两个意象。厚厚的云彩仿佛停留不动,环绕在山谷之间;依依的杨柳青翠欲滴,摇曳在南湖两岸。停云,停止不动的云。陶渊明《停云》诗:“霭霭停云,蒙蒙时雨。”叆叆,云彩很厚的样子。尾联,点明古武昌两个标志性的地名“西山”和“凤台”,回首当年,和朋友一道畅游西山,也曾在那里怀想吴王孙权试剑的风采;遥想将来,有朝一日,和老朋友重逢在凤凰台,那该是多么令人神往!朋友之情,何等深厚。西山,在武昌城西里许,山上有三国吴王孙权众多遗迹,如试剑石和比剑石。凤台,指凤凰台,在武昌东郊的虎头山上,原台已毁,后在凤凰广场重建。 vgKdhN2kI  
    本诗虽然一句一典,但并不晦涩难懂,尤其是“官柳”“西山”“凤台”三个典故,富有地域色彩,读来倍感亲切。 3Sn# M{wH  
                                                                 {s?x NU  
                  【双调】水仙操 8/W2;>?wKc  
                       刘时中 o AM)<#U>  
    武昌官柳正青青,只与行人管送迎,等闲攀折浑无定。舞东风过此生,奈柔条系绊人情。爱眉黛烟中翠,忆纤腰掌上轻,恨满邮亭。 +3r4GEa Z  
evz@c)8  
    刘时中(约1255-1335),石州宁乡(今山西省中阳县)人,一说洪都(今江西南昌)人,元代散曲家。官历永新州判、翰林待制、太常博士,出为浙省都事。今存小令六十余支,清新明丽套曲四首,清朗豪放以《水仙子西湖四时渔歌》最为著名。 WdTia o,r  
“双调”,元曲中的宫调名。“水仙操”,琴曲名,相当于曲牌。据《琴苑要录》记载:水仙操,为俞伯牙所作。伯牙跟成连学习弹琴,学了三年,非常用心,尽得师父的真传。可是琴声中感觉似乎还欠缺些什么,总在寻思着。一天成连对他说:伯牙啊!所学的那些东西,可能难以动人怡情我的师父方子春,他住在东海的蓬莱岛上,我们一起去请教请教他吧!于是师徒两人准备了衣物和十日的干粮,来到蓬莱岛,成连说:我去接师父去了!说完乘船而去,十日不回。伯牙心急,远望海边,环顾四周,只见潮水声此起彼伏,山林幽,群鸟鸣。伯牙若有所悟,仰天长叹道:原来如此!先生是让我在这大自然的怀抱中去体悟琴艺的真谛啊!”于是,一边弹琴,一边吟唱,琴艺大进 n?8xRaEf  
据记载,元成宗大德九年(1306),刘时中从南昌陪随名重文坛的散曲家姚燧来武昌养病,该曲即作于此时。这是一首套曲,也叫套数,共有四支曲子,总题为“寓意武昌元贞”。这是其中的第三支,通过描绘“武昌柳”的形象,抒发了怀念友人的情思。长江之滨,樊湖之畔,后人移栽的武昌官柳,正青青葱葱的,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又将武昌人送至远方,然而,说不定它就这样随随便便地被人们拉取与攀折。这是一个转折。柳,谐音“留”,折柳送别,既是古诗词中常常写到的习俗,也为下文的抒情伏下一笔。本来,千丝万缕的柳条,春去秋来,随风起舞,是其生命中的常态;这里,用“奈”字一转,纤纤柔条中却牵系着“人情”,这是二折。这“人情”,便是诗人在第一支曲子中写到的“一度怀人一断肠”,“助离愁烟水茫茫”,可谓景中有情。然后,用“眉黛烟中翠”和“纤腰掌上轻”两个对偶句,将“武昌柳”描绘成容颜秀美、体态婀娜的女性形象。一“爱”一“忆”,情感何等炽热!眉黛,原指古代女子用黛画眉,所以称眉为眉黛,台湾散文家李乐薇有“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之说,这里借指妇女。温庭筠《杨柳枝》诗:“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春愁。”纤腰,细腰,指美女。结句“恨满邮亭”又是一转,形成一波三折。邮亭,古时传递文书的人沿途休息的处所,也指驿馆。恨,遗憾,为做不到或做不好而内心不安。这里着一“恨”字,既收住了对“武昌柳”比喻性意象的描绘,也照应了上文的“人情”,点明主旨,卒章显志。 g ?{o2gG  
                                                 Dn+hI_"# _  
K8fC>iNbH  
lZ?YyRsa6&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8-10-19
学习了
离线余辅台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9-09-20
此篇刚转发到<诗词太姥>的网上.谢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