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36阅读
  • 0回复

[杂论]武昌柳诗话之十三(5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国民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9-06-05
武昌柳诗话之十三(5篇) v*yuE5{  
                               过樊山 TuqH*{NNy9  
                           ·薛季宣   Z EO WO  
WMP,\=6k0  
                  谁将春兴过中江,草木无情取次芳。 \5cpFj5%  
                  装罢美人梅破额,愁成行客柳牵肠。 h`.&f  
                  江滩凿凿添新涨,沙塞茫茫反夕阳。 *4_Bd=5(U  
                  款段趴梯樊岭道,几多町畦杂苍黄。 %;"y+YFdv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永嘉(今浙江永嘉县)人。南宋官员、学者。17岁时被招入荆南府,担任机要文书。高宗绍兴年间,出任武昌县令,后入朝为大理寺正卿,不久出知湖州,改知常州,未及赴任而卒。薛氏为学主张开物成务,反对空谈天命性理,开永嘉学派先声,著有《书古文训义》《浪语集》《武昌土俗篇》等。薛氏为武昌令,外御金兵,誓与民同生死;内治盗贼,行保伍之法;爱惜民财民命,深孚众望。其在武昌所为诗文,数量之多,可与元结、苏轼媲美。 {cw /!B  
    本诗通过诗人经过樊山(今西山)时的所见初春景物的叙写,流露出淡淡的忧愁。首联点明题旨,总起下文。是谁满怀着踏春的兴致经过江流的中央,然而草木无情,一个挨一个地,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诗人路过樊山,以“谁”代我,故设一问,绕多诗味。“草木无情”,看似嗔怪草木,实则暗喻春光易逝之情,蕴含一缕愁思,为下文的抒情定下基调。颔联写景,景中含情。步上西山寻野梅,武昌官柳知谁栽。野梅、官柳,是西山上的两大标志性风物,也是西山诗词中两个著名的意象,从苏轼的《武昌西山诗》以来,历来为文人墨客津津乐道。薛季宣此行樊山并写入诗中的便是这两大意象。初开的芳香四溢的野梅拿在手中或插在头发上,装扮着美女;青青的官柳,折下一枝送给即将远行的客人,牵动了离别的愁肠。这一联,是首联中“草木无情”的具体回应。颈联放眼望去,由近及远,分别描绘了“江滩”,新涨的“江水”,“沙塞”和“夕阳”几个意象,进一步流露着诗人的隐忧。江滩上明明白白地,新近涨了一滩江水;远望遥远的北方沙漠边塞,茫茫一片,在夕阳下反射出缕缕馀光。凿凿,鲜明的样子。沙塞,指沙漠边塞。南朝梁代文人丘迟《与陈伯之书》:“惟北狄野心,掘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联系到当时的背景,指金人统治下的北方。这一联,虚实结合。前句是实写近景,为诗人目力之所见;后句是虚写想象中的远景。诗中流露出来的抗金御侮的情怀,无疑是对当时朝廷主和派的不满,也是构成本诗淡淡忧愁的重要原因。尾联收回思绪,以景结情。缓慢地攀越在西山陡峭的山路上,几多曲折的小径,夹杂着山中灰暗的颜色。本来是初春季节,草木新生,该是一片嫩绿的,可是,在诗人的眼里,确实一片苍黄。相由心生,明写景观,实则透露出诗人心中的苍凉。 dcWD(-  
    诗中以“春兴”开篇,以乐写忧,名曰“春兴”,实为“春愁”。知人论世,此愁,绝非一己之愁,而是国家之愁。 w"&n?L  
                                                 O!bOp=  
                         娥江野炊赠刘道士 xFg>SJ7]  
                              ·陆游 VTHH&$ZNq  
!m?-!:  
                  春光盎盎催官柳,柳色黄如盏中酒。 k~FRD?[u  
                  桥边微径惬幽寻,世外高人共携手。 G9<X_  
                  参差茅舍出木末,隐映酒旗当浦口。 x;<W&s}(  
                  插花处处引村童,失道时时问耕叟。 *% @h(js  
                  客堪共醉百无一,事不谐心十常九。 e6RPIg  
                  日斜潮落不可留,孤舟欲上频搔首。 0v$~90)  
        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陆游一生笔耕不辍,创作颇丰,有《剑南诗集》85卷,存古近体诗9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 SS.dY""89  
