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7阅读
  • 2回复

清代云南昆阳州知州余士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washingto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07-12
余士镜   rX(Ol,&oP  
(usFT_  
mX2X.ww(4  
    余士镜(1798~1877),名庞,字考吾,号月潭,今平江县三市乡人,清府学廪生,道光壬辰中举,先后任善化县教谕,四川大竹、广东乳源、甘肃渭源、新疆绥来、阜康等县知县,累官到五品,任云南昆阳州知州。他出身于仕宦世家,皇帝曾授《圣旨诰封大夫第》大门竖匾。 zK_Q^M`  
    余士镜当政时,平乱安民,尤注重桑蚕农牧。曾在故里——保丰金沙洲遍种桑树百余亩,示范推广,对发展经济、稳定政局有益。任甘肃渭源知县时,三修渭水,根除水患,鼓励农耕,于是“青浮陇麦,绿遍田桑”,民有生计,遂有“万民之生佛,兆姓之众母”之口碑。 ajCe&+  
    67岁辞官还乡,专心藏书授业,主讲天岳书院,与李元度、钟昌勤等耆宿九老会,被推举为会长;寿近八旬,一堂五代,暮岁著有《骑牛入关纪事口占》、《道岩观续宋九老题句》、《晚香草堂诗集》等抒情咏志,以终余年。 {K N7Y"AI  
bg\9Lbjr  
"M;[c9  
s .@Szq  
o\<JG?P  
[ 此帖被washington在2013-07-12 02:20重新编辑 ]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3-07-12
余士镜(1798~1877),名庞,字考吾,号月潭,今平江县三市镇人。清府学廪生,道光壬辰中举,先后任善化县教谕,四川大竹、广东乳源、甘肃渭源、新疆绥来、阜康等县知县,累官到五品,任云南昆阳州知州。余士镜出身于仕宦世家,当政时平乱安民,尤注重桑蚕农牧,皇帝曾授《圣旨诰封大夫第》大门竖匾。晚年辞官还乡,主讲天岳书院,被李元度、钟昌勤推举为耆宿九老会会长,著有《骑牛入关纪事口占》、《道岩观续宋九老题句》、《晚香草堂诗集》等。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3-07-12
道岩的铭刻
作者:黄景湘
WH>=*\  
   {iGy@?d)zt  
     距县城一百一十华里,距幕阜山四十华里的道岩,自古就是平江著名的风景名胜地。它的 出名:一、它是我县著名道教发祥地;二、它是我县古代文化的聚焦点。 ;PS V3Zh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教派,正式创立于东汉后期,创始人张道陵。道教尊老子为教祖,教 徒 尊张道陵为天师。即所谓“老子设经,道陵传典”。张天师倡道于四川鹤鸣山,四川与湖南 毗邻,故平江为道教最早传播区,所以我县“名山道占多”。它们称龙阜山、幕阜山、连云 山,天岳山、密岩山、古罗山等为“昌江二十二名山”,道岩列于前。道士居住的地方叫“ 观”。观,本是古代帝王侯的宫阙名。春秋时,有雉门两观,西汉初,有东观、白虎观。至汉武帝时,以仙人好楼居,建筑蜚廉观。蜚廉,即飞廉,古代传说中之仙人名。此后,观不 再属于帝王侯,而专属于道家了。平江道家以崇真观、奉真观、葆真观、显真观、冲真观、金铺观、紫清观、紫霄观、玉真观为“昌江九观”。自宋元及清,葆真观为最盛。 (yx^zW7  
葆真观,即修于道岩山中。道岩俗呼“穿岩”,因其中空虚,有一洞穿山而过,把它分为前 岩和后岩。前岩建葆真观,原有三清殿、祖师宫、关帝殿、玉皇殿、天师宫等建筑,大多以悬岩为天盖,架屋百楹。后岩,建有九老祠。 X#ZQpo'h  
道岩景点,除上述前岩葆真观、后岩九老祠外,还应包括艾仙坛、华盖。合道岩山, 成为平江著名“昌江八景”之一,即三峰叠嶂。我本打算将这一景区作一全面介绍与概括, 因现在资料还搜集未全,不能如愿。下面先介绍一下道岩的石刻和钟铭,并稍加评说,以引起大众的注意。 Z<wJ!|f  
  一、《题道岩二十韵》   j8cIpbp8x  
崇宁五年八月十八日江夏黄诰撰,开岩建观住持焚修三洞道士胡元周立石。 0N|l1Sn  
按崇宁为宋徽宗年号。崇宁五年为公元1106年。在 此三十年前,即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八年,洪州(今南昌)西山逍遥观道士胡元周,经 历岩下,徘徊不忍去。乃披荆棘,具香火,作章醮,为人祈福。信善之士,翕然归向,争出财力与之兴建。凡十五年,自门庭至于殿宇,自殿宇至于堂奥,莫不完备。名为崇仙观。黄 诰,是平江人,署江夏,是写黄姓郡名。在宋朝做过颇有名气的地方官。诗的首句:“道士 元周其姓胡,朝来遗我仙岩图。”接着写的就是上述建观的经过及规模。诗的最后两句:“ 郡邑何时能剡奏,华封之祝相欢呼。”剡奏:是把本地的风景名区、宗教圣地向朝廷申报。 剡,即浙江剡县,其天台山、天姥山,有如仙境,李白也曾神往梦游,作诗寄意。黄诰希望地方官也能像剡县一样申奏朝廷。不久,守令监司果然论奏上去,是时正是宋徽宗赵佶掌朝 ,他最信道教,自称道君皇帝。于大观元年,即公元1107年敕赐葆真观额。   a2!U9->!  
