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80阅读
  • 12回复

史上最牛博士村——咸宁“博士村”1户1名大学生 2户1博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策忠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9-07-27
楚天都市报7月27日报道 这两天,咸宁贺胜桥镇黎首村热闹异常:该村5组留美女博士余金意回乡探亲,乡邻们都村一睹本村最争气的孩子 % +Pl+`? E  
据介绍,黎首村5组不到20户人。自建国以来,走出了像余金意这样的博士就有10人,走出了各类大学生20多人。平均下来,达到两户一名博士,一户一名大学生。 Fxd{ Zk`  
家谱记载,黎首村5组有着600多年的历史,古时就有“华屋亦可不造,良田亦可不置,诗书不可不读”的戒条;如今也流传着“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的口头禅。在清朝咸丰年间,该村就有余光轩、余贵平、余大川等3位学子先后考取进士。建国后,该村村民更加重视子女读书。 =v-2@=NJ`K  
留美女博士余金意告诉记者,自己在美国一边从事生物病毒研究,一边在一家教育基金会兼职,募集教育基金;接下来,自己将争取让其中部分教育基金投向家乡,让贫困学子都能上学读书,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刘会文) Ueyw;Y  
-f>'RI95>  
延伸阅读: CMVS W6  
良公三十七代孙,大冶宫台山镐公后裔,:1良→2升→3侃→4晏→5爱→6懃→7籍→8珍→9程→10仲举→11四十一→12元章→13国华→14百三→15铎宗→16德五→17高二→18胜七→19辛四→20秀三→21志仁→22伯良→23镐→24应安→25兴正→26文魁→27希卿→28孔徒→29道扬→30世遗→31作贡→32师汉→33隆棻→34正楷→35延壬→36锦香→37策忠。字派:文希孔道,世作师隆,正(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
离线yyzszh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07-27
风水宝地,人才辈出!!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07-30
贺胜桥20户人家出10个博士 有力反驳读书无用论
     i-vJ&}}  
M~Dc5\T  
  贺胜桥,一个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字。北伐战争时,叶挺的“铁军”独立团在这里重创吴佩孚部,谱写下著名的贺胜桥战役。 R/xCS.yl}  
b%t9a\0V  
  如今,这块古战场上最有名的是鸡汤。“贺胜桥鸡汤”远近闻名,武汉人更是趋之若鹜。每逢周末,镇上餐馆几乎家家门庭若市,满街停满“鄂A”的小车。 vjRD?kF  
P2RL\`<"  
  酒足饭饱走出餐馆的人们,很少会意识到,就在这座小镇13公里外的一个偏僻小乡村里,朗朗的读书声延续了600多年,从昔日频出进士到今日每两户一个博士,村子里的书香传统代代相传。 3evfX[V#  
yVv3S[J  
  没有一栋楼房,却家家有大学生 8_$2aqr  
*n ?:)(  
  从贺胜桥镇驱车到黎首村5组,虽然只有13公里,却是一段相当崎岖难行的路程。27日下午3时许,记者一路跋涉,冒雨来到山树环绕中的黎首村5组。 ]J]p:Y>NL  
TL:RB)- <  
  绵绵细雨中,村子显得相当安静,只有几声狗吠,提醒着村民有陌生人来临。记者注意到,小村没有一栋楼房,大多是灰瓦房,最好的两家房子,也只是砖房而已。 O~]G(TMs8W  
FEswNB(]*  
  村干部余名辉说,村子里有20户人家,151人。他给村里的博士生算了笔账。文化大革命前,这里走出了余名炎(武汉科技大学)、余宗藩(华中工学院)、余启绪(武汉大学)3名博士。1977年恢复高考后,该村又走出了余志勇博士后(北京理工大学,留学加拿大,后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和余安胜(湖北中医学院,现任上海中医大学副校长)、余安泉(武汉大学)、余金意(武汉大学,留学美国,现工作于美国)以及余君、余宗收、余贵宁7位博士。一共是10 名博士。 S6Pb V}  
9DE)5/c`v  
  同时,村里还走出了20多名大学生。这些博士生、大学生大都分布在国内外的科技、金融、卫生、航天、教育等各个行业。 %z(=GcWm  
W)O'( D  
  “最牛”博士家庭:一家四博士 1_]l|`Po  
mn` Ae=  
  村民余启绪家,堪称是村里的“显贵大户”。余启绪今年70岁,是长江大学计算机系离休教授。他本人是武大博士毕业,他的3个孩子也都是博士,一家就出了4个博士,如果再算上儿媳、女婿,简直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博士家庭”了。 aQ\O ]gCE  
=v9;HPiO  
  一个星期前,余启绪37岁的女儿余金意回乡省亲,一时间成为村里最轰动的大事。 HrxEC)V6#  
:wm^04<i   
  余金意打小就有“神童”之称。她很晚才上小学,一直是父亲在家里教的。上荆州中学少年预备班时,入考成绩让老师大吃一惊,“这是哪里冒出来的神童!?”中学更是连连跳级,16岁就考上了武汉大学。 2[eY q1f!  
