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79阅读
  • 15回复

红三十一军军长--余天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3-08-02
余天云 ]-D&/88``  
CB1AL]|3  
K5ywO8_6`  
G=Qslrtg  
aglW\L T^  
WL6p+sN'  
【 国      籍 】: 中国 qOi3`6LCV  
【 籍      贯 】: 湖北黄安(今红安)县 J(s%"d  
【 职      业 】: 革命烈士 OG C|elSM  
【 出生年代 】: 1906 sY#iGEf  
【 逝世年代 】: 1936 >h+G$&8[ y  
)t/[z3rn  
生平简介: k/|j e~$  
   KT5"/fv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红4方面军第31军军长,在随部队转移途中溺毙,1945年中共7大追认余天云为革命烈士。 ?D^l&`S  
&;)6G1X1  
  余天云农民出身,在家乡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11月参加黄(安)麻(城)起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11师、红1军、红4军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32年3月任红4方面军12师36团团长,曾以一团之众抵挡敌军一师围攻,最后反把敌军打得落荒而逃。 =}12S:Qhj  
cX64 X  
  参加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斗争、各次反“围剿”作战及西征入川。1932年底,余天云任红4方面军11师师长,率部参加仪南、营渠、宣达战役和反“六路围攻”作战,取得重大战果。1933年6月底,红4方面军扩编为4个军,红11师扩编为30军,余天云被提拔为军长,他的搭档是政委李先念;1935年后又改任31军军长。余天云率部参加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和各次反“围剿”作战,参加广昭、陕南、嘉陵江战役,经常担任主攻作战,长征中,他还率部参加了绥崇丹懋等战役,作为军长,余天云打仗时经常是不畏枪林弹雨,抵近指挥。为革命负伤数次,战功不小。余天云文化程度不高,头脑简单,作战勇敢,对党(也就是对张国焘)忠心耿耿,是老张特别喜欢的干部,但他自身的也有缺点,“作风霸道,动辄骂人,甚至动手”。 aXSTA ,%  
u.}z}'-  
  1935年5月,余天云率部参加长征,7月任红4方面军31军军长,同年冬随军南下川原边。1936年1月,红1、4方面军会师草地又分道扬镳后,为了培养干部,成立了一个红军学校,有伤残的原9军军长何畏当校长,刘伯承兼任总教官。张国焘对刘伯承还是很看重的,他认为刘是正统派军人,比较喜欢讲究战略战术,自己手下的将领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游击观念’太重,刘伯承的正规战术思想对他们很有帮助。因此为了提高手下军官的军事素养,4方面军主动提出送一些军、师一级的高级将领到刘伯承任总教官的红军学校受训,以图接受较高较新的军事知识。余天云入校学习,兼高级指挥科科长。 z]NN ^pIa  
}v[$uT-q  
  余天云是李先念的军事搭档,聪敏倔强,作战勇敢,不到30岁便当了军长,深受张国焘器重。余天云文化太浅,阅历有限,入校后,由于看到学员多是营团级军官,师军级的没有几个,觉得掉身份,老大不愿意来上课;加上深得张国焘的信任,一路顺风,对政治上“不可靠”的刘伯承,他自然不会放在眼里。加之性格刚烈,年轻气盛,争强好胜惯了,见识浅薄,在上课时在好几个战术问题上与刘伯承等教官发生了争执。这类争执若是学术争鸣,倒也罢了,但这种争执发展为他公然拔枪威胁、谩骂刘伯承等教官的严重违纪事件。校长何畏是他的老上司,出面制止,他仍不服,仍然在刘伯承面前大喊大叫,口出狂言,惹得刘伯承大怒,表示不处分余天云这样的学生,他决不再上课。何畏只得将他关了短期禁闭。张国焘闻讯后赶到学校,将余天云声色俱厉地训斥了一通,命令他当众向刘伯承道歉。 y`~[R7E  
T1@]:`&  
  然而,谁也没料到,心理素质不好、骄横自负的余天云事后想不开,认为他这个红4方面军的最年轻军长,天之骄子,折损了面子,不久后的1936年4月,在随部队向北移途中,在部队行至西康省(四川)丹巴大金川激流时,乘人不备,从高崖纵身跳下自杀了。红军高级干部应自觉遵章守纪,更不可轻生。〔1〕对于此,连一向偏爱余天云的张国焘也认为余天云如此脆弱的心理防线和轻率的举动,是不足取的。 #_tixg  
m|O7@N  
  1958年5月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在批判刘伯承的教条主义‘错误’时,彭德怀元帅说“刘伯承身上有很严重的教条主义,不但影响了南京,就连北京(指训练总监部)也有些吹鼓手,抬轿子的。不要忘了,红军时期,他的教条主义是逼死过革命同志的。”。他指的就是余天云。其实,彭总小题大做了,余天云之死,是自食其果,并不是受了军事教条主义的侮辱才愤而自杀。好在余天云只是张国焘的爱将,而且毛泽东对此并未过多去说什么,只是淡淡“唔”了一声,道:“余天云还是个娃娃嘛,想不开,寻了短见,怪不得谁。”,这个事也就没有再多追究。 Y%UfwbX!g  
T j7i#o  
4Lx#5}P  
R}Ih~zw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3-10-24
j*@^O`^v  
红四方面军高级指挥员余天云之死/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n{JBC%^g  
h<2o5c|  
\U $'3M  
Qa@b-v'by  
在我军早期的历史中,有这样一位高级将领,被张国焘称为“游击天才”,却被刘伯承称为“山大王”式的领导;被红四方面军的将领大力称许,却被红一方面军将领作为反面典型……他就是曾任红四方面军31军军长余天云。这位当时的青年高级将领,在快要走出草地的时候,却纵身跳下滚滚的大金川。自此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的死因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彭德怀元帅说他是被刘伯承的教条主义害死的,原工程兵副司令员胡奇才中将称其是被张国焘的错误路线害死的,张国焘称是余天云身上的毛病把他自己逼上了绝路。孰是孰非,让我们用事实来拨开这团历史的迷雾。/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7l}P!xa&  
9TRS#iVL+*  
o))z8n?b  
!h3 $C\  
辉煌的战功 ax$ashFO/!  
<[mT*  
余天云是湖北红安县七里大余家人,1906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幼时,父母早逝,跟随叔父生活,靠学做裁缝维持生计。黄安农民运动兴起后,他加入了农民协会,对地主豪绅展开坚决的斗争。1927年11月,潘忠汝、吴光浩等人领导发动了黄(安)麻(城)起义,身为农协会员的余天云积极参加,和他同时参加这次起义的还有李先念、王树声、詹才芳、陈再道等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而且在此后的革命征途中,他们或成了领导与部属,或成了生死搭档。1928年,余天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短短四年内,就由一名普通战士,成了红四军一名主力营营长。他参加了鄂豫皖的历次反“围剿”作战,特别是在第三次反“围剿”的黄安战役中,他带领全营出色完成了打击援敌和突击攻城的任务,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赏识。 xUl=N   
2noKy}q  
1932年3月,因为战功突出,余天云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12师36团团长,他的师长是后来成为开国大将的陈赓,余天云的成名之战就在这一时期。在任团长期间,余天云率部先后参加了苏家埠战役和潢川战役。同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转移到川陕,途中在枣阳、新集、漫川关遭强敌围追堵截,他身先士卒,带头冲锋陷阵,为部队开辟通道。在进入川陕后的反田颂尧的“三路围攻”作战中,他创造了一个传奇,他率领红36团以一团之众在曾口场、兰草渡、杀牛坪抵挡住了敌军一个师的围攻,而且接连重创敌军。在杀牛坪,他率两个连打退敌一个多旅的轮番进攻,激战三昼夜,歼敌1500余人,阵地屹然未动。这一时期和他同在12师任团长的还有34团团长许世友。据胡奇才中将回忆:性格张扬、打仗勇猛、喝酒海量的许世友,无论在脾气还是在酒量上,都畏惧余天云三分。余天云的作战能力可见一斑。 GaV6h|6_  
kI7c22OJ  
余天云被所有红四方面军高层所赏识的是在柳林河战役中。据张国焘的贴身警卫何福圣回忆:为避免和强敌决战,红军在苏区的地盘上和敌人兜圈子。可是在柳林河,终于被敌人前堵后追,爆发了一场大血战。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战斗的激烈程度连红军中的高级将领们也感到惊讶。陈赓师长当时就说:“柳林河战役比任何一次战斗都更为猛烈;相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激烈程度,也毫不逊色。”红四方面军两万余官兵面对的是卫立煌的8万兵马。大战一展开,红军方面所有能投入战斗的力量都用上了,没有一支预备队。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等由警卫们保护,坐镇柳林河指挥所。这次战斗中的一个突发情况把我们一帮警卫员吓了个半死。有一股敌人来势凶猛,突破了红军阵地直向指挥所冲来。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都在指挥所里,如果被敌人俘去后果不堪设想,而整个指挥所的战斗人员不足100人。敌人已近在咫尺,所有的人都拿起武器投入了战斗,连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也都拔枪向敌人射击,参谋人员已经开始烧毁文件,徐向前就是这一刻左肩骨被子弹击穿的。在这个关键时刻,位于总指挥部左侧的余天云虽未接到援救总部的命令,发现情况不对后,亲自率人火速赶来救援,经过一天的撕杀,才使指挥所转危为安。 QOXG:?v\  
,z<J`n  
