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11阅读
  • 0回复

[交流]余、佘 本一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8710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8-07-07
余、佘  ?<,9X06dP  
b mZRCvW>A  
(百家姓典故)  t/HMJ  
.Xh^L  
余佘系出一源 两姓谊属弟兄  =)"60R7{  
k}l5v)m  
“余”与“佘”,都是汉人的姓氏,两个字看起来极为相似,如果不仔细分辨,可能有许多人还看不出其间的那点些微差别呢!  2pH2s\r<UJ  
m C_v!nL.  
关于“余”、“佘”二字之间这一段错综复杂的关系,可以从古人杨慎的笔记上,看出大概。杨慎是这样说的:“今人姓有此而妄写作佘,此不通晓说文而自作聪明者,余字从舍省,舍与蛇近,则禅遮之切为正音矣,五代宋初人,自称曰沙家,即佘家之近声可证,而赊字从佘,亦可知也。”  j% !   
OF,<K%A  
另外,清代学者张澍在《姓氏五书》上也指出:“古有余写佘,余之转音为禅遮切,音蛇,今人妄作佘,非也。”  TZi%,yK  
{>fvyF  
从这两段记载,“余”与“佘”两个字,以及两个姓氏之间的关系,便十分的显然了——两个姓氏系出于同一来源,根本就谊属兄弟。  e(x1w&8dB  
='T<jV`evu  
余、佘二氏的系出一源,还可以从他们的繁衍地点,找到有力的证据——  G9:[W"P  
XUfj 0  
《姓纂》一书中指出:“余,望出新安,秦由余之后,代居歙州。”  0^*4LM|z  
Ex^7`-2,B  
《姓苑》上则指出:“佘,南昌郡人,今新安有之。”  4&!`Yi_1L  
r^n%PH <  
由此可见,余、佘二氏,过去主要都是繁衍于新安,也就是现在的安徽歙县一带。而佘姓的最早出现,很可能是唐代的江西南昌,因为,在历史上头一个出现的佘姓名人,是唐代的太学博士佘钦,他的籍贯就是南昌,由此判断,江西与安徽既属邻地,从安徽繁衍到南昌的余氏,由于某种缘故或是偶然的因素,而使自己的姓氏少掉了那么一小截,变成了佘氏,自也是极为可能的事。  `n Y!nh6!  
]L^X}[SH  
根据以上的这些资料,余、佘二姓的谊属兄弟,应该是八九不离十的,那么,余氏的始祖,也应该就是佘氏的始祖,余姓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fu(  
{kD|8["Ie'  
关于这个问题,《姓纂》上的考据是“秦由余之后,代居歙州”。这位为后来统一天下的秦国奠定富强基础的由余,正是后世余姓以及佘姓的始祖。  Z+' 7c|a  
Z`o}xV  
余氏的南迁,根据后世学者考证,应该也是在唐代之后,否则,那个时候的新安和南昌也就不会有余姓甚至佘姓的名人出现了。换言之,在中国的北方和南方,余氏的后人是同时在不断地繁衍滋长的,而余姓的转为佘姓,则是发生在江南的事,北方各地,最初并没有姓佘的人,后来也是从江南迁移去的。  ;}#tm9S;  
zq80}5%2CT  
余、佘二氏,虽然源远流长,有着将近三千年的历史,但奇怪的是,他们的出人头地却迟至唐代以后,而大露锋芒于宋代之时。  .!\y<9  
Jt43+]  
宋仁宗的天圣年间,有十分著名的“四谏”,指的是当时在朝廷只担负言责的欧阳修、王素、蔡襄以及余靖四人,其中的余靖,正是广东曲江余家的杰出子弟,十分受到当朝的器重,余靖的功业,尚不仅此,他并曾先后三次出使契丹,后来侬智高反叛,他奉令经制南事,不载南海一物,后官至工部尚书,著有《武溪集》传世。后来,广州设有一座远近知名的“八贤堂”,余靖即为八贤之一,可见得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了,怪不得后世广东的余姓人士,都对这位杰出先人的事迹津津乐道。  q@~N?$>  
W( E!:  
乜許莪吥是王孓,
但莪會給伱厷紸般哋圉湢。
                    尐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