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3阅读
  • 15回复

关于伯牙姓余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yyzszh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8-07-24
据萍乡余氏族谱记载,伯牙乃我始祖由余公位下第八代孙,这是有年代可考,有世系可考,有配氏可考,有子孙可考,有葬考的,不会有错的。 1 qi@uYDug  
[attachment=1032] dC}`IR  
[attachment=1033] $<p8TtI=YQ  
[attachment=1034]  
2条评分
washington 金钱 +5 谢谢新证! 2008-07-24
thinfo 威望 +20 谢谢提供宝贵资料! 2008-07-24
离线余季乐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8-09-03
任何一种断论都为时过早,远古的事,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定论的,所以我们要不断的质疑、不断的论证,才能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oK-!(1A-  
《封神榜》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书中有任何姓氏都不足为奇。演义之类小说历来都是以小部分史实加上大量虚构情节、人物而写成的,其中神话小说更甚,如果以此而证史实,恐怕历史学家得改行卖白菜了。
---------------------------------------------------------------------------------------------------------------------------------------------------------------------------------------------
          世居广东恩平,派字“……国守世传 隆英表章 中和礼乐 绪振名扬 昌祺滋大 显耀荣祥……”,本人乐字辈,忠襄公余靖三十五代裔孙。
---------------------------------------------------------------------------------------------------------------------------------------------------------------------------------------------
本人发表的所有跟网站及其他组织管理无关的内容均属个人观点,与网站立场无关。若侵权或令您不安,请联系本人修改或删除。
||邮箱:yjs@imyu.cn | QQ:180078337 | 微信:WorldYU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 各类余氏QQ群、微信群||
离线余广孝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8-09-03
一般我的意见都是我自己积累的知识研究所得,非什么专家来给我们余氏定论,只有靠我们自己的学问知识来完善不足之处!
我是潮汕人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8-09-03
广孝兄引用的也只是一部分专家的意见,我们不妨听听另一些专家的不同意见 7|K3WuLL  
:b <KX%g  
有关文章 }$<^wt  
1http://www.imyu.cn/read.php?tid-1808.html 5cgo)/3M@}  
2http://www.imyu.cn/read.php?tid=853&page=1&toread=1 gA{'Q\  
3http://www.imyu.cn/read.php?tid-853-fpage-2.html W"dU1]  
4http://www.imyu.cn/read.php?tid-1276-page-e.html#a (=`Z0)=  
5http://www.imyu.cn/read.php?tid-96-fpage-2.html
[ 此帖被washington在2008-09-04 14:17重新编辑 ]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8-08-07
伯牙摔琴誓不作 ax<g0=^R  
子期早逝对谁吟 {5U1`>  
淡然随风月如水 ,wEM Jh  
半阕琴音无故人
离线余广孝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8-08-05
封神榜中的余庆、余化龙极其五个儿子,实际只是神话传说而已。西周初期,姓氏特别少,据说只有三十多个。根据西周青铜器铭文记载,远古十二个大姓都是带有女字偏旁,比如“姬”`“姒”`“姜”`“赢”等等,至于西周初年有没有余姓,目前还是不知道具体情况,究竟大禹第三子罕公是不是就直接是姓余,目前还是传说而已。远古渺茫的传说不是信史,不足为凭。
我是潮汕人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8-07-28
看来我们得感谢冯梦龙先生。但是古人小说往往由是有依据的,比如《西游记》出自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封神演义》中有十馀处引用道教经典《黄庭经》,以古代魔幻神话故事再参考古籍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 0|k[Wha#  
至于伯牙出自伯姓或出自楚国贵族俞姓,只是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大家不要忘了,余姓不只出自由余,封神榜中的余庆、余化龙极其五个儿子该是大禹第三子罕公后代
[ 此贴被washington在2008-07-28 01:43重新编辑 ]
离线余广孝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8-07-27
古代的记载只是伯牙而已,伯姓是古代的一个姓氏,到了明代的小说里面就变成了俞伯牙,现代根据的说法都是明代的小说。
我是潮汕人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8-07-26
我觉得余俞同宗不能光从俞伯牙着手。我总是觉得汉语的形音义转化是一个思路,只是现在手头上的资料太少 D/rKqPp|!  
俞姓和喻姓也是相连的,我曾给一个家在湖北荆州的喻子豪的小朋友写过一首藏头诗: 5X'[{'i,  
#TRPq>XzD  
喻猛品高守苍梧 RaKL KZn  
子才博学质直抒 Xrc0RWXB8  
豪气将军有培伦 T-uI CMEf  
荆州云起楚云舒 %\2 ll=p1  
zq8LQ4@ay  
喻姓 $s5LzJn  
开放分类: 民俗、历史、百家姓、姓氏文化 Quqts(Q)+  
>iDV8y  
一、姓氏源流 iG!tRNQ{y  
    喻(Yù)姓源出有三: \GO^2&g(  
    1、出自俞姓,为远古黄帝时代医官俞柎,被赐姓喻氏。据《姓苑》载,远古黄帝时,有个医官叫俞柎,他就是喻姓的祖先,俞柎的后代相传姓俞。到南宋建炎(1127-1130)时,俞姓的后代有个叫俞樗,聪明好学,举为进士,精通世故,无所不知,皇帝喜欢他佯佯知喻,就将喻姓赐给他,他的子孙就相传姓喻,称为喻氏。 79^Y^.D  
    2、喻姓源于谕姓,为春秋时郑国贵族的的代。《通志略·氏族略·五》载:“今喻氏多作谕氏”。谕姓改为喻姓始于西汉,始祖为苍梧太守谕猛,以谕定与喻字形相近,读音也往入混淆难分,喻字又比谕字少四笔(指繁体),遂改为喻姓,谕猛的后代,在汉代并未全部改为喻姓,直到东晋,还有谕归,作过曲气阜令,他也是谕猛的后代。到谕归改为喻归之后,世上再也没有谕姓了。 V>>"nf,YO  
    3、出自芈姓,源自俞豆氏与喻姓合并为一。《通志·氏族略》载:俞豆氏“芈姓,楚公子食采于南阳豆亭,因氏焉”。俞豆氏已与喻姓合并为一,称为喻氏。 C4Z}WBS(  
    得姓始祖:俞柎。据《周礼疏》记载:“黄帝臣有医官俞柎,当为俞姓之始。”俞柎,黄帝臣,善医术。据《淮南子》、《韩诗外传》、《说苑》等书中均有其事迹记载,或作“俞跗”、“逾跗”、“臾跗”。《说苑》云:“俞逾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俞柎的后代相传姓俞,称为俞氏。到了南宋建炎时,俞姓的后代有个叫俞樗,聪明好学,举为进士,精通世故,无所不知,皇帝喜欢他佯佯知喻,就将喻姓赐给他,他的子孙就相传姓喻,形成了些支喻氏。故喻氏后人奉俞柎为喻姓的得姓始祖。 `q@5d&d`j  
