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86阅读
  • 15回复

韩国余姓来宁波寻根问祖 韩国宜宁余氏“出自中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季乐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3-07-27
回 5楼(廣德堂余成) 的帖子
廣德堂余成:不要瞎猜[表情]文中以说明 “余哲模表示,后来,日本侵略朝鲜,“余氏后裔大举参战抗争,死伤很多人。” 从两张地图大约也可以看出是靖康二帝之后被迫东迁。 (2013-07-26 23:42)
pnqjAT GU  
断不会是靖康之后,谱序里已说明是“宋煕宁之际”(虽然煕字之后的字不清,但纵观两宋年号,仅宋神宗时煕宁是以煕为首字的年号)。 2<988F  
当时正是王安石变法的时期,变法之初受到来自朝臣的极大阻力,为此宋神宗贬谪了不少大臣,余善才作为谏官,是否因谏阻变法而招祸以致东迁?这虽为猜测,亦是可能之事。 <4O=[Q5S  
再者,若为靖康之后,东迁高丽需经过金国,当时两国交战,一个宋朝官员如何穿越金国而安全到达高丽?如果是煕宁年间则不同,当时两国仍是友好邻邦,人、物交流颇多。 W:) M}}&H  
---------------------------------------------------------------------------------------------------------------------------------------------------------------------------------------------
          世居广东恩平,派字“……国守世传 隆英表章 中和礼乐 绪振名扬 昌祺滋大 显耀荣祥……”,本人乐字辈,忠襄公余靖三十五代裔孙。
---------------------------------------------------------------------------------------------------------------------------------------------------------------------------------------------
本人发表的所有跟网站及其他组织管理无关的内容均属个人观点,与网站立场无关。若侵权或令您不安,请联系本人修改或删除。
||邮箱:yjs@imyu.cn | QQ:180078337 | 微信:WorldYU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 各类余氏QQ群、微信群||
离线余季乐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3-07-27
中州历史上从无一个官方划定的区域,与神州、中原一样仅是泛指或代指。
---------------------------------------------------------------------------------------------------------------------------------------------------------------------------------------------
          世居广东恩平,派字“……国守世传 隆英表章 中和礼乐 绪振名扬 昌祺滋大 显耀荣祥……”,本人乐字辈,忠襄公余靖三十五代裔孙。
---------------------------------------------------------------------------------------------------------------------------------------------------------------------------------------------
本人发表的所有跟网站及其他组织管理无关的内容均属个人观点,与网站立场无关。若侵权或令您不安,请联系本人修改或删除。
||邮箱:yjs@imyu.cn | QQ:180078337 | 微信:WorldYU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 || 各类余氏QQ群、微信群||
离线zsy9339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3-07-27
? 1{S_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世居广东中山  靖公三十二代传孙 《风采堂》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3-07-27
回 9楼(余季乐) 的帖子
余季乐:断不会是靖康之后,谱序里已说明是“宋煕宁之际”(虽然煕字之后的字不清,但纵观两宋年号,仅宋神宗时煕宁是以煕为首字的年号)。当时正是王安石变法的时期,变法之初受到来自朝臣的 .. (2013-07-27 09:08)
gxz-R?.  