这一时期,有三个因素促使了余天云迎来自己人生中的辉煌时刻:一是张国焘等人在根据地大搞肃反运动,许继慎、曾中生、吴光浩等著名将领都被张国焘要么杀掉了,要么弃之不用,为余天云的脱颖而出提供了条件;二是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木门地区召开木门会议,决定将红四方面军的四个师扩编为4个军,编制的扩大也为余天云的擢升提供了条件;三是张国焘等人对知识分子不信任,在选拨干部时注重从农民和无产阶级中选择,贫农身份的余天云文化程度不高,头脑简单,作战勇敢,对党(也就是对张国焘)忠心耿耿,是张国焘特别喜欢的干部。在这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特别是柳林河一役中的出色表现,余天云完成了他人生当中最重大的一次飞跃。据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傅钟回忆,余天云直接由团长提拨为红四方面军第30军军长,年仅27岁。当时和他共事的都是一些建国以后的名人:他的搭档——30军政委,是后来成为国家主席的李先念;同为军长的,是建国以后被授予上将的许世友、王宏坤、陈再道等人;他的部属中,时任88师政委的王建安被授予上将军衔、时任89师政委的杜义德被授予中将军衔,时任90师政委的程世才被授予中将军衔,等等。1935年后余天云又改任31军军长。 kaM=Fk=t  
$ 9bIUJ  
身为军长,余天云打仗还是不畏枪林弹雨,抵近指挥。为革命负伤数次,战功卓著。在反四川军阀刘湘的“六路围攻”中,他率领30军,在31军93师的协助下,于黄木垭一战围歼川军1万余人。因此,在粉碎刘湘围攻之后召开的红四方面军全军政工会议上,余天云的30军获得了三面锦旗,分别是256团被誉为“夜老虎”、263团被誉为“钢军”、274团被誉为“夜袭常胜军”。 c;siMWw;  
dy/\>hu  
自身的缺陷 F}9!k LR  
& Xh8j^p'  
余天云作为一员战将是成功的,他的指挥才能是得到红四方面军上上下下认可的。然而,从余天云走上领导岗位的那一天开始,到他牺牲以后,对于他的评价却产生了极为明显的分化。 k;EG28   
3=YK" 5J  
张国焘、陈昌浩等人把余天云称为“游击天才”。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记载:余天云是“游击观念最强的一个,他是农民出身,聪敏倔强,以战功由士兵而升排长、连长,一直升到军长”。在该书中,张国焘甚至把余天云提到了和毛泽东并列的高度,称二人都是游击天才。 <'(O0  
GJTKqr|1O  
以徐向前、李先念、陈再道、洪学智、许世友、王建安为代表的在建国后处于高位的原红四方面军高级将领,在他们后来写的回忆录当中,都尽可能地回避余天云,既不表扬他,也不批评他,呈现一种集体沉默的状态。这种沉默是对余天云流行评价的一种否定,也是对余天云曾经的战功的一种肯定。 GFA D  
YoC{ t&rY  
当然红四方面军干部里面也有批评余天云的,以曾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傅钟(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为代表。他曾经在一份报告中说:“余天云那时腐化浪费,思想意识一塌糊涂,有很严重的土匪行为,能力又差,不注意掌握政策,自己有时还破坏政策……” =yT3#A~<G  
gc5u@(P"  
当然,红四方面军将领中也有感激余天云的,替余天云打抱不平的,其中以开国中将胡奇才(曾任工程兵副司令员)、刘昌毅(曾任北海舰队司令员和济南、南京、广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为代表。胡奇才在自己的回忆录《坎坷的路》中,高度称赞余天云的指挥才华,给了余天云极高的评价。刘昌毅将军称赞余天云,更多的是因为余天云是他的救命恩人。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时,余天云还曾救过后来成为共和国中将的刘昌毅一命。1933年6月,余天云任红四军12师36团团长,带领部队在巴中城郊南坎坡打仗,按张国焘的指示,部队打仗中也不忘“肃反”。有人供认2营6连指导员刘昌毅是“改组派”,政治保卫局派人把刘昌毅从战场押回后方,刘昌毅被下了枪、五花大绑地推进了禁闭室。政治保卫局在审讯刘昌毅时正要用刑——灌辣椒水,从前线闻讯专程赶来的余天云刚好赶到,便对审讯人员说:“刘昌毅是裁缝工人出身,革命坚决,又会带兵打仗,现在敌人正在大举围攻我们,撵到家门口来了,2营杀了好几名干部,没有人指挥,请你们把他放了,他是不是改组派,打完仗就知道。”由于余天云出面力保,再加上战斗中刘昌毅英勇无畏,刘昌毅才没被当成是“改组派”,在“肃反”中幸免于难。 He&7(mQ0^  
LUPh!)8  
为什么对同一个人的评价,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余天云自身存在的缺陷。 yM_ta '^$  
_1>Xk_  
一是作风霸道,动辄骂人,抬手就打,甚至动辄枪毙。据傅钟回忆:“跟余天云一起的警卫员、通讯员没有挨过他打的很少,一个通讯队一百余人,全部被他打过,还有挨几次打的,余天云在军队中打骂人是最标准一个。”被余天云打得最大的干部是红30军政治部主任张成台,有一次因为意见分歧,他竟然抬手就给了同为军级干部的张成台一个响亮的耳光,以致于张成台死活要求调出30军,后来组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让他到31军当政治部主任,李天焕过来接替他。余天云打人,不仅动手,而且有时动枪。一次部队行军,走羊肠山路,拐弯时马脚打滑,余天云被摔了下来,他不问情由,照着马夫就开了三枪,把马夫打成重伤。 OEZ`5"j  
f0^;*Y  
二是心胸比较狭窄,连极度欣赏他的张国焘在回忆录里都说他“重权术,不择手段”。据解放后担任海军政委、兰州军区司令员等职的开国中将杜义德回忆:一次战斗中,时任30军89师政委的杜义德负伤后住院。出院前,他被调往31军。知道这个消息后,余天云对杜义德说:“你要去31军,得把30军的枪还给我。”杜义德心里清楚得很,余天云是看上他的那支20响快慢机驳壳枪了。生性耿直的杜义德怎么可能把自己用惯了的宝贝交出去,他气呼呼地说:“枪是我从敌人那里缴来的,凭什么交给你?”余天云说:“枪是30军的,你交也得交,不交也得交!”这一较劲儿,杜义德火了:“这枪是红军的枪,怎么就是你30军的枪?老子豁出去不当这个师政委了!”但是,余天云还是让人把枪给下了,事后还跑到张国焘那里告状。张国焘皱皱眉头说:“杜义德这个人有什么问题没有?”徐向前说:“此人16岁参加赤卫军,18岁参加红军,父亲因此让地方还乡团打死了。打仗不怕死,敢拼命。”张国焘听后说:“那就给他一杆长枪打仗去。”就这样,杜义德从手枪变成了长枪,被撤了职。 s (2/]f$  
4J~ZZ  
三是一贯瞧不起政治工作,典型的“枪杆子第一”思想。他认为只有军事工作才能消灭敌人,政治工作则不能,动辄就把政工干部骂得狗血淋头。他的口头禅是:“军事能打仗,能消灭敌人,政治工作能消灭敌人吗?”有一次,红30军攻打一个山头时受阻,时为30军政委的李先念和师、团干部都很着急。可是余天云却慢悠悠地讽刺李先念:“政委,你去给他们上劳动课去,这个山头就能攻下来! ”李先念被气得火冒三丈。 k vu SE  
v47S9Vm+  
看不惯政治工作发展到最后就是不讲政治。据陈冠任的《十大王牌军》记载:“张国焘南下后,因为31军93师274团前任团长周时源在两军会师时,出于对朱德总司令的热爱,把自己在川北千佛山阻击战中缴获的一个红毛骡子送给了他。在阿坝时,余天云听说此事大骂周时源,并派人揍了他一顿。”从中可见余天云不讲政治到了何等程度! $`a>y jma  
w=;Jj7}L  
在上面三个缺点中,第三个缺点是最致命的,第一个缺点和第二个缺点深深地打上的是战争时代的烙印,在红四方面军干部中比较普遍,而不只是余天云有这些缺点。如时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的王树声也打过后来成为中将的胡奇才……但是这第三个缺点,表现出来的是典型的军阀主义,与我军的性质宗旨相违背,使得余天云失去了成为一名高级领导干部的资格,也必然会导致他最后的悲剧。 dvc=<!"'S  
5 LX'fL7zU  
从军长到学员 pzcl@  
m) q e  
应该说,虽然余天云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由于他能征善战,特别是作战勇敢,身先士卒,深受张国焘等人的赏识。1935年9月18日,张国焘南下时,还特意给余天云等发电报,命他率部南下,打通绥靖、崇化、丹巴前进道路。但是,余天云性格中的缺陷也让张国焘有点不放心起来,在重用他的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限制余天云。 0K<|>I  
\RF{ITV$kD  
1934年9月下旬的红四方面军全军政工会上,虽然余天云的所属部队功勋卓著,但是在这次会议上,陈昌浩却把何畏任军长的9军捧到了天上,把红30军、4军、31军等军贬到地下,余天云感到特别憋屈。 C f(g  
a W9_[#z5  
让余天云感到更难过的是,由于张国焘南下后,政令与前面和中央会合时明显不一致,致使各军、师的许多工作都不好做,余天云有时发泄几句不满。这一下引起了张国焘的注意,他以为余天云反对自己南下。于是,借着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在清江渡会议上因为打死号兵、挑夫一事,点名批评余天云之机,张国焘把余天云派人打周时源之事再拿出来,说余天云打骂干部战士,当场宣布撤了他的军长职务,然后在1935年11月,把余天云调到了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学习”,给了他一个高级指挥科科长的职务  %>z)Q  
C[JGt 9{Y  
原来,张国焘另立中央之后,为了培养自己的干部,提高手下军官的军事素养,成立了一个红军学校。原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倪志亮任校长(未到职),原9军军长何畏当政委。后来,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因为反对张国焘另立中央而被贬到红军学校任校长兼总教官,这时,红军学校更名为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 R^f-j-$o]  
.QLjaEja  
免掉军长职务、成为一名普通学员一事,对余天云打击很大,非常不愿意来上课。一方面是因为学员多是营团级军官,师军级的没有几个,军长来学习的只有自己一个,余天云觉得掉身份;二是校长何畏原来也是个军长,和自己是平级,而现在自己却只是高级指挥科科长,在他手下仍有些不甘心。在这种情况下,余天云在红军大学学习时,就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 2 )F~  
5<77o|  