二、迁徙分布 D2z" Z@  
    (缺)喻姓在大陆和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远祖起源于春秋时期,据说是郑国贵族的后裔。发展和演变:东汉时期,苍梧太守谕猛改“谕”为“喻”姓。到了,东晋时期,喻猛的后裔谕归,也改姓“喻”姓,从此,史书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谕姓,到了晋代,全都改成了“喻”姓。据《姓苑》载,南宋建炎进士俞樗,就是俞柎的十六世孙。博学多才,又有误解人之目,皇帝因而赐为喻。谓其晓喻一切。分布在江西、湖南、江苏、浙江。在宋朝时候,宋朝人俞樗,进士出身,多才多艺,是梁俞药的后代。被皇帝赐姓为喻。现在喻姓的主要一支。分布在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河南、陕西、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安徽等地。喻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河东(秦初置。在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江夏(汉高帝置。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南昌(汉代豫章郡治,隋为洪州治,五代南唐及明、清为南昌府治,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三大郡望,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喻姓世称河东望,江夏望,南昌望。 t6(LO9Qc  
三、历史名人 bFD vCF  
    谕  猛,字骄孙,后汉人,为薛令,和帝永元己丑(公元89年)升苍梧太守,为清白吏,郡人称之。改姓喻,为喻姓第一大支始祖。 +L03. rf  
    喻  合:字匡孙,好学不慕荣宠,隐居庐山北阜,布衣蔬食三十余年,晋武帝征召入相,不起。 )WuU?Tn&  
    喻  药:南朝梁时,梁武帝重用士族,赐安州刺史俞药为喻姓,这是喻姓的开始。喻药本为南昌人,后迁徙到严州(今浙江省建德东北)。喻药的第十六世孙喻樗为南宋著名学者,被皇帝赐姓为喻。 (c AWT,  
    喻  凫:字坦之,号均羽,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进士,乌程令,曾与唐代名诗人李商隐、方干、无可等唱和,有诗集一卷传世。 :59fb"^$  
    喻  皓,北宋初建筑家,浙东人,特别擅长建塔。他在负责建造开封开宝寺塔时,考虑到开封地处平原,多西北风,就在建塔时使塔身略向西北倾斜,以抵抗主要风力。在建造杭州梵天寺塔时,他又科学地解释了木塔的稳定问题。他所著的《木经》三卷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建筑专著,现已佚。 {,xI|u2R  
    喻  樗:字子才,号湍石。南宋时,为人性直好议论,赵鼎与语奇之,荐授秘书省正字。以下主和议出知舒州怀宁县,通判衡州致仕。秦桧死,起为大宗正丞,转工部员外郎,知蕲州,孝宗即位,用为提举浙东常平,以治绩著称。喻樗善识鉴,尝言沈晦、张九成进士当第一,后果然。有《中庸大学论语解》、《玉泉语录》。 y.vYT{^  
    喻  侃:字伯经。婺州义乌香山(今义乌东河乡)人。义乌著名文人喻良弼之侄。进士出身,为官清廉勤政,然仕途坎坷。致仕后,闭门著书立说,著述颇丰。喻侃出生于书香门第,家学泽厚绵长。自喻良倚、喻良能兄弟同科登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上第后的六十年间,一门六进士,成为南宋时期喻氏家族引以自豪的荣耀。 f4[fXP;A  
    喻  时:明代光山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仕至南京兵部侍郎,《明史》有传。 m-T@Og  
    喻  昌:字嘉言,清朝新建人。读书研究医术,于清朝初年成为名医。治疗多奇中。在研究《伤寒论》方面有许多新发现,著成《尚论篇》,又著有《医门法律》,根据治病的实例写成《寓意草》,这三部书合称《喻代医书三种》,为中医著作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时年80岁,预知死期,坐论而逝。 LL% Aw)Q`  
    喻汝砺,字迪儒,号三嵎,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进士,官礼部员外郎,直秘阁学士,张邦昌僭立,趣百僚入贺,汝砺扪其膝曰:“不能为贼臣屈。”遂挂冠去,号扪膝先生,著有《扪膝稿》等。 NSs"I]  
    喻惠洪:一名德洪,字觉范。宜丰县桥西乡潜头竹山里人。宋代著名诗僧,俗姓喻(一作姓彭)。自幼家贫,14岁父母双亡,入寺为沙弥,19岁入京师,于天王寺剃度为僧。当时领度牒较难,乃冒用惠洪度牒,遂以洪惠为己名。后南归庐山,依归宗寺真静禅师,又随之迁靖安宝峰寺。惠洪一生多遭不幸,因冒用惠洪名和结交党人,两度入狱。曾被发配海南岛,直到政和三年(1113年)才获释回籍。惠洪精通佛学,长于诗文,著述颇丰,尤以《冷斋夜话》最著名。成语“满城风雨”、“脱胎换骨”、“大笑喷饭”、“痴人说梦”等典故均出于此书中。宜春历代诗人的诗作,仅惠洪的《秋千》诗被收入《千家诗》中。其题于宜春城北崇胜寺的一首咏竹诗,深得黄庭坚等历代诗家赞赏,以宋诗精品被收入《宋诗鉴赏辞典》。 oW ! Z= ;  
    喻茂坚:明代官吏。重庆市荣昌县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授南京铜陵知县。数年后调任浙江临海知县,力革溺死女婴之陋习。正德十四年(1519年)任福建监察御史。嘉靖元年(1522年)巡抚陕西,平定总兵李隆之乱。嘉靖二年(1523年),巡抚河南、直隶时,严惩贪官污吏,有政绩。历任山西布政使、郧阳巡抚、应天巡抚等职,其间参与镇压各地农民起义。任淮阳总督负责漕运期间,节省修漕经费白银10万余两,代纳庐、凤、淮、扬4府百姓水荒积欠钱银18万两,升任南京刑部侍郎。后秉公查处楚世子英耀杀父一案,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升任刑部尚书。因上疏营救谏官夏言,弹劾奸相严嵩,触怒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冬辞官还乡。还乡后倡议并主建荣昌乐雅书院。在刑部任内曾主持编纂《问刑条例》。 : ;l9to  
    喻宜萱:当代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江西省萍乡人。20世纪30年代曾在上海国立音专和美国康乃尔大学主修音乐,以后赴法、英、瑞士、意大利等国家考察音乐教育,在纽约、费城、旧金山、佛罗里达和巴黎、伦敦举行过数十场独唱音乐会。建国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任声乐教授和声乐系主任兼副院长,同时继续从事演唱活动。嗓音饱满宏亮,气息控制稳坚,运用自如,音质柔润,色彩浓郁,富于抒情戏剧性;演唱风格朴素醇厚,热情奔放。曾两次应邀担任国际声乐比赛的评委。除选编、译配多种声乐教材,主编《声乐表演艺术文选》一书外,还撰写有二十余篇论文。 M$J{clr  
四、郡望堂号 R;d)I^@  
    1、郡望 FT'2 J  
    喻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主要郡望有: YzA6*2  
    苍梧郡:汉置苍梧郡,治广信(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辖境本兼有湘粤各一部。南朝时仅辖今梧州一带。隋唐苍梧郡即封州(隋)、梧州(唐)。 SH ow~wxw  
    南昌郡:汉代豫章郡治,隋为洪州治,五代南唐及明、清为南昌府治,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 2|a5xTzH  
    江夏郡:汉高帝置。辖境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治所现在湖北省云梦县,此支喻氏为谕猛之后。 u=QG%O#B  
    严陵郡:唐严州治今桐庐西北,严州以严子陵居此而得名严陵郡。宋以睦州为严州,治建德(在今浙江省建德市东北)。明清为严州府。民国建德县治在旧府治。1958年西迁今治。此支喻姓为俞药之喻。 6lAHB*`  