二、《敕赐葆真观记》   oe'f?IY  
右朝议大夫、知岳州军州、管勾学事、兼管内劝农事、轻车都尉借紫巩捧奏请观额,并立石 。 wD\viu q0  
朝请大夫、直秘阁新差、知江州军州、兼管勾学事、兼管内劝农事、兼江南东路兵马都监、 上柱国黄诰谨撰。 eh39"s  
《记》首先讲述敕赐原因:“大观元年秋九月,天子祀神宗于明堂,泽及四海,乃降敕书, 以岳州平江县道岩为葆真观。此千岁一遇也。” 2 rFjYx8D!  
按大观元年,即公元1107年,是宋徽宗即位的第六年,是黄诰作《道岩二十韵》的另一年。 宋神宗是宋徽宗的亲生父亲。神宗殁,继位的是宋哲宗赵煦。哲宗在位十四年逝,无子,兄终弟及,徽宗即位。故祀神宗于明堂,借此赐崇仙观为葆真观额。地方官办事这么快,朝廷 批示这么急,真正是千岁一遇。 g@O H,h/  
《记》接着描述道岩云:“绕岩四柱,森然相望,若有所献,此香炉峰也。南一峰,仰视霄 汉,有轩昂不可屈之势,此席帽峰也。北一峰,深入烟霞,与星斗为邻,此云盖峰也。” S4_C8  
按此即“昌江八景”中之三峰叠嶂的形势,描述稍有拔高,但未失真。 kR+7JUq]  
《记》又云:“有试剑石,此许吴真君驱邪斩蛟之故事也。有烧丹炉,此葛艾先生修炼飞升 之遗迹也。有井深不可测,故神物蛰藏其中。” Q}: $F{  
按此皆为牵强附会迷信的故事,然而我国大多数著名风景区都有这种相类似的民间神话传说 。游客可以因之产生各种不同的遐想,但决不会被它牵着鼻子走的。 ${h1(ec8  
《记》还说:“至于名花茂草,珍禽奇兽,开落飞鸣,千状万态,非笔墨之所能尽,唯览者 自得之。” kaT  !   
按《葆真观形势全图》所标示,玉树、方竹早已消失,千岁草、万年松也很难寻觅。但时序 更新,山河依旧,道岩自然风光依然秀丽,望愿览者一往览之,并自得之。    :I{9k~  
三、九老题名石   w:pPd;nz0Y  
据《平江县同治志》载:“宋邑人鲁仕能、吴,集一时齿德,会于此。逮元至元戊寅,各题姓名及诗刻于石。” >B<#,G  
按至元为元世祖忽必烈年号。戊寅,为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宋九老为: B k*Rz4Oa  
鲁仕能(年七十三)、吴斤  (年七十八)、鲁仕行(年 七十七)、方采(年六十九)、邓希恕(年七十七)、李应春(年六十九)、张万全(年六十七)、罗大岜(年六十二)、罗大亨(年六十),九人合计共632岁,他们作诗刻石共632句, 就是记下九老632年的事。石碑不知毁于何时, 九老全诗也已失传。《平江县同治志》及霞灵堂《清微重修宗谱》都出载其警句,录于后:     _o T+x%i  
鲁仕能:万劫灰中存世界,千层浪里惜儒珍。 S"t\LB*'Ls  
吴  斤  :阮籍每看青眼旧,邹阳感慨白头新。 %>y`VN D  
李应春:像绘耆英希五老,鹤归华表认千年。 @uz(h'~  
张万全:乍接笑言疑是梦,相看颜貌老于年。 e"%uOuIYX  
邓希恕:龟鹤为群同寿考,鹿麋相伴共时贤。 &Hyy .a  
罗大岜:素丝不改衣冠旧,黄道从教日月新。 "L;@qCfhO  
罗大亨:且追白社为耆会,纵买黄金肯少年。     BaWU[*  
按宋九老,作上诗时,正是宋已亡,元正兴的时候。他们有的在宋朝做过五品以下小官。如 鲁仕能任过监利令、沅州录事参军。吴斤  作过石 埭县令,两人又都是宋进士。他们有的是宋 理学名儒。如邓希恕,曾作白鹿洞讲书。鲁仕能受学饶双峰,吴斤  是吴雄的次子,皆朱熹的 再传弟子。他们都是宋的遗民,又不甘作元的顺民。他们有亡国之痛,常怀故国之思。以他们的地位、权力与才能,不能像文天祥一样领兵抗元,又不能像陆秀夫一样负帝投海殉难。 因此,但求:“苟全性命于乱世”,放浪林泉,寄情山水,探胜寻幽,以文会友,写些诗歌 ,发出一些无可奈何的哀叹。也可以说是“可怜无补费精神”。不过,比那些变节屈膝、负 心背主、卖身求荣者要好得多。 :7i x`C2  