一方面,余天云继续摆他的军长架子。按照红四方面军的规定,在作战行动中,师级干部可以随带牲口两匹,配炊事员、饲养员、勤务兵各一人,警卫员两人;军级干部在师级干部待遇的基础上,再多加一匹牲口,一名警卫员和一名文书。余天云所在的高级指挥科,只有30来个学员,实际上却有100多人,宿营的时候要一个村子才能安顿得下来。原因就在余天云。余天云此时虽然职务已经变动,可仍旧摆军长架子,除了带着军长原来配备的人马外,还随身带着一个机枪排,实际上作他的卫队,只服从他个人的命令,他去听课,卫队就在临时教室旁为他放哨警戒。 8r\;8all  
%SC%#_7  
另一方面,余天云拿教员出气,对上课的教员特别是来自红一方面军的教员挑三拣四,不断找碴,被他找过麻烦的教员有赖光勋、郭天民、彭绍辉等。据赖光勋(开国少将,曾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回忆:刘伯承被张国焘调到红军大学当校长,就带他去红军大学当测绘教员。有一次,赖在红军大学高级系上课时,第一节刚讲了一个小时,红四方面军的高级将领余天云就喊:上课的内容不少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大家去休息吧。说完,就带头离开了,赖光勋的课自然也上不成了。据郭天民(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回忆:一天,他去给高级系授课。课堂上,余天云问道:“教员,今天讲什么内容?”郭天民回答说:“防空。”余天云蔑视地说:“这个不用你废话,我们都认识飞机,不过如此而已。我们红四方面军官兵不像你们红一方面军怕死(指红四方面军不需要防空,直接作战)!”郭天民气得拂袖而去。 g&?RQ  
m IYM+2p  
余天云这样一位“军长”,本身从思想上就不服从红军大学的管理,而红军大学的校长刘伯承,是一位原则性很强,并且具有丰富军事理论和实战经验的红军领导人。因此,他们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冲突发生在彭绍辉(开国上将,曾任副总参谋长)的课上。 nJr:U2d  
TO]7%aB  
彭绍辉也是两个方面军会合时派到红30军任军参谋长的,只是来的时候余天云已经调到红31军去了。在张国焘搞分裂时,准备去找红一方面军时被发现,后发配到红大教书。余天云对彭绍辉的课很是不屑,在那里冷嘲热讽地说:“一个被撤了职的破参谋长,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说三道四,什么军事理论,打胜仗就是硬道理,老子不学习照样打胜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余天云在故意找碴,没有人理睬他,但余天云仍然横行着他的“理论”,他的警卫人员也呼呼啦啦地冲进课堂。刘伯承出面制止,余天云并不买帐,夹枪带棒地话让刘伯承很生气,当场下了余天云和警卫员的枪。 -P>up)p  
H+?@LPV*N  
余天云不仅不把刘伯承放在眼里,对于同属于张国焘线上红人的何畏,他也是一肚子的不满意。何畏原来是四方面军第9军军长,是余天云当团长时的上级,平时何、余两人就是个人英雄主义,你不服我,我不服你,疙疙瘩瘩有一些矛盾。余天云来到红军大学早就对自己当学员、何畏当政委不服气。有一次挨了何畏的批评,余天云当晚就把自己手下的几个亲信师、团长请来喝酒。几个人凑在一起越说越气,仗着酒劲,嚷着要打何畏。何畏听说此事后,吓得到处躲。他们都是有枪有警卫员的干部学员,一时弄得红军大学里气氛十分紧张。 XM:Y(#?l  
8I)}c1j`v  
走上了绝路 (>M@Ukam:  
*'\ xlsp#  
余天云的事件出来以后,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有人从部队建设的高度来考虑,有人从个人恩怨的角度来考虑,不管从哪个角度考虑,都对余天云产生了重大影响。 N}X7g0>hV  
!Jk|ha~r  
从部队建设大局来考虑余天云现象的是红军大学校长刘伯承。他从余天云的傲慢、愚昧行为,看到了不良习气在红四方面军干部中的流毒之深,也感到了对他们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党性教育的必要性。刘伯承认为,余天云事件绝不是个偶然现象,而是张国焘任人唯亲、搞愚民政策的恶果,他决定拿余天云这个典型开刀。于是,他亲自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1935年12月16日的四方面军政治刊物《红炉》第1期上。文章题目是:《余天云的思想行动表现在哪里,我们怎样去继续开展反他的斗争?》。 Tp&7CNl|  
*^s^{0Ad  
刘伯承的文章发表以后,引起四方面军干部的强烈反响,绝大多数人强烈反对这样既没文化、又没政治头脑、为非作歹的“山大王”式的领导。一向颐指气使的余天云,咽不下这口气。余天云知道,刘伯承政治上“不可靠”,是被张国焘发配到这里来的,他自然不会把名为校长的刘伯承放在眼里。于是,他公然掏出枪来,要和刘伯承拼命,并不断谩骂刘伯承。就连何畏都看不下去了,碍于军规校纪,出面制止,余天云不服,仍然在刘伯承面前大喊大叫,口出狂言,惹得刘伯承大怒,表示“不处分此人,决不再上课”。 2e*"<>aeq  
qN@0k>11?  
张国焘听说余天云和校长刘伯承发生争执,并和政委何畏产生矛盾,特别是听说余天云拿着枪指着刘伯承的时候,急忙赶到学校,对全校师生讲话。讲话中,他一方面对余天云这种目无上级、狂妄自大的行为不便公开袒护,便来了个“挥泪斩马谡”,将他声色俱厉地训斥了一通,除命他当众向刘伯承道歉外,还当众命令警卫员缴了他的械,把余天云关进禁闭室反省。另一方面,他告诉同志们不应自满于游击战术,应严肃地学习正规战术。并号召大家,包括他自己,都向刘伯承学习。 Qm5Sf=E7Q  
&+Yoob]P  
斗争的结果,红军大学的学习空气浓厚起来,正气压倒了邪气。而余天云见张国焘命令自己向刘伯承道歉,还被何畏给关起来后,非常不服气,暴跳如雷。但是胳膊扭不过大腿,在红四方面军张国焘就是老大,因此,经过这件事情之后,余天云一直情绪消沉。这期间发生的两件事情,使得他更是难以接受,最终走上了绝路。 j=y{ey7Fd  
{"n=t`E)3  
一件事是他妻子的死讯。余天云的妻子名叫刘伯新,安徽六安人,约生于1912年,家里非常贫穷,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加入红军,曾经在军医院工作过。1934年任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第二团团长,期间与身为军长的余天云结婚。据四川籍女红军回忆:刘伯新没啥文化,讲话声音很大。红四方面军过草地前,下属饥饿难耐,刘伯新枪杀了一头藏民的牦牛。藏民把这件事告到张国焘处,张国焘无奈之下同意枪毙刘伯新。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后来授予刘伯新革命烈士称号。刘伯新的死对余天云打击很大,红四方面军的老人说,如果刘伯新没死的话,很可能余天云也不会死。 j@C*kj;-  
 >Q% FW  
第二件事是何畏公报私仇。何畏对于余天云不尊重自己本来就有气,加上看到张国焘对余天云也有意见,因此乘余天云失势之机,把他当作犯人看待,强行命令余天云背米行军。这样余天云难以接受,便以行动来对抗。行军时,让他走他不走,让他骑马他也不骑,一路上还直叫嚷:“何畏当政委,凭什么我就当学员?”最后,战士们没办法,只好用担架强行抬着他走。 m$WN"kV`,9  
u7}C):@H  
由刘伯承文章引起的全方面军范围内对余天云现象的反思,特别是妻子的死和何畏的打击报复,让余天云感受到了莫大的屈辱。他认为自己作为这个红四方面军的最年轻的军长,天之骄子,折损了面子,张国焘以后也不会用自己了,活下去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因此,在1936年4月部队行至大金川时,有一个铁索桥,战士们抬他走到桥心。突然,余天云大骂了一声“去他娘的”,一翻身赌气跳到河里,被江水淹死了。是年,余天云仅30岁。 6hAMk<kx?i  
a`_w9r+v  
死因的纷争 tr-muhuK  
1,Ji|&Pwf  
由于路线斗争和年代的久远,加之当事人回忆的不一,关于余天云的死因变得扑朔迷离,说法不一。 *28:|blbL  
HrH! 'bd  
最早对余天云死因作出结论的是张国焘,认为余天云死于心理的脆弱。余天云的死,震动了全军。张国焘第一次承认,“四方面军的干部,军阀习气相当严重。”但他又很伤心,毕竟余天云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在埋葬余天云时,张国焘讲了话。他首先痛悼余天云之死,褒扬他过去的战功,说余天云曾几次负伤,不惜个人牺牲来为革命争取胜利。然后,张国焘又强调指出,自杀行为是不对的,“一般同志要经得起批评和处罚的考验,红军纪律应当严格,高级干部也应同样遵守。”从这里可以看出,张国焘认为余天云是因为心理承受能力差而导致自杀的。应该说,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主要原因。 /`VrV{\/!  
OoOr@5g  
对余天云死因第二次作出结论则是在西路军失败,特别是张国焘叛变以后,认为余天云死于张国焘的迫害。一部分人由于“左”倾观念比较严重,把余天云塑造成“反对南下”和反对“另立中央”的英雄,说余天云军长对张国焘的家长式作风一向很反感;因为后来红军大学政委何畏也离开了红军,于是何畏这个小人打小报告诬告,张国焘把余天云当作“犯人”,最后导致余天云死亡。在这种论调的支持下,余天云在1945年七大召开时获得了平反,还被授予烈士称号。应该说,余天云授予烈士是可以的,尽管他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毕竟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不过,如果是因为“反张国焘”之说而被评为烈士,则显得有点狭隘,余天云那个时候应该还没有完全认清张国焘的错误,说他是反张国焘错误路线的英雄有点拔高之嫌。 *D:uFo,xn  
:<i<\TH'  
余天云死因的第三个结论和刘伯承元帅有关,这种观点认为是刘伯承间接地害死了余天云。1958年5月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在批判刘伯承的教条主义“错误”时,彭德怀元帅说:“刘伯承身上有很严重的教条主义,不但影响了南京,就连北京(指训练总监部)也有些吹鼓手,抬轿子的。不要忘了,红军时期,他的教条主义是逼死过革命同志的。”他指的就是余天云。好在余天云只是张国焘的爱将,而且毛泽东对此并未过多去说什么。只是淡淡“唔”了一声,说道:“余天云还是个娃娃嘛,想不开,寻了短见,怪不得谁。”这个事也就没有再多追究。刘伯承逼死余天云的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作为校长的刘伯承批评余天云的行为是正常的。 WdJJt2'  
L]#b =Y  