“宋煕宁之际”   之前的两个字 也很关键 “ 或在”    撰谱者也不能断然确定 还需仔细推敲。 @AHm!9?o  
徽、钦二帝被俘 1tTg P+  
“随后分两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监押,包括徽宗、郑皇后及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等一行人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监押,包括钦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孙傅张叔夜秦桧等人沿郑州北行,其中还有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等北返。”   也许善才公是十万分之一,被掳去而后借机去高丽,靖康之变导致宋室南迁、北宋灭亡,国破家何在,和平年代为何要北迁至几千里之外的高丽? 'o|30LzYgQ  
B`*ZsS=R-  
+ a- 6Q ~  
靖康之变具体过程 <N\v)Ug`  
u6>?AW1~  
}*.0N;;C  
!vG'J\*xc  
金第一次攻宋 :ba5iMa  
fS~;>n%R  
!\&;h  
公元1125年8月,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以张觉事变为由奏请攻宋。十月,东路完颜宗望率军自平州(今河北秦皇岛市卢龙县)攻燕山府(今北京西南)。宋易州(今河北保定市易县)戍将韩民毅投降。公元1126年1月2日),于白河(今北京密云县白河峡谷)和古北口(今北京密云县古北口镇)大败宋军;两天后,宋将郭药师降,宋燕山府防卫崩溃;不久破宋中山(今河北定州)派来援军三万人,1月14日又破宋兵五千于真定府(今河北正定),1月22日克信德府(今河北邢台)。
完颜宗翰雕塑 C@th O  
v\p;SwI   
西路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则率军自大同攻太原(今均在山西),没有完颜宗望顺利。公元1125年12月29日攻克朔州(今山西朔州),公元1126年1月6日破代州(今山西代县),1月13日中山投降,1月15日包围太原,但在太原受阻。以至贻误军机,直到得知完颜宗望已经和宋讲和以后才罢兵。 L!=QR8?@E  
公元1126年1月27日,完颜宗望军渡过黄河。第二天攻下滑州(今河南滑县),1月31日,包围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因汴京守御使李纲抵抗得力而未能破城。2月,胁宋以康王赵构、太宰张邦昌为人质,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今属河北)三镇议和。 ! u:Weoz  
第一次开封围城战 $@UN4B?y  
此时只有完颜宗望的金国东路军参与围攻开封。完颜宗翰的金国西路军不但在太原被绊住,而且又拒绝完颜宗望提出的隔断西军(宋朝征西夏的边防军,是宋当时最精锐部队)的部署,以至种师道率十万西军顺利赶到开封,完颜宗望被动后撤到开封西北远郊孟阳扎营寨。姚平仲军劫完颜宗望营寨被全歼一事,有人指是投降派李邦彦、李棁为逼主战派李纲、种师道议和而有意无意透露给奸细邓圭所致。劫寨失败以后,李纲、种师道被撤销军权。金兵复至开封城下,宋钦宗大恐,遣使说:“初不知其事,且将加罪其人。”。李邦彦又使宋钦宗下令不得得罪金兵,一霹雳炮手发炮后竟被枭首处死。完颜宗望再攻城时被西军击退,于是停止进攻,改肃王赵枢为人质,康王赵构得以回归。 lsJnI|  
金国第一次撤军 ]xuG&O"SBV  
完颜宗望的金国东路军第一次围攻开封不果,临走前派人入城辞行,并送来一封拜辞信,说是“非不欲诣阙廷展辞,少叙悃愊,以在军中,不克如愿,谨遣某某等充代辞使副,有些少礼物,具于别幅,谨奉书奏辞。”完颜宗望退军之时,种师道之弟种师中率领的西军精锐秦凤军三万人开到东京开封,种师道即命他率部尾随金军之后,俟其半渡而击之,完全消灭其尚在南岸的一半,将金国最精锐的东路军打残以消后患。李纲也建议用澶渊故事“护送”金军出境[2],密告诸将有机会就纵兵追击。宋钦宗也同意李纲表面上的建议,派军十万,紧紧“护送”。但吴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又最终压倒了主战派,派人在黄河边上树立大旗,严令军队不得绕过大旗赶金军,否则一概处死。
围城战时的开封城平面图 By%=W5  
>%wLAS",w  
以后种师道又提出亡羊补牢的办法,建议集合大军驻屯黄河两岸,防止金军再次渡河,预为下次“防秋”之计。宋钦宗准奏施行,不久又被吴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大臣压到,认为万一金军不来这笔巨大的军事费用会被浪费,拒绝采用种师道之言。以后种师道气愤致疾,以至病死。李纲则被外调河北河东宣抚使,无所作为,最后被逐到江西。 JU4q zi  
)b:7-}d  
金国第二次攻宋 mya_4I m  
a[ex[TRKe  
3\B>lKhQ  
不久,金国以萧仲恭使宋,耶律余睹监军。宋钦宗认为此二人都是原辽国贵族,可诱而用之,以蜡丸封了一封书信让萧仲恭送耶律余睹,使为内应。萧仲恭忙跑回金国见完颜宗望,以蜡丸书信献之。八月,宗望以此为由集合军队重新伐宋。第二次攻至汴京仍然是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两人的比赛。 8?%-'z.  
