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46阅读
  • 2回复

[寻根]请帮我查查我祖母的亲属世系情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氏一后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2-04-24
— 本帖被 thinfo 从 我要寻根 移动到本区(2012-12-03) —
各位好。我来这里是想请你们帮我查查我祖母的亲属世系情况。 eHH qm^1z  
我来自潜山逆水,我的祖母为官庄“试用县丞和中公四女,生于光绪三十年甲辰正月二十九日,故于一九七二年壬子四月初六日 F)4;:".zna  
听姑姑说,当年她随祖父生活在潜山县城,余大化因人告密被捕后,官庄余家曾找过我祖父,祖父言:余家的事还用得上我插手?意思是余大化后台硬,会有人来保释的,我插手不合适。谁知第二天就处决了。为此祖父常懊悔不已。 &g\?znF]H  
由于上学的原因,我从未去过官庄,父辈十年前也已过世。现在总想理清我祖母余家直系亲属现在的情况。 bAm ,gP  
\A/??8cgXs  
离线罗田余斌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2-04-24
余谊密和余大化“叔侄不和”吗? E A8>{}Z*  
x%\m/_5w%  
C-6m[W8S  
V0!.>sX9  
AECaX4h+_  
ID1/N)5 6  
   L% cr `<~  
  去年冬天第一场雪的那天,我坐在书桌前翻阅曾祖父余谊密先生的精装诗集,不经意间翻出一张老照片,是曾祖父余谊密先生和叔祖父余大化烈士的合影,一坐一站,十分自然。在余大化烈士牺牲84年后,意外得到这张照片,倍觉珍贵,也油然想起上世纪90年代初大伯父世仪先生从美国回安庆探亲、祭祖时的场景来。 BDCFToSf|  
9/nS?>11  
  那是1990年的春天。世仪伯父、静贞伯母在离开祖国长达半个世纪以后第一次专程回国探亲、祭祖,同时带来了在美国正式出版发行的余谊密先生的诗集《疏园诗初编》和曾祖父的叔父兼恩师、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余受之先生的《天文韵言》精装合订本。当天中午,伯父所说的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深:“到时候照片是会说话的!”他所说的照片,就是这张从内地带往台湾,后又辗转到了美国,复又带回祖国的照片,它的背面注明:“摄于1927年初。” O] nZr  
~>( N<:N  
  据世仪伯父回忆,这张照片摄于1927年的雪后初晴之日。也是仅存的一张了。伯父在将照片交给我的父亲时一再叮嘱:“一定要妥善保管。”所以,父亲非常珍视,一直保存至今。因它的存在,不仅可以帮助厘清相关的历史事实,消除误解,更有极珍贵的历史史料价值,对研究曾祖父余谊密先生和余大化烈士的一生提供了重要的的实物资料。 %wD<\ XRM  
qAF.i^  
  端详照片,从二人的着装来看,应该是在冬季,即1926年农历年底。当年曾祖父已近60岁,他上身穿棉衣,头上戴着帽子,神情凝重;大化叔祖父身着西式大衣,脖系领带,侧身站在我的曾祖父身旁,表情庄重。其实,当时共摄有两张照片,另一张即大化叔祖父身着同样服装,系着领带,右手拿帽的全身照。这与世仪伯父和家族中长者及烈士健在的亲属们的共同回忆是十分吻合的。此合影以无可辩驳的史料说明,曾祖父与余大化烈士之间感情深厚,亲若父子,而大化叔祖父对我的曾祖父余谊密先生也是崇敬有加———他在照片中的站立姿势就可清晰地证明这一点。 ETA 1\  
Ehv*E  
  1926年,高世读担任安徽省长,曾祖父余谊密先生任省政务厅厅长(相当于今天的常务副省长),同年秋天,他接替因病离职的高世读任安徽省代理省长。同年底,大化叔祖父和王步文等由日本留学回国,一道从事革命活动,并依然居住在原市忠孝街3号家中中进靠东边的二楼之上。此照片应是大化叔祖父即将离开安庆回故乡潜山从事革命活动前夕所摄,而这年的12月8日,大化叔祖父即牺牲于故乡———潜山梅城。余大化之所以对余谊密先生十分尊重,主要是因为他九岁丧父后,余谊密先生尽心尽力将他和他的三个弟弟抚养成人,成家立业,还将他的二弟毓民安排在身边从事秘书工作(详见本报1月30日A9版《余谊密与余大化》一文)。这一切也是对某些记述中所言的“叔侄不和”、“断绝关系”等说法的有力驳斥。 9W[ ~c"Ku  