近年来,关于余天云的死因,又逐渐集中到张国焘身上来。据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办公室主任张崇鱼采访记载:余天云有个堂弟叫余天生,1928年参加革命,解放后曾担任过桂林军分区副司令。1997年8月24日余天生接受采访时,为余天云抱屈,认为余天云是因为战功显赫,所以被人嫉妒,受张国焘打击迫害,撤去军长职务。胡奇才将军也赞成这个观点。他说:余天云“个性强,脾气急躁,常冲撞张国焘。余天云自杀是张国焘迫害所致。当时已负伤的余天云不满张国焘对他的处置,过丹巴马河铁索桥时,就势从担架上往桥下一滚,掉下了滔滔急流。可惜了。” NNn sq@?6  
c);vl%  
因为存在这些分歧,因此,对于余天云的死,官方的表态非常的谨慎。到目前为止,关于余天云的权威评价有两次,一次是《红四方面军烈士名录》,一次是《解放军报》两者都将死因简单的说成是“溺水”而亡。 QM4O|x[   
Tjj-8cg  
《红四方面军烈士名录》是这样记载的:“余天云,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06年生,农民出身,1927年11月,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红十一、红一、红四军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1932年,任红四军12师36团团长。参加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四次反“围剿”作战。同年12月,随红四方面军西征入川。率部参加反三路围攻。1933年7月,任红三十军军长。参加三次进攻战役和反六路围攻作战。1935年4月,参加强渡嘉陵江战役后,开始长征。5月,参加上门战役。7月,调任红三十一军军长。同年冬,在川康边地区参加绥崇丹懋战役和天芦名雅邛大战役。不久,入红军大学学习,并兼任高级指挥科科长。1936年4月,于四川丹巴渡河时,溺水牺牲。” pz,iQUs _o  
"T1A$DKw+R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系列活动中,《解放军报》2006年8月31日,专门刊发了题为《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余天云》的文章。对余天云的死因是这样描述的:“……4月随部队转移途中,于西康省丹巴县(今属四川省)渡河时不幸溺水牺牲,时年30岁。” JlhI3`X;/  
HL~DIC%  
不管是死于何种原因,历史最终给了余天云一个公正的评价,把他称为我“红军时期的高级指挥员”,这个应当是客观的、公允的,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2*TPW  
cd]def[d  
rL|9Xru  
p61F@=EL  
'.IR|~Y  
; ~#uH7k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3-10-24
G\K!7k`)!  
5YYBX\MV  
红安:红军军长余天云死亡之谜
73JrK_h  
klnk{R.>|  
(2013-02-18 13:45:06) gux?P2f  
标签: h4Xz"i{z  
] !n3j=*   
杂谈 XSGBC:U)l  
qfjUJ/  
分类: 鄂东北(孝感、黄冈市)
+.Xi7x+#O  
6"; ITU^v  
  从“苦”到“牛”,再从“牛逼”到“苦逼”,余天云的人生轨迹似“过山车”,轮回注定成为余天云的人生宿命。 MBAj.J  
  据说余天云是长征途中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手下的三名悍将之一(另二人为红四方面军副参谋长李特和红军大学政委何畏)。 Hg$7[um  
  余天云(1906-1936)湖北黄安(今红安)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11月参加黄(安)麻(城)起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在红11军、红1军、红4军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1932年3月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36团团长。参加创建鄂豫皖苏区的斗争和四次反“围剿”作战。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屡立战功。同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主力向西转移入川,任红4方面军11师师长,参加******通(江)南(江)巴(中)作战和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作战。1933年7月红4方面军扩编为4个军,任红30军军长(政委李先念),率部参加仪南、营渠、宣达战役和反“六路围攻”作战。1935年4月,参加强渡嘉陵江战役后,开始长征。7月调任红三十一军军长(政委詹才芳),率部参加了绥崇丹懋等战役。1936年1月入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学习,兼任高级指挥科科长。4月随部队转移途中,于西康省丹巴县(今属四川省)渡河时不幸溺水******,时年30岁。 SM8_C!h:  
   这是2006年8月31日《******军报》发表的《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余天云》一文对余天云死因的说法。 ;#9ioG x  
   余天云溺水身亡不假,但怎样溺死却语焉不详,更有人说其因精神崩溃而自已跳水自杀。 7D1$cmtH  
   最早对余天云死因作出结论的是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张国焘震惊之余,不无惋惜地认为余天云死于心理脆弱。及至红军西路军失败,尤其是张国焘“出走”后,竟认同余天云死于张国焘迫害。 N9*:]a  
   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XMdCQ=  
   素有“游击天才”(张国焘评价余天云语)之称的余天云战功显赫,功勋卓著。 @BG].UJo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乘四川军阀混战及其在川北兵力薄弱之机,向川北进军。至1933年2月,开辟了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苏区。2月中旬,川陕边区“剿匪”督办田颂尧(驻四川阆中))以近6万人的兵力分3路进攻川陕苏区,红四方面军采取“收紧阵地”的作战方针,经4个多月的机动作战,粉碎了川军的“三路围攻”。其中时任第4军12师36团团长的余天云在巴中县杀牛坪(是巴中到通江的必经之道。离通江县城仅25千米)战斗中,奉命率两个连扼守杀牛坪,抗击川军田颂尧部五个团的轮�******��,激战三昼夜,毙伤敌1500余人,阵地屹立未动,创造了红四方面军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尤其是巴中县柳林溪(亦名柳林坝)一役,红军领导人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左肩被子弹击穿)坐镇空山坝指挥的柳林溪指挥所遭川军一部(左纵队)突破,关键时刻,未接到总部命令的余天云率军救援,使指挥所转危为安,获红四方面军高层一致赞赏,擢升为第11师师长。6月底,红四方面军在旺苍县木门镇召开军事会议,总结反“三路围攻”的作战经验,并决定将4个师扩编为4个军,任命余天云为红30军军长。 x,zYNNx5g  
  同年10月,蒋介石任命刘湘为“四川剿匪总司令”,令其对红四方面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新的围攻。11月,四川军阀刘湘调集20万人的兵力,向川陕苏区发起“六路围攻”。红四方面军仍采取“收紧阵地”的作战方针,先后挫败刘湘部的4次总攻,奋战至1934年9月,共毙伤俘川军8万余人。其中1934年9月黄木垭一战中,余天云率领30军,在31军93师的协助下,全歼川军曾南夫所部两个旅1.6万人。余天云的30军获得了三面锦旗,分别是256团被誉为“夜老虎”、263团被誉为“钢军”、274团被誉为“夜袭常胜军”。 *,IK4F6>:  
  虽余天云战功显赫,但作风霸道。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巴中县清江渡召开会议。会上,总指挥徐向前就余天云打死号兵、枪击挑夫一事进行点名批评,被张国焘当场撤职,送其入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高干班学习,兼任高级指挥科科长。 *")*w> R  
  余天云在红军大学学习期间,除带任军长时配备炊事员、饲养员、勤务兵等人外,还带一个机枪排卫队放哨警戒,架子十足。上课时更是对教员挑三拣四,不断找碴,以至于校长刘伯承头痛不已。于是,1935年12月16日刘伯承在红四方面军政治刊物《红炉》第1期发表了《余天云的思��******�表现在哪里,我们怎样去继续开展反他的斗争?》文章,说余天云是“山大王”式的领导。 DR,7rT{$  
  一向颐指气使的余天云如何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余天云公然谩骂刘伯承,时任红军大学政委的何畏看不下去了,出面制止,余天云仍叫骂不已,惹得刘伯承大怒,表示“不处分此人,决不再上课”。张国焘知道后,对余天云这种目无上级、狂妄自大的行为进行声色俱厉地训斥,命令余天云当众向刘伯承道歉,并宣布给余天云纪律处分,下其枪撤其警卫员,关进禁闭室反省。经过这件事情后,余天云一直情绪低落。而这期间又发生了两件不愉快地事,更使其意志消沉,并最终走上了绝路。 ch25A<O<R.  
  一是妻子的死讯。余天云之妻刘伯新(1913-1935)。安徽六安人。早年参加农民协会时因受伤入红军医院治疗,伤愈后留院当护士。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随红军入川陕苏区,调红4方面军后勤女工工厂任副营长。1934年调任红4方面军女��******�团营教导员、团长。1935年,调回军工工厂任厂长,在过草地时因部队缺粮,开枪打死藏民牦牛遭藏民投诉,张国焘无奈之下,不得不以违纪令处决。 l1KgPRmEP  
