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3阅读
  • 6回复

余氏人文根脉歌(转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萃元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2-06-16
— 本帖被 thinfo 从 余氏典籍 移动到本区(2012-06-24) —
     余氏人文根脉歌(转帖) <;Td8T;  
        共五首 cbx( L8  
                 (一)
      天下余姓五百万,同祖同根是一家。
      軒辕黄帝是始祖,渊源流长在华夏。
      黄帝之孙高阳氏,颛顼大帝来接班。
      帝喾唐尧和虞舜,五帝伟业历代夸。
      禹父也是黄帝孙,大禹治水后建夏。
      夏主念妻涂山氏,册封三子在涂山,
      余姓从此由此出,四五千年不沦衰。
                  
                  (二)
      伐纣灭商兴周者,赫赫武王叫姬发。
      其子叔虞为晋侯,裔孙由余避乱难。
      出使秦国成上卿,穆公器重展才华。
      助秦灭掉西戎国,荡平十二家敌顽。
      从此强秦成盟主,中华一统大江山。
      由余子孙改姓余,四方迁徙来安家。
      汉时迁入徽歙县,汉后迁居江浙带。
      魏晋时代成望族,唐代余姓又壮大。
      绍兴稽东冢斜村,可谓余姓最老家。
      陕西宝鸡凤翔县,余姓在此把家发。
      江西修水盛原村,每年祭祖正月八。
      淳安中洲祠堂内,遗留余姓古文化
      江西婺源沱川镇,余姓比例为最大。
      江苏宜兴中巷村,更是余姓一大家。
      贵州毕节大屯乡,土司庄院别样华。
                  
                  (三)
      成吉思汗元太祖,开疆辟土跨欧亚。
      铁木真弟铁穆健,育有九子一女娃。
      九子一婿皆英才,本事元朝宰相家。
      太祖听信奸臣言,铁穆十子被缉拿。
      五子星夜逃出城,逃至贵州入西涯。
      一日太祖追捕至,兄弟躲藏在水洼。
      江中有水水有鱼,何必大惊又小怪。
      太祖一言九鼎出,五子幸免被捉拿。
      泸阳岸上分携手,凤锦桥头插柳杈。
      十子识别归何处,散时犹如浪卷沙。
      从此十子铁改余,各自浪迹在天涯。
      否泰是天还是命,悲伤思我又思他。
      余字更无三两姓,一家分作万千家。
                  (四)
      纵观历史五千年,余姓祖先雄天下。
      代有余姓人才出,名扬军政与文化。
      北宋名臣余襄公,三使契丹寒赤胆。
      七平西夏建奇勋,南海十年当统帅。
      元代余阙监察史,曾任朝廷都元帅。
      大明皇帝朱元璋,余家天子入人环。
      登基不忘余氏脉,石岗村祠可说话。  
      独臂将军余秋里,战功显赫敌丧胆。
      进入中共政治局,荣获勋章一大把。
      余派传人余叔岩,著名京剧艺术家。
      尧臣荣列十才子,开龙合称三名家。
      台湾诗人余光中,一首乡愁抒情怀。
      身在台岛念中华,国家总理也诵他。
      当今文坛余秋雨,声名显赫传天下。
      后起之秀比比是,且看余杰余华
    
                  (五)
      余本夏朝王子派,后为历代国公家。
      祖上先辈品德好,子孙传承重文化。
      国启世天伦九文, 宓金锡祖仁贤嘉。