       这是一首古体诗,通过描绘诗人晚年居家时一次野炊活动的情景,抒发了孤独寂寞的情怀。娥江,即曹娥江,在诗人的家乡绍兴附近。开头四句,交代了事件、地点、时间和人物。这次野炊活动的地点在曹娥江畔,时间是春光盎然的时节,人物除了诗人及其同伴,还有一位“世外高人”,也就是题目中标示的姓刘的道士。一个“催”字,颇有意味,盎盎“春光”,仿佛善解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在春光的催促下,官柳吐出了嫩芽,浅浅的黄色,好像杯中的黄酒。朋友们沿着桥边幽静的小径缓缓地行走,诗人还不时地拉着刘道士这位世外高人的手。诗中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春光”“官柳”“桥边” “微径”几个意象和“高人”的形象,照应标题,为下文的记叙和抒情渲染了气氛。中间四句,继续描写所见之景。放眼望去,参差不齐的茅舍,出现在一片树林的远处;时隐时现的酒旗,在曹娥江边飘扬。在春光的感召下,诗人和他的同伴们不觉也激发出少年般的轻狂,采来簇簇野花,插在头上,引来儿童围观。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心情舒畅,笔调轻灵。高兴的时候自然如儿童一般,迷失道路的时候只有询问耕田的老头。“失道时时问耕叟一句,实中有虚,寓有深意,富含哲理。失道,含有失意的意思。一个人在失意的情况下,不悲过去,非贪未来,而是把握当下,要让自己的心做主,由此方得安详。诗人的情绪到这里便急转直下,引出下文的议论。最后四句,以抒情作结。举杯邀客,谁与同醉?百而无一;诸事不谐,不如意事十之常九。这时,太阳渐渐西沉,江水渐渐退潮,时不我留;朋友渐渐散去,只好独上孤舟,频频搔首。孤独寂寞之感,油然而生。搔首,以手搔头。“频搔首”这一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焦急且有所思的心理活动。 ^eYVWQ'  
      这是一首仄韵诗,押上声韵,如同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读来韵味绵长,适合表达温柔婉转的情绪。 s#=7IH30  
                                         [Nbm|["q~  
                            答武昌胡广文诗 qR+!l(  
                               ·高似孙 ax5<#3__  
bY QRBi  
                  平生不识武昌楼,官柳青青好在否。 j+v=Ul|l  
                  庾亮笛吹黄鹄月,简栖碑驳碧苔秋。 b |p)9&^r  
                  山横赤壁含情断,水出瞿塘快意流。 7X'u6$i  
                  何处教君同一醉,并舟秦女擘箜篌。 =CVBBuVy  
b-Q>({=i  
    高似孙(1156—1231),字续古,号疏寮,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一说余姚(今属浙江)人。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任校书郎,出知徽州,迁守处州。宁宗庆元六年(1200)通判徽州,嘉定十七年(1224)为著作佐郎。理宗宝庆元年(1225)知处州。有《疏寮小集》《骚略》《纬略》等。 dNL(G%Qj+"  
    从诗中的内容来看,作者高似孙似乎并未到过武昌(今鄂州),然而却对武昌的人文地理、风景名胜比较熟悉,这一方面说明了武昌风物比如武昌楼、官柳的知名度高,同时也表明了作者与武昌的朋友胡广文的关系深,诸多武昌风物应是在胡广文的诗里或在平时的交往中介绍给作者的。在这首诗里,作者通过对想象中的武昌风物的描绘,表现了对武昌的热爱情怀,同时也流露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首联点明朋友的籍贯以及具有代表性的风物。这辈子我还没有到过武昌,不知道青青的官柳最近怎么样了?武昌楼,相传原为三国时期东吴军事瞭望塔,后人据孙权建都武昌的史实而命名“武昌楼”。晚唐温庭筠《西洲曲》诗:“悠悠复悠悠,昨日下西洲。西洲风色好,遥见武昌楼。”如今的武昌楼为1998年重建,位于鄂州西山景区椅子山顶。这里以“武昌楼”借代武昌。官柳,武昌著名风物,典出《晋书·陶侃传》。此句明写官柳,暗指朋友,饱含对朋友的怀念之情,景中有情。颔联运用两个典故,继续写景。黄鹄山上,庾亮楼中,传来悠扬的笛声;斑驳的简栖碑上,长满了碧色的青苔,在秋光中闪烁。