据说他们完成石刻以后,同声叹息,吟成一绝,诗曰:      ^We}i  
九人六百三十二,云鬓霜髯寿且康。 cs7^#/3<  
更向丹崖题姓字,永同地久与天长。       Bd 0oA )i  
这就是他们上述内心的写照,是他们追求的目标与理想的目的。他们曾相约:每岁值菊金荣 锦之时,择山水胜处,更迭主会。凡历十二年,吴斤、鲁仕能相继卒,会终散。九老中最年轻的罗大亨便叹道:     k& uh  
势利朋侪随处有,诗章我辈逐年无。       lo1bj*Y2  
即是说:大多数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元朝的日益强大,而逐渐成为了识时者的俊杰;写点 不合时宜、发点无谓的牢骚的诗人也就逐渐不见了。可能这就是潮流,或者叫顺乎潮流,这并不甚可惜。可惜的是刻有宋九老诗的诗碑早已不见了。不管它起的是正面的或者是反面的 作用,它总是时代的产物、历史的见证。   |h%HUau  
四、太极图石刻   :?j=MV  
此为宋九老之一的邓希恕所绘所刻。他在《游道岩二首》的序言中说:“咸平辛未,偕里人 方雪甫、鄱阳胡济可赵惟学来游。讲《太极图说》,因以诗纪岁月云。”诗二首录一: NMfHrYHbh  
石敲新火煮云腴,细讲濂溪太极图。 H3*] }=   
此去不知千载后,有人来讲此图无? D/Ok  
按咸平为宋度宗年号,辛未即咸平七年,公元1271年。《太极图说》:宋大理学家周敦颐( 濂溪)著,兼采《易》说和道家思想,提出一个以“太极”为中心的世界创成说,是程朱理 学的理论基础。因朱熹曾讲学岳麓书院,湖南程朱理学,宋时最盛。平江亦然,并出现了以宏扬理学为己任的“九君子”。九君子之一的方  作《道岩》诗 ,亦论及太极岩图。诗曰:     .>#O'Z&q9  
太极岩图出道州,兹岩名道实相犹。 9r+'DX?>  
元公图说兹岩具,好向其中仔细游。     PVH Or^  
明朝理学卫士丘万玑,曾作《道术二论》及《间居札记》,阐扬理学。他在《游道岩》一 诗的序言中说:“昔年平江在宋鸣理学者最盛,若鲁公仕能常主会兹岩,当时白鹿洞讲学邓 德夫(邓希恕)者亦与客来此,聚讲太极图,并刻图于石,去今数百载矣。方伯黄公梅岩偕余石潭与余兄弟数辈,乃复来游。衣冠之盛,诚足拟古,而议论吟咏之间,当必有默契于先 哲者,未可直为游观已也。于是相与次梅岩韵,俾后之者知所考云。”诗曰: Xp9I3nd|  
忆昔诸贤此地游,高谈太极坐深幽。 NN2mOJ:-  
岩镌落落空怜古,涧草萋萋几度秋。 K:jn^JN$  
千载独今修故事,一时同赏更情投。 akt7rnt?i  
图出此日犹无恙,来讲还谁得旧筹。     GC7WRA  
同游者皆有和诗,和诗皆和意,言不同而意相近。如余石潭诗有句云:“名题石上身曾到, 道在图中意默投。”可见其一瓣心香,亦投诸太极。其它,包括黄梅岩原唱皆略而不录。  KUYwc@si\  
梅岩,即黄昭道,字文显,号梅岩,平江人。宏治己未进士,曾作过江西佥事、山东巡 海副 使、云南左布政使等,科名和官职都比较高。“千载独今修故事”,丘万玑余大乾等人,大 概是想推黄昭道为领袖,续宋九老之会,搞个明九老会。他们仅互相唱和一阵,集会终没有搞成。   RqGX(Iuv  
五、葆真观钟铭     vm[*+&\2  
葆真观原有一巨钟,上刻“正统十二年丁卯”铸造。正统为明英宗朱祁镇年号,十二年丁卯 ,即公元1447年,上刻有钟铭,录于下:     C 'MR=/sd  
道岩之巅,世号洞天,内藏境界,中隐神仙。 5N $XY@  
去古虽远,道学精传,开山创宇,善化有缘。 pXl[I;  