第一阶段,西路完颜宗翰于公元1126年9月5日和第一次攻宋一样从大同出发,第二天破宋张灏军于文水(今在山西),1126年9月21日克太原。东路完颜宗望1126年9月8日从保州出发,当天破宋兵于雄州(今河北保定市雄县)、中山(今河北定州)。1126年9月15日,攻下新乐(今在河北)。1126年9月26日,破宋大将种师中于井陉,取天威军(今河北井陉县),克真定(今河北正定)。 Z:*76PP,  
第二阶段,经过休整,西路完颜宗翰1126年11月18日自太原向汴京进攻,1126年11月22日攻下威胜军(今山西沁县),29日克隆德府(今山西长治),渡盟津(今河南孟津)。宋西京(今河南洛阳)、永安军(今河南偃师东)、郑州(今河南省会)皆投降。1126年12月4日,完颜宗翰克泽州(今山西晋城市)。东路完颜宗望1126年11月20日自真定向汴京进攻;1126年12月4日宗望诸军渡河1126年,随后攻下临河县(今河南浚县东北临河村南)、大名县(今在河北)、德清军(今河南清丰)、开德府(今河南濮阳);于12月10日克怀州(今河南沁阳)并到达汴京城下。1126年12月16日,宋出兵拒战,被完颜宗望等击败。1126年12月17日,完颜宗翰才到达汴京城下,又被完颜宗望抢了先。 ;1a~pF S  
第二次开封围城战 t]YC"%[S  
和第一次开封围城战相比,第二次围城战宋朝的处境要困难得多: ZSG9t2qlv  
①王禀守卫的太原在被完颜娄室的五万金军围困二百五十多天后终于失守,完颜娄室的这部分军队南渡黄河,西趋洛阳,封锁了潼关,把宋朝最精锐的西军关在潼关以内,断绝了其东来的勤王之路。 & 9<+;*/  
②第一次围城战时,只有完颜宗望的东路军到达开封城下,兵力有限,攻城的活动限于西、北两隅,有时蔓延到东北角,南面诸门则始终未受攻击。第二次围城时,金军两路合攻,四面合围,陷东京于彻底孤立。 8@tPm$  
③第一次围城以前,北宋朝廷在完颜宗望到达开封的前夕定下了战守之策。李纲被任命为亲征行营使和御营京域四壁守御使,取得主持战守的大权。而第二次围城时,李纲已经因为姚平仲劫寨失败一事和种师道一起被褫夺军权,宋钦宗把战、守、和的全权都授给宰相何?一边迷信妖人郭京的六甲神兵,一边派出枢密使冯澥到完颜宗翰军中求和,自以为双料保险,却不是守城之道。宋钦宗又临时派待罪在京的刘韐提举四壁守御,另外又以次相孙傅为守御使,事权不一,掣肘实多。孙傅和何?一样,把希望寄托在妖人郭京的六甲神兵身上。 L>3x9  
④第一次围城时,完颜宗望的东路军全军六万人,这次增加到八万人,主要将领完颜阇母、完颜昌、刘彦宗等仍在军中,只有郭药师以燕京留守的名义,留驻燕京。西路军仍以完颜宗翰、完颜希尹、完颜娄室三大将为主副帅,完颜银术可等战将都属麾下,汉人高庆裔,时立爱为谋主。完颜娄窒、完颜希尹两人轮流至潼关外督师阻止宋朝的西军勤王。西路军的总人数,原来与东路军相等,也是六万余人,经过长期的围攻太原,兵力不断补充,总数增加了一倍以上,这时除封锁潼关的五万人外,仍有七八万人参加第二次开封围城。计东西两路金军的兵力已超过十五万人,比第一次围城战增加了一倍半。而宋朝这边,第一次围城时开封原来的禁军加上西北陆续开来的勤王军,总数达到二三十万人。解围后,这些大军没有安放到应当去的地方,一部分被遣送复员回西北,一部分参加太原解围战而遭到损失,一部分在黄河南岸溃散,还有一部分被投降派大臣唐恪、耿南仲以经济上的理由遣散。以致第二次围城时城内守军不满七万。各地勤王军早已受到唐恪、耿南仲的命令而裹足不前。只有南道总管张叔夜与两个儿子伯奋、仲熊违抗这一投降式的朝命,募兵一万三千人勤王,在颍昌府遭遇完颜宗翰部,大小十八战互有胜负,最后全军突入开封城,这是第二次围城之役中唯一的一支能够进入开封城的勤王军。 >Vwc3d  
公元1127年1月9日,因为郭京作祟,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与诸将破城,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 F 9@h|#an  
徽、钦二帝被俘 @ g&ct>@y  
公元1127年3月20日,北宋宣告灭亡。金太宗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二帝,
宋钦宗  t$De/Uq  