  二是所谓的何畏公报私仇。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在川西北懋功(今小金)地区会师,决定两个方面军共同北上,创建川陕甘苏区。8月下旬,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混编左、右两路军后,行进至四川省巴西和阿坝地区。9月,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共中央北上方针,并背着中央率右路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的第5、第32军)南下川康边,相继发起了绥崇丹懋战役和天芦名雅邛大战役,取得了胜利,但百丈关之战(名山县至邛崃县间)所部损失惨重,不得不西进,经懋功、丹巴进取康定、甘孜一带休整。余天云在随部队转移途中,何畏强令其背米袋行军,自尊心极强的余一时难以接受,便以不愿前行来对抗,战士们没法,只好用担架强行抬着他走。余天云绝望至极,于1936年4月在大金川丹巴附近过铁索桥时,大骂一声“去他娘的”后,一翻身从担架下栽下河去,最终被湍急的河水卷走。 |xg_z&dX  
知识链接 C*3St`2@9  
红四方面军川陕时期序列 miu?X!  
  一、入川初期部队序列表(1933年春) cjJfxD&q  
  总 指 挥 徐向前 %ut 8/T  
  政治委员 陈昌浩 n6+h;+8;]  
  参 谋 长 曾中生 [P =P8-5  
  政治部主任 张琴秋 u~ipB*Zf  
  副 主 任 傅 钟 yF? O+9R A  
  第十师师长 王宏坤 政 委 周纯全 参谋长 吴展 政治部主任 傅钟(兼) I;%1xdPt  
  28团团长 汪烈山 政 委 甘良发 rKUtTj  
  29团团长 徐士奎 政 委 肖永贵 j1%8r*Jj  
  30团团长 方庆焱 政 委 詹才芳  Ux*xz|^  
  第十一师师长 倪志亮 政 委 李先念 政治部主任 周光坦 S.~L[iLc  
  31团团长 李德堂(后陈再道) 政 委 叶成焕 8wvHg_U6W  
  32团团长 孙玉清 政 委 徐长勋 )'T].kWW  
  33团团长 程世才(兼政委) Mf#@8"l  
  第十二师师长 旷继勋 政 委 甘元景 副师长 何畏 政治部主任 韩继祖 'g)f5n a[  
  34团团长 许世友 政 委 熊国其 d{JI] !  
  35团团长 王学礼 6E-eD\?I&  
  36团团长 余天云 副团长 韩东山 ~*/ >8R(Y  
  第七十三师师长 王树声 政 委 张广才 参谋长 李特 政治部主任 黄超 +bLP+]7oZ  
  217团团长 洪美田 政 委 闻盛世 W9Azp8)p]  
  218团团长 徐深吉 政 委 陈少清 F t11?D B  
  219团团长 陈友寿 政 委 曾传六 5X)QW5A  
  二、1933年秋扩编时部队序列表 g $Y]{VM.J  
  方面军总指挥部 9 nc_$H{  
  总 指 挥 徐向前 _]o7iqtv  
  政治委员 陈昌浩 sx=1pnP9`  
  副总指挥 王树声 j[gqS%  
  参 谋 长 倪志亮 m<3. X"-  
  政治部主任 陈昌浩(兼) /} PdO  
  副 主 任 曾传六 傅钟 faRQj:R8  
  第四军 /r'Fq =z  
  军 长 王宏坤 政 委 周纯全 副军长 刘世模 政治部主任 徐立清(后洪学智) yOlVS@7  
  第10师师长 汪乃贵 政 委 甘良发 (辖第 28、第 29、第 30团) N7"cMAs\G  
  第11师师长 陈再道 政 委 叶成焕 政治部主任 彭瑞珍 (辖31、32、33团) 3Y)z{o>P  
  第12师师长 刘世模(兼后张才千) 政 委 徐长勋 政治部主任 吴世普 (辖34、36团) >Vq07R  
  第九军 ?SYmsaSr5  
  军 长 何畏 政 委 詹才芳 副军长 许世友 参谋长 王学礼 政治部主任 王新亭 U`~L}w"  
  第25师师长 许世友(兼) 政委 陈海松 (辖73、74、75团) +76ao7d.  
  第27师师长 王学礼(后刘理运) 政委 梅宏华 副师长 武传圣(后汪成功)(辖79、80、81团) C~>0K,C0^  
  第三十军 aO inD  
  军 长 余天云 政 委 李先念 参谋长 文建武 政治部主任 张成台(后李天焕) <^> nR3E  
  第88师师长 汪烈山 政委 王建安 政治部主任 汪加申 (辖262、263、264团) #lMIs4i.  
  第89师师长 柴洪儒 政委 杜义德 政治部主任 裴寿月 (辖265、266、267团) DS4y@,/)'  
  第90师师长 邹洪盛(后徐盛礼) 政委 程世才 政治部主任 李述方 (辖268、270团) )xU+M{p-os  
  第三十一军 e:MbMj6`  
  军 长 王树声(兼)孙玉清 政 委 张广才 参谋长 李特 政治部主任 黄超(后张成台) ^ux'-/  
  第91师师长 朱德崇 政委 林英安 政治部主任 张仕全 (辖271、273团) >f&L7@  
  第92师师长 陈友寿 政委 杨朝礼 政治部主任 洪学智 (辖274、275、276团) d7X7_  
  第93师师长 叶道志 政委 王德安 政治部主任 冯秀之 (辖277、279团) Y>c+j  
  第三十三军(1933年10月)全军共1万余人 ?)<zzL",  
  军 长 王维舟 政委 杨克明 副军长 罗南辉(11月后到职) @R;k@b   
  第97师师长 师长罗南辉(兼任) (辖289、290、291团) 2Kr8#_) 0  
  第98师师长 师长蒋群麟 政委 龚堪彦 (辖292、293、294团) o)b-fAd@$  
  第99师师长 师长冉南轩 (辖295、296、297团) x@)cj  
  三、与一方面军懋功会师后部队序列表 ($UUgjv F  
  总 指 挥 徐向前 XCyb[(4  
  政治委员 陈昌浩 b ettOg  
  参 谋 长 倪志亮 ]i1OssV~>  
  政治部主任 陈昌浩(兼) 副主任 曾传六 傅 钟 Ms3GvPsgv  
  第四军 &oZU=CN  
  军 长 许世友 政 委 王建安 参谋长 张宗逊 政治部主任 刘志坚 P,G :9x"e  
  第十师师长 王友均(后王近山) 政委 叶道志 9R-2\D]  
  第十一师师长 周世元 政委 陈锡联 %SCt_9u  
  第十二师师长 张贤约 政委 胡奇才 m' |wlI[lq  
  第九军 !N][W#:  
  军 长 孙玉清 政委 陈海松 参谋长 陈伯钧 政治部主任 王新亭 ~GJ;;v1b2  
  第二十四师师长 韩东山 政委 盛修铎 DV>;sCMJ %  
  第二十七师师长 陈家柱 政委 李德明 =E(ed,gH8  
  第三十军 _sL;E<)y(  
  军 长 程世才 政 委 李先念 参谋长 黄鹄显 政治部主任 李天焕 RHbbj}B  
  第八十八师师长 熊厚发 政委 郑维山 (WY9EJ<s,  
  第八十九师师长 邵烈坤 政委 张文德 =@hCc  
  第九十师师 长 汪乃贵 !\Cu J5U  
  第三十一军 MJH>rsTQ  
  军 长 余天云 政委 詹才芳 参谋长 李聚奎 政治部主任 张成台(后朱良才、王新亭) <y7Hy&&y-  
  第九十一师师长 余家寿(后徐深吉) 政委 桂干生 eE;j#2SEO  
  第九十三师师长 柴洪儒 政委 叶成焕 k$DRX) e  
  第三十三军 bwszfPM  
  军 长 王维舟 政委 张广才 参谋长 李 荣 z 9WeOs  
  第九十八师师长 吴世安 政委 吴成忠 ^R(=4%8%"  
  第九十九师师长 王 波 政委 王德安 P"@^BQ4  
长征中******的师以上指挥员名单: adgd7JjI*  
邓  萍    第3军团参谋长 mGmZ}H'{  
吴焕先    第25军政治委员 ]xJ. OUJy  
余天云    第31军军长 muFWFq&yP  
罗南辉    第5军副军长 <1_3`t  
王绍芝    红一方面军后方司令部司令员 i;IhsKO0R  
胡廷铨    原红10军代政委 oBo |eRIt|  
夏  曦    第6军团政治部主任 !>kg:xV  
李伯选    第33军政治部主任 #nZPnc:  
魏  赤    原江西军区参谋长 %):pfM;b  
曹中生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 |BD2=7,z  
龙  云    第6军团第18师师长 _[wG-W/9R  
洪  超    第3军团第4师师长 n5tsaU;  
程翠林    第5军团第34师政治委员 s<3M_mt  
王光泽    黔东******师师长 HoeW6UV  
陈树湘    第5军团第34师师长 4#ikdjB;  
陈金泉    原补充师师长 9}a&:QTHR  
刘世浩    第3军团新兵师师长 KUHkjA_  
曹德清    第3军团第6师师长 "/3YV%to-#  
余家寿    第四方面军第10师师长 U % ?+N  
丁先华    第四方面军某师师长 M(^ e)7a1  
陈子谦    原升钟寺******师政治委员 Tiimb[|  
何立池    第9军第25师政治委员 d-8{}Q  
王德安    第33军第99师政治委员 10N0?K"  
李志英    第3路游击师政治委员 OgHqF,0MN  
徐  策    川滇黔游击纵队政治委员 ZQ-6n1O  
王友钧    第四方面军第10师师长 OXB 5W#$  
戴  奇    原第1军团第3军第10师政治委员 i8f+woZL  
余泽鸿    川滇黔边游击纵队政治委员 K%u>'W  
刘干臣    川滇黔游击纵队司令员 w>'3}o(nY  
刘  杞    第四方面军******师政治委员 r-Y7wM`TZ  
陈友寿    第31军第93师师长 _3#_6>=M  
吴正卿    第6军团第17师师长 k"m+i  
韩家松    第31军第91师师长 j8^zE,Z  
马  骏    大金川******第2师师长 ,-DU)&dF  
张  辉    第6军团第16师师长 aN!,\D  
;hh.w??  
'?LqVzZI  
  • +"|TPKas  
}FX:sa?5  
d@tNlFfS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3-10-24
S4 s#EDs  
土地革命(二四——壮哉红四方面军
mnU8i=v0 A  
%.;;itB  
2g;Id.i>  
&a'LOq+r'  
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由于张国焘推行分裂路线,两军会合后旋即分开,红四方面军南下,中央红军单独北上。南下途中,张国焘另立“中央”,部队损失严重,付出了重大代价,红军由南下时的10万之众锐减为4万余人后来张国焘被迫取消伪中央,再与红二方面军一起北上。 Fm+V_.H/;  
_Zxo <}w}y  
红四方面军与一方面军懋功会师后部队序列表 T/jxsIt3  
hd)WdGJp  
c-4z8T#M^  
总指挥 徐向前元帅       政委 陈昌浩       参谋长 倪志亮中将 '30JJ0  
=]1g*~%  
       