      麟凤呈祥永绍传,宗仕思敬万国跨。
      有道延良善维时,运兆方兴修德佳。
      隆庆康永信寿宁,培宽振泰瑞儒华。
      光明正志承世绪,礼重升堂旌锦葩。
      孝友忠直品慈良,敦厚廉洁义高大。
      弘扬文武常辉耀,新代威强朝廷栢。
      福如东海平天浩,长怀福荣护华夏。
      勤学苦练增才干,舍弃小我为大家。
      但愿天下余姓人,发愤图强兴中华。
u&Xn#f h  
1条评分威望+5
余雄彬 威望 +5 谢谢提供资料! 2012-06-16
余萃元
离线余晓文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2-06-16
但愿天下余姓人,发愤图强兴中华。 ^(8(z@y  
[ 此帖被余晓文在2012-06-17 14:57重新编辑 ]
研究谱书一起分享
离线余志生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2-06-16
大明皇帝朱元璋,余家天子入人环。这一诗句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离线余晓文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2-06-17
石岗村祠 i}cqV B?r  
up+W[#+  
大明皇帝朱元璋,余家天子入人环。 X}T/6zk  
      登基不忘余氏脉,石岗村祠可说话
研究谱书一起分享
离线余晓文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2-06-17
登基不忘余氏脉,石岗村祠可说话 C[,&Y&`j  
YH&q5W,KX  
不了解 @V Sr'?7-  
余改朱?????? NFPWh3),f  
p/HGI)'  
研究谱书一起分享
离线余晓文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2-06-18
余氏人文根脉歌(转帖)http://bbs.news.163.com/bbs/photo/104163741.html 4j'`,a=  
(;H% r &  
o wI:Qs_/4  
[_}8Vv&6  
}%<_>b\  
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真实故乡之谜 fL("MDt  
cYXL3)p*Q  
DrbjklcUU  
iq^;csyKb  
大凡对朱元璋有所了解的人便知道,朱元璋年少时在一座名叫皇觉寺的小寺庙当过和尚,后来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明太祖,明太祖称帝时,定年号为洪武,故历史上又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然而在四川省岳池县,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有一个生于元朝末年的人物,他叫朱洪武,在岳池县境内的皇觉寺当过和尚,后来成了皇帝。更令人惊奇的是,笔者多次到故事流传最为集中的几个乡镇走访,发现确有一些地名和遗迹足可印证传说。笔者由此欣然下论:朱洪武就是朱元璋,朱元璋为僧不在安徽凤阳,而在四川岳池,岳池,应是朱元璋第二故乡! Hs_7oy|P  
P=L@!F+s  
为不让众人嘲笑笔者糊言乱语,空穴来风,现将笔者所收集的物证及自己的一些简单思考呈述于后,以与大家共飨。 cMoJHC,!  
JfK4|{@  
一、岳池版的朱元璋传说 [hk/Rp7{  
g}uSIv^  
>3&V"^r(|  