贬为庶人,强行脱去二帝龙袍,随行的李若水抱着宋钦宗的身体,斥责金人为狗辈。完颜宗翰初时想招降李若水,过了几天看看无效,就随便让手下处理他。李若水骂不绝口,被宗翰的手下割裂咽喉而死节。4月20日,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随后分两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监押,包括徽宗、郑皇后及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等一行人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监押,包括钦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孙傅张叔夜秦桧等人沿郑州北行,其中还有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等北返。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 K[!&b0O  
靖康稗史笺证》对这次国难所记很详细,书中所记因为非常耻辱,正史多无法记载,故参考价值颇高。其中《瓮中人语》记载:靖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开宝寺火。二十五日,虏索国子监书出城。”次年正月,“二十五日,虏索玉册、车辂、冠冕一应宫廷仪物,及女童六百人、教坊乐工数百人。二十七日,虏取内侍五十人,晚间退回三十人。新宋门到曹门火。二十八日,虏索蔡京、王黻、童贯家姬四十七人出城。”金兵攻陷汴京前后,烧杀掳掠,奸淫妇女。除金银财物之外,大量掳掠宋朝官员和百姓,其中女性尤多。金人特意索要“女童六百人”,却没索要男童。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二十七日,金兵掠巨室,火明德刘皇后家、蓝从家、孟家,沿烧数千间。斡离不掠妇女七十余人出城。” u)~C;f)  
据《南征录汇》载:靖康元年十二月初十,宋臣“吴开、莫俦传宋主意,允以亲王、宰执、宗女各二人,衮冕、车辂及宝器二千具,民女、女乐各五百人入贡。”金军守城千户陆笃诜杀死其兄尚富皂,原因是尚富皂“踞大宅,
宋徽宗 MpF$xzh  
淫及陆(笃诜)所掠女””。靖康二年正月二十二日,“原定犒军费金一百万锭、银五百万,须于十日内轮解无阙。如不敷数,以帝姬[3]、王妃[4]一人准金一千锭,宗姬[5]一人准金五百锭,族姬[6]一人准金二百锭,宗妇一人准银五百锭,族妇一人准银二百锭,贵戚女一人准银一百锭,任听帅府选择。”“自正月二十五日,开封府津送人物络绎入寨,妇女上自嫔御,下及乐户,数逾五千,皆选择盛装而出。选收处女三千,余汰入城,国相(完颜宗翰)自取数十人,诸将自谋克以上各赐数人,谋克以下间赐一二人。”次月五日夜,完颜宗翰宴请手下将领,令宫嫔换装侍酒,不从者即处死,当时有郑氏、徐氏、吕氏抗命不从,被斩杀,又有“烈女张氏、曹氏抗二太子(完颜宗望)意,刺以铁竿,肆帐前,流血三日。初七日,王妃、帝姬入寨,太子指以为鉴,人人乞命。” 6x%h6<#xh*  
《开封府状》载:“选纳妃嫔八十三人,王妃二十四人,帝姬、公主二十二人,人准金一千锭,得金一十三万四千锭,内帝妃五人倍益。嫔御九十八人,王妾二十八人,宗姬五十二人,御女七十八人,近支宗姬一百九十五人,人准金五百锭,得金二十二万五千五百锭。族姬一千二百四十一人,人准金二百锭,得金二十四万八千二百锭。宫女四百七十九人,采女六百单四人,宗妇二千单九十一人,人准银五百锭,得银一百五十八万七千锭。族妇二千单七人,歌女一千三百十四人,人准银二百锭,得银六十六万四千二百锭。贵戚、官民女三千三百十九人,人准银一百锭,得银三十三万一千九百锭。都准金六十万单七千七百锭,银二百五十八万三千一百锭。”被抵押折价的各类女子统计竟有11635人。 %@6}GmK^  
呻吟语》载:“被掠者日以泪洗面,虏酋皆拥妇女,恣酒肉,弄管弦,喜乐无极。” _Nqt21sL  
《青宫译语》载:完颜宗翰长子设也马看中宋徽宗之女赵富金,完颜宗望于是要徽宗将富金交给设也马,徽宗因为富金已经出嫁为蔡京的儿媳而不同意。完颜宗翰大怒道
金军劫掠后北上的凄惨场面 ~NpA".PB  
:“昨奉朝旨分虏,汝何能抗令?堂上客各挈二人。”徽宗道:“上有天,下有帝,人各有女媳。”然而无用,设也马北上途中就以富金为妻,回到上京后,金太宗诏许,“赐帝姬赵富金、王妃徐圣英、宫嫔杨调儿、陈文婉侍设也马郎君为妾。”宋钦宗的朱慎妃在北上中途解手时,遭到千户国禄的调戏,其他妇女惨遭蹂躏而死者甚多。开始共有三千多人的宗室队伍,到达燕京后,只剩下一千几百人,而且十人九病。 $7rq3y  