  政治部主任陈昌浩(兼) 副主任 曾传六         傅 钟上将
  第四军
  
    军长许世友上将        政委 王建安上将     参谋长张宗逊上将   政治部主任刘志坚中将
           
  第十师师长王友均烈士      (后任王近山中将)       政委叶道志(38年被项英枪毙)
                        
          第十一师师长周世元                      政委 陈锡联上将
               
  第十二师师长张贤约中将                              政委 胡奇才中将
  第九军
  
  军长 孙玉清烈士      政委 陈海松烈士     参谋长陈伯钧上将  政治部主任王新亭上将
                                     
               第二十四师师长韩东山少将               政委 盛修铎烈士
                      
            第二十七师师长陈家柱烈士               政委 李德明烈士
  第三十军
     
  军长 程世才中将      政 委 李先念     参谋长 黄鹄显少将  政治部主任李天焕中将
       
  第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烈士     政委 郑维山中将
    
  第八十九师师长 邵烈坤烈士   政委 张文德烈士
           
  第九十师师长汪乃贵少将
  第三十一军
      
        军长 余天云烈士         政委詹才芳中将    参谋长 李聚奎上将
         
         政治部主任 张成台烈士        (后任朱良才上将)      (后任王新亭上将)
          
       第九十一师师长余家寿烈士 (后任师长徐深吉)中将  政委 桂干生烈士
          
  第九十三师师长柴洪儒烈士   
u/FC\xJc  
(下楼续)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3-10-24
JNYFu0  
          
