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72阅读
  • 13回复

蕉城区洋中镇钟洋村余氏祠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hinfo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05-14
    近日,宁德市建文帝研究小组在蕉城区洋中镇钟洋村实地考察中,发现源自清代的“帝”字形“余氏祭祀图”(古画),在钟洋村余氏祠堂内发现神秘神龛,疑似与建文帝在闽活动踪迹有关。这些也许会成为建文帝出亡宁德的又一佐证。 N"Y%* BkH  
8^^ehaxy  
  在钟洋村,笔者见到了该古画,古画历经沧桑边框已经破损,但色彩依然鲜艳,工笔流畅,人物栩栩如生,所用的宣纸材质颇有厚度,无落款。 |8x_Av0  
Y2 N$&]O{  
dr(e)eD(R>  
清代的“帝”字形“余氏祭祀图”(古画)。 2!{_x8,n  
C)9-{Yp  
,c;#~y  
神秘的神龛。 *S4&V<W>  
SxC(:k2b;  
  宁德市建文帝研究小组组长王道亨告诉笔者,从画中人的衣着和场景可以明确推断,该画出自清代,画中一副对联“须知宗祖在;莫作画图看”,传达着某种难以言说的秘密。 Q-U,1b  
WFqOVI*l  
  从下往上看,画作最下方为余氏宗祠大门及大门外景,画着一位余氏族人在大门口,恭迎络绎不绝回乡祭祖的宗亲。大门上方悬挂的一方匾额内书“文渊阁检阅”,大门外的一副对联“莫作画图看”。王道亨认为,古画寓意深刻,“文渊阁检阅”表明古画作者(主人)的身份为清朝的四库馆官员,从七品。图作中间部分,香案上方神龛正中端坐的两个神像,应该就是余氏的列祖列宗之一,系清代初期的某位官员,身份为祠堂的主人,是“文渊阁检阅”跪拜的第二对象,而案桌前跪拜的人应该是那位“文渊阁检阅”。画作最上部分六角形“香亭”之中端坐着两位神像,身着明代服装,女性头戴步摇,到底是谁呢?从两边的对联“春夏频繁庆祭典;庙堂跪拜表诚心”可以看出,应该是庙堂之主,是余氏族人某跪拜的第一对象,由此可以推断,两尊神像应该就是庙堂之主——皇帝与皇妃。 &N %-.&t'  
_tO2PI L@Z  
  从画中对联解读,画作上部分,香亭内两副对联“绘形追祖德;荐食报宗功”,至于对联中的“荐”字,意思是吞并与蚕食,用于此处,要表达的含义还需探讨。而另一副“春夏频繁庆祭典;庙堂跪拜表诚心”,这副对联告诉我们,香亭内坐着的是庙堂之主,这对庙堂之主每年都享受余氏族人的祭拜,应与余氏族人关系十分密切;中间部分,第二副对联“国族聚于斯,相府芳声未艾;宗祊藏之久,后贤俊烈重兴” ,透露出余氏家族非普通家族,是国族,该副对联在余氏祠堂内亦被保留了下来,对联落款为“万象新”,表明余氏家族与明朝朱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画作最下方一副对联尤为引人注目:“需知宗祖在;莫做画图看”,在提醒子孙后代,不能仅仅将此图作为一张图画来对待。 xrJ0  
O9p^P%U"  
  余氏族人余深义告诉笔者,村里余氏宗族每年祭祖,族人都要将此画挂于祠堂大厅正中视为余氏先祖来祭拜,几百年来,族人对此画所隐藏的寓意感到困惑,此前从未意识到该画与建文帝有关。 ,l\D@<F  
D[Ld=e8t  
  对联中“莫做画图看”应做何看?在反复推敲后,建文帝研究小组成员发现整幅图片格式像隶书的“帝”字。“可以看出,此画在余氏族人心目中居十分重要的地位。”王道亨认为,古画传达给余氏后人传达中心意思是“祠堂之上有庙堂,拜完祖宗拜君王,而且要年年坚持,持续不断。并由此推断,古画传递的就是余氏祖先与建文帝的特殊关系。” hDEZq>&  
B_.>Q8tK;  
  无独有偶,在钟洋村发现清代古画的当天,在余氏祠堂左上方发现供奉有“明门诸佛”的神龛,神龛内有文字注解:“明门诸佛”,而其他文字已模糊,神龛内供奉着三个人物,此种怪异现象同样另余氏族人费解。 ^}GR!990  
9893{}\cB  
  在蕉城区漳湾镇郑岐村郑氏宗祠内神龛内供奉着普安禅师、浙江“正义门”祠堂里同样也供奉老佛爷(建文帝)的神龛,均与余姓几百年传下来的奇怪习俗是一致的。王道亨认为,郑岐村、郑义门及钟洋村余氏祠堂把祖宗与建文帝供奉一起,是一种统一的不约而同的规矩,由此推断,神龛内坐在左边身穿道袍的人应该为余六虎,中间一人为建文帝,右边则是郑洽。以上发现似乎与建文帝在宁德活动踪迹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相信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一定会挖掘出更多佐证建文帝出亡福建宁德的证据。 _LZ 442  
}HZ'i;~r|9  
资料来源:http://www.ndwww.cn/news/xsnews/jcnews/jcyw/201305/389180.html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1条评分威望+5
台灣余氏 威望 +5 感谢您分享的资料! 2013-05-14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台灣余氏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3-05-14
感谢您分享的资料!
离线zsy9339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3-05-15
珍贵的文物。
世居广东中山  靖公三十二代传孙 《风采堂》
离线冬天飞雪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3-05-15
    