宋俘记》载:临行前俘虏的总数为14000名,分七批押至北方,其中第一批“宗室贵戚男丁二千二百余人,妇女三千四百余人”,靖康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自青城国相寨起程,四月二十七日抵燕山,存妇女一千九百余人。”一个月内,有近半数1500名妇女死去。1900名未死者中,一部分送往上京,听从金太宗发配,其中上千妇女被赐给金国留守方的人员,另有三百人留住浣衣院(金国皇宫的一部分,供金国皇族选年轻女子以及收留宫女侍女的地方),
靖康之耻的战略示意图 }<9cL'  
这些人都被迫随女真乡俗,“露上体,披羊裘”。徽宗的郑皇后、钦宗的朱皇后也被同样处理,朱皇后不堪受辱,回屋后自缢,被救后又投水自尽而死。另一部分留在燕京被赏赐给伐宋的金兵,许多妇女被卖进娼寮,有的还被完颜宗翰以十人换马一匹,有的被卖到高丽、蒙古作奴仆。《呻吟语》引《燕人麈》说这些妇女,“十人九娼,名节既丧,身命亦亡”,“甫出乐户,即登鬼录”。《燕人麈》作者记录其一位铁匠邻居,“以八金买倡妇,实为亲王女孙、相国侄妇、进士夫人”。被扣留在金国的北宋使臣宇文虚中曾遇见沦为歌妓的北宋宗姬,作《念奴娇》词称其为“宋室宗姬,秦王幼女,曾嫁钦慈族”,另一使臣吴激作《人月圆》词也说:“南朝多少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7] ~wkj&yVT  
!'cl"\h  
编辑本段历史影响 ?'KL11@R  
\cUC9/ b  
$ >u*} X9  
靖康之变导致宋室南迁、北宋灭亡,深沉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A^y|J ` k|  
押解至东北的赵宋宗室上千。后来后金满族第一大姓“伊尔根觉罗”据《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又作“宜尔根觉罗”、“民觉罗”或“伊尔根”,满语“民”的意思。其汉姓为“赵”(也有“佟”“顾”“伊”“萨”“公”“兆”“曹”“包”“哲”“席”等)。《黑龙江志稿·氏族》载:“觉罗者,传为宋徽、钦之后。”清代满文创始人噶盖之裔汉姓“赵”,尚书顾八代之裔汉姓“顾”,副都统萨哈岱之裔汉姓“萨”,大学士伊桑阿之裔汉姓“伊”。不排除有满州望族是宋皇室后裔。[8] v33dxZ'  
辛弃疾的始祖辛维叶,在唐曾任大理寺评事,由陇西狄道迁济南,故世为济南人。高祖辛师古,曾任儒林郎。曾祖辛寂,曾任宾州司户参军。祖父辛赞,因累于族众,靖康之变时未能随宋室南渡,仕于金,先后为谯县、开封等地守令。辛弃疾父辛文郁早卒,他自幼随祖父辛赞生活。 HLV2~5Txc  
所谓“靖康耻”之后,中国即耻于议和。明朝的士大夫鉴于南宋的教训,皆以为与满人和谈为耻。因此明崇祯对于和议之事,始终左右为难。卢象升即告诉皇帝说:“陛下命臣督师,臣只知战斗而已!”明思宗只能辨称根本就没有议和之事[9],卢象升最后战死沙场。明末就在和战两难之间,走入灭亡之途。 woD>!r>)  
NqDHCI  
[ 此帖被廣德堂余成在2013-07-28 00:42重新编辑 ]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3-07-27
回 10楼(余季乐) 的帖子
余季乐:中州历史上从无一个官方划定的区域,与神州、中原一样仅是泛指或代指。 (2013-07-27 09:16)
)@L'wW  
w7FW^6Zl  
         1.中州  唐武德二年(619)置,贞观元年(627)废,故治在今山西大宁县。      ——引自百度百科 AN24Sf'`  
         2.中州 ,又名中土中原中国,黄河中下游河南的古称,意为国之中,华夏之中。河南省简称豫,古称"中州",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区。省会郑州。位于黄河中下洲。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引自百度百科 E6,4RuCK  
        3.中州  李清照永遇乐》中使用到“中州”一词,此词中的“中州”指北宋都城汴京,即东京东都,中国历史上驰名中外的七朝古都,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引自百度百科 n#:N;T;\a  
         以上三处中州均有官方划定的区域 e+j)~RBnu3  
K"0PTWt  
“中国”一词最早的出处 Ai/b\:V9S  
(2010-11-07 12:41:37)
}4{fQ`HT  
Rt{B(L.?<  
作者:许宏   P{5-Mx!{&  
讲到中国,不妨与大家一起梳理一下“中国”一词的来龙去脉。 <N`J`J-[  
