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24阅读
  • 0回复

秋风余仕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hinfo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9-08-18
— 本帖被 washington 从 古迹新貌 移动到本区(2014-09-17) —
秋风余仕坡 - q1?? u  
zuad~%D<I  
2009年08月05日08:49  作者:茫茫雪原 /{aj}M0kN  
z6=Z\P+  
  好几年前的一个仲秋,我陪同几位记者到黄粮镇的余仕坡去采访。这次采访,使得我大为振颤。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余仕坡这个名字一直就是兴山历史头顶上的一颗夜明珠。那神奇的熠熠辉光,穿透了兴山几个世纪的梦幻。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对我讲起这个地方的雄伟与宏大。几十年了,那潜伏在心底里的好奇,窖酒一样终于有机会发酵了。 6:[dj*KGmT  
  那是个阳光很辣的日子。温暖的秋风也是辣辣的。我们坐着破旧的吉普车,从黄粮小镇向着陡峭的山坡逶迤下行。那路即狭又窄,我们坐在上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虽然沿途的风光不错,但我们始终忐忑不安。在这样封闭而荒芜的环境里,我怎么也想象不出余仕坡当年叱咤风云的精神风貌来,这其中的疑虑简直就有一种对神话虚拟的否定心理。 iDp)FQ$  
  当我们倦意地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时间仿佛是中午,百十来个小学生正在当年余家大院的遗址上欢欣鼓舞着。这所小学是刚通过希望工程建立起来的。三层水泥结构的小洋楼正坐落在当年余家大院的中心地带。环顾周遭的髡山秃岭,你就会油然地为这样的不协调而顿生一种悲悯。这里是一个十分标准的山坡,无论是从山势来看,还是从风景来看,这儿怎么也算不上堪舆先生所说的那种风水宝地。当然,我更想象不出当年的余家人是怎样在这种坡度明显的地方建起五个天井大院的。 %K lrSo  
  两位摄影记者好像特别兴奋。他们在这少得可怜的遗址前不停地变换着角度,十分投入地聚焦那些似是而非的记忆,仿佛要把镜头伸进历史的某个层面。我站在那惟一可以展示往昔余家大院派头的大门前,让无尽的思绪顺着那硕大的石级攀登而上。 2\MT;;ZTZ  
  据说,余家的祖藉在山东平都县。就在满清问鼎中原不久,一个年龄在23岁左右的青年,从山东千里迢迢地来到兴山的黄粮小镇。那时是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这个青年的名字叫余登荣。可以想象,当年风尘仆仆的余登荣,或是在一个鲜花绽放的春日,或是在一个万木葱郁的夏天,或者踏着漫山的红叶,还或者冒着纷纭的雪花,风信子一样飘荡至此,一头扎进了这个名叫李家庄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是有意?还是无心?恐怕当时的这个小青年也没有想到,就他这一落藉,他的这个家族,竟然传宗八代,历时三个世纪 KE5kOU;  
  在这泼辣的秋风里,我看见小学的四周散落着三三两两的农户,懒懒怯怯的炊烟无所事事地四散开来,几头老黄牛正在山坡上呆滞着。那几方小小的水田里,残存的稻杆儿无言无语,只有那层浮现在酐泥之上的水清澈无比。阳光下,那透明的波光仿佛正在审视着历史的沧桑。我微闭着汗涔涔的双眼,总想让自己的思绪钻进余氏家族那“功名奕世、富贵流传”的境界之中。但是,在这种尽是空白的荒野里,我发现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演绎。那个年仅23岁的小青年,在当时满清还未完全顺化中原大地的时候,为何冒着风霜之苦,为何面对兵燹之灾,不远万里来到这里?!按照历史的惯例推测,他也许是为了躲藏仇家,也许为了回避战乱,或是不甘心于“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野蛮政策,或者他本身就是满族特务?!……也许,最清楚只有历史本身了。文史记载,余家自第四代余廷孝开始发迹,第六代余文鋆鼎盛。拥有20个庄子,61个佃户,良田1092亩,山林9740亩,其家产遍布兴山、宜昌、钟祥三县四乡九村 W.f/pu  