u8`S*i/)m  
二、寻找皇觉寺 K{V.N</  
98 ]pkqp4  
对于岳池境内代代相传的朱元璋的故事,笔者不敢轻言其假,但也不敢妄信其真。为此,笔者决定到故事的起源地岳池县龙孔镇探访,笔者首先要找的就是故事中所说的皇觉寺。在明史资料中,有关于朱元璋自幼出家皇觉寺的记载,但皇觉寺位于何地,史料都没有明确记载。 xU}J6 Tv  
Dl AwB1Ak  
在龙孔镇,能说出关于朱洪武的故事的老人很多,但大多只能略讲一二,有些内容还不一致,在笔者采访的众多老人中,唯有艾家场村四组76岁的老人万寿玉说得较为全面,笔者所收集的传说正是在万寿玉老人讲述的基础上再综合其他老人所讲故事整理而成。据万寿玉老人讲述,他所听故事来源于其儿时听其祖父所言,其祖父当时专门为当地一寺庙点佛灯。万老在讲述时还不时引出一些古语,笔者只得请万老翻译才能听明白。当笔者问起皇觉寺在哪儿时,万老则直截了当地指出,皇觉寺就是现在的余家庵。笔者很难明白,寺里住和尚,庵里住尼姑,为何寺会变成庵呢?遗憾的是,万老对此也解释不清。 Y6v#0pT  
25 :vc0  
带着诸多疑惑,笔者来到了余家庵。余家庵地处龙孔镇曙光村二组的一座外形酷似乌龟的山头下,毁于文革时期,现只存土木结构房屋一间。现年69岁的曹继国老人从小便在余家庵旁居住,据老人所述,他儿时亲眼看见庵内一根横梁上用毛笔写着“皇觉寺”三字。住在余家庵斜对面的余世云也介绍,余家入川前居湖北麻城,入川后,他家祖先打柴时在荆棘丛中发现了皇觉寺,后来余家筹资对皇觉寺进行了维修,并更名为了余家庵。为了证实皇觉寺真有其名,余世云的妻子拿出一份破烂不堪的生庚簿,在这泛黄的黄裱纸上用毛笔写着:“(余)本元生於乙酉年全月(“全月”即农历十二月)廿乙日酉时生长 人世地名皇觉寺对回(字多为繁体,“回”为笔误,应为“面”字)二里十六甲”(余本元为余家入川第三代,“里”、“甲”相当于现在的村、社)。“皇觉寺”,这不正是一些史料中记载的朱元璋少年当和尚的小寺庙吗? 2;3&&yK2b  
D ] n|d+  
至于余家为何将寺更名为庵,余家也不得而知。但余家庵的遗址处有一座不知年代的古墓(当地百姓传为朱洪武父母之墓),我们或许可以从这古墓上找到一些答案。该墓为一合葬墓,墓楣书“须菩提”(注:“须菩提”为行楷,“须”字从笔迹上看,由“氵”和“页”组成,因该字无据可查,笔者便猜为“须”字;笔者有另一种猜测,该字可能指地名,或许就指朱洪武的祖籍地),墓联书“东来於佛地,西去伴莲台”。从墓联上分析,上联表明死者生前不是本地人,且自东边而来,这恰印证了传说——朱元璋父母从安徽而来,安徽在四川的东部方向。我们再从墓内来看,墓内分一厅两室,呈倒“品”字型,厅内侧顶部雕一虎头,左右两侧各立两块雕刻十分精细的图腾,而左右侧靠里的那一块分别为一雌一雄麒麟,形态各异。虎乃百兽之王,也可作为帝王的象征。而墓室内雕麒麟在川东一带实属罕见,据有关资料记载,安徽凤阳朱元璋母亲的坟墓在出土时也发现了石雕麒麟。从整个墓的内外雕刻来看,技艺相当精湛,但据曹继国老人所述,该墓的墓门被一石匠所毁,在毁前,墓门无任何字刻。若是大富人家的墓,不可能不刻上死者姓名;若是穷人家的墓,内外雕刻又不可能这么精湛,这不明显表明死者的身份非常特殊,而墓门上才难以表述吗?我们不禁想:墓中的主人到底又是什么样的身份呢?若说是朱元璋的父母,这种疑问便可迎刃而解了。我们再回过头来从墓楣上分析,“菩提”为佛教用语,明显表明墓中主人要么是佛教中人,要么就是与佛教有着极深联系的人。然而,该墓从形式上看,应为夫妻墓,若墓中主人为佛教中人,这岂不是贻笑后人?因此,墓中主人只能是与佛教有关联的人,若是说朱元璋的父母,这倒没有什么可笑的了。而墓联的下联“西去伴莲台”,则是可能是朱元璋希望已逝父母能化作神仙西去之意。 MpvGF7H  
V[kn'QkWv  
三、圣兴寺与蒋家大院的国母墓 w(t1m]pF[  
