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68阅读
  • 11回复

明史列女传第一百九十一-余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策忠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9-07-21
— 本帖被 thinfo 从 余姓名人 移动到本区(2011-09-12) —
余氏,黄冈宋蒙妾。蒙妻刘,举子女各一人,余无所出。及蒙卒,刘他适,妾辛勤育之。日事纺绩,非丙夜不休。壶政严肃,亲属莫敢窥其门。逾二十年,忽谓子女曰:“吾命将尽,不能终视若辈,惟望若辈为上流人尔。”越数日,无疾而逝。
良公三十七代孙,大冶宫台山镐公后裔,:1良→2升→3侃→4晏→5爱→6懃→7籍→8珍→9程→10仲举→11四十一→12元章→13国华→14百三→15铎宗→16德五→17高二→18胜七→19辛四→20秀三→21志仁→22伯良→23镐→24应安→25兴正→26文魁→27希卿→28孔徒→29道扬→30世遗→31作贡→32师汉→33隆棻→34正楷→35延壬→36锦香→37策忠。字派:文希孔道,世作师隆,正(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
离线台灣余氏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2-09-04
感謝策忠兄的分享!!!
家族網站需要大家多多支持,才能可長可久!!!
离线台灣余氏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2-09-17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是一部紀傳體的史書,由清朝的張廷玉等奉命編撰,記載了從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到明思宗崇禎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歷史。 ]>Z9K@  
(.@peHu)#  
家族網站需要大家多多支持,才能可長可久!!!
离线台灣余氏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2-09-17
初修 kBC$dW-  
清朝從1645年始有修明史之議,順治二年(1645年)四月十一日(癸亥),御史趙繼鼎上疏「奏請纂修《明史》,並博選文行鴻儒充總裁、纂修等官。」[1][2],五月,大學士馮銓、李建泰、范文程、剛林、祁充格為總裁,設收掌官七員,滿字謄錄十員,漢字謄錄三十六員。但中途多次停止[3],楊椿回憶:「《明史》之初修也,在順治二年,時……仿《通鑒》體僅成數帙。」[4]直至康熙十七年(1678年),隨著三藩之亂的基本平定,政治穩定,經濟富裕,才正式開始《明史》的纂修工作。康熙詔舉博學鴻儒143人於體仁閣,取上等20人,二等30人,成立明史編纂小組,以徐元文為監修,葉方靄、張玉書為總撰,加上「布衣」萬斯同、范錫同等纂修《明史》。鴻儒修史主要集中在康熙二十九年之前,開館不久,潘耒即上呈《請廣秘府書籍以光文治疏》,請求悉訪民間記載、奏議。徐元文上呈《請購明史遺書疏》,請求「征遺獻」。朱彝尊上呈《史館上總裁第一書》,指出「蓋作史者,必先定其例,發其凡,而後一代之事可無紕繆」。黃宗羲、朱彝尊、毛奇齡、張烈、陸隴其等人建議放棄設置《道學傳》,只立《儒林傳》。康熙二十二年左右,明史稿〈本紀〉〈列傳〉基本完成,湯斌撰《太祖本紀》,徐嘉炎撰《惠帝本紀》,朱彝尊撰《成祖本紀》,潘耒撰《食貨志》,陸葇撰《選舉志》,王源撰《兵志》,姜宸英撰《刑法志》,尤侗撰《藝文志》等。康熙二十三年史館擬定《明史》修纂的綱領性文件《修史條議》六十一條。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四月八日,萬斯同在京師王鴻緒家中去世,是年二月冬熊賜履進呈《明史》稿416卷,但「上覽之不悅,命交內閣細看」。 V~/@KU8cH  
$X Uck[  
fOSk > gK  
家族網站需要大家多多支持,才能可長可久!!!
离线台灣余氏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2-09-17
再修 M?P\YAn$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正月王鴻緒以原官解任回籍續修《明史》,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王鴻緒命其子圖煒賫呈明史列傳稿205卷,交明史館收藏,志、紀、表未具,次年,鴻緒奉旨回京,御纂《詩經》,充省方盛典承修總裁官;又取初稿之誌、表和本紀,略作刪改,「或筆削乎舊文,或補綴其未備,或就正於明季之老儒,或咨訪於當代之博雅」,繼續纂修全稿,改舊志《河渠》、《食貨》、《藝文》、《地理》,又改《大臣表上》為《宰輔表》,《大臣表》中、下為《七卿表》,刪去《功臣》、《戚臣》、《宦幸》表。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十七日,王鴻緒進呈明史稿310卷,體例均備,七月十八日內閣將之交明史館收藏[5]。不久王鴻緒將明史稿刻為己作,此即《橫雲山人明史稿》,不具萬斯同之名。同年八月十五日,王鴻緒即卒於京邸。張廷玉認為:「王鴻緒之史稿,經名人三十載之用心,進在彤闈,頒來密閣,首尾略具,事實頗詳」 L|(U%$  
H ~fF; I  
家族網站需要大家多多支持,才能可長可久!!!
