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53阅读
  • 7回复

江西筷子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yuggyu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9-03-22
河南南部罗山、光山、潢川、固始、商城、新县一带流传着祖先来自江西筷子巷的说法(不光我们姓余的,其他姓也有这种说法) cl_T F[n?  
过去在过年和正月十五的时候,都要把煮熟的整个猪头、猪蹄子、猪尾巴排成猪状,装在盆中,放在供桌上,供奉祖先,并将猪头上插一双新筷子,说是因为先祖从江西筷子巷迁徙而来,在猪头上插一双新筷子,表示他们不忘故乡。 E?_ zZ2  
现在这种习俗逐渐淡化,我家好多年都没供过猪头了,我只记得我小的时候过年在供桌上供过猪头
离线timothy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03-22
我们广水的也有这说法,在我们当地还有麻城过藉的说法,不知你们听过没有?

湖北广水余氏“ 連步登廷 承家開國 仁文大啟 俊仕賢哲 永少宗傳 克光祖德 ”
离线余策忠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03-23
筷子巷,客家人南迁中转站
 街边标牌改个字并不能改变人们的感情延续,人们还是把如今的“筷子街”习惯性叫作“筷子巷”,因为觉得一个“巷”字远比一个“街”字韵味悠长。 'z~KTDX  
  对筷子巷的感情,每天出入其中的人也许还不如另外一些人来得深沉。无数散落天涯的客家人,在缅怀先祖的梦里,都会回望这条小巷。因为这是他们的先祖们在不断背井离乡坎坷南迁的途中,曾休养生息了数百年的地方。 $6Z[|9W^A  
■网民追问 ^>eFm8`N  
WFXx70n  
  明朝时南昌筷子巷住的是不是客家人? h%u? lW  
  “我现籍湖北黄陂,据老人们说我们整个族人(我们老家到现在还是聚族而居)都是明朝洪武年间从江西南昌筷子巷搬过来的,我对这点深信不疑。不管是从族谱、明代先人的碑文,还是从方言、风俗上都可以得到印证。我知道筷子巷曾经是客家人的聚居地,但是不知道洪武年间那边的居民是不是客家人,恳请对此有研究的朋友帮忙解答一下。谢谢!” 95VqaR,  
    这是记者从网络上看到的一个求解帖,类似的帖子还有很多。江西南昌的筷子巷是湖北江汉平原广泛流传的地名,在这一广阔的区域中,有许多人坚信南昌市的筷子巷是他们的祖居之地。安庆地区有个独特的“两步法”安葬习俗:那里的老人过世后,先是停柩于地面,过很长时间再埋入土中。因为他们期待着有机会再迁回江西,不愿埋入土中就是为了回迁时方便。但年复一年,天长地久,人们觉得回迁无望了,只得浅埋地下。之所以浅埋,是对回迁还抱有幻想。 \/pVcR  
    记者查阅了很多史料,证实了这些湖北人的说法。元朝灭亡后,新建的大明王朝,为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实行了全国范围的移民政策,其中南昌筷子巷和山西洪洞等地都是很知名的移民来源地。筷子巷和附近鄱阳湖一带的移民,大多定居在湖北各地,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江西填湖广”。 %sYk0~E  
    但问题是:这些从筷子巷出发,乘舟渡过茫茫鄱阳湖,驶向长江,驶向遥远他乡的人,是不是客家人呢? h@ EJTAi  
g\E ._ab<  
  ■专家解读 ^BQ>vI'.4  
  Tm0?[[3hC  
  南昌筷子巷是客家先民南迁的驿站 P^i6MZ?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文艺理论家、评论家缪俊杰出生于江西定南县,因为自己是客家人,所以对客家历史文化多有研究。他告诉记者:“我到过南昌很多次,也曾多次行走过筷子巷。但我们先前不知道它会有那么悠久的历史和那么深刻的文化内涵。直到研究了客家人南迁过程后,我才真正读懂了筷子巷。” *vEU}SxRuv  
    缪俊杰解释说,从西晋永嘉年间“五胡乱华”开始,中原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为求生存,客家先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背井离乡,踏上充满艰辛与坎坷的南迁之旅。于是出现了“豪强战中土,士庶走南疆”的局面。当时一批中原士族(大多是知识分子和小官吏)举族、举家南迁。这一部分南下的“司豫流人”,从河南、河北及黄河流域沿岸出发,经汝水、汉水到达长江。又沿长江南下,分布于鄱阳湖区域,以南昌故郡一带为落脚点。 Be'?#Qe   