    钱塘郡:秦置钱唐县,在灵隐山麓。南北朝时代的陈祯明元年(公元587年)置钱塘郡。隋移今浙江省杭州市,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钱塘郡置杭州。唐加“土”傍为钱塘。民国与仁和县合并为杭县。 <sncW>?!~  
    河东郡:①指今山西。②秦置河东郡,治安邑,辖晋西南地区。东晋移治蒲坂(今山西省永济蒲州镇,按即刘裕灭后秦时)。隋唐为蒲州河东郡。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明并河东县入蒲州。③唐有河东道,又设河东节度使。道治蒲州,节度使治太原(今太原西南)。④宋有河东路,治并州(太原府,今太原),辖地北以内长城为限,而兼有今陕西东北角。金分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南路治平阳(今临汾),北路治太原府。 P:OI]x4  
    2、堂号 `b:yW.#w3l  
    遗仁堂:出自汉代喻猛的传说。喻猛,字骄孙,和帝时为苍梧太守,以清白为治,皇家褒奖,百姓爱戴。被人称为交趾遗仁,梧守之流风可尚。后来喻氏家人就以“遗仁”为堂号来怀念此人。 ~PZIYG"D  
    此外,喻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敦占堂”、“敦伦堂”、“萃涣堂”、“笃本堂”、“雍睦堂”、“念先堂”、“会友堂”等。 &;2@*#,  
============================================================ _&R lR  
【喻姓宗祠通用对联】 aovw'O\Q  
〖喻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Hs`j6yuc9  
源自谕氏; GX#SCZ&}C  
望出南昌。 M" vd /F V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cFkCE  
    全联典指喻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8eu 9~   
苍梧重望; jxqKPMf>@%  
庐阜高贤。 D^ )?*(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d;hv_h  
    上联典指汉·喻猛,官苍梧太守,有政声。下联典指晋·喻合,隐居庐山北阜,武帝屡征而不起。 i`^[_  
真义声远; de_%#k1:L  
扪膝品高。 *!^l ZpF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egZkg=U  
    上联典指宋·喻侃,为师陈亮奔走伸冤,人赞之曰:“子真义也!”下联典指宋喻汝砺,扪膝言不能为贼所屈,挂冠而去,人称“扪膝先生”。 W<u,S  
源起建德; nArG I}@  
系承俞樗。 u{&#Gci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pkxD"  
    全联联典指南宋俞樗,建德人。五代后梁俞药之后,以其博学多才,又有识人之目,皇上赐姓“喻”,谓其无所不知也。 Xp[xO0  
为师伸讼; z/,&w_8,:  
有女择婿。 MdDL?ev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B\ sG=  
    上联典指宋喻侃,为师陈亮伸冤。下联典指宋喻樗有二女,富家子来请婚,皆不许,后果得佳婿。 K3k{q90   
----------------------------------------------------------------- !Ahxi);a  
〖喻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Ab6R ?mUM  
十载寻父母; Mc&Fj1h5  
七岁善诗书。 -3u ;U,}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J~P&,k  
    上联典指明代孝子喻德昭,临川人。洪武初,父母徙凤阳。时德昭六岁。年十四,诣凤阳寻父母,辗转十年,得见父于汉中屯所,而母已殁,乃扶父归。下联典指晴代优贡生喻宗仑,字东白,号桐乡,江西新城人。七岁能诗,稍长善擘窠书,尤精小楷,兼善八分。 R.cR:fA  
----------------------------------------------------------------- L5'?.9]  
〖喻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BOWBD@y  
服官进忠义之传; d^f rKPB  
扪膝鸣气节之高。 &%%ix#iF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Au6Y]  
    上联典指南宋义乌人喻良能,字叔奇,绍兴年间进士,历官广德尉、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处州知州、朝请大夫。曾向朝中进献《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为赞赏,当即下令颁发全国。另著有《诸经讲议》、《香山集》、《家帚编》。下联典指北宋末仁寿人喻汝砺,字迪儒,官祠部员外郎。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宗、钦宗,册立张邦昌为傀儡皇帝,国号为楚,不少官员前去祝贺,喻汝砺扪膝说:“不能向贼臣屈服!”于是辞官而去,人称“扪膝先生”,著有《扪膝稿》。 a|jZg  
质直好议丞相宰; w {"1V7|  
挂冠扪膝员外郎。 B%tWi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0zE@?.  
    上联典指宋代建炎进士喻樗,字子才,号湍石,其先南昌人,后徙严。为人质直议论,历官秘书省正字、太宗正丞、工部员外郎等。下联典指宋代祠部员外郎喻汝砺,字迪儒,仁寿人。张邦昌僭立,趣百僚入贺。汝砺扪其膝曰:“不能为贼臣屈”,遂挂冠去世。 4v`IAR?&K;  
长笛临风作数弄; b]fx  
巨著入库计六宗。 AL.psw-Il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UoPY:(?;i  
    上联典指唐代器乐家喻陟,字明仲,睦州人。妙于长笛,持节数郡。每出按行,至山水佳处,马上临风,辄作数弄。下联典指清代学者喻国人,这春山,彬州人。博览载籍,著书三十五种,入四库者有《周易辩正》、《河洛定议赞》等六种。 <N1wET-  
叔奇早为广德尉; ]8}51y8  
培伦追赠大将军。 B\v+C!/f |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Z&Ciy n  
    上联典指南宋绍兴进士喻良能,字叔奇,义乌人。历任广德尉、工部郎中、太常侍丞,出知处州。曾进《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加叹赏。又有《诸经讲议》等。下联典指近代民主革命喻培伦(1886-1911),字云经,四川内江人,1905年留学日本,学习工科和药物化学。1908年加入同盟会。他多次试制炸弹,实行暗杀,并与黄复生等组织暗杀团,1909年谋刺新任直录总督端方未成。次年,又与黄复生等潜入北京谋炸摄政王载沣,因未遂,逃往日本。1911年春,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被俘,英勇就义。中华民国成立后,被追赠为“大将军”。 __2<v?\  
----------------------------------------------------------------- fT|A^  
〖喻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i=cST8!8N  
扪滕长吟,先生不附和议; aL( hWE  
持书伸讼,义土能白冤情。 iN[x *A|h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K5jt(7i  
    上联典指宋代祠部员外郎喻汝砺,字迪儒,仁寿人。张邦昌僭立,趣百僚入贺。汝砺扪其膝曰:“不能为贼臣屈”,遂挂冠去世。下联典指宋代富阳尉喻南疆勇于为陈亮明冤之事。 3o%vV*  
取义成仁,革命精神传后代; eHuJFM  
捐躯为国,高风亮节足千秋。 0RT8N=B83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MLu!8dgI  
    全联典指近代民主革命喻培伦。 Dz(\ ?  