离线台灣余氏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2-09-17
三修 H=Cj/jE  
同年十二月十九日又開館三修《明史》,以隆科多、王頊齡為監修,徐元夢、張廷玉、朱軾等為總裁,孫嘉淦、喬世臣、汪由敦、楊椿等二十五人為纂修,第三度重修《明史》,但開館不久,人員又遷轉流失[7],纂修官「它任四齣,留館者數人而已」[8],致力其事者僅楊椿、汪由敦、吳麟等人,以致未有一卷史稿進呈。 =h ~n5wQG  
-^7 $HD  
雍正五年冬,張廷玉命纂修官楊椿、汪由敦協力完成《明史》纂修任務,雍正六年正月,楊椿負責永樂至正德九朝列傳,胡宗緒負責嘉靖、隆慶、萬曆三朝,十二朝本紀由汪由敦與吳麟負責,至七月,楊椿「九朝列傳」已經清謄校畢繳付史館[9]。鄭江撰《明史稿》二十四卷,梅瑴成與修《歷志》。 mtE+}b@(!&  
cQBc6eAi  
乾隆四年(1739年)《明史》終於定稿,七月二十五日張廷玉上表呈《明史》殿本全書336卷,張廷玉在《上明史表》中回顧纂修歷程說:「聚官私之記載,核新舊之見聞,簽帙雖多,祗牾互見。惟舊臣王鴻緒之史稿,經名人三十載之用心,進在彤闈,頒來秘閣,首尾略具,事實頗詳。……苟是非之不謬,詎因襲之為嫌?爰即成編,用為初稿。」十月八日,大學士鄂爾泰等奏請按舊例頒發《明史》,准坊間翻刻,正式刊行。如果從順治二年(1645年)算起,到乾隆四年(1739年)刻成止,則歷時九十五年,近乎一個世紀之久。現通行的《明史》版本是乾隆四年的武英殿原刊本。 sD{Wc%5  
5U]@ Y?  
7d|1T'  
家族網站需要大家多多支持,才能可長可久!!!
离线台灣余氏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2-09-17
四修 .jtv Hr}U  
乾隆四年,武英殿《明史》告竣之際,清高宗下旨仿《資治通鑑綱目》編輯《明紀綱目》[10],乾隆十一年成書。乾隆四十年(1775年)高宗覺得《明紀綱目》考核不夠精當,又詔修明史:「《明史》內於元時人、地名,對音訛舛,譯字鄙俚,尚沿舊時陋習,如「圖」作「兔」之類,既於字義無當,而垂之史冊,殊不雅馴。……《明史》乃本朝撰定之書,豈可轉聽其訛謬,現改辦《明紀綱目》,著將《明史》一併查改,以昭傳信。」[11],復命查繳原頒之書[12],諭協辦大學士英廉等「將原本逐一考覈添修,務令首尾詳明,辭義精當」[13],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明史本紀》24捲成,被稱為「明史本紀新刊本」,世罕知之,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明史》全書勘定成,併入《四庫全書》。 Y5;afU='  
(uhE'IQ{(  
Y%- !%|  
家族網站需要大家多多支持,才能可長可久!!!
离线台灣余氏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2-09-17
付梓 V&vG.HAT  
硃筆批改過的萬斯同《明史稿》(《明史》底稿之一)。因政治需要,正史編纂過程中的篡改不可避免清廷雖下令開館編修《明史》,但是明史館一向結構鬆散,一般官員多為七品官,雖地位清高,但俸祿不多,因此常有開脫出缺的情況發生,編修人員也不一定每天到史館報到,亦常因其它「外務」而中斷,清廷對此並不嚴加管控,只視為新朝籠絡中原士人之舉[14]。順治九年(1652年)傅維鱗曾描述當時「事既簡靜,偃息多閒」「悲歲月之流邁」「止類編實錄」「所纂不過二十餘年,止類編實錄,不旁采,工無庸多」[15]。 v~T)g"_|  
h-;> v.  