庾亮(289—340),字元规,颍川郡鄢陵县(今属河南)人,东晋名士,都督江、荆、豫三州,镇守武昌时,曾与部属在武昌南楼赏月,后人将南楼称为“庾楼”,好事者又将武昌“庾楼”附会到黄鹄山(在今武汉市武昌区)。简栖碑,为南齐王简栖《头陀夺碑文》,在黄鹄山上。北宋黄庭坚有诗:“惟有简栖碑,文字岿然立。”陆游《入蜀记》中写道,在观览头陀寺时,“藏殿后有南齐王简栖碑,唐开元六年建,苏州刺史张庭圭温玉书。”并作有《头陀寺观简栖碑有感》诗。诗人有意或无意将黄鹄山上的这两处景物移植到武昌,可见其对武昌的热爱。颈联由近及远,从想象的武昌城中,顺便带出两个地名,继续写景。一是赤壁,赫赫有名的赤壁,横亘在江北,阻断了人们的视线;从瞿塘峡滚滚而来的江水,还在痛快地奔流。赤壁,在长江北岸,也叫“东坡赤壁”。瞿塘,即瞿塘峡,为长江三峡之首,也称“夔峡”,今属重庆奉节。尾联,抒发思念朋友之情,希望能与之同醉,并舟听琴,情深意切。诗中“何处”二字,含有作者的羁旅愁思,漂泊之感。箜篌,是中国古代一种弹拨乐器。擘,指用拇指弹拨乐器的一种指法。尾联的意思是说,在什么地方能和老朋友买酒同醉?把船靠近秦女的船边,一同聆听秦女弹奏的箜篌。那将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wLJ:\_Jaf  
      此诗前六句以叙事、写景为主,情在景中;后两句以抒情为主,兼有叙事。诗中用典,增添了文化含量。 !"/n/jz  
dD|OSB7 I7  
ww $  
                          宴桃源 (VEpVn3{  
                             ·周邦彦 8hJ%JEzga  
f"SD/]q-  
             尘满一絣文绣。泪湿领巾红绉。初暖绮罗轻,腰胜武昌官柳。 QoIT*!  
         长昼,长昼。闲卧午窗中酒。 1o;J,dYu  
C=)A6 ;=se  
       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是继苏轼以后震耀词坛的一位艺术大师。其词清蔚圆融而又格律精严,为词坛提供了一种规范化的标准,成为词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其名作《苏幕遮》描绘清荷:“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清新美丽,动态可掬。 IsM}' .  
      宴桃源,词牌名,又名《如梦令》。这首小令,刻画了一个女子的形象,把一个女子相思情深衷怀,历历如绘地表现了出来。词中写了四个细节。第一个细节写女子从事的职业是刺绣,也是古代女子所从事的一种女红。房间中摆放着一幅丝织品,上面堆满了灰尘。像是好久没有工作了,从而表现出女子的慵懒。絣,编织。文绣,指刺绣华美的丝织品或衣服。“日长昼短,厌厌地,懒向窗前絣绣。”(宋·佚名《壶中天》)第二个细节写女子的装束。这女子系着领巾,穿着红色的有皱纹的绸缎衣服,可这领巾衣服却被眼泪沾湿了。“泪湿”蕴藏着一种心理活动,表现出女子的相思。第三个细节写女子的体态。春阳回暖,女子穿着轻薄的丝绸衣服,体态婀娜多姿,比著名的武昌官柳还要纤细轻盈。这里的“武昌官柳”,是一个比喻性的意象,用其纤细、柔软、轻盈的特征比喻女子的腰肢,非常形象贴切。长长的白天,长长的白天!运用叠词固然是《如梦令》词牌格律的需要,同时也表现出该女子难以排遣的思绪。第四个细节写女子的午休。吃完午饭后,女子在闺房中靠近窗户边午休。这女子如同李清照一样,也喜欢喝点小酒,“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酒,指醉酒。杜牧《睦州四韵》诗:“残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词中的一个“闲”字,颇能表现出女子闲适的心情。从该女子的职业、衣着、装束、直到神态来看,一位富家女子的形象,便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9~mh@Kgv  
      词中小令,如诗中绝句,形式短小而要求内容丰富,于是写景必得是感受强烈者;抒情必得是灵魂深处的悸动。周邦彦这首小令,寥寥几句,刻画细致,人物形象也比较完整,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艺术功力。周词在内容方面虽然比较狭窄,而在艺术方面长于勾勒描绘,善于化用诗句,精于音律结构,风格浑成和雅,自然有值得后人借鉴的地方。 v99B7VH4  
                                                 &U raUl  
                             题《赵大年陶潜赏菊图》 1#*a:F&re  