  当满清的太阳日薄西山之时,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也露出了回光返照的端睨。然而,余家却正是在这即将残废的肌体上崛起了自己巍峨的大厦。生于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的余廷孝,也许早已不满足于小农经济的束缚了。也许他早已在小农经济的困惑之中悟出了家族兴旺发达的真谛。理所当然,要建立起辉煌的大厦,首当其冲的是坚实的经济基础。也许,那时候,他的祖上经营蹇滞。也许,那时候,在他的手里没有多少原始积累。虽然,他的胸中并无多少文墨,但他的头脑里却有着清晰的思想。他的鼻子很灵,他早已嗅到了封建腐朽的尸气。他的眼睛很利,他早已看到了百孔千疮的躯体。然而,他正是在这种紊乱的社会秩序里,聪慧而狡黠地步入了富裕之路。据说,他发财的手段多少还有些晦涩。但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在那种黑暗的社会里,他却是通过商业的法术让别人的金条和银两,心甘情愿地装进了他的腰包。 XH4  
  用时下的话说,他是个暴发户,虽然腰缠万贯,但仍然浑身沾染了扑打不掉的黄土。在唯利是图、尔虞我诈的社会氛围中,光有钱没有权是不行的。他那鹰隼一样的目光,穿透了几千年的权钱交易场所。同时,他也把自己的参悟赋诸于实践。而且,他成功地在两个儿子身上实现了自我的理想。通过他的苦心孤旨和精心栽培,大儿子余志烺获得了“诰封三品中议大夫,例奖一等嘉祥章”的爵位,官居归州州判。据说,他的武艺也达到相当水平,飞檐走壁,掌开石条,力敌数十人。二儿子余志锐,也获得了“诰封三品奉政大夫”爵位,官居江苏省淮扬道道台。一个土财主,一个封闭而不失睿智的山里人,终于在儿子的官爵武功里威武地挺拔了自己的腰杆。虽说不是参天大树,却也可以沐着自豪的阳光鸟瞰这狭小的县城。那份儿舒畅,那份儿壮阔,那份儿霸扈,使他人仰之弥高,噤若寒蝉。 rxvx  
  一阵秋风,携着金铁之声,让满山的红叶振颤不已。强有力的阳光,轰轰烈烈地推开了那扇沉重的大门。锈迹斑斑的铁环,时而发出让人心动的声音。长达几十米的大门围墙,是这里保存最完美的建筑物。虽然彩铀绘制的图案难免斑剥,但一个时代的华丽依稀可见。仿佛是通过一根恐龙的脊骨化石就可以想象恐龙的庞大似的。如果这里的建筑依旧完好,那完全可以复制一个完整无缺的封建躯壳。这个被余文鋆命名为伏龙庄的建筑,面积达2610平方米,房屋39间,天井5个,石院墙长240米,高5米,厚2米。从现有的文史资料之中可以发现,这个建筑群就是一个封建文化的盛大展览厅。在这个庞大的雕梁画栋里,余氏家族精心装潢着封建伦常,镶嵌着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其中,精美的木雕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古典精髓。既有“龙凤呈祥”的祥和,又有“八仙过海”的玄妙;既有“举案齐眉,麒麟送子”的和睦与昌盛,又有“太公钓鱼,渔樵问答”的深邃与韬略。 ArI2wM/v  
  “忠孝节义,礼义廉耻”。是封建主义的社会精髓,也是余氏大家族的建筑理念。如果说,封建礼教自有其难免的糟泊,那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至于这堂皇的建筑,除了反映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之外,恐怕很难再寻找到值得诅咒的理由。据资料介绍,这个建筑群里还有许多木雕,内容大都是“岳母刺字,割股啖君,悬梁刺股,孙康映雪,李密挂角,匡衡凿壁,车胤囊萤,孟母断杼,黄香温席,孟宗哭竹,卧冰求鲤,陆绩怀桔,桃园结义,孔融让梨”等典故,其用意也无外乎就是劝告子孙牢记“忠、智、孝、义”的古训。乡村士绅,耕读之家,富贵何以久长?!传统文化,伦理道德,功不可没。 Ju!]&G8  
