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50阅读
  • 6回复

四川人都是“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后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武昌鱼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7-07-09
.f+9 A>  
-------------------------------------------------------------------------------- < %/:w/  
v2(U(Tt  
四川人都是“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后代 BM.-X7)  
dJaEoF  
蜀风:四川土著哪里去了?  (转载二) y 'mlee  
*|sxa#  
G~O" /WM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人都是“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后代,这已经成为定论。以至 }]tFz}E\  
于有许多专家提出:没有十代以上的四川人!有人还举证出清末流行的《成都竹枝词》:大 AmgWj/>  
姨嫁陕二姨苏/大嫂江西二嫂湖/戚友相逢问原籍/现无十世老成都。 ~NA1SZ{Y+  
tx gvVQ  
这种说法确有很多史料典籍作为证据。四川一些县志有过具体而详细的描述:“弥望千里 5FZ47m ~{Z  
,绝无人烟”、“万户萧疏”,“成都、重庆、叙州、马湖所属人民,仅存百十”,保宁、顺 vuAQm}A4'g  
庆、潼川、龙安等三府一州所属29县,“一望丘墟,依山逼水者,豺狼昼游”,对当时情况记 QCVsVG!sN  
载最权威的“国史”《清史稿》卷120载:明末清初四川人口“孑遗者百无一二”、甚至是 OTnu{<.a  
“靡有孑遗”。民国时期编撰的《泸县志》甚至言之凿凿:“自外省移实者,十之六七为湖 {qJHL;mP:8  
广籍(麻城县孝感乡),广东、江西、福建次之”。这就是整个四川人都知晓的“张献忠剿 \I'f3  
四川”屠尽川人,才有“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我还看到另外一种“湖广填四川的说 >6*(}L9  
法”。 aytq4Ts  
NG!>7$@RV  
张学君、张莉红的《从古今移民潮看巴蜀文化的开放性》说:“明玉珍在重庆称帝后 9Q,Msl4n  
,湖北战乱不休,大量湖广人,特别是麻城孝感人陆续迁川”,该文用1371年到1393年四川的 _!CK   
两次户籍、人口统计数据,说明在22年的历程中,四川户籍增加44%,人口增加56%,从而“由 R;0W+!fE  
此推测出明初有30万左右的移民规模是大致不差的”,“出现了移民数量高于土著数量50 `Ev A\f  
%以上的情况”。两种说法都笔者童年时期听长辈说家族史,也是从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迁 Wv6z%r<  
移而来,故多年来对此说法也曾经深信不疑。后来在从事20世纪川籍作家和川籍文化名人 w{_e"N  
的研究中,发现“同乡”太多,逐渐生疑,开始留心,也咨询过许多在生活中接触的各类人等 y_}K?  
,回答几乎都是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的移民后裔。这里就出现了问题。在14世纪的中国农 ${jA+L<J  
村,一个乡的人口密度,不可能大到这种程度,即使全部迁移到四川,要繁衍出如此巨大的人 Nm H}"ndv+  
口数量,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另外,偌大的四川省,假使每百里摊上一个麻城县孝感乡的移民 7yMieUF  
,这将是一个何等巨大的人口数量?奇怪的是,笔者从开始留心这个问题,历时多年,还没有 K[iY{  
遇到一个四川土著的后裔。这又怎么可能? ki[;ZmQq Y  
0C7thl{Dms  
我们还是把名人作为个例研究。1947年,艾芜这样追述着自己的家族历史:“明末的时 X";QA":  
候,张献忠在四川大肆屠杀,弄得好些地方,都没有人烟了。湖广人大量地迁徙进去,才把空 0Zc*YdH  
下的地方,填满了人家村落。所谓湖广人,便是指湖南湖北两省人说的。我自己的祖先,前 q3,P|&T  
七八代人,就是由湖北麻城县迁去的。而且,不只我一家,几乎附近好些县份的人,都是来自 RT.wTJS;  
湖北麻城县。这都是有族谱可考,并非由于传闻。”(《<故乡>里面的语言》);1948年,艾 _0DXQS\  
芜在《我的幼年时代》中又重申道,自己“第一个到四川的祖先,原是生长在湖北省麻城县 b6LC$"t0  
孝感乡的”,他这里已经明确地把自己的籍贯落实到“乡”!而事实上是,艾芜的汤氏家族 e5WdK  
入川(1698年)之前,“世居湖南宝庆府武冈州(今武冈县)高沙柿杨家桥(今属洞口县)(见《 ;qMnO_ E  
汤氏族谱》),1980年代《汤氏族谱》发现后,尤其是李义让、庄巨川《艾芜先祖入川考》 yZj}EBa  
一文发表后,一次在四川省文联召开的“鲁研会”上,我曾当面询及其事,艾芜答:“当然要 i(&6ys5  
依照族谱的说法。”17岁(1921年)离开家乡去十多公里外的省城成都求学,21岁(1925年) r2E>sHw  
离开四川而“南行”,在这21年中,艾芜应该是要参加每年至少二次的家 t9f4P^V`  
"a0u-}/D  
族祭祀活动(清明会、春节团年),聆听长辈述说家史,讲述入川以来汤氏的发家奋斗历 lH,]ZA./  
程和“耕读传家”的传统。这是1949年以前,中国整个汉民族的每一个人(或以成百上千人 Fl#VKU3h  
规模的宗族祠堂方式,或以家庭为单位)都必须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用费孝通教授的话来 =7J|KoKK  
说,这是“乡土中国”宗法制的特点之一。这些口传家族历史,应该说是深深植根于艾芜的 7fN&Q~.  