交趾遗仁,梧守之流风可尚; (?fU l$q\  
淮南奏捷,子才之致力居多。 #$I@V4O;#  
——佚名撰喻姓宗祠通用联 "`$,qvNN  
-------------------------------------------------------------------------------- DB5J3r81  
【中国人民解放军喻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A8}x=K  
    喻新华少将 d:@+dS  
    喻新华(1909-1993),原名喻同金,湖北省麻城县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 {^WK#$]  
组织农民武装,任自卫队长、村苏维埃主席、赤卫军排长。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hOY@vm&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4军11师33团战士、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第30军88师268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政治委员、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88师268团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西路军向西突围时,268团团长牺牲,政委负伤,喻新华率领本团继续突围到星星峡。在星星峡,西路军余部400多人编成新兵营,喻新华任总支书记,1940年回到延安。 fp)SZu_*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4师11旅32师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 ppyy0E^M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干部科科长,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 x+X@&S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 FDMQ Lxf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3年6月8日因病逝世,享年84岁。 &C9IR,&  
    喻缦云少将 (a[BvJf  
    喻缦云(1903-1994),曾用名喻声、余缦云,湖南省平江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6] x6FeuS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总经理处会计,第6师供给部会计科科长,军实科科长,红15军团供给部财政处处长。参加了长征。 x{1 v(n8+=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经理处军实科科长,八路军总供给部军实处处长、财政处处长、营业处处长,军委总后勤部审计处处长,太岳军区后勤部部长,太岳军区副参谋长。 7{#p'.nc5  
    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第4纵队后勤部部长,华北军区后勤部南线办事处副主任,第三野战军后勤部副司令员。 Wg|6{'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部部长,总后勤部物资计划部部长,总后勤部顾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 k79OMf<v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1月17日因病逝世,享年91岁。 (HAdr5  
-------------------------------------------------------------------------------- $bE" 3/uf  
【中国人民解放军喻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 D$FTnY  
    喻林祥中将 Ftyxz&-4$p  
    喻林祥(1945.1-——),湖北省应城县人。1960年3月参加工作,196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大专学历。 L'wR$  
    曾任湖北省应城县郎君邮电局工人;入伍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军2师6团4连战士、排长,第2师宣传科新闻干事,陆军第1军政治部秘书处副处长,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组织处干事,陆军第1军政治部组织处处长,南京军区政治部副秘书长,第1集团军政治部副主任、第2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副主任,武警北京市第1总队政治委员,武警部队政治部副主任兼北京市第1总队政治委员;解放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2000年10月任解放军新疆军区政治委员、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常务委员,2004年12月任解放军兰州军区政治委员。 t]B`>SL3W  
    1988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5年晋升为武警少将警衔,2002年晋升为中将军衔。 Ku'a,\7z  
    喻集禧少将 |E6Thvl$  
    喻集禧(1937.12-——),湖南省平江县嘉义镇丽江村人。平江一中毕业。1956年2月(一说1950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cx7yJ  
    先后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七航空预备学校、空军第二航校学习。历任空军某基地机务大队文化教员、书记员、副政治指导员、基地政治部组织科干事、青年科副科长、组织科科长,济南军区政治部任免干事、调配科副科长,济南军区政治部科技干部科科长、科技干部处副处长,科技干部处处长、干部部副部长、群众工作部部长等职。其中通过三年自学获大专文凭。1989年9月入**基本系指挥员训练班学习一年,1990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等职。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4ao2  
    1988年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1993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空军少将军衔。 56Lxr{+X  