,j\uvi(Y  
余家庵(皇觉寺)背后的山梁上即为断桥镇圣兴寺村,该村因有寺庙“圣兴寺”而得名,寺庙遗址现为该村村小,距余家庵仅约1公里。据当地百姓传言,因朱洪武刚起义时在圣兴寺练兵,圣兴寺的名字便是由此而来。圣兴寺还有一特别之处,那就在寺庙遗址处的崖壁上,凿有六七座墓穴,皆为整石开凿。这种墓葬方式在川东一带并不流行,也相当少见。 Gm=&[?}  
(x.qyYEoI  
笔者在走访圣兴寺时,一些村民说,与圣兴寺相邻的蒋家大院里有一座古墓,相传墓内葬有一位国母娘娘,又称朱母娘娘。笔者来到蒋家大院,找到了院里67岁的老人蒋先周,蒋老将笔者带到院后面积约1亩的小丘上,他告诉笔者:“整个小丘就是一座墓,里面埋的正是朱洪武的母亲。据以前的老人说,墓里面有碗筷,附近办酒席经常在里面借碗借筷子,据说吃了可以长命百岁。”蒋老还给笔者讲了朱洪武葬母的故事,但让笔者惊讶是,蒋老所讲述的故事,居然与安徽凤阳的明孝陵的故事如出一辙。蒋老告诉笔者:“朱洪武十多岁时,母亲病逝,朱洪武家里穷,将母亲背到这里时,仅用一些稻草覆盖,当夜乌风暴雨,尘土飞扬,就这样把朱洪武的母亲给埋了,所以这里又称天葬坟。” -f1}N|hy  
\F\7*=xk  
笔者不禁疑惑:蒋家大院距余家庵仅1公里之遥,关于朱洪武的母亲的传说却有着天壤之别,这又是为何呢?如果说岳池一带关于朱洪武及其母亲的传说纯属某代人恶意编造并得以流传,为何却又在不足几公里的范围内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传说呢?难道还有人在进行编假故事的比赛?这真的是让笔者百思不得其解。笔者猜测:两个截然不同的传说应分别来自不同的渠道,蒋家大院的传说应来自官方,余家庵的传说则应来自民间;天葬之说类似于神话,不可信,极可能是朱洪武当上皇帝后所抛出的一种掩人耳目的说法,借此以保其父母在九泉之下得以安宁。笔者认为,夫妻同墓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习俗,人们对朱元璋双亲墓多冠以其母亲墓,应是朱元璋葬母的故事流传深远所致,相对来说,余家庵处关于朱元璋母亲的传说更为可信,把余家庵的古墓断为朱元璋的双亲墓也更让人信服。 X}C8!LA  
R\#5;W^  
四、皇姑庵:马小妹的栖身之所? TL7qOA7^X  
8oRq3"  
与余家庵(皇觉寺)相邻的还有一庵,即皇姑庵,位于龙孔镇皇姑庵村,其遗址距余家庵(皇觉寺)的直线距离不足1公里。从庵名分析,庵内曾经居住过一位女性,并与皇帝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皇帝自然是指朱洪武,那么“皇姑”又指谁,她到底和朱洪武有着怎样的亲缘关系?   uk,9N  
a\Gd;C ^`  
笔者找到了皇姑庵村四组77岁的金先华老人,据金老讲述,解放前,皇姑庵非常闹热,逢年过节都要唱戏,皇姑庵周围有很多碑刻,一排一排的,但在文革时期的破四旧运动中,这些碑刻全都被毁,而现在几乎连残碑就找不到一块,而皇姑庵的遗址处,也仅能寻到一些瓦片而已。当笔者问起皇姑是什么样的人物时,金老告诉笔者,皇姑是一位女人,与朱洪武从小是结拜兄妹,感情甚好,在皇姑庵住了几十年,据说直到90多岁才死。根据金老所述,这位皇姑不正是民间传说中与朱元璋从小无猜的马小妹、朱元璋称帝后的马皇后吗? Qm"~XP  
f><V;D#  
研究谱书一起分享
离线台灣余氏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2-08-22
能以詩的形式,娓娓道出余氏家族的興衰演變,這種文采不簡單阿!!!
家族網站需要大家多多支持,才能可長可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