  庭院深深,钟鸣鼎食。余家自有其寂寞,自有其森严,自有其残酷。但其寂寞来自于堂皇,森严来自于规模,残酷来自于礼教。那些封建礼教,正如这高墙大宅,封锁着一个家族,封闭着众多的性情,扭曲着无数的心灵。余志烺的小女儿余贞清,就是一朵让礼教的严霜所枯萎的鲜花。“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年青漂亮的余贞清,也曾经在青梅竹马的氛围里心旆摇荡,但她最终的结果是,一盏青灯惨照冰肌玉骨,一尊古佛枉然婷婷玉立。为什么那25岁的青春华年就如柳絮飞升,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不难想象的是,一张无形的大嘴巴吞噬掉了她的青春肌体和鲜艳的灵魂。然而,余贞清的悲剧,也并非就是一个年青姑娘的悲剧,也并非就是一个余氏家族的悲剧,它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GbR!j@6  
  曾几何时,这余仕坡,在世人眼里还是一个吸人血液的人间地狱。面对这种贫富悬殊极大的风景,阶级的仇恨不共戴天。这似乎就是一种理直气壮的推理。欺诈,悭吝,或者说是坑蒙拐骗的手段又是何其残酷。似乎,这余仕坡的繁荣昌盛就是一种阶级压迫的最有力的罪证。虽然,余家也和其他众多的封建家庭一样,在儒家的孝治里苦心经营,而且还面对释迦牟尼和观音娘娘诵经拜忏。但人们总要另辟蹊径,火眼金睛一样看到“为善宗乐”的伪善,或者说是维护封建伦理的伪装。翻开余氏家族的《祖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警言名句:“勤俭立业,忠厚传家。”“为子孙者,当思本源之有自,益凛德业之勿荒。”“亲其亲,长其长。”“遇下以慈,厚薄不分乎亲疏;事上以诚,爱敬勿间于始终。”“男勤耕读,女重纺织,以养以教,勿怠勿忘。”“今创业之惟难,知守成之不易。各其自爱,无忝所生。”当然,再好的名言警句,也可能只是一种道德的摆设。但是,我们却绝不能空穴来风地认为,凡是如余家的道德训戒就是别有用心的,或者说是披着羊皮的狼。我们再来看看余家的族规吧:“上慈下孝,兄爱弟敬,家室和好,宗族敦睦,敬礼戚友,亲爱乡邻。”这简直就是温文尔雅,致善臻美。 Fx_z6a  
  也许,在世人眼中,这余仕坡就是一个肥硕的寄生虫了。它的存在,它的壮大,使得另一个阶级山穷水尽,日暮途穷。那已经拥有五个天井院落的建筑,也就是另一个阶级肌肤上的特大毒瘤。而且,就是这个毒瘤,使得剥削的面貌日益狰狞,更是始终不渝地张着血盆大口。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我们再去看余氏家族的族约,你是愤怒呢?!还是惆怅?!“族中有贤德者共尊礼之,有年高者共爱敬之,有残疾及贫苦无依者宜救济之,有优秀子弟无力造就者宜扶持之。”如果是余氏家族以其伪善欺骗了你,你当然只能有一种不共戴天的仇恨。倘若是我们误读了某段历史,或者说是片面性地武断了某种理论,那我们只可能是在深深的遗憾里苦思冥想。 \R9(x]nZ%  
  据说是余氏二祖余瑾,把当时周围的余氏家族合并为一个大族,而且还正式定下派序,“宗廷志文明,祖德宏运长,崇正绍世学,开元永发昌。”就在这首近似五言绝句的派序里,明显地蕴含了余氏家族的美好愿望和远大理想。有趣的是,这种美好的梦想,到“明”字一辈,就难免灰飞烟灭了。 F4-$~ v@  
  历史朝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余氏家族也并非是没有看到这一点。二十世纪之初的风雨雷电之声,或许早已震颤着这个庞大的封建家族。也许,就在这片坚固的建筑里,有一种思想早已是摇摇欲坠,有一种灵魂早已是诚惶诚恐了。如果说,余家在第六代余文鋆的手里太过张扬的话,那也是很有道理的。这个半边脸黑半边脸白的“清荣奉政大夫”,虽然难消花脸的肖像愧疚,但他财大气粗,张扬跋扈,竟然把自己的一方天地赋予了龙的色彩。在他的眼里,大花屋成了“伏龙庄”,山岭成了“伏龙岭”,水井成了“龙泉井”。在他的内心深处,也许,有一条不大不小的龙一直在苦苦地折腾着他。使他食不甘味,使他寝不甘梦。也许就是他的张扬,过早地把祖辈的韬光曝露了,这才使飞来的横祸殃及己身。原指望是飞龙在天,却结果遭遇绑票,非命荒野。 |/|5UiX7  
