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06阅读
  • 1回复

清代诗人余为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washingto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1-08-27
— 本帖被 thinfo 从 余姓名人 移动到本区(2011-09-12) —
7 8,n%=nG  
余为霖 p7 ~!z.)o  
OTv)  
9H~n _   
VN.Je: Ju  
余为霖 ` %}RNC  
1Ws9WU  
  【姓名】 余为霖 Xc.`-J~Il  
  【性别】 男 <naz+QK'  
  【字】 蕴隆 惕区 |?9HU~B  
  【朝代】 清 Hp?/a?\Xm  
  【籍贯】 金溪 !9x}  
  【简介】 余为霖(1632一?) 字蕴隆,一字惕区。清代诗人。顺治八年(1651)举人。康熙中授齐东(今山东邹平)知县。当地少地,历年干旱,户口日稀。霖至任后,贷耕牛种子,劝民开荒、掘井,植麻桑,奖勤减税,民困日苏。又建文庙,立义学,治声大著。后丁忧,补四川阆中县。为人明决身正。与大冶余某结为兄弟,余有贪恣名,霖责之不听。任未满,以母老乞归。诗多抒旅途劳顿及思乡之情。文章结构严谨。认为文章不可无病呻吟,要“经纶世道,扶掖人心”。著有《石松堂集》8卷,清乾隆时被列为禁毁书,传本甚少,现已收入《四库禁毁书丛刊》。又编有《齐东县志》8卷。【传记纪事资料】 《(同治)金溪县志》卷23中/4 《江西通志稿》68/24 《江西诗征》卷70/34 《清代各省禁书汇考》/105 【著述收藏】 《石松堂集八卷》清乾隆刻本-《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90/481(上海) 《齐东县志八卷图一卷》清康熙二十四年(1759)刻本六册(北京) pot~<d`:K"  
[ 此帖被washington在2012-12-21 12:34重新编辑 ]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2-12-21
he4(hX^  
36NpfTW  
《金溪风韵》—似水流年(8) hQ i2U  
2011-09-09 11:26:57   来源:倪振泷
 `]X>V,  
;fJ.8C  
}}[2SH'nH  
余为霖是竹桥余氏仕宦人物的典型代表,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中国传统读书人的人格美德。 <N)oS-m>  
s>en  
      余为霖(1627—1700),第二十四代,字蕴隆,号惕区,清顺治八年举人,康熙二十年授山东齐东县(今邹县)县令,封文林郎。他上任期间,正碰上当地七年干旱的大灾难。县域户口日稀,饥民伐木换米,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史书记载,他一到任,即招集百姓,拨给牛羊和种子,劝民开荒垦地、令民掘井种植,上奏免征租税,革除各种陋规,修文庙、兴义学,在任的短短四年,使县大治。据说,他离任时,百姓依依不舍,相送十余里。 zTp"AuNHN  
       他是一个好官,也是一位孝子。后调四川阆中任知县,任期未满,就以奉养老母为由上奏朝廷,辞职回乡了。在家里侍奉老母的那些年,他闲暇之余,埋头著述。著有《石松堂集》8卷、《决风集》2卷,又编有《齐东县志》7卷。洋洋数十万字,足见其好学和勤奋。 TJN4k@\$2  
       余为霖是竹桥余氏仕宦人物的典型代表,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中国传统读书人的人格美德。而他所拥有的这些德行操守,离不开余氏家风的濡养,也离不开他父亲的培育。余振之,余为霖之父,一个一生都未取得任何功名的读书人,隐居乡间教书几十年,著有《论孟》《六经解》《兵机智囊》等数十卷。他不曾因为儿子出仕为官而自得,依然布衣蔬食,刻苦自约,并且每每以书信劝诫儿子,一次次叮嘱:“苟利民生,害身奚恤?毋畏势,毋骛名”,“作好官,兴大利,除大害,扶养良百姓,不是空头话,宜实心行之”……透过这一个个文字,今天的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一位父亲的慈祥与严厉;但更让我们感动的,是一位文化老人心怀家国的博爱情操。 IcEdG(  
       先人的身影远去了,留下的是后辈不尽的思念。乾隆五十二年,余为霖的孙子余壁垣改建祖父曾经读书著述的“石松堂”为“惕区公祠”。可惜的是,当年祖父亲手种植的桂花树已凋败一空…… ),)lzN%!  
石松堂前桂花树,风雨摧残今非故。 .6> w'F{>  
                           …… H.;Q+A,8^  
平泉草木记犹存,一花一石何淳淳。 cS$_\65  
蓬莱水浅海飞尘,世界茫茫劫火燔! FsPw1A$y  
       斜风细雨,平添了子孙对世事沧桑的无奈与感伤。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