-------------------------------------------------------------------------------- o"qxR'V  
【近代民主革命喻姓(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生平简介】 whN<{AG  
    喻培伦烈士 rX^uHq8  
    喻培伦(1886-1911),字云纪,四川省内江县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V1,p<>9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留学日本,先后入警监学校、经纬学校、大阪高等工业预备学校及千叶医学校。1908年夏在东京加入同盟会。曾钻研化学,研制炸弹,并与黄复生、黎仲实等组织暗杀团。1909年(宣统元年)8月到汉口,谋炸端方,未果。后赴北京,设守真照相馆为机关,于次年3月31日夜在什刹海甘水桥下安置大型炸弹,谋杀清摄政王载沣。事被发觉,复走日本。1911年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炸破督署后墙,攻入督署,再攻督练公所,一路奋勇当先。因弹尽力竭,为清军所俘,宁死不屈,遂被清廷杀害,壮烈牺牲,时年25岁。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mT)<N ;w  
    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大将军”。 A#`$#CO  
P*[wB_^&UP  
C6gp}%  
四川广元市、苍溪县新编喻氏宗谱序   Post By:2008-4-7 15:29:15 sMLXn]m  
x ;SY80D  
y<HNAG j  
四川广元市、苍溪县新编喻氏宗谱序 翻阅史载志乘,均乃盛世修志,礼隆修谱。方今躬逢历史盛世,举国上下,撰史修谱方兴未艾。国人撰史修志,旨在“存史、资治、教化”,欲达振兴国家,隆兴事业;而族氏修谱虽不可与史志同日而语,然“明血缘,别婚姻,兴礼仪,促和谐”,砥砺氏民奋发之志,大有裨益。故今宇内,氏族不分大小,不分疆域,一经倡呼,举族附议,不费时日,一举垂成。同时,氏族之研究会、学会等有如雨后春笋般风起云涌,兼得海外同宗翘擘称道,巨额襄助。由是观之,此举之大利,足可窥全豹了。国人修史,首列建置沿革,以彰山川之险,人文之盛,物阜民丰;而氏族之修谱,成例是追根溯源,不忘根本。其根不固焉有树木之茂盛,祖德不隆焉何有后昆之兴旺发达呢?而喻氏之根脉,历有稽考记载,盖因历史迁延,加之“喻氏满天下”,螽斯瓜瓞,支脉繁多,又宥于历史的局限,信息不畅,故各宗支派按其地域根脉流布,导致众说纷纭。华夏文明,以巨人般的气势跨进2000年。喻氏宗人有识之士,不负盛世,踏遍祖国东西南北,遍稽宇内喻氏根脉鸿爪,敢为天下先,撰写了不少文论、人物志等,赢得了学术界、理论界同仁的赞赏。与之同时,中华喻氏族史研究会也应运而生。这些举措,既使氏族历史研究不断深入,又为本族根脉廓清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今可以傲然地说:喻氏根脉已廓然清晰,诚归一统。其清晰有二:一是得姓之来源清晰,勿庸再争议了;二是在各别根脉清晰的基础上,整体发脉清晰,诚可定宪。喻氏得姓清晰问题。众所周知,喻氏古称江夏氏。据现今族内识者研究,我喻氏得姓之说有四:一说黄帝传人;二说因功锡姓;三说自改其姓;四说亲属归姓。上述四说,散见于各地喻氏族谱,余不在此赘叙,但,不管有几说,咸都强调得姓于周姬,食邑于江夏。在食邑江夏问题上,众多权威资料均有记载,胪如:《百姓祖宗源考集》载:“远古黄帝时代,有个医官叫喻跗,他就是喻氏祖先”。其发祥地在湖北省云梦县,秦汉食邑江夏郡;《姓苑》载:喻氏出汝南,其先帝颛顼之苗裔,周文王之裔绪;安徽旌德《仕川喻氏宗谱》(卷一,明万历重修)之江序云:“尝阅喻氏考而知,喻氏之得姓自轩辕氏(黄帝)传二十七世祖,有相如公者祭公谋父之子,周天子嘉其能,‘以德喻民’,因之赐姓喻氏,食邑江夏郡土耳!”而喻跗,在《汉语大辞典》、晋葛洪《抱扑子?至理》等典籍中均有佐证。综上所述,第一,喻氏得姓于黄帝(轩辕),食邑于江夏;第二,喻氏得姓之祖先乃为功臣,才有封邑,故古代不少喻氏族谱称喻氏为 “簪缨世族”,“门第阀阅”,褒言不虚。所谓发脉清晰。不恭敬地说,历史未跨入2000年之前,各地喻氏宗族所修之谱,尽管追根溯脉,但均因种种原因,或抄或转,仅只崖略其精神,都不可作圭皋,原因简单:以偏概全。而今将全国各地之局部根脉梳理,再按识者稽古代典籍,然后直线追溯,虽不能说百分之百准确,最低限度也与实际相差无几了。总的说来,其根络发脉如次:第一上古发脉。从黄帝肇始到锡姓食邑江夏的祭公谋父止,共二十八代;第二古代发脉。从祭公谋父子相如公起,到南宋喻樗(工部侍郎)子喻从政公止,共六十八代。从政公之父成夫,官拜福建行省都事,受金紫光禄大夫,时值金兵南侵,南宋朝廷偏安,宁宗庆元三年(公元1197)奉诏勤王,挂帅镇守洪都。从政公,举进士,擢江陵太守,踵父勋业,挂印镇守兴隆,致仕澹台门。其子曰大纲、大常、大简、大邦、大德、大洪、大武、大昌,共而为九。此之时也,喻氏人丁兴旺,家族发达,文入胶庠,武举折桂,文臣武将,遍布四方,时人称羡,故有“喻氏满天下”、“簪缨世族”之誉;第三,西蜀喻氏发脉。从政公第七子喻大洪,由科考入仕,授重庆知府,宦籍内江碑木镇,乃蜀川喻氏不祧之祖,瓜瓞连绵,遍及蜀川,传至第十代喻思忠时,张献忠乱蜀,为避兵燹,率家迁至保宁府辖地广元大沿堡定居。由是而引发出广元和巴中喻氏根脉之辩析,此之议论长达百余年之久,迄至今日,方才明晰,实堪慨叹!川北重镇的广元,乃秦川之要冲,历为兵家必争之地。其地处四川盆地北缘,扼川陕之险要,控三巴之膏腴,地灵人杰,经济发达。今逢盛世,吾宗人喻汝楹教授,不枉时代,在首倡修复祖碑之后,再率族人撰修《广元苍溪县喻氏宗谱》,上应祖宗之德,下顺宗人之望,借机廓清广喻根脉,实乃广喻宗人之大幸,也是巴喻之大幸也!何言于此呢?巴喻和广喻是否在200年前同根,期求明晰,延宕百有余年了。我巴喻在清朝中叶道光庚寅(1830)年所撰《喻氏世仁堂家谱》时,序篇有五,中有两序为广元庠生喻纯一所撰,就中言道:思忠迁广元,生子孔时,时生名时、名策、名登、名望四子。尔后只名登迁徙,最后定居巴中兴隆场乡的谯家寨(今喻家梁),余者自不待然固居广元。同时,苍溪喻氏在光绪二年(1876)仲春月修宗祠暨修族谱——《鼻宗祠喻氏族谱》,又由巴喻元吉公为之作序,序中对根脉亦作过稽考。加之巴广两地喻氏谱派中的前十派完全相同,而且在互相撰写序文中有联宗的流露。正因为如上之因,导引巴广喻氏在200年前同根之说。现钩沉史迹和参酌众家之说,回溯追根,巴、广、苍喻在七百年前共祖江西丰城。现今广元苍溪喻氏皆从政公长子喻大纲17世孙绵公,在明万历年间,由江西迁重庆,再入住广元苍溪;而巴喻则是从政公第七子喻大洪,在南宋末官重庆知府,宦籍内江碑木镇,后裔遭张献忠兵乱,避居广元,巴喻开山祖名登公,由广徙居巴中。然则不管共祖时间长短,均系一个根脉,同时前人已首倡联宗,且已付诸实践,我们后辈应不负祖宗之厚望,亦应躬行实践,以遂宗人之愿。喻公汝楹在主撰苍溪喻氏族谱之时,嘱余撰序,余不甚惶恐。所幸者,有喻氏同仁文论之助,左稽右考,总算廓清祖根和发脉,而又乘便查清巴广喻氏在200年前是否同根之来龙去脉。喻公此举,上不负祖宗之原望,中不负巴广喻氏之期待,下不将疑难遗后,一举数得,实乃惠及千载的美事一桩尔! 巴氏喻十二代孙喻汉文号体圣居士顿首 二00七年十月八日 Sz|kXk6&9  
"3++S  
o[RwK  
y5KeUMcu  
s1sn,?  
俞姓 FjizPg/|!  