#el i_Cxe  
  1925年,余大化、王步文等一批原遭通缉的学生以半官费或官费形式赴日留学,有的记述说这是政府为“笼络”学生所为。这种说法既不合基本情理又违背了当年的事实,因为这其中实际上凝聚着时任省政务委员、省政务厅长后又任财政厅厅长余谊密先生的积极努力和育人心血!若没有余谊密先生的帮助,当时的省政府是断不会同意的,充其量也就是取消通缉后复课、复学而已。曾祖父的出手相助,在主观上是为了保护和培养侄儿,但在客观上却起到了保护王步文等一大批革命火种和有生力量的作用。 <CJ`A5N  
!PFc)J  
  1927年,余大化以28岁的年龄牺牲后,其健在的母亲和妻子处境艰难,其两位幼小的孩子,大的刚三岁,小的仅几个月,另有三个需帮助关照的弟弟。作为家中顶梁柱的余大化突然离去后,虽然在余谊密先生的资助下办完了丧事,但谁能照顾他家人呢?当时的政府不能提供半点抚恤,烈士的家人如何能正常生活?历史的真实是,唯有余谊密先生又伸出援手,从自己的薪俸中挤出一部分给以关照。对余大化的嗷嗷待哺的幼子,余谊密先生尤为怜爱,送钱送物,关照不断。这些历史的真实在家族内几乎是众所周知的。大化烈士的夫人在世时曾无数次对其后人说:“对谊密伯伯的帮助关照之恩,所有后人都要牢记,是决不能忘记的…”这段历史不仅充分说明余谊密先生与余大化烈士之间叔侄情深,也展现了余谊密先生扶危济困、敢于担当的厚道人品。所以,曾祖父余谊密先生在家乡和家族中一直口碑极好,受人敬重。 %z_PEqRj  
#z*-  
  2007年9月,省政协文史委的一位领导曾亲口对我说:“据了解,在历史上,你曾祖父是爱国的。当年在芜湖任职期间曾有效地打击遏制了外侨违法圈地行为,维护国家尊严和主权,并卓有成效;对中共潜山首任特支书记余大化和余化民两位烈士的成长有历史功劳;对安徽大学的创办成功是有历史贡献的;同时在民国初,修建了梅城到高河的公路(半硬化)。这些都应充分肯定……”这实际上是提醒人们尤其是史志界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有正确的态度,对真实的历史必须尊重,而不能人为地想象和编造,更不能以讹传讹。 Y`x54_32  
.-6B6IEI_"  
  纵观曾祖父余谊密先生和叔祖父余大化二人的一生,不难看出他们都为人正直,注重修养,有骨气、有抱负,有作为,且都是敢于与邪恶抗争之士。虽然余谊密先生是无党派人士,但他始终强调年轻人应学有所长,成就一番事业,所以对大化叔祖父从事革命活动并不阻止和反对。否则,大化叔祖父又怎能在他的家中居住、生活多年呢?只是对他提前结束留学回国、未能完成学业而惋惜。这在家族内几乎是人所共知的。不然的话,他怎么可能在家中专门腾出一间大房间专供余大化学习并和王步文等人从事革命活动呢?况且,王步文的家不在安庆,在安庆又无至亲,但由于和余大化志同道合,所以经常来与他同吃同住一连多日。对此,侨居美国的世仪伯父记忆犹新,他曾告诉我说:当年王步文来家中常与我的曾祖父交谈,气氛融洽,也常带他玩耍,当年伯父已有十几岁了。只可惜1950年代初,因建市粮食仓库,我家的世居老宅市忠孝街3号被拆除了,若老宅留在今天,完全可以作为余大化、王步文烈士从事革命活动的红色遗址之一加以保护纪念,以供后人参观、学习和接受教育的。     余仲春 文/图 HZ#<+~J  
/puM3ZN  
  1927年初,余大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与余谊密先生合影 AvN\^ &G  
jtMN)TM  
     <Q4yN!6  
   Z"# /,?|3@  
Z.Sq5\d  
良善开科地,登本世源长
离线余氏一后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2-04-26
刚从安庆一中(时为省立第一师范)网站上(www aqyz net/aqyz1/xq100/xydj/1949.htm)看到我祖父的名列1926年被遣散的学生中,而余大化1927年12即遇害——难道我祖父刚离校就从政了?还是重名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