  第九十三师师长柴洪儒烈士     政委 叶成焕烈士
  第三十三军
           
       军长 王维舟          政委 张广才少将       参谋长 李 荣烈士
        
   第九十八师师长吴世安少将     政委 吴成忠
          
    第九十九师师长王 波          政委 王德安烈士  
        
          曾中生烈士                张琴秋          罗南辉烈士
    曾中生时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
  原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在小河口会议上对张国焘提了意见,入川不久即调任红江县委书记,政治部主任由陈昌浩兼。
U%~L){<V[  
王维舟自1934年夏离开33军后不一直在位,工作一直由副军长罗南辉负责。 Alsr6uLT1  
1936年4月上旬,整编后红四方面军的序列是: m:1f7Z>  
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参谋长李特,政治部主任李卓然。辖5个军1个骑兵师, (KF=v31_m  
第4军辖第10师、第11师、第12师和独立师,各师直辖营,不设团部; }LaRa.3  
第9军:辖第25师、第26师、第27师和模范师,师直辖营,不设团部; Q'ok%9q!p  
第30军、第31军仍各辖两个师; HktvUJ(Ii  
第33军番号撤销并入第5军:下辖第30师、第15师和两个直属团。 `zjEs8`'  
nbpGxUF`]  
L %[om c?  
  军长:董振堂烈士    政委:黄超烈士     参谋长:李屏仁烈士 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烈士 PN!NB.  
<3wfY #;><  
第32军:辖第94师、第96师。 D=w5Lks  
yX}riXe  
骑兵师:师长许世友,下辖3个团,约3000人骑。 5AWIk,[  
r.5}Q?  
O<0G\sU  
红军大学:校长刘伯承                             政治委员何畏 #PzRhanX  
A8?uCkG  
                       ,;aELhMZ  
中共大金省委:省委书记何柱成少将           (后任为邵式平) +ht -Bl  
e12.suv  
大金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邵式平 W0]W[b,:u$  
,k*g `OTW  
~ kdxJP"  
抗日救国军”总指挥部:总指挥王维舟 GA, 6G [E  
金川军区:司令员倪志亮,政治委员邵式平。 }B{bM<dF  
     A4lh`n5%  
Q+ r4  
1936年9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部兼程北上,企图在会宁一带切断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道路。中央命令红四方面军阻止胡宗南部,但张国焘心生胆怯,不执行北上命令,而要西渡黄河夺取宁夏。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等人则主张,立即北上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合,共同打击敌人。这一主张获得多数支持并形成决议。 8+ P)V4}  
ZXP9{Hh  
"*E#4e[  
? Xb8B5  
在党中央的努力争取下,在朱德、贺龙、任弼时、徐向前等人的努力促进下,南下碰壁后的张国焘没有办法,终于被迫决定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合。 /%w9F  
会宁素有“陇秦锁钥”之称,是陇东军事重镇和交通枢纽,亦是兵家必争之地。 C5Fk>[fS  
)24c(  
8!a6)Zeux  
7X \azL  
1936625,红军总部决定红二、四方面军分左、中、右三个纵队北上:董振堂、黄超指挥五军、三十一军九十一师率领尚在大小金川、丹巴及卓克基的部队为右纵队,沿梭磨河上行,向黑水、毛尔盖地区前进。 jS LNQ  
ig Mm.1>  
fmuAX w>  
>Qk4AMIO  
徐向前指挥九军、三十一军和四军各一部、红军大学、总供、总卫两部为中纵队,由炉霍、壤塘、查理寺、上壤口(今龙日坝)向毛尔盖前进。 9mdp \A  
FX+;azE7  
ET ;=o+\d  
&"^,Ubfcn"  
朱德、张国焘、贺龙、任弼时等率三十军、三十二军、四军两个团、红军总部及红二方面军为左纵队,由甘孜、东谷向壤塘前进。 &. sfu$]  
[cSoo+Mlx  
aE0yO#=   
  7月中旬,红军各纵队进抵水草地西、南缘:红军左纵队经色达、壤塘、青海班玛县作木沟等地筹粮后进至上下阿坝地区,中纵队进抵查理寺;右纵队进至黑水的扎窝、侧格(今泽盖)、毛尔盖地区。 s`2Hf&%aZJ  
(h NSzG\  
>3HLm3T  
qq0bIfF\4  
7月下旬,红二、四方面军分左、中、右三路纵队,相继进入水草地。 (uB evU\  
7月底和8月初,三路纵队相继完成草地穿越,陆续进抵上、下包座地区。 s_} 1J,Y  
&P Ru[!  
w{$t:l)2,  
B|#*I[4`w@  
  19369月底,在包座地区经过休整筹粮的红二、四方面军北出甘南,向会宁前进。 #8.%YG  
   _aOisN{  
IZ /Md@C  
= E'\  
XjpFJ#T*$A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4-12-07
余天云,又名福生,1911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日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紫云乡大余家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U085qKyCw  
5sui*WH  
父亲余正启,继承祖业二斗田,一般年景收稻谷四担,遇灾只收二三担;另租种田铺余家族公田,一年只收三担谷子,一半交租;自家无柴山,每次行程十余里,到五岭山砍柴。母亲闵氏,系紫云张家河村王家畈人,自到余家后,为养家糊口常年在家纺棉织布,种菜喂猪,农闲帮人家纺线。 D*3\4=6x  
vtw{ A}  
余天云7岁那年,父亲送他到徐家塘一所私塾读书,先生徐立云不趋炎附势,教书育人,余天云称为“好先生”。1919年,徐家塘私塾停办,余天云转到闵家庙读书,先生余少亭很喜欢他,使他学了不少的知识,写得一手好毛笔字。1922年,母亲病故,家里穷困,余天云只好停学,拜本村余双清为师学裁缝手艺。不久父亲病故,余天云成了孤儿,二叔收养了他,并按哥哥遗愿,让余天云继续当学徒。当学徒期间,师傅管教很严,余天云曾挨过打。一次,余天云的脸被师傅用剪刀把刺出血,余天云愤而离去,另开门铺为乡亲们做缝纫活。 A,-UW+:  
NN1d?cOn  
1926年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湖北黄安、麻城地区农民运动蓬勃兴起,余天云认识了共产党人赵赐吾、吴焕先、甘济时等同志,在他们的引导和启发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当时年仅15岁的余天云,走村串户、宣传共产党是打富救贫的党,是为穷苦大众办事的党,发动群众开展对土豪劣绅进行斗争;并给共产党员站岗放哨,暗中监视敌人,有时秘密为他们送信、通知会议。到了1927年春,余天云在甘济时,赵赐吾等领导下,没收了本村大地主余春福、袁英河村大地主袁家珠、袁家晋的财物,分给穷苦农民,把当地的农民运动推向高潮。 cA%70Y:AV  
[eL?O;@BD  
1927年7月15日,武汉汪精卫集团叛变后,白色恐怖笼罩城乡,许多共产党人、革命志士惨遭杀害,余天云没有被吓倒,紧紧团聚在党的周围,坚定地同敌人斗争。 KJc fbZ~  
YCod\}3  
1927年9月,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传到黄麻地区后,中央紫云区委将余天云所在的农民自卫队改编为农民义勇队,作为秋收起义的一支骨干力量。9月27日,在大队长赵赐吾的率领下,余天云和其他义勇队员一起,处决了土豪赵焕章、劣绅甘茂堂、赵策朋等三人。这次暴动与七里、麻城乘马、顺河等地暴动相呼应,拉开了黄麻起义序幕。 1(0LX^%  
5 {cbcuG  
11月13日,在中共黄麻特委领导下,黄安、麻城县农民自卫军和农民义勇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黄麻起义,占领了黄安县城。余天云带领紫云乡农民义勇队参加了起义。在起义中,余天云手持钢叉冲锋在前,英勇杀敌。12月5日,工农革命军和农民义勇队同敌反复拼杀突出敌人的包围。此后,工农革命军转移到黄陂县木兰山打游击,余天云与高星宏等义勇队员留在紫云寨一带隐蔽活动,昼伏夜出,开展游击战争。  M\zM-B  
K!^x+B|  
1928年1月,余天云经甘济时,赵赐吾介绍,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6|gC##T  
F9(*MP|  
1928年4月,工农革命军第七军从木兰山重返黄麻老区,一举消灭了紫云区上戴家民团。为紧密配合第七军行动,余天云带领叔弟余天生等,捕杀民团、清乡团成员,有力地打击了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7月,工农革命军在尹家咀召开军事会议,将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余天云带领三四十名农民义勇队员参加了红军,并担任班长。他在红军里,不怕牺牲,英勇作战,打了很多胜仗。先后在红十一、红一、红四军里参加了著名的杨平口、花园、东西香火岭,独山镇等战斗。 v-u53Fy  
4'JuK{/ A7  
独山镇战斗是红四军于1931年4月25日,在第二次反“围剿”中进行的一次歼灭战。余天云在这次战斗中率部歼敌一部,缴获敌机枪八挺,子弹两箱,后在与盘踞麻埠之敌激战中,负伤八处,组织上送他到紫云寨后方医院治疗养伤。余天云在家乡的日子里,一是把这次战斗的经验和教训写在本子上,认真分析研究,探索和掌握围攻与反围攻的战争规律。二是参加了家乡隆重举行的苏维埃政权成立两周年大会,并讲了话,使到会的群众深受鼓舞,许多青年积极报名参加红军。 @R% n &  