洪钟新铸,清音嘹然,振聋发聩,启圣真贤。 I/tMFg  
永充供奉,香火绵延,同声祝寿,亿万斯年。     <^Vj1s  
下署名:  葆真观当代住持余德贞 f0 sGE5  
连云山道女河普澄 5[SwF& zZ  
本县道会司掌教游功满 `8W HVC$  
本县知县韩清 Kus=.(  
县丞严新 2L1 ,;  
主簿徐瓒 !Yb !Au[  
典史神端 |} b+$J  
募缘善士方兴高     ZK^cG'^2|  
六、《续九老题名记》  次青元度书石   NgGMsE\C}  
《记》前写道:“同治辛未,元度山居多暇,屈指同邑任京外官归林下者得九人,乃折柬招 集爽溪精舍。越日游道岩。” 70c]|5  
按同治辛未,为公元1871年。爽溪精舍是李次青平江沙土段  老 家的别墅。可见这次请九老集会,发起人是李次青,组织者也是李次青。距宋九老集会已六百年了。 v{a%TA9-  
续九老姓名: xeU|5-d'  
余士镜(年七十四)、李汉章(年七十一)、朱光瑞(年七十二)、方儒照(年六十七)、周圭(年 六十四)、钟昌勤(年六十四)、黄益杰(年六十三)、张岳龄(年五十四)、凌文奎(年五十二) , V+ ("kz*  
合计年龄581岁,与宋九老总年龄632岁,少51岁。李次青时年五十一,如李入会恰合宋九老 寿年总数。他们叹为前定,我疑为人定,或者是一种偶合和巧合。李次青在众人劝说下,便入会、作诗、写记。清九老,实为十老。但李次青仍以“亲在不敢称老”,题名时仍写“续 九老”。续九老共作诗二十二首,李元度、黄益杰各四首,其它人各二首,钟昌勤因守制未作诗。今九老祠已倒塌,诗碑亦不翼而飞,平江县同治志亦未载续九老此会作品。我家尚存 有《续九老题名记》拓本复制本。现从中每人各摘诗两句,以见一斑。   /=/Ki%hh  
余士镜:年齐白傅初开社  身是渊明已去官 p5fr}#en  
朱光瑞:今月照人仍古月  后贤容我步先贤 #,d~t  
李汉章:万家烟火重阳酒  四皓春秋五簋筵 Q[j| 2U  
方儒照:诗书有味联知已  天地多情属老人 rY_~(?XS  
周  圭:为语种桃诸道士  何如曳杖几诗翁 .c"nDCFVR  
黄益杰:骑牛老子曾飞舄  射虎将军且歇肩 2nB99L{6  
张岳龄:正当林下优游日  莫负樽前健在身 (gBKC]zvz3  
凌文奎:几人出处关青史  半刺功名感白头 ;?2)[a  
李元度:何幸木分  榆陪老辈  共将歌咏答明时     i<Vc~ !pT  
宋九老与清九老比,大不相同。前者所处时期是“国破山河在”,他们是前朝遗老、乱世孤 臣。后者所处时代是所谓“同治中兴”,他们大多是镇压过太平天国的中兴功臣。李元度、 张岳龄、钟昌勤、黄益杰都曾因此诰授荣禄大夫,文偕封赠一品,他们便是平江的“曾左彭 胡”。宋九老多崇尚理学,耻事科场。鲁仕能吴斤虽为进士,其它人多是逸士。清九老中李 汉章、钟昌勤是进士,李元度、余士镜是举人,其它也都是科第出身,皆有庠生、贡生等功名。因此,他们的诗文更具文采。清九老比宋九老官做得大,李次青云南按察使加布政使衔 ,张岳龄甘肃按察使加布政使衔(相当今省〈市〉级),黄益杰湖北黄州府知府加盐运使衔,钟昌勤四川宁远府知府即补道加盐运使衔(相当今地〈市〉级)。又都带兵作战,位高权 重。 K&L!O3#(  
从上述摘句诗看,清九老仿效前贤,知足常乐;集会叙旧,交流情感;寻幽探胜,饮酒赋诗 ;以文会友,以乐余年。正如李次青自述:“生逢盛世,归老林泉,优游光天化日之下。” 他们是歌德派,是有闲阶级,但又不是那些出入歌楼舞榭、酒绿灯红、醉生梦死、只知享乐之徒,他们属于儒家正统的封建文人。   !/is+ xp  
  (作者系平江县二中离休教师) buGBqx[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