SYx)!n6U  
  1995年,23岁的余金意考上了美国加州大学生物工程系博士。博士毕业后,她受聘在加州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工作,从事生物病毒研究。 plAt +*&  
3WS % H17  
  余启绪说,女儿出国后,一直希望能通过各种方式回报祖国,尤其是回报老家。她在美国一家教育基金会兼职,募集教育基金,目前已向中国内地边远贫困山区17所学校、8个省市发放奖学金,受益人数达200多人。女儿正在筹划把这种资助教育的形式转移到自己的家乡,让村里的贫困孩子都能上学读书。 ?hYe4tc-#  
&\r%&IX/  
  余启绪的两个儿子余安胜和余安泉也都是博士毕业。余安胜现任上海中医大学副校长,是全国解剖学会断面解剖学会理事,也是上海“启明星”称号获得者之一,已是国内颇有名气的青年中医权威了。1994年,余安胜回乡看到村里人饮水不方便,出资3.2万元修了自来水管道,让村里人喝上了自来水。 +FR"Gt$g  
YX(%jcj*  
  最穷特困户:卖牛供儿读书 4=Zlsp  
bvG Vfr "  
  65岁的村民余名球,曾是全村最穷的困难户。他告诉记者8年前为了供儿子读大学,他硬是把家里惟一的财产——耕牛卖了。 tznT*EQr  
nJnan,`W  
  余名球说,他儿子余忠收本来学习成绩一般,第一次高考才考了200分。这要换了一般人,大学梦是想都不敢想了。然而父亲硬是逼着儿子复读一年再考,实在不行再出去打工。他把儿子交给在长江大学任教的老乡余启绪带,在余启绪的精心调教之下,余忠收成绩突飞猛进,第二次高考虽然也没考上,但分数已经很接近了,这次是儿子自愿再读一年,终于在第三次考上了湖北师范大学。 uH#NJoR O  
Q.Acmht#  
  然而4年大学学费近3.8万,为筹钱,余名球狠下心把牛卖了。这牛还是他和别人家一起养的,牛卖了1800元,两家各分了900元。此外他到处借钱,终于拼拼凑凑供儿子读完大学。 >,v~,<3 i  
bu.36\78  
  如今,余忠收在浙江庆元县高中教书,每月至少给家里寄1000元钱来。余名球的债早就还清了,他也配上了手机,彻底摘掉当年“特困户”的帽子。 tv0xfAV  
$2.DZ  
  古有读书的传统:清朝出过3个进士 _C4^J  
ms$o,[  
  小小的村湾怎么能做到“平均两户一个博士”?余启绪认为,这和黎首村悠久的文教历史分不开。余启绪介绍,据余氏家谱记载,黎首村有着600多年的历史,以前叫做“余庠村”。“余”是因为这里基本都姓余,而“庠”在古语里是学堂的意思,“余庠”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余姓人的学校”,是一个民间学校拓展成的村子,因此村里有浓厚的读书传统。古时就有“华屋亦可不造,良田亦可不置,诗书不可不读”的戒条;如今也流传着“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的口头禅。清朝咸丰年间,该村接连出了余光轩、余贵平、余大川3位进士。 g^idS:GtX5  
I4*N  
  今有攀比学问风:全村包车供伢读书 ;(sb^O  
)sQbDA|p  
  黎首村5组一样流传着一股“攀比”学问的风气。75岁的村干部余名辉说,在黎首村5组,哪家人发了财没人羡慕,哪家人要是没有出大学生,则会觉得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LQmdgVr$  
ck}y-,>,[O  
  村民余名球说,“你看咱村一个盖楼房的都没有吧,大家都把钱花在儿女读书身上了。盖不盖楼房反倒没人觉得重要。” ?1d_E meG2  
r}991O<  
  记者了解到,村里人都不富,每户年收入不到5000元。村里大部分劳动力都外出打工了,平时只有30余人留在村里。但是村人却坚持把钱花在儿女读书身上。 q<1@ut  
R 'F|z{8  
  村里近十个孩子如今都在13公里外的贺胜桥镇上读书。为供孩子们读书,全村人一起出钱包了辆面包车接送上小学的孩子,平均每户每月出资50元。 AkF1Hj  
$OJ*Kul  
  教育专家:教育模式值得好好总结 QW!'A`*x  
O-7 \qz  