记忆之中,绝不会弄错。他对自己家族历史的“误读”,应该是汤氏先辈出于某种不得已原 ~-`BSR  
因而有意识地隐瞒家族真实历史所致。这样做的原因,我们只能从外部的某种社会压力去 vS J<  
寻找。为了说明这个情况,借用我的父亲、现年80岁的邓哲宗先生在新修《邓氏族谱·编 nuQLq^e  
后记》所写下的一段文字,来说明当时的风俗: |S>J<]H p  
zfr(dQ  
据我幼年所经历的和现在所记忆的,每年春分,凡是传灿公后人中的男丁,都要参加祭 iM\ Z J6  
祖扫墓。青壮年要去白果乡五指山的中位公之墓地、蒋家山的元松公之墓地进行祭扫活动 I 3zitI;  
,长长的队伍沿途敲锣打鼓,气势非常壮观。老少体弱者就在望江门祭扫。两处祭扫都完成 s=y9!rr  
后再回到邓氏祠堂,由年长、辈份高者领祭祖先灵位。拜祭完毕,族长或长辈讲话,内容是 wkZ2Y-#='  
教育晚辈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要发愤读书,为邓姓增光,作有用人才。仪式完毕,开席进餐 ` .sIZku  
,老少汇聚一堂,其乐融融。其所需经费来自祠堂会的40余亩田产和淮口镇街铺面两间的收 ^qzT5W\@  
入。 C#?d=x  
(krG0S:0Q  
还有人甚至“虚构”一段自己的家族历史(之所以用“虚构”一词,后面再说),以适应 #u=O 5%.  
某种生存需要,或者说逃避外部社会的某种压力。 aXK%m  
n,Mw# r?y  
仁寿《戴氏族谱·序》(咸丰版):“我始祖保什公、妣谭氏,明太祖时自麻城孝感乡来 Bzy=@]`  
川,迁于仁邑回龙场戴家山”;同治10年版中江《戴氏宗谱·序》:“吾始祖自江西迁楚壤 )RCqsFjK  
麻城县孝感乡。明初来蜀”;光绪10年资中版《徐氏族谱·总序》:“吾徐氏,麻城县孝感 XOU-8;d  
籍也,妙洪祖避徐寿辉乱迁蜀”……在《族谱》中明确说来自“麻城县孝感乡”的还有仁 S~(VcC$K  
寿光绪25年版的《李氏宗谱·世系考》、大邑光绪版的《鲁氏支谱·序》、华阳民国21年 &$z1Hz+l  
《余氏家谱·原序》、安岳民国27年版《陈氏族谱·序》、中江民国28年版《黄氏族谱·  { e  
序》等等。其余只说迁自“麻城”者还多,至于含混地说迁自于“楚”者,就不再赘述了。 N8(x),  
Vq7 kA "  
%C][E^9  
有一份《族谱》给我们透露出了一点秘密。泸县民国3年版的《王氏族谱·鼎泰公序 n|,Vm@zV  
》:“(先祖)原籍汴梁(河南省汝宁府信阳州罗山县)……后携家游至湖广黄州府麻城县孝 3Co>3d_  
感乡。喜其风土,不二载,奉旨填籍四川,孝感乡人尽搬入四川”。它既真实地讲出了自己 w>UV\`x  
的籍贯,又为了某种原因,“从众”说:来自于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喜其风土”是包含着 cWy0N  
讨好的成分,“奉旨”是不得不离开,因为全乡人“尽”走了。最关键的是,据此“不二载 |w]i$`3'I  
”,祖籍又是清楚的,“麻城县孝感乡”这个籍贯就不重要了。其实,很多四川人的《族谱 "lzg@=$|)  
》都有暂时客居“麻城县孝感乡”的记载,只不过时间没有这么清晰而已。 ';!UJWYl  
%a^!~qV  
最后再来说这个惹祸的“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1998年我在五台山上的一个学术会 JJOs L!@  
上,为这个地名,询及湖北武汉大学中文系博士导师孙党伯教授,对方顿时哑然失笑。后答 / ^M3-5@Q  
以湖北确有麻城县,但该县绝无孝感乡,倒是很远的地方另外有一个孝感县。行文于此,找 #^w 1!xXD  
来一份地图册翻开一看,麻城县与孝感县虽同在湖北省,地理空间上却相差“一帽子远”。 ATewdq[C  
自己亦顿时嫣然,似我等弄文学的上当多年倒不要紧,一些多年来专门研究四川史的学者也 o%Q'<0d  
被一些“史料”所迷惑。不管是“八大王剿四川”,还是清王朝军队入川作战,他们都应该 @d9*<>@:  
明白一个起码的道理:军队作战需要大量的民工作苦力、乃至于补充兵源和提供军需品生 > _) a7%  
产,于此则应该有许多四川土著被保留下来。四川人为什么要凭空“虚构”这样一个迁徙 0drc^rj !  
