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83阅读
  • 0回复

[交流]何为"姓"?何为“氏?何为“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87100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8-07-07
什么是姓?姓,按商务印书馆所编权威之《新华字典》解释为“表明家族系统的字”;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英词典》(Amodern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ry),用英文的解释为familyname;surname,clanname。“姓”是一个集合名词,是家族的标识,或表示与某个大家族的某一血缘关系更为亲近的部分。《左传》说“因生以赐姓”,意味着姓是个人血缘关系归属的标志,亦即其所属的血亲氏族的标志。汉字“姓”为左右结构,左从“女”右为“生”,从“女”而生。在母系社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母姓为后代惟一能确定的尊亲,正如《白虎通·三纲六纪》所云:“古元时,未有三纲六纪,人民但知有母,不知有父”。原始氏族既然是母系氏族,则姓作为氏族的标志,也就等于是母系或女性血缘关系的象征。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姓”字说:“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 ”宋代史学生郑樵在其《通志》一书中亦说:“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女子称姓”,并不意味着当时的男子无姓,男子亦有明确其血缘关系归属的必要。但由于母系氏族的血缘关系主要是由女性传承的,因此,人们对女性的姓才特加注意。姓因女传,故亦因女性而为人所知。这正如现在汉族地区普遍采取婚后从夫居婚姻制度,即妻子随丈夫居住在男方的家庭中,女人在婚后就自动丧失了其原有的娘家的姓,而改为从夫姓了,一位姓李的女子嫁给一位姓余的男子,人们不会称她李小姐,而是称为余夫人,在过去的农村,则会被称为余李氏。在血统因男系而传的社会中,女子亦有姓,只是姓并不因女性而显而已。  @ %LrpD  
Ms8& $  
什么是氏?氏,只是在汉朝以前才独立存在,它是“姓”的分支。上面说过,“姓”是氏族的族号,氏族的成员都是以这个族号作为自己的姓。但后来子孙繁衍,人丁兴旺,这些氏族都分成许多支,逐渐散居各地,相互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了,所以每一个分支又给自己另外设定了一个名称,这就是“氏”。这样,每个分支的成员就既有一个姓,又有一个氏了。比如说商族人的姓是“子”,后来又分成了“殷”,“时”、“来”、“宋”、“空同”等氏,他们都是商族人,但居住在不同的地方。那么,古人是怎样给自己起“氏”的呢?受当时历史文化条件的限制,许多部族在氏名选择上,大多以“图腾”而生。有的以植物作为自己的氏,有的以动物作为自己的氏,或以其它作为自己的氏族代号。因此为某个氏族所指的动物或植物,自然而成为这个氏族的“图腾”。同一图腾氏族的成员禁止通婚,图腾成为用以区别婚姻界的标志。较早的氏族有:狼氏、熊氏、龟氏、鹿氏、燧人氏、有巢氏、少昊乐、西陵氏、神农氏、蜀山氏……进入战国时代后,姓氏基本合而为一,大多数的人便只称姓而不称氏了,“氏”这个字也就失去了往日的意义。它往往跟在姓的后面,表示某一个姓这个姓的家族成员。如“张氏兄弟”,“王氏兄弟”,“刘氏兄弟”即指姓张的兄弟,姓王的兄弟,姓刘的兄弟……  _G]f v'  
什么是号?号,亦称别号。即于本人名、字以名,别取一个大号,故谓之别号。早在周朝、春秋时已有了称号的现象《周礼·春官·大祝》“辨六号”注:“号为尊其名更为美称焉。”这就是说“号”是除名、字以外的一个尊称或美称。故号不是一般人都有的,只有圣哲贤人或文人雅士才配称号。至唐宋以后,文人学士取号的越来越多。如唐代诗人李白号表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王绩号东皋子,卢照邻号幽忧子,贺知章号四明狂客,李商隐号玉溪生等等。宋代如《水浒传》中的众英雄自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至豉上蚤时迁等一面零八将,人人都有别号。至明清以后,用号更为普遍,不但一般知识分子有号,而且上至帝王,下至社会上的其他人士也爱取号。明武宗朱厚照曾自号锦堂老人,明世宗自号天池钓叟、尧斋,又有道号雷轩;其后明穆宗号舜斋,明神宗朱翊钧号禹斋。清代皇帝也爱称号,如清高宗弘历(乾隆)晚年自号十全老人、古稀天子,清文宗(咸丰)自号且乐道人。上有所好,下必兴焉。明清时期取号已成了社会上的一种“时髦”风气。清人凌杨藻在《蠡勺编》卷二十七中写道:其时“闾市村垅,嵬人琐夫,不识丁者莫不有号,兼之庸鄙狂怪,松兰泉石,一坐百犯;又兄‘山’弟则必‘水’,伯‘松’则仲必‘竹’,不尤大可笑也哉。近闻妇人亦有之,向见人称‘冰壶老拙’乃求嫠媪也。”甚至连盗贼也有别号,“江西一令讯盗,盗忽对曰:‘守愚不敢。’不解,问左右,一胥云:‘守愚者,其号也。’乃知今日贼亦有别号矣。如此风俗,未知何时可变。”号与名、字不同,号是本人自取,不像名与字那样要受到某种制约,故可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选取合意的文字作号。如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是因为“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唐代诗人元结,曾避难入猗玗洞,因而自号猗玗子。明人祝枝山(祝允明)认为:“道号别称,古人间自寓怀,非谓敬名设也。”(引自《蠡勺编》卷二十七)假如某人性急,可以用“韦”自号;性缓则以“弦”自号,用以自勉。号的字数多少不一。有二字,如欧阳修号醉翁,宋濂号潜溪,龚自珍号定庵;有三字的,如李商隐号玉溪生,李梦阳号空同子,林琴南号冷红生;有四字的如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晚贯中号湖海散人,秋瑾号鉴湖女侠;还有五字以上的号,如近代学者辜鸿铭号汉滨读易者,邹容号革命军中马前卒。最长的号当推明代广陵人龚元成,他自号“三十六湖云水二十四桥烟月主者”,长达14字。古人的号多少不一,一般只一个,也有的有好几个。如明代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芹圃、匠溪。  A8bDg:G1i  
7Ddo ^Gtx  
乜許莪吥是王孓,
但莪會給伱厷紸般哋圉湢。
                    尐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