"HI&dC  
7月,余天云伤愈归队,徐向前见到余天云,高兴问到:“伤全好了吗?”余天云说“全好了”。徐向前接着说“那好,你现在去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任副团长兼第一营营长。”余天云到第三十六团后,在团长徐海东的直接领导下,于11月10日率团参加了黄安战役。仅11月22日上午一仗,击溃敌六十九师二○六旅全部,打死敌营长一名,俘敌官兵150余名。此后,他与徐海东一道,率部参加了商潢战役等。1932年3月下旬,徐海东负伤后,余天云担任该团团长。 &u) R+7bl,  
 WK;X6`  
他与团政治委员张成台、副团长韩东山一道,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斗争。这次反“围剿”斗争,由于张国焘执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战略方针,未能打破敌人“围剿”,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退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0月11日晚,红四方面军根据黄柴畈会议的决定向西转移。红36团经过短暂休整后同部队一齐离开黄安向西进军,当晚越过了京汉线,走上了西征1500公里的行程。途中,敌人前堵后追,余天云和战友们一道,忍饥耐寒,边走边打,昼夜兼程,于12月下旬翻越大巴山进入川北。 #~]S  
i?" ~g!A  
12月25日,余天云率红三十六团与其兄弟部队攻克四川通江县城,歼灭城内守敌两个营及当地民防大部,控制了以通江为中心的大部地区。1933的1月3日,根据方面军总部的命令,余天云率红三十六团抢占了清江以南的关山寨,配合兄弟部队共歼敌千余人,并占领了巴中东北大部地区。2月,四川军阀对红四方面军进行三路围攻,红三十六团在团长余天云、副团长韩东山率领下,依托工事顽强阻击,仅在南龛山北坡就歼敌百余人,缴获步枪百余支,机枪数挺,炮两门。4月26日,余天云指挥红三十六团两个连,在杀牛场抗击敌人的轮番攻击,毙伤敌1500余人,6月中旬,红四方面军粉碎敌三路围攻胜利后,余天云调红十一师任师长。 1#LXy%^tO  
vsc)EM ]  
7月上旬,红四方面军进行整编,以原红十、十一、十二、七十三师为基础,分别组成第四军、第三十军、第九军、第三十一军等部队,约四万人。整编后,余天云担任红三十军军长,李先念任政治委员。下辖第八十八师、第八十九师、第九十师。整编后的红三十军,是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之一。余天云和李先念等同志一起,率部参加了方面军总部部署和指挥的许多重要战役。其中影响大的有“宣达战役。这是川陕边区红军于1933年秋季举行的三次进攻战役中的最后一次战役。 }pk)\^/w/  
^2C)Wk$  
10月上旬,红四方面军在通江东南的得胜山召开军以上干部会议。余天云、李先念出席了会议,参加研究了宣达战役的作战方针和部署。会后,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和红三十军、红九军领导干部一起去察看地形,选定了突破口。10月17日拂晓,余天云按照总部下达的作战任务,率部先后攻下了烟灯寨、土地堡、凤凰观、邱家堡、马渡关,歼敌第六团,溃敌第五团,摧垮敌第一师的防地。9日,余天云以一部攻克达县城东北之罗江口,一部进逼城北制高点凤凰山。20日,向达县城内守敌猛攻,俘敌团长温少康以下约500人。达县解放,敌第二十三军军长刘存厚率少数亲信南逃,28日被蒋介石撤职查办。 wuRB[KLe  
3$x[{\ {  
在红四方面军连续取得三次进攻作战的胜利后,四川军阀联合起来,动员120余个团,20多万人,飞机18架,兵分六路向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全面进攻。余天云坚决执行徐向前提出的“收缩阵地,诱敌深入”作战方针,与李先念、程世才率部多次击退敌军的疯狂进攻,消灭了大量敌人。仅在第一期收紧阵地与马鞍山反击战中,于达县城东南雷音铺等地,给敌左路第二十一军的范绍增第四师以重大杀伤;于阆中县的鸡山梁,击退敌第二路三个旅的进犯;于马鞍山东南歼敌预备队一个团后,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将郝耀庭司令部及其两个团全部歼灭,并击毙敌第三路副司令郝耀庭。后在方面军举行反攻作战 ,于黄木垭将敌第二路第一师第三旅、第二师第四旅和第五旅的第三十九团全部歼灭,缴获长短枪7000余支,迫击炮40余门,获得方面军反攻以来歼敌最多的一次大胜利。并相继收复巴中、苍溪。 iveJh2!#<  
_:(RkS!x  
1935年1月,红四方面军接中央电示,要集中全力向嘉陵江以西发展,以配合中央红军从沪州以西的渡江行动。方面军总部决定红三十军为渡江主力,从苍溪以南之塔子山附近突破,消灭江防守敌后向剑门关方向进攻。余天云、李先念接受任务后,积极作好渡江作战准备,侦察地形、部署兵力,亲临造船工地,给工人们作政治动员,讲渡江的意义,把前线作战胜利的消息告诉给工人,使工人们深受鼓舞,加快造船进度;同时,对承担突击任务的部队,加紧隐蔽地进行渡江训练。3月28日,方面军指挥部发出渡江命令,红三十军以第八十八师一部以神速的动作强渡嘉陵江,登岸后消灭守敌,控制要点,为其他兄弟部队渡江开辟了道路。随后,余天云与红九军一部协同红三十一军进攻剑门关。4月2日,红三十军向隘口西侧敌军阵地进攻,同敌展开多次肉搏,将敌全部歼灭,从而拔掉了敌江防主要支撑点,使其沿江防线土崩瓦解。 Ht >5R  
NX wthc3  
红四方面军渡江成功后,西向泯江地区建立川北根据地,迎接中央红军北上,已成为全军的战略行动方针。5月12日,在徐向前亲自指挥下,余天云率红三十军主力同红九军一道,由北川西进,翻山越岭,直抢土门。经过激烈战斗,连续击溃邓锡侯部11个团和当地民团的防堵,强占北川河谷,一举夺取土门险关,为后继部队扫清了障碍。 mab921-n  
)Z4ilpU,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各部队沉浸在欢乐之中,余天云也不例外,他坚信在常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革命必将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并坚决保护党中央关于北上创造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7月21日,中央军委对军队组织系统作了调整,余天云调任红三十一军军长。上任后,他十分注重各部队之间的团结,以兄弟的友爱对待红一方面军战友。仅8月3日,第三十一军送给红一方面军慰劳品有:衣服500余套、草鞋1386双、手巾152条、鞋子169双、袜子419双、袜底191双、毯子100床、红匾二块、布袜子12双,居各军之首。8月20日,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举行会议,作出了向陕甘边界发展,以泯州、洮河地区为中心建立根据地的决定。根据中央新的决定,8月底,余天云率部随右路军北上出了草地,占领了包座。此时,左路军不见动静,经中央再三催促,张国焘才离开阿坝,但刚北上进入草地,就变了卦。9月9日,张国焘致电徐向前、陈昌浩,提出南下方针,并于12日致电中央,公然违抗命令,分裂红军。在这期间,余天云多次找徐向前,指出张国焘与中央对着干,破坏革命战线的团结问题。9月中旬,编人右路军中的红四方面军、左路军奉张国焘的命令,分别从包座、班佑和阿坝地区南下。此时,身为军长职务的余天云南下行动迟缓,张国焘于9月17日和9月18日,接连两次给余天云电令,要余天云“大大提高全军坚决南下,再不往草地战斗的意志”。 JATW'HWC|I  
+ Cf"rN  
10月5日,张国焘在卓木碉召开高级干部会议,会上,张国焘公然宣布另立中央,打出了分裂主义旗帜。余天云出席了会议。会后,余天云心情非常沉重,对张国焘公开制造分裂进行痛斥,认为“张国焘搞分裂党、分裂中央、分裂红军,决没有好下场。”但他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在徐向前的指挥下,仍率部参加了绥崇丹懋战役和天芦名雅邛大战役。 S($8_u$U  
/x2-$a:<  
两次战役后,余天云被免去军长职务,名义上入红军大学学习,并兼任高级指挥科科长,实际上张国焘是把他软禁起来。在红军大学里,张国焘给他强加莫须有的罪名,要余天云检讨错误。余天云秉性刚直,敢于坚持原则,他面对张国焘的军阀主义统治,从不屈服。他说:我们北上抗日,是执行党中央的路线,北上抗日没有错。”并说:“我反对你搞分裂党中央、分裂红军,反对你搞军阀主义统治”等等。这样一来,张国焘更加怀恨余天云,在红大乃至方面军中开展反余天云的斗争,扬言要对“经过斗争和教训仍不转变的分子”给予“纪律制裁”。 \kN?7b^  
P8& BtA  
1936年4月,张国焘南下碰得头破血流后,红四方面军处境日趋艰难,被迫向西康东北部转移。这时,余天云这位坚强的汉子,身体已折磨垮了不能行走,张国焘开始下毒手了,安排亲信用担架抬着余天云,在过丹巴河时忽然把担架一侧,将余天云甩到河里淹死,时年25岁。余天云被害后,张国焘等人反而倒打一耙,说“余天云不想活,自杀”。这一谎言欺骗了不少的红四方面军指战员,甚至有极少数人充当了张国焘的义务宣传员,使余天云多年蒙受不白之冤。直到1945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期间,中央为余天云进行了平反昭雪,追认余天云为革命烈士。 HB|R1<t;HB  
ww? AGd  
余天云的革命实践活动与红四方面军的建立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与鄂豫皖、川陕两块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的英雄业绩永载史册,万古留芳。 LE@<)}Au^  
`[)!4Jb  
资料来源: http://www.81.cn/yljnt/2013-11/21/content_5659203.htm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