开放分类: 民俗、历史、百家姓、姓氏文化 m8 _yorz  
Wt@hST  
一、姓氏源流 r9! s@n  
    俞(Yú)姓源出有三: m<k6oev$  
    1、出自黄帝臣跗之后,以物事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史记》等所载,黄帝时有名医跗,其医术高超,精于脉经,古“俞”字与“腧”字相通,又腧为“脉之所注”,俞又同痊愈之愈同音,故称俞跗,其后人为光大先人医术,即以物事为姓,称为俞氏。 +e.w]\}  
    2、出自春秋时郑国、楚国公族有俞氏。据《路史》所,春秋时郑国公族、楚国公族有此姓。 z`$c4p6G6  
    3、出自他族改姓: JC9$"0d7  
    ① 清满洲人姓,出沈阳、辽阳、章罗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尼玛哈后有改俞姓者。 ]9 _}S  
    ② 今彝、土家、回、朝鲜等民族均有俞姓。 Qm*ZOz'i  
    得姓始祖:俞跗。传说中中国的杏林之祖。他曾跟神农尝百草,熟知各种药草性能,他懂得使用“割皮解肌,洗涤五脏”的现代外科技术,被视为神医。一次黄帝少子禺阳病入膏肓,黄帝请他去治疗,但等他赶去时,禺阳已气若游丝。黄帝十分疼爱此子,禁不住悲从中来,跗即剖开禺阳之腹,将其内脏清洗干净,使禺阳起死回生。事后有人问他:“快死的人了,你剖开他肚子,万一救不活岂不是要承担罪责?”他说:“当医生的首要条件,就是忘掉自己,只有忘掉自己,才能把心放在患者身上。”由于他医术高超,不管多么严重的病,他都能使其痊愈,所以人们都叫他愈跗,俞愈同音,后来又称俞跗,其后遵从民意,即以俞为姓,奉俞跗为得姓始祖。 gs/ocu  
二、迁徙分布 l\Ww^   
    俞姓得姓很早,可以远远地追溯到五千年以前的黄帝时代,后又有春秋时郑国、楚国公族加入俞姓。即便如此,隋唐以前见诸史册之俞姓人仍寥寥无几。仅有的几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人俞伯牙、东汉时期原为于阗(今属新疆自治区)王,后为骊归王的俞林、东晋成帝时宣城(今属安徽省)人俞纵以及南朝宋(建都今南京)人俞佥。虽无几人,却足以表明,隋唐以前,已有俞姓人在湖北繁衍,并有俞姓人越过长江,进入江东(至于俞林,可能其为古代少数民族人。今存,以备参考)。唐代武则天时,荆州江陵(今湖北省潜江县一带)人俞文俊斗胆进言,称新丰之地无端冒出一座山来,是因武则天“女主居阳位”之故。此言激怒了武则天,于是就把他流放到当时尚属荒僻之地的岭南。俞姓的后裔也就由此到达了我国南方的广东和广西一带。因此,我国南方的俞姓人氏,应该有很多都是这位俞文俊的后裔。根据《郡望百家姓》及《姓氏考略》等所载,俞姓地望分布有四,即河东郡、河内郡、河间郡、江陵郡,这些资料表明,在隋唐之际或隋唐以前,俞姓曾长期生活在今山西、河南、河北、湖北等省,并人丁兴旺,族大人众。进入宋代以后,俞姓突然光芒四射,入载《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者仅宋代就有四十四人,除三位查无籍贯外,其余均为今浙江、安徽、福建、江苏、江西人,其后之俞姓名人也以上述之地分布为众。明初,俞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北、天津等地。明清之际,俞姓仍以华东之地为众,但散居之地渐多。如今,俞姓在全国分布甚广,尤以安徽、浙江、江苏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俞姓约占全国汉族俞姓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俞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七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二。 6r D]6#D  
三、历史名人 ":s_ O.  
    俞  跗:据《史记》的“扁鹊传”中,曾经提到黄帝之时有一位良医俞跗,相传,这位以济世活人之术而名传知古的俞跗,就是数千年来中国姓俞的始祖。这位上古良医的医术之高超,几乎已到达现代医学的水准和境界。在5000年以前,俞跗医疗疾病时就不仅仅限于“对症 下药”,而已经懂得使用“割皮解肌,洗涤五脏”的现代外科技术,这种表现,可以说为中国人的智慧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明。 gX-hYQrC  
    俞  桂:仁和(今浙江省杭州)人,宋代官吏、诗人。进士及第,曾守海滨,政事之余,不废吟咏。有《渔溪诗稿》。 v@M^ukk'}  
    俞  琰:吴郡(今江苏省苏州)人,宋末元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以词赋闻名,于易尤精,撰有《周易集说》、《易图纂要》等。 *TI?tD  
    俞  纲:浙江嘉善人,明代大臣。景帝时以兵部右侍郎入阁参予机务,后加太子太保。英宗复辟,调南京礼部侍郎。 ,=[% #gS  
    俞  山:浙江省秀水人,字积之,号梅庄,明代大臣。土木之变后,擢山鸿胪寺丞,旋升吏部左侍郎。工诗,善大篆,亦精墨梅。有《梅庄集》。 ;y1/b(t  
    俞  樾:浙江省德清人,明代著名学者。道光年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罢职后,一意治经,主讲杭州诂精经舍三十一年。著述甚丰,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春在堂随笔》、《茶香室丛钞》、《宾萌集》、《春在堂诗编》等。为一代宗师,声名远极日本。 vlEW{B;)Z  
    俞文俊:唐代江陵(今湖北省潜江县西)人,因为反对武则天称帝,就挺身而出上书则天皇帝说:“陛下以女主居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隔塞山变为灾,臣以为非庆也……”这番大胆的奏言,当然激怒了当时目空一切的女皇帝,因此被流放到岭南,俞氏的后裔也就此到达了我国南方的广东和广西一带。故今天在两广生活的俞姓大部分是俞文俊的后代。 o59$v X,  
    俞献可:歙(今安徽省歙县)人,宋代官吏。太宗端拱初进士,官吏部郎中。真宗时为广西转运使,平定抚水蛮乱。官终龙图阁待制。 %8xRT@Q  
    俞庭椿:抚州临川(今属江西省)人,宋代官吏、学者。孝宗年间进士,仕至新淦令。师事陆九渊,博通经术。有《周礼复古篇》、《北辕录》。 ]PoWL;E'  
    俞德邻:温州永嘉(今属浙江省省)人,宋代学者。度宗年间进士。宋亡不仕,遁迹以终。其诗自然深远,在宋末诸人中,特为高雅,文亦简洁有清气。有《佩韦斋辑闻》、《佩韦斋文集》。 rvd%z7Z1o  
    俞通海、俞通源:庐州府巢县(今属安徽省)人,明初将领。兄俞通海长于水战,从朱元璋东挡西杀,屡立战功,累升至中书省平章政事。后战死平江。通源嗣兄官为中书省平章政事,转战南北二十二年,卒于任上。 S >CKm:7  
    俞寓程:南楚俞氏、东粤俞氏的始祖(第一派),前明时期(约六百五十年前)自福建的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迁至广东潮州府程乡县(今梅州),此为东粤俞氏。传至五代三兄弟分房。长房《黄洞房》和次房《小密房》十三代后人于康熙四十年前后(约三百年前)来湘、鄂,是为南楚俞氏。南楚俞氏后人一部分又分散到了江西、安徽一带。黄洞房、小密房其余后人及三房《扶贵房》后人留东粤。 -rm[.  
