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56阅读
  • 0回复

[交流]150人省级重点贫困村筹集50万元修祠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良彪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1-05-13
m`}! dBi  
i"_)91RA  
|ITp$  _S  
浙江在线05月13日讯 桥头朱村大部分人都姓朱,自称是朱元璋的后裔。据朱氏家谱记载,仁德堂始建于明末,清同治年间曾进行重修,之后再也没有修葺过。 SsIy;l  
JN .\{ Y  
已经当奶奶的周玉娟告诉记者,她嫁到桥头朱村20多年,仁德堂一直是村里最重要的场所,庆典、集会、选举,“大事情都在这里办。” o+4/L)h  
'_lyoVP  
但岁月对祠堂的侵蚀也随处可见, “我嫁到这里的时候,仁德堂柱子横梁已经坑坑洼洼了,屋顶都是漏的。”周玉娟说。 WS/^WxRY  
J*o :RnB  
因为缺钱,仁德堂的情况不断恶化。10年前,当二轻工业公司职工朱春山退休回到老家时,仁德堂已经风雨飘摇,墙壁、桩、梁都出现了白蚁蛀过的痕迹。 ZR.1SA0x?O  
/ *RDy!m  
“再不修缮,它就要消失了。”朱春山对村民说,“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能在我们手里毁掉。” 4.I6%Bq$  
G~1#kg  
朱春山的话,正是村民心里想的,但一个巨大的难题横亘在大家面前——维修资金。 "u~l+aW0  
]W7(}~m  
“我找做古建筑的人打听了一下,仁德堂重建要50万元,修的话要80万元。”朱春山说,因为交通不便、地少人稀,村里经济条件较差,“算起来,这笔钱全村人一年不吃不喝才能攒下来。” 8Y*SZTzV  
/=w9bUj5v  
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决定“有多大能力,办多大的事”。 A ${b]  
RqgH,AN  
3年前,朱春山与村里9名干部、党员成立了修缮委员会,全村人自愿捐款,凑了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所有理事会成员不得报销”,成为委员会唯一的工作守则。 vCyvy^s-I  
T=35?   
为了将仁德堂争取为文保单位,获得政府的修缮拨款,朱春山跑遍了兰溪、金华、省里的文物部门;为了争取市里领导的支持,委员会的成员们常常在领导办公室门口等上一两个小时,就为了和他们聊聊自己的计划。 h>-JXuN  
Xoyk 'T] -  
转机出现在2010年,一天,兰溪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安林转交给朱春山一笔20万元的捐款,“我弟弟的一个朋友知道你们在保护古建筑,托我转交。” |={><0  
Ni*f1[sI<  
此后,企业、个人的捐款,画家义卖款等资金,一笔笔转到修缮委员会手中,2010年8月,修缮正式开工,在大家的努力下,硬是用50万元,完成了原本要80万元的修缮工程。 |!{Q4<  
kKVd4B[#*  
为了昨天的修缮竣工仪式,桥头朱村准备了一个星期。 ljVtFm<  
.w/#S-at  
|7]7~ 6l  
对仁德堂的修葺出过力的几十号人被请到了一起,在仁德堂用餐,这是村里最高规格的款待。一个上午,朱春山都在忙着布置桌椅、发表演讲、招呼进餐、递烟敬酒,“修复离不开大家的帮助。” J01w\#62pQ  
;8/w'oe *j  
村里为每个支持帮助过修复工程的客人都留了位子,包括那位捐款20万元的企业家,但桥头朱村人至今不知道他是谁。昨天,这位企业家的位子一直空着,朱春山说,村民们都想当面谢谢他。 Be}e%Rk  
~ ui/Qf2|  
8个月的时间,仁德堂并没有成为文保点,但它却获得了新生。 (A O]f fBU  
8(3'YNC  
在这座祠堂里,新换上的梁柱粗大密实,新的牛角雕工精美,“我们没有涂仿旧漆,就是要让后代知道,哪些是原有的,哪些是我们修复的。”朱春山说。 '<~rV  
IF~i*  
(本文来源:浙江在线)
祖上乾隆三十年从江西建昌府南丰县浮桥头迁至浙江处州府云和县元和乡八都西滩头。
余氏家族QQ群:32988111
我的腾讯:http://t.qq.com/yuliangbiao
我的字辈:士文陈有,章作贤良,昌荣明邦,永世必长
我的QQ:35116966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