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9阅读
  • 0回复

明清时期孝行的文本解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hinfo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9-02-23
     ——以江南方志记载为中心 !x\\# 9  
# 2FrP5rC  
作者:余新忠(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天津300071) 6y "]2UgQk  
I0><IaFy  
摘要:本文以明清江南方志中内容丰富的“孝友传”为资料基础,在梳理呈现明清时期的孝行与家庭生活的同时,着力探讨了方志“孝友传”之类文本的限度、其背后所蕴涵的政治和社会文化意涵与编纂者的意图、文本可能的形成过程,进而对该如何来认识这些文本以及这些文本所体现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探讨。指出,明清特别是清代,孝行记录的大量增加主要体现当时国家政策、社会文化资源与记载原则等方面的变化,并不一定表示孝子数量的绝对增加。虽然这些孝行并非当时社会的主流,但它们仍体现出了当时社会可能更注意孝的时代特性。进而认为;一,只要尽可能地报“理解之同情”的态度,那些即便初看起来愚昧可笑的现象也绝非是不可解释和理喻的,与其他一些“正常”的史料相比,或许承载着更多的社会文化变迁的讯息。二,所谓的榜样,虽然不能说是虚构的,但他们的形成,几乎无一不受当时社会观念与书写者主观意图的“污染”。三,从时人对奇节、愚孝等事务的议论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整体而轻个人的特点。 -r]L MQ  
;@:-T/=  
关键词:明清;孝行;家庭;地方志 F@#p  
中图分类号:K 文献标识码:A )]LP8 J&  
]"?<y s  
一、引言 =;F7h @:  
3lEP:Jp  
中国文化历来尚人伦,而孝乃人伦之本,故而人们往往将将孝视为中华文化的特征与核心。不用说在传统社会,就是20世纪以来,孝也仍不失为学界颇为热衷的论题。大体言之,现代学界对孝的探讨经历一个从将其视为封建文化痛加批评到有限度的认可、提倡乃至认为应予以理性地批判分析并加以发展的过程。①近年来,随着思想禁锢的不断松动,以及社会家庭问题日趋凸显,社会以及学界对孝的讨论似乎更趋增多。目前学界对孝的探讨基本集中在哲学与伦理学、社会学和历史学与文献学等领域,其中似以伦理学的探讨最具规模。②就历史上的孝而言,除了一般性的对孝之伦理、价值分析外,讨论的议题主要有孝的起源及其内涵的演变、国家对孝的重视与倡导、历史上的孝观念及其影响和有关孝的文献等。③这些研究大都属于思想观念史和政治制度史层面的探讨,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对明清社会中孝的探讨还比较缺乏。不过较近也有两篇有关明代的研究相对例外并值得关注,一是台湾林丽月有关明代孝妇的考察①,而是日本大泽显浩对明代出版文化中孝子形象的建立与发展问题的探讨②。林文考察了明代妇女对孝道的实践情况,指出相对于前代,明代孝妇的孝行更具激烈性和新异性,而且传记中所呈现的孝行也渐趋于格套化,并认为对妇女来说,明代社会“节”的道德价值已超越了“孝”。大泽文探讨了“二十四孝”故事的三个系统:《孝行录》、《二十四孝诗选》和《日记故事》各自在明代的形成发展情况,认为配有插图的《日记故事》到明代后期趋于成熟,开始成为社会上孝道宣教的主流文本,并开始对社会产生典范化的影响。孝子的形象也出现了强调幼儿的孝养和突出孝子本身孝行(妻子评价低下)的变化。就资料而言,目前研究所用资料基本多为经典、正史、官书以及《古今图书集成》等,对于历代特别是明清时期数量庞大的诸如方志、文集中各种孝友传记的利用明显不够。 cct/mX2&~  
ITEf Q@#jU  
明清时期有关孝的文献可谓汗牛充栋③,除了《二十四孝》、《百孝图说》、《二百四十孝故事》史籍以及散见于正史、官书、笔记小说、文集、族谱、家训等文献中的大量载笔外,还有方志,特别是其中的“孝友传”或“孝义传”,不仅记载相对集中,而且数量极为可观。 Y"^.6  
Z c#Jb  
现存的数千种方志中,绝大多数的人物传中均列有“孝友传”或“孝义传”。然而目前有关孝的研究中,还很少对这一资料宝库给予关注。对于这类记载,一般的历史研究往往会采取以下两种解读法:一是正解法,就是完全认同这些记载,并据此来概括传统社会的特点并予以评判;二是反解法,认为这些记载反映的并非历史普遍的真实,相反它们只是当时社会的特例,所以才会被记载,因此,历史普遍的真实其实正好与文本的记载相反。这些解读法无疑都有一定道理,特别是反解法,就其立论本身似乎无可挑剔。但细究起来,这两种方法都不无将问题简单化之嫌,第一种方法完全未能考虑文本的限度及其书写背景,第二种解法虽然部分读出了文本背后的含义,看到了书写这些文本的背景,但却完全舍弃了文本记载的正面意义。而且问题也没有就此了结,既然这些记载并不反映当时的普遍真实,那么何以时人要做如此的记载?如此大量的记载涵义何在?它们又是怎样形成并逐步被强化的?这些文本本身是否体现了该社会与文化有别于其他时空的社会文化特征?诸如此类问题,显然使我们无法再满足于以上两种解读法,而需以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入细致的研读来解读这类文本。 *UXa.kT@  
.u=|h3&  
有鉴于此,本文拟从社会史的视角透过对方志“孝友传”这类文本的解读对明清时期的孝行及其与家庭的关系做一探讨,不仅希望藉此揭示明清社会中孝行的地位与实况,呈现历史的经验,同时也对有意我们该如何认识和解读文本做一番考索,并看一看所谓的榜样是怎样形成的以及其具有怎样的力量。至于以江南一地为中心,一方面是因为将涉及面扩展到全国,笔者一时力有不逮;另一方面也由于江南为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不仅方志内容相对丰富,还相对比较具有代表性。当然江南决不等于全国,通过对江南与其以外多个地区的经验进行比较进而概括抽象出全国的经验,则只能有俟将来和贤者了。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