    俞安期:苏州府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明代诗人,字公临,后改字慕长。尝以长律一百五十韵投王士贞,士贞为之延誉,名由是改。有《唐类函》、《类苑琼英》、《诗隽类函》等。 u5glKE  
    俞大猷:福建晋江人,字志辅,号虚江,明代抗倭名将,他博读兵法,有将才,历官总兵。并曾屡率水军打败倭寇,被称为“俞家军”。他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攻,将略武功居世宗朝众将之冠。“俞家军”所至之处,蛮番望风披靡,再也不敢随随便便就跑到中国来骚扰。 lG94^|U  
    俞宗礼:清代画家。字人仪,号凡在,上海人,侨居吴郡。十二岁上便得了个颍州秀才第一的名份。工山水及写真,尤善白描道释人物,笔墨精细,有“龙眼复生”之誉。 <EN9s  
    俞作豫:广西省北流人,中共早期高级将领。曾参加北伐,大革命失败后,加入共产党。1930年率领广西警备第五大队在左江地区的龙江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任军长。后遭敌围攻而失败,同年9月在广州牺牲,年仅30岁。 5ct&fjmR_  
    俞大纲:1908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一生在大学和研究所教授中国传统戏曲和诗词等古典艺术课程,并且透过研究出版,为台湾在相关学术领域提出贡献。而他在人生最后十余年的时光当中,更影响并提携了台北艺文圈的一群年轻人,包括“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雅音小集”创办人郭小庄、一起创办《汉声杂志》的吴美云和姚孟嘉、艺术学院校长邱坤良、学者王秋桂、作家施叔青等人,都曾因为受到他的“身教”与“言教”而得到启发。1978年过世,享年71岁。 GjHR.p?-  
四、郡望堂号 T:Klr=&V  
    1、郡望 {o)pwM"@(  
    河东郡:秦置河东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辖晋西南地区。东晋移治蒲坂(今山西省永济蒲州镇,按即刘裕灭后秦时)。隋唐为蒲州河东郡。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明并河东县入蒲州。 er)I".|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这是晋国人的观点。楚汉之际置河内郡,辖今豫北的西部,治所在怀县(今河南省武陟西南)。西晋移治野王(今沁阳)。隋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河内郡即怀州。元怀庆路。明清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 V<I(M<Dj  
    河间郡:汉有河间郡(或河间国),治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北魏时置郡,移治今河北省河间,现在献县。隋唐时为瀛州河间郡。北宋后期升河间府,治河间(今河间)。元为河间路。明清为河间府。据《周礼疏》记载:黄帝臣有俞柑,当为俞姓之始。望出河间。 &.*UVc2+Y  
    江陵郡:汉代设置江陵县,为南郡治所。南朝齐改置江陵郡,辖境在今湖北省江陵及川东一带。937年,南唐以金陵府为江宁府。北宋与清亦为江宁府。江宁又为县名,或在城区,或在郊区。清与上元县同为江苏省城。民国废府及上元,以江宁县为省会。国民党政府建都南京,又移江宁于市郊。 $P0q!  
    2、堂号 d"#Zp&#  
    俞姓主要堂号有:“流水堂”、“江陵堂”、“高山堂”、“春在堂”、“正气堂”等。 !V37ePFje  
五、宗族特征 &S*~EM.l8  
    1、俞姓在宋代以前鲜见于史。  V>'  
    2、俞姓为典型的南方姓氏。 &P|[YP37_  
    3、俞姓南迁要早于其他姓氏,俞姓入两广之早,更为他姓所不能比。 A>yU0\A  
    4、俞姓多才华横溢之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颇有贡献,就连大将俞大猷也有著述《正气堂集》、《剑经》两书传世。 YzI;)  
============================================================ |HAJDhM,l  
【俞姓宗祠通用对联】 {q?&h'#y  
〖俞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G:=hg6 '  
系天俞跗; C|$q Vh>  
源起江陵。 _8VP'S=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fY1WD  
    全联典指俞跗,黄帝时的良医。 O<gfZ>  
跗医传世; {3tzr;c?  
龙眠复生。 nVb@sI{{k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k0 jmE  
    上联典指黄帝时名医俞跗,其事迹在《说苑》、《史记》中均有记载。他的医术高明,曾注《素问》。下联典指清代画家俞宗礼,字人仪,号凡在,上海人,侨居吴郡。工山水及写真,尤善白描道释人物。有“龙眠复生”之誉。 V2YK  T,5  
东南御寇; IHl q27O  
精舍讲经。 XIeLu"TSL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uH8Fivb  
    上联典指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字志辅,福建省晋江人,世袭晋军中百户,历任参将、总兵,因功进右都督。嘉靖年间,曾镇压琼州那燕黎族人民起义。倭寇侵扰东南时,他转战江浙闽粤,多立战功,与戚继光齐名。特别是在浙江王江泾、福建兴化、广东梅丰等战役,尤其著名。著有《正气堂集》、《剑经》。下联典指清代学者俞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省德清人,道光年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晚年在杭州诂经精舍讲学。研究经、子、小学,著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等;能诗词,善对联;所作笔记,搜罗丰富,包含有学术史、文学史资料。所著各书。总称《春在堂全书》,共二百五十卷。 NO"PO @&Wk  
朴学泰斗; a&y^Ps6=  
林屋山人。 "/#JC} ]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9(CvGzco <  
    上联典指清末学者愈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辞官后,一意治经,主讲杭州诂经精舍三十一年,为当时朴学泰斗。所著《春在堂全集》,凡五百余卷。下联典指宋末元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俞琰,字玉吾,自号林屋山人,吴郡人。宋末即以词赋闻名。于易尤精,撰有《周易集说》、《易图纂要》等。 W? iA P  
志在山水; !d* [QD8  
意放林泉。 FqKJids-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j =_rUc'Me  
    上联典指春秋时人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能从琴声中听出他所表达的起向。钟子期死后,他终生不再鼓琴。下联典说南宋吴兴人俞澄,字子清,光宗时官大理少卿。后放意于山水林泉,在浙江临安的浮玉山对面筑室,号为“无尘”,善画竹、石。 I$Nh|eM  
星溪十友; "cH RGJG#  
河间四公。 %B3~t>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Lq8cA)|y  
    上联典指南宋婺源人俞靖,字宋佑,学以砺行,晚年号“西郊老人”,与朱松(朱熹的父亲,进士出身,官秘书省正字、司勋吏部郎,学者称“韦斋先生”,著有《韦斋集》)等人为“星溪十友”。下联典指明代濠人俞廷玉,元末与赵普胜在巢湖结寨,拥有一支水军。后归附太祖,因功官至佥枢密院事,攻安庆时战死,追封河间郡公。他三个儿子通海、通源、通渊都被封为公、侯。 A 5?"  
一等家数; q!K :N?  