    “南昌的筷子巷,同福建的瓦子巷、广东的珠玑巷一样,是客家先民的驿站。”缪俊杰表示,筷子巷就是南迁客家先民在南昌的聚居地,他们在这里经过一段年月的休养生息,一部分人沿长江南下到达苏皖中部;一部分人则溯赣江而上,到达粤、闽、赣交界地。有的又想回到中原,于是溯长江到达洞庭湖。但回归无望,只好经湖南到达广西、四川。有的到达闽西后,又从那里出发渡海去了台湾。“所以,湖北那些地区的人虽然是明朝才进行的移民,但应该也是客家人的后裔。” \;4L~_2$q  
    客家人整个的迁徙大体上分为五次完成,其中和南昌有关的只可能是前两次。第一次是东晋初期,从中原迁至江淮、皖赣一带,并一直稳定了500年。第二次是在唐末因黄巢起义而起,来到皖南及赣东南、闽西南和粤东北地区,稳定了300年。接下来就是向广东甚至海外迁徙。按照这个迁徙进程可以推算:客家先民在南昌筷子巷的生活历史应有好几百年。 q=(M!9cE  
,K"r:)\  
  ■巷名释义 ? Yynd  
cN0~;!{i  
  筷子巷得名缘于客家人寓意“快快生子”? %`t]FV^#  
  筷子巷只有几百米长,三五米宽,两侧是旅社、幼儿园、快餐店、杂货店……与南昌其他街巷无异。也许是几经改建的缘故,筷子巷如今并不像筷子那么直。剩下的三两栋老屋在初冬阳光中显得很颓旧,并且已经被注明是“危房”。 推开一扇似掩似开的木门,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残破的楼梯和几扇随意堆放的雕窗。也许曾经是客家先民思乡的地方,如今租住着来南昌谋生的农民工。 E1mI Xd;.  
    新住户姓万,新建县人,在这儿已经生活了6年,从没听说过这里曾经聚居的是客家人。另一位在筷子巷住了32年之久的刘大爷,同样也不知道这条巷子原本是客家人的“地盘”。或许是年代太久远了,连筷子巷居委会也无法向我们说清楚筷子巷以前居民的状况。他们只知道筷子巷以前是两户大户人家的房子,后来他们出国了,就把房子留下来,成了国有。 U)IsTk~}O  
    很多人都说,筷子巷得名是因为窄而长,笔直如一支筷子。缪俊杰告诉记者:这只是筷子巷得名说法的一种。“筷子巷”应该是客家先民叫出来的巷名,而且还有另一种含义的解释:客家先民有传宗接代的情结,在苦难中煎熬的客家先人,谁不期盼着早抱贵子贵孙,早日改变那奔波逃难的命运呢?所以每到一处落脚,都希望“早生贵子”,因而把自己的寄居地命名为“筷子”,寓意“快快生子”。 3"2<T^H]  
    可以印证后一种说法的是:筷子巷这个名字的确不断被重复沿用,有人查证,全国叫“筷子巷”的地方有十几处,在江西就有四处。除了南昌市区的筷子巷,丰城市、鄱阳县、分宜县也各有一条“筷子巷”。 而其先人中有不少从江西筷子巷回迁至河南光山、固始一带,当地相当部分居民到现在祭祖时都要在供奉的三牲上插双筷子,以示不忘自己的祖先是从江西筷子巷迁来。 k}+MvGq  
,_e/a   
  ■寻找“胞衣迹” ?[*@T2Ck  
N'Z_6A*-  
  筷子巷成了亿万客家人的集体记忆 ?$`1%Y9  
  客家话把故乡、故里往往称作“胞衣迹”。孩子出生的时候,母亲往往把胞衣(胎盘)埋进地里,据说这样孩子就能无灾无病、健壮成长。寻找自己的“胞衣迹”,是每个客家游子的夙愿。而这种对故里、对“胞衣迹”的怀想,常常外化为某一个具体的表征,牵系着某一条具体的巷道。这样的巷道,承载了太多太多的思念,变成了一个符号,成为无数客家游子感情的寄托。 ZQJw2LAgO  
    筷子巷就是这样一条巷道。客家先民虽经千年流转,迁徙四方,却始终牢牢记着南昌“筷子巷”这个重要的“中转站”。并在千年大迁徙中通过文化传承,让这个巷名如基因般根植于亿万客家后裔的血脉中,挥之不去。 \|b1s @c8  
    听到筷子巷这个名字,闽西作家协会副主席、《闽西日报》副总编辑马卡丹心头就会掠过一阵温馨。他是客家文学创作与传播的领军人物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主持创办了中国大陆第一份客家文学期刊《客家文学》。在他的最新力作《千年回望》中,有篇万字以上的散文《绵亘千年的巷道》这样写道: ?L ~=Z\H  
    客家先祖,也许是最留恋故土的一群了。逃难的脚步是那么沉重,回望的目光是那么流连,战火烧来,向南,战乱初歇,望北,走走又停停,走过了两晋南北朝,走过了隋唐五代,总也走不出鄱阳湖畔,走不出长长的筷子巷。数百年的光阴就在筷子巷的瓦楞间交错,数千里的乡音就在筷子巷的街坊间交融,筷子巷为客家初民的出现作了充分的准备,如果不是新的战火烧灼了这支筷子,驱赶着客家先民最终进入闽粤赣边,它甚至有可能成为客家民系的产床…… +2_6C;_DX  
    马卡丹还写了他到南昌踏访筷子巷后离开时的感受:登上大巴,告别南昌,顺着赣江驱驰,眼前的筷子巷也渐渐远去了。赣江奔流的前方,是辽阔的鄱阳湖,沿着鄱阳湖一线,还有那么多的筷子巷,静静地伫立在秋阳下。无声地、亲切地,它们,向我呼唤…… <|>:UGAR  
=>9.@`.  