  听到记者转述黎首村5组是个“博士湾子”的故事,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教育专家严正连称“欣喜”。 "}!vYr  
X0lIeGwrQ  
  严正说,教育界有个理论,叫做“环境决定论”,就是说环境对教育的实施、子女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甚至是至关重要的作用。黎首村能够出那么多大学生甚至博士生,其实就是村里蔚然成风、代代传承的教育氛围孕育出的果实。他建议有关部门研究总结这种现象,通过宣传等方式将这种风气也带到其他的乡村乃至城镇,在全社会弘扬这股好学之风。 d<whb2l  
X@cV']#V  
  社会专家:这是对“读书无用论”的有力驳斥 4Qw!YI#40$  
LWW0lG!_F  
  社会学家、武汉市社会学会会长刘崇顺认为,民间“博士湾”的出现,说明即使在民间村民的心中,也是尊重知识、认同知识的。这恰恰驳斥了一小部分人所谓的“读书无用论”。 {c$W-t):U|  
TEYbB=.  
  刘崇顺说,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发展,社会上有少部分人只看重眼前利益,不尊重知识,认识不到知识可能带来的长远利益。黎首村5组的农民兄弟,作为社会最底层的人群,都能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说明知识的价值在社会上还是普遍受到尊重的,这正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希望之所在。
1条评分威望+5
台灣余氏 威望 +5 好!書香傳家,家風自然日盛!!! 2014-04-10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余政乐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9-07-30
牛呀,俺就没有读过博士~~~
离线q774548086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8-03
1条评分威望+5
台灣余氏 威望 +5 歡迎宗親!!! 2014-04-20
离线余圣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9-11
为余家争光!
离线余策忠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9-14
我看,余庠村其实本意并不是指的是姓余的学校的意思,此说有点望文生义,而是人名,良公有个孙子叫余庠,湖北鄂东南地区许多村庄都喜欢以祖先的名字命名,也有些村庄以没有后代或者外迁失去踪迹的某个先祖名字命名,有纪念的意义,余庠村准确的说应该是余庠子孙的村庄。
良公三十七代孙,大冶宫台山镐公后裔,:1良→2升→3侃→4晏→5爱→6懃→7籍→8珍→9程→10仲举→11四十一→12元章→13国华→14百三→15铎宗→16德五→17高二→18胜七→19辛四→20秀三→21志仁→22伯良→23镐→24应安→25兴正→26文魁→27希卿→28孔徒→29道扬→30世遗→31作贡→32师汉→33隆棻→34正楷→35延壬→36锦香→37策忠。字派:文希孔道,世作师隆,正(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
离线玉兰花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10-25
这么多博士,我们的余家人为什么不互相支持呢?
离线余道勇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4-24
我们是咸宁张公乡黄石桥村的 我爸爸培养了我们四姊妹,一个博士两个大学生,也很了不起  余姓出人才!
离线台灣余氏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2-08-20
家姐遠嫁美國,今年有幸修到美國普渡大學應用用語文博士,位家族爭光!!!
家族網站需要大家多多支持,才能可長可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