康熙帝親政後,政局尚未穩定,他曾說:「朕聽政以來,以三藩及河務、漕運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書而懸之宮中柱上。」三藩之亂平定後,目標又轉至河務與漕運,對於《明史》的修撰仍非首要迫切。《明史》初稿大部份成於萬斯同之手,所有史官撰寫的初稿都送他複審,均無一差錯[16],斯同為《明史》可謂耗盡了畢生的精力,「修故國之史以報故國,願成一代之史以報先朝」。錢大昕說:「乾隆初,大學士張公廷玉等奉詔刊定《明史》,以王公鴻緒《史稿》為本而增損之,王氏稿大半出先生(萬斯同)手。」[17] p5vQ.Ni*\-  
Ax;?~v4Z  
清朝經學家楊椿有言:「《明史》成於國初遺老之手,而萬季野功尤多。紀、傳長於表志,而萬曆以後各傳,又長於中葉以前。袁崇煥、左良玉、李自成傳,原稿皆二巨冊。刪述融汰,結構寵肅,遠在宋、元諸史上。」 :/szA?:W  
h@=@ fa  
家族網站需要大家多多支持,才能可長可久!!!
离线台灣余氏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2-09-17
版本 DeF`#a0E  
殿本和庫本,是明史差異最大的兩個版本。庫本除更改元代譯名外,本紀的論贊亦多有修改 PP'5ANK  
)hO%W|  
四庫本是殿本刊行後經過修改的本子。《明史》在乾隆四年刊成後,至乾隆四十年,清高宗因其中有關元時人名、地名對音訛舛,譯字鄙俚,諭令改訂,並就原版扣算字數刊正。四十二年,又因《本紀》中發現其他疏略,不足以資論定.諭令補纂,成《本紀》二十四卷。當時重刊後迄未頒行,外間流傳絕少,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故宮博物院始有影印本。當時《志》、《表》、《列傳》改定之本.邵懿辰在方略館見到時,即已不全 JC~sz^>p\  
]rY9t@  
家族網站需要大家多多支持,才能可長可久!!!
离线台灣余氏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2-09-17
評價 @zw&-b:qI  
清人認為《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後幾部史書中比較嚴謹的一部。清代史家趙翼(1727—1814)在《論諸朝正史之優劣》曾說:「近代諸史,自歐陽公《五代史》外,《遼史》簡略,《宋史》繁蕪,《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潔,敘事簡括,稍為可觀,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又稱明史特點有三:「修於康熙時,去前朝未遠,見聞尚接,故事迹原委多得其真」「經數十年參考訂正,或增或刪,或離或合,故事益詳而文益簡」「是非久而後定,執筆者無所徇隱於其間,益可徵信」。 GYf{~J  
T&S=/cRBK}  
但是《明史》也有其明顯的缺點:由於清代文字獄的存在(如順治十八年(1661年)發生莊廷鑨明史案),清帝下令刪改大量明朝文獻,並對明朝史事作出美化或醜化,作者常常不得不用曲筆來隱瞞事實真相,《明史》的真實性和可靠性要打折扣,需要參看其他史書、明人筆記和海外保留下來的少量資料。《明史·成祖本紀》中高度美化明朝,以至讚美明永樂時期「遠邁漢唐」等;相對的,《明史》對綱常名教的宣揚和對明末流寇造反的痛恨也達到極致。此外,《明史》還缺漏了一些與南明和建州女真有關的史料。 C{l-l`:  
Imzh`SI,  
例如:清人(後金)在建國之前曾臣服於明朝的事實,清入關之後南明諸朝廷(弘光、隆武、紹武、永曆……)等長達20多年的歷史,《明史》都隱諱未書。康熙皇帝原已批准將福王、唐王、魯王、桂王附在思宗本紀內,而康熙五十年爆發了南山案後就被禁止寫入了。 l&W:t9o  
bqF?!t<B  
《明史》成於眾人之手,編修時間過長,被魏源批評其列傳繁冗,認為「可刪去十分之三」,而且指出「食貨、兵政諸志隨文鈔錄,全不貫串」,並否定此書出自萬斯同之手 16z Wm JH  
I) *J,hs1  
家族網站需要大家多多支持,才能可長可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