  后记 ?-6x]l=]  
?6l,   
  远在北京的缪俊杰,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了这么一番话: N%M>,wT  
    筷子巷作为客家先民的驿站,自然会有它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大多认同客家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伸延,“客家语言是汉唐音的活化石”。如果据史以传,那么筷子巷自然可以成为一个历史文化景观,成为客家人的发祥地之一,成为一个旅游胜地,让人们瞻仰,让人们回味。如何做好这篇文章,聪明的南昌人会有自己完满的答案。 F" #3s=  
9Av- ;!]  
  记者  熊爱国 文
良公三十七代孙,大冶宫台山镐公后裔,:1良→2升→3侃→4晏→5爱→6懃→7籍→8珍→9程→10仲举→11四十一→12元章→13国华→14百三→15铎宗→16德五→17高二→18胜七→19辛四→20秀三→21志仁→22伯良→23镐→24应安→25兴正→26文魁→27希卿→28孔徒→29道扬→30世遗→31作贡→32师汉→33隆棻→34正楷→35延壬→36锦香→37策忠。字派:文希孔道,世作师隆,正(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
离线timothy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9-03-23
第一次听说,如此推断,从筷子巷迁徙到各地的先人都是客家人后裔了?我们那里也曾有文化人去筷子巷寻根,据回来的人说:我们的生活习性,包括方言,与筷子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很多人在没有史料记载的情况下,仅凭家谱的记载坚信自己的先人就是从江西筷子巷经麻城中转迁徙来广水的。 pC.T)k  
在我们那里还有人叫筷子岗 !l~aRj-WZ  

湖北广水余氏“ 連步登廷 承家開國 仁文大啟 俊仕賢哲 永少宗傳 克光祖德 ”
离线余策忠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3-23
孝感乡,瓦屑坝,筷子巷,珠玑巷,大槐树这都是中国有名的移民中转站
良公三十七代孙,大冶宫台山镐公后裔,:1良→2升→3侃→4晏→5爱→6懃→7籍→8珍→9程→10仲举→11四十一→12元章→13国华→14百三→15铎宗→16德五→17高二→18胜七→19辛四→20秀三→21志仁→22伯良→23镐→24应安→25兴正→26文魁→27希卿→28孔徒→29道扬→30世遗→31作贡→32师汉→33隆棻→34正楷→35延壬→36锦香→37策忠。字派:文希孔道,世作师隆,正(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
离线余胜波106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4-09
我顶。。。。。。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离线余民权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11-16
引用楼主yuggyu于2009-03-22 20:39发表的 江西筷子巷!!!!!! :河南南部罗山、光山、潢川、固始、商城、新县一带流传着祖先来自江西筷子巷的说法(不光我们姓余的,其他姓也有这种说法)过去在过年和正月十五的时候,都要把煮熟的整个猪头、猪蹄子、猪尾巴排成猪状,装在盆中,放在供桌上,供奉祖先,并将猪头上插一双新筷子,说是因为先祖从江西筷子巷迁徙而来,在猪头上插一双新筷子,表示他们不忘故乡。现在这种习俗逐渐淡化,我家好多年都没供过猪头了,我只记得我小的时候过年在供桌上供过猪头
离线余民权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11-16
回 6楼(余民权) 的帖子
我是江西九江都昌县的,老家还是这种习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