百韵羡长; CU$kh z"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 \3;/  
    上联典指宋代画家俞微,字子清,号且轩,吴兴人。作竹石得文苏二公遗意,清润可爱;山水有“自是一等家数”的评价。下联典指明代诗人俞安期,字公临,后改字羡长,吴江人。尝以长律一百五十韵投王士贞,士贞为之延誉,名由是改。有《诗隽类函》等。 <J[ le=  
渔家寄傲; FR(W.5[  
云谷藏书。 -F[8 ZiZ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LyUn!zV$(  
    上联典指宋·俞澹,与兄皆不娶,晚年作《渔家傲》等词。下联典指宋·俞丰,筑云谷书院以自娱,号“云谷老人”。 ]{-.?W*$  
---------------------------------------------------------------- b`0tfXzS5  
〖俞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F[qXIL)  
捷径虽云易;  >DL  
长衢岂不平。 dQut8>0&  
——俞简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570Xk\R@M  
    此联为唐代贞元进士俞简《行不由径》诗句联。 FOaA}D `]  
----------------------------------------------------------------- $Dg-;I  
〖俞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i4C{3J^  
高山流水家声远; #h!+b  
云谷星溪世泽长。 kuY^o,u-1e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UhB +c  
    此联为安徽省芜湖县石硊街俞氏宗祠联。上联典指春秋时人俞伯牙。下联典指“云谷”,典说南宋建宁人俞丰,字应南,乾道年间进士,历官秀州知州、金部郎中、中书舍人、吏部侍郎、文华阁待制。筑云谷书院自娱,号“云谷老人”。“星溪”,谓南宋人俞靖。 OM'iJB6=  
慷慨直谏惟文俊; SA, ~q&  
忠诚许国有大猷。 Z'o0::k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F`}'^>  
    上联典指唐江陵人俞文俊,武后时有山出于新丰,自为庆山。文俊上书,言陛下以女主居阳位,反易刚柔,故地气塞隔,山变为灾,臣以为非关也。武后大怒,流之岭南。下联典指明代总兵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晋升江人。他博读兵法,有将才,历官总兵。并曾屡率水军打败倭寇,被称为“俞家军”。他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将略武功居世宗朝众将之冠。 =dm9+ff  
----------------------------------------------------------------- ,@Csa#  
〖俞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afW'w@  
负士葬姑,俞妻尽孝; \Z*:l(  
旌门贷粟,俞族同居。 $W._FAAJ#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N0mF< P  
    上联典指俞新妻闻氏,夫死誓不改嫁,养姑抚子,姑卒,家贫,与子负土葬之。下联典指宋俞隽一门聚族,八世同居,诏以所在贷粟,旌表其门。 kV-<[5AWW  
医长割解良方,学注素问; lw=kTYbq  
身登台阁大位,绩在先朝。 +m_ .?V6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V``|<`!gd  
    上联典指黄帝时名医俞跗,其事迹在《说苑》、《史记》中均有记载。他的医术高明,曾注《素问》。下联典指明代太子少保俞纲,字宗立,嘉善人。景帝时以兵总右侍郎入阁参预机务。后加太子少保。面化初致仕卒。 1I;q@g0  
励俗育婴,征连理嘉禾之异; Fd8nR9A  
工诗晓律,得高山流水之音。 _0[z xOI  
——佚名撰俞姓宗祠通用联 MpKXC   
    上联典指宋·俞伟。下联前句典指宋·俞紫芝;后句典旨春秋·俞伯牙。 Z%#e* O0  
============================================================ tFcQ.1  
附录:【俞姓典故、趣事】 ?`TQ!m6y  
〖绝弦〗 J rK{MhO  
    “绝弦”这个典故出自于《吕氏春秋.本味》。 D[W ` q#W  
    相传春秋时,楚国有位技艺精良的乐师名叫俞伯牙,他弹奏的琴声非常悦耳动听。 M_O$]^I3w  
    有一次俞伯牙手抚琴弦,用歌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听后,高兴地大声赞叹道:“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意思是说,好啊!你弹的琴音嘹亮激越,又高又大,仿佛像攀登巍峨的高山。俞伯牙又变化了琴声,用琴声表达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意思是说,好啊!你弹的琴声回旋跌宕,仿佛面临着滔滔江水。两人一见如故,从此引为知己。 NO/$} vw  
    一天,俞伯牙和钟子期来到泰山脚下游玩,突然天公不作美,下起倾盆大雨,两人只好到岩石下避雨。面对着灰暗的天空,俞伯牙心情非常压抑,联想到自己的功名未就,便拿起琴弹奏起来。先弹霖雨之曲,后来又奏山崩之音,曲子弹完后,钟子期就说他所弹琴之意。俞伯牙叹息地对钟子期说:“你完全能听出我的心意,想像出我心中所思之物,真不愧是我的知音呀!” [voc_o7AI  
    后来,钟子期不幸去世,俞伯牙悲痛万分,他认为今生今世再也没有人能听懂他弹琴了,于是他扯断琴弦,发誓终生不再弹琴。 l=" (Hp%b  
    后来,人们用“绝弦”表示失去知音的意思。唐代崔珏的《哭李商隐》里就有这个典故:“良马因足无主婉,旧交心为绝弦哀。” 2U%t  
----------------------------------------------------------------- FoIK, MdJ  
〖俞安性与约法五章〗 ~#EXb?#uS  
    1614年(明万历四十二年),两广总督张鸣岗檄令澳门葡萄牙人驱逐日本滞澳居民出海,并上疏明廷加强对澳门的管制,获得批准。于是明廷设参将于中路雍陌营,调千人戍守。当时执行驱逐居澳日人出海命令的是海道副使俞安性。俞安性在驱逐居澳日人之后,又对澳门葡萄牙人约法五章,而且勒石永禁。 JAW7Y:XB  
    第一、禁畜养倭奴。凡新旧澳商,敢有仍前畜养倭奴,顺搭洋船贸易者,许当年历事之人前报严拿,处以军法;若不举,一并重治。 q.:a4w J  
    第二、禁买人口。凡新旧夷商,不许收买唐人子女,倘有故违,举觉而占吝不法者,按名究追,仍治以罪。 >yyu:dk-;  
    第三、禁兵船编饷。凡番船至澳,许即进港,听候丈抽。如有漂泊大调环、马骝洲等处外洋,即系奸刁,定将本船人货焚戮。 kPEU}Kv  
    第四、禁接买私货。凡夷趁买货物,俱赴省城,公卖输饷。如有奸徒,潜运到澳与夷,执送提调司报道;将所获之货,尽行给赏首报者,船器没官。敢有违禁接买,一并究治。 >iJxq6!  
    第五、禁擅自兴作。凡澳中夷寮,除前已落成,遇有坏烂,准照旧式修葺。此后敢有新建房屋,添造亭舍,擅兴一土一木,定行拆毁焚烧,仍加重罪。
[ 此贴被washington在2008-07-26 10:10重新编辑 ]
离线余策忠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8-07-26
查过一些资料,伯牙属于俞姓,名瑞,是楚国公族,应该与余氏并非一支,他也是春秋时代的人,而由余也是春秋时代的人,两人南辕北辙,应该没有什么关系
良公三十七代孙,大冶宫台山镐公后裔,:1良→2升→3侃→4晏→5爱→6懃→7籍→8珍→9程→10仲举→11四十一→12元章→13国华→14百三→15铎宗→16德五→17高二→18胜七→19辛四→20秀三→21志仁→22伯良→23镐→24应安→25兴正→26文魁→27希卿→28孔徒→29道扬→30世遗→31作贡→32师汉→33隆棻→34正楷→35延壬→36锦香→37策忠。字派:文希孔道,世作师隆,正(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