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259阅读
  • 35回复

看到很多资料说余氏出自隗姓——太可笑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策忠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08-10-24
根据杨氏谱中记载,文王是第二十七世,唐叔虞是二十九世,与广孝兄看到的资料整整差了八代人
良公三十七代孙,大冶宫台山镐公后裔,:1良→2升→3侃→4晏→5爱→6懃→7籍→8珍→9程→10仲举→11四十一→12元章→13国华→14百三→15铎宗→16德五→17高二→18胜七→19辛四→20秀三→21志仁→22伯良→23镐→24应安→25兴正→26文魁→27希卿→28孔徒→29道扬→30世遗→31作贡→32师汉→33隆棻→34正楷→35延壬→36锦香→37策忠。字派:文希孔道,世作师隆,正(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
离线剑胆琴心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19-12-15
回 余季乐 的帖子
余季乐:值得庆幸的是,我见过的余氏族谱资料,都是说姬姓之后,没说是隗姓之后。 (2008-06-12 12:45) 
KR4X&d6  
在传世典籍中有记载山西隗姓有六大分支,其中一支余姓。应该是《国语》中记载的。现在山西余很可能源于此。
离线剑胆琴心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19-12-15
回 余季乐 的帖子
余季乐:盲目迷信不可取,但全盘否定更不可取。君不见,很多历史学家也是从族谱上找线索吗?如果族谱都不可信,他们会从族谱上找?由余是见诸于史记的,你说他是虚拟的,那还有谁是真实的? (2008-10-22 10:46) 
bKAR}JM&  
我手中的余氏族谱就明确说,我所在的罗曼塘余不是出自由余,而是大禹。家谱中明确提到,由余不是我所在的余氏来源。 y7&8P8R  
呵呵呵
离线剑胆琴心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19-12-15
回 余策忠 的帖子
余策忠:其实余氏来源这点是比较明确的,那就是史载比较早的是大禹那支的涂山氏余,和晋国由余的余,至于其他的余来源晚了,不能算,晚了千把年不能算得姓来源,关于黄帝世系,这点几乎没法讨论 .. (2008-10-24 15:11) 
rA/jNX@S  
涂山氏的说法本身就存在巨大的问题。 1^bI9 /  
从文字起源来看,是先有余字,后来才出现涂这个字的。说余源出于涂,于理不合,实际上是涂源出于余才对。在涂字出现之前余早就已经存在,余何须出于涂?
离线剑胆琴心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19-12-15
史籍《国语》记载:“潞、洛、甲、余、满五姓,皆赤狄隗姓。
离线剑胆琴心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19-12-15
赤狄隗姓部族,原为周王朝时期生活在中原北部地区的游牧民族,主要活动于晋、卫、鲁、邢各诸侯国之间一带地区,后逐渐同华夏族通婚,由余、潞、洛、甲、满五个主要的氏族部落组成。 @<n8?"{5S  
    从公元前六世纪开始,晋国为了争霸中原,排除西北部的威胁,开始持续大举进攻赤狄诸部落。周定王姬瑜十三年(晋景公姬据六年,公元前594年),晋军大规模进攻赤狄,灭赤狄潞氏部落。周定王十四年(晋景公七年,公元前593年),晋军再灭赤狄甲氏、泉氏部落,至周景王四年(公元前541年),在晋国与赤狄之间著名的“太原之战”中,赤狄满、洛氏、余氏部落也被晋国所灭。至此,赤狄隗姓部族基本上被晋国所吞灭,赤狄族人大多沦融于晋国,成为晋国臣民。 APne!  
赤狄后裔沿用隗姓,后来成为汉姓,即隗氏、潞(路)氏、洛氏、甲氏、余氏、满氏,世代相传至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