离线余远清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3-05-15
    
离线余策旗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05-16
离线imyu1975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3-05-22
余氏渊源延远流长!  
余家VIP会所QQ群:85320355 
余氏粤西宗亲群 :216167123
离线www余朝前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3-05-31
好啊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3-06-28
=EsavN  
nr#|b`J]  
帝”形古画现身 “建文帝出亡福建宁德”添佐证 +cRn%ioVi  
%}T6]S)%u  
“帝”形古画现身 “建文帝出亡福建宁德”添佐证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点击数:3    更新时间:2013-6-27
8?C5L8)  
"gwSJ~:ds  
d"Y{UE  
图为余氏族人珍藏、首次公开现身的古画。 吕明 摄 f *)Z)6E  
中新网宁德5月1日电 (记者 林永传 吕巧琴)“五一”节前夕,中新社记者一行到福建宁德,对“明朝建文帝出亡福建宁德”的踪迹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探寻,在众多文物史迹、民间传说、家谱方志中,仿佛穿越了600多年的时空,看到了建文帝出亡、隐居并终葬于宁德的历史原貌。 !_(Tqyg&  
除了5年多来宁德市建文帝史迹研究小姐所发现的建文帝在宁德活动的踪迹外,一幅奇特“帝”字形古图的现身,成为建文帝出亡宁德的又一有力佐证。 ?h2}#wg  
在宁德市蕉城区洋中镇钟洋村的余氏宗祠前,余氏族人向我们展示了这幅祖宗代代相传、似乎在传递着某种特别信息的古画图。 bPMhfK2 %  
边缘已诸多破损的古画用笔工整细腻,画中人物栩栩如生。古画无落款,但从画中人的衣着和场景可知,该画作于清代,但画面内容欲传递的信息,却远非一张仅供收藏或娱乐的图画而已。 :hA#m[  
画卷下方,“须知宗祖在,莫作画图看”的对联似在提醒子孙后代,不能仅仅将此图作为一张图画来对待。 !&\INl-Z  
画卷正中,“国族聚于斯相府芳声未艾,宗祊藏之久后贤俊烈重兴”的对联显得特别突出,“如在其上”的横批也格外显眼。有意思的是,该对联正是余氏宗祠里镌刻在正中柱上最为重要的那副对联。 H)&R=s  
在这幅图中,“如在其上”的横批之上,整幅图画的最上部,所画人物着明朝服饰,而且还有对联为“春夏频繁处祀典,庙堂拜跪表诚心”,似乎有画作者要特别提醒子孙后代的重要信息。 -']56o_sQ/  
是什么人能位列祖宗之上,而且要求子孙后代须“春夏两祭”,在“庙堂”里“拜跪表诚心”呢? B?wq=DoG  
“大家看看,这整幅画的布局,象不象一个大大的‘帝’字呢?”带领我们探寻、也是第一次看到古画的中共宁德市蕉城区委常委、统战部长杨良辉先生的一个提醒,让众人都觉得确实是一幅“帝”字形布局的古图画。 :H[6Lg\*  
那么,这幅要子孙后代“莫作画图看”的古画,要传递的是否就是余氏祖先与建文帝特殊关系的那些信息呢? B\n[.(].r  
2008年1月3日,在福建宁德市蕉城区金涵乡上金贝村修路施工中,一座墓塔混搭的奇特古墓被发现。经包括中国明史学会会长、正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朱元璋的商传教授,著名明史专家、南京大学历史系潘群教授,著名明史研究专家马渭源先生等大批专家家者的考证,初步认定该墓为在明初“靖难之役”后不知所踪的建文帝的陵墓。 aN=B]{!  
“建文帝出亡福建宁德”探寻、考证的热潮由此掀起。宁德市政协主席郑民生表示,经过5年多的考证、研究,大量的证据相继被发现,“建文帝出亡宁德”说在众多“建文踪迹”说中,已渐成学界共识。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3-06-28
“帝”形古画现身 “建文帝出亡福建宁德”添佐证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