的来源,来掩盖自己的“土著”身份,其他省区的移民又为什么要在自己的家族历史中加入 P l ,M>IQ  
一段“麻城县孝感乡”的中转过程,虚构一个子虚乌有的地名,所为者何?其中秘密,望读者 O3^@"IY  
诸君揭示教我!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湖广填四川”的人员,主要都是“湖北省麻城县孝感 UcIR0BYa  
乡”人! a#@ opUn-  
RAa1KOxZX  
+%^xz 1m  
p_5+L@%Gb  
良公四十代孙 大冶果城果一里 明甫公秀一支后裔:良→升→侃→晏→爱→懃→籍→珍→程→仲举→四十一→元章→国华→百七→思臣→明甫→秀一→胜二→思诉→凤仪→纲→文达→有君→方兴→世藩→宁加→一庭公→派忠公  字派: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
离线余飞焰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02-08
为了隐藏自己是铁木真后人的事实?
离线余策忠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02-08
麻城县孝感乡是我国八大移民基地,在明清初期麻城县的确是有个孝感乡存在的,只不过后来裁撤了
良公三十七代孙,大冶宫台山镐公后裔,:1良→2升→3侃→4晏→5爱→6懃→7籍→8珍→9程→10仲举→11四十一→12元章→13国华→14百三→15铎宗→16德五→17高二→18胜七→19辛四→20秀三→21志仁→22伯良→23镐→24应安→25兴正→26文魁→27希卿→28孔徒→29道扬→30世遗→31作贡→32师汉→33隆棻→34正楷→35延壬→36锦香→37策忠。字派:文希孔道,世作师隆,正(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
离线余季乐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9-02-08
  1. 四川人为什么要凭空“虚构”这样一个迁徙的来源,来掩盖自己的“土著”身份,其他省区的移民又为什么要在自己的家族历史中加入一段“麻城县孝感乡”的中转过程,虚构一个子虚乌有的地名
>p?Vv0*  
“湖广填四川”史有记载,怎么能说是虚构的呢,“麻城县孝感乡”正如策忠兄弟所言(见http://imyu.cn/read.php?tid=1938),史上确实存在。
---------------------------------------------------------------------------------------------------------------------------------------------------------------------------------------------
          世居广东恩平,派字“……国守世传 隆英表章 中和礼乐 绪振名扬 昌祺滋大 显耀荣祥……”,本人乐字辈,忠襄公余靖三十五代裔孙。
---------------------------------------------------------------------------------------------------------------------------------------------------------------------------------------------
本人发表的所有跟网站及其他组织管理无关的内容均属个人观点,与网站立场无关。若侵权或令您不安,请联系本人修改或删除。
||邮箱:yjs@imyu.cn | QQ:180078337 | 微信:WorldYU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 各类余氏QQ群、微信群||
离线timothy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2-08
只是不知道对应今天的何地。

湖北广水余氏“ 連步登廷 承家開國 仁文大啟 俊仕賢哲 永少宗傳 克光祖德 ”
离线mike1234567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2-15
这个假期回家了解了下 Mf`@X[-;  
我们家也是从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迁来遂宁的
四川遂宁余氏:...明和知元良,文思天安定,华国永开昌..
离线余长胜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3-06
湖广填四川肯定是真实的,四川本地人祭祖上坟好象有点什么不一样,我小的时候听老人说过。但记不清了,我们家也是广东搬到四川的,不知道是从哪里搬去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