  对于一个有着十分渊源的家族来说,这当然是一个最为惨痛的教训。尤其是对于一个历来以耕读为训的世家来说,这个挫折不仅伤及筋骨,而且元气损耗殆尽。“月盈则亏,日中则昃”。就在余氏家族的辉煌接近尾声的时候,第七代人之中,有一个叫余明亮字采畴的人,以其敏锐的嗅觉和清醒的头脑开始正视这余仕坡即将倾塌的巍峨。他是一个随着二十世纪的诞生而分娩的聪明人。他的脚步已经开始步出了封建的门槛,他的思想已经开始迈进了新世纪的广场。他既有一定的四书五经国学根基,又有一定的现代科学知识。 njB;&N)I  
  山雨欲来风满楼。虽然这余仕坡地处偏僻,但在他心中早已不是世外桃源了。在即将翻天覆地的浪潮里,他已经清楚地看到那些山林和土地潜在的危险,他已经清晰地听见那些飞檐画栋骨骼断裂似的扎扎之声了。面对这庞大的家产,到底是祸是福?富与贵,人所欲也。生与命,亦人所欲也。可是,二者不可得兼啦!当然,他当机立断了,他一甩手就卖掉了17个庄子,3/4的土地和山林。难道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痛”么?!不会的。绝对不会的。这其中除了睿智,就是一种无奈。在即将改朝换代的冲击中,割掉了这许多的财富,实际上也就是抛弃了一种罪孽的负担。这种负担不仅仅是肉体的,更是精神的。卖掉了若大家产的余采畴,就仿佛一个行走在薄冰之上的负重之人,也许,他有过一阵子喘息的轻松。但是,他毕竟背负过华丽而硕大的行囊。即使你畏罪抛弃了其中的金银财宝,你也难逃其绺。终于,就在革命的红旗插上兴山城头的前夜,他惊恐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那是一个雪花翻滚的冬季,他选择了一条一死解千愁的捷径。在那种寒冷的氛围里,他用三尺白布或是一柄刀具窒息了余家几百年的呼吸,割断了这余仕坡曾经茁壮的血管。是他用生命为余氏家族画上了一个血腥的句号。 T?CdZc.  
  当我从沉思中回过神来的时候,那秋天的太阳早已下山去了。什么时候,我已经感觉到丝丝秋风的凉意。那片演绎在我梦想中的余仕坡,瞬息间就仿佛海市蜃楼般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学校里的孩子们踏着放学的歌声,如鸟儿归巢一般快乐。两位记者的镜头早已从我的思绪里收缩,我的面前仍然只有那段满是烟火色的大门城墙。我知道,这个美丽而奢侈的建筑,几十年前就消失了。是因为她浸淫了剥削的毒素而不可救药吗?!还是因为她的辉煌造就了两个阶级的无限仇恨?!只要是恶的,就一定要除恶务尽,而且应该使之寸草不留。然而,富贵或者说是建筑并不能说明恶。相反,富贵的欲望还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真理。革命不仅仅是复仇,一旦局限于复仇,就难免血腥。革命亦更不能是简单的否定,一旦全盘否定,就难免洗劫。无论是复仇还是洗劫,都是人类的悲哀。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战争的最高境界。制造仇恨难道是革命的唯一途径? zOAd~E  
  余仕坡这枚历史的硕果,毫无疑问是吸取了无数人的血汗而发育成熟的。它的生长,它的发育,也毫无疑问是那片热土的滋补所致,但我们也不可否认余氏家族的聪明才智。如果,这枚硕果是毁于自然灾害,那就是一种无法回避的悲剧;如果这枚硕果是毁于兵燹,那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劫难。但是,这枚硕果的陨落却仅仅只是为一种复仇似的毁灭…… CAig ]=2'  
  而今,余仕坡已经只剩下那一丝干瘪的果皮儿了。但是,就在这一丝干瘪的果皮儿里,我们却能够联想出历史的许多鲜活。 '5#^i:  
  2003.5 h9&0Z +zs  
g]l'' 7G  
^,lIK+#Elz  
links: http://www.chinawriter.com.cn/yc/2009/2009-08-05/29640.shtml
[ 此帖被washington在2014-05-19 16:05重新编辑 ]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