                               明·蔡哲 K/b_22]CC  
l@H  
                   山中忽逢九月九,元亮家贫正无酒。 !\i\}feb  
                   繁霜寂寞篱边花,西风摇落门前柳。 *4xat:@{{  
                   适有可人携酒来,掀髯一笑开心怀。 )Xak JU^o  
                   黄华满把恣狂饮,立须醉倒倾尊喾。 ph[#QHB  
                   君不闻猛虎不饮盗,泉木归去柴桑书。 {u\Mj  
                   甲子又不闻凤皇,不共鸡争食归去。 m~Bl*`~M  
                   甘老蓬荜后来作者,谁与同先生千载遗高风。 =%gRW5R%  
           rN<b?KE  
       蔡哲(1336——1396),字思贤,武昌(今鄂州)人。初随陈友谅,官御史。后归朱元璋,授江南行省理问,升右司郎中,擢中书省参议,升参政。擅长书法绘画。卒后,被朝廷追封为济阳王,葬于武昌城郊。明监察御史唐继禄有一联赞之:“一身正气垂青史,两袖清风贯长虹。” &f^l ^K 5:  
    这是一首题画诗。题画诗是在中国画的空白处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的诗歌样式,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赵大年,名大穰,北宋画家,《陶潜赏菊图》是其代表作,画面描绘了小亭中两人坐对赏花,江干水渚,群卉争发,树本、房舍、池沼、小路等表现很精致,具有化平凡的事物为美丽的事物的艺术效果,设色艳丽,画中人亦无特殊造形,但拖尾诸跋,均以陶潜赏菊故事为题咏,意境颇为优美。这幅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m{Ye0!RD  
诗画互补,是题画诗的特色。在这首诗中,作者借助想象,补充了画面的内容,赞颂了陶潜归隐田园的高风,同时也流露出归隐林泉的情怀。诗歌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八句写了一个饮酒的场面,属于想象中的内容。度日山中,忽然到了重阳佳节,赏菊饮酒、登高临远,正是绝佳的机会。可是,有花无酒,如何是好?篱笆边,只有繁霜覆盖下的菊花,门前只有摇落中稀疏的柳树。这时,一位可爱的朋友送来了美酒,陶渊明把胡子一掀,开怀大笑。于是,两人一边赏菊,一边饮酒,直到杯盘狼藉,大醉方休。元亮,是陶潜的字,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诗人。他是陶侃的曾孙,仰慕曾祖遗风,在其住宅的旁边栽种了五棵柳树,故又号“五柳先生”。陶渊明住宅旁的柳树,可不是一般的柳树,称为“先生柳”,是“陶公柳”“武昌柳”的延伸,或者说源于“陶公柳”。对陶侃来说,具有一种纪念的意义。后面六句,在赞颂陶渊明的同时,抒发归隐的情怀。你们听说过吗,山中的猛虎口渴了不饮盗泉的水,以至于陶渊明宁可回到家乡的田园,也不屈服于官场。还听说过吗,美丽的凤凰宁可远走高飞,也不可与鸡争食。后来的甘愿终老穷苦人家的人,谁能同先生一样,遗留下千古高风。甲子,干支顺序为第一个,又用作六十年的别称。蓬荜,愿意为编蓬草、荆竹为门,后指穷人家住的房子,借指穷苦人家。最后两句,表明作者的态度,希望与陶渊明一样归隐林泉。 :.d:9Z|_  
      诗中运用典故叙事抒情,是一大特色。盗,盗泉,古泉名,故址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北。传说孔子经过盗泉时,因泉名为盗,虽口渴也不饮,事见《尸子》卷下。晋陆机有《猛虎行》诗:“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后因以“不饮盗泉之水”,表示坚守节操,不污其行。“凤皇”句,大诗人李白《鸣皋歌送岑征君》诗:“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唐代诗人胡曾《彭泽》诗:“凤凰不共鸡争食,莫怪先生懒折腰。”本诗用意均与上述所引诗意相同。诗中运用两个典故,并且运用“凤皇”与“鸡”的对比,赞颂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气节。 }kK[S|XVO  
                                                     P=+nB*hG  
0}FOV`n  
=w5O&(  
1>Dl\czn  
                 j.ldaLdG  
Rqy0Q8K<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