在古代,“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从字形上可以看出,一个邦国是以都城为中心而与四域的农村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以都城的存在为标志的。“中国”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中国”一词出现后,仅在古代中国就衍生出多种含义,如王国都城及京畿地区、中原地区、国内或内地、诸夏族居地乃至华夏国家等。 d~?X/sJ t  
最接近“中国”一词本来意义的是“王国都城及京畿地区”,那里是王权国家的权力中心之所在,其地理位置居中,有地利之便,因此又称为“国中”、“土中”或“中原”。从这个意义讲,“中国”一词的出现与东亚大陆最早的王权国家(或王朝)的形成是同步的。 [tH-D$V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东周时期成书的《尚书》和《诗经》等书中。《尚书·梓材》是周公教导他的弟弟康叔如何治理殷商故地的训告之词。其中“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意即皇天将中国的土地与人民交给周的先王治理。这里的“中国”应指关中至河洛一带的中原地区。而《诗·大雅·民劳》中“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的“中国”则与“京师”同义。殷墟甲骨文中也有“中商”、“大邑商”、“天邑商”等带有文化本位色彩的、对本朝王都的自称,其含义应与西周时代的“中国”相当。
《诗经·民劳》注:“中国,京师也”,而当时的“京师”正是东周首都洛邑(今河南洛阳)。
+MB!B9M@  
在出土文物中,“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的铭文。这一国宝级的重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宝鸡。长达122字的铭文讲到周武王在灭商之后就有营建东都的重大决策,曾祭告上天说:“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乂)民”,意欲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这篇铭文把“中国”的最早地址确指为洛邑所在的洛阳盆地及以其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史记·周本纪》在记述这段历史时,也引用周公的话,认为洛阳盆地为“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7-~Q5Kr.  
为西周王朝所青睐,被认为是“天下之中”而营建东都的洛阳盆地,在长达2000余年的时间里,先后有十余个王朝建都于此。司马迁的《史记》中即有“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的记载(《史记·封禅书》);其后,又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朝代在此营建都邑,这在世界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其中,二里头遗址就是洛阳盆地这一最早的“中国”区域内的最早的一座大型都邑。 d7&eLLx  
来源:网络 7nVRn9Hn  
中原”的含义 * FeQ*`r  
        “中原”一词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一般指狭义的中原,即专指河南省。广义的“中原”是以河南为中心,向河南临近省份的部分地区渗透的一个广阔区域。《辞源》解释“中原”云:“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是河南省。”中原自古以来就是主导整个中华文明发展的核心地域,是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在地。 中原一般专指河南省。河南又名“中原”和“中州”,在历史上还曾被称为“中国”、“中土”、“华夏”和“神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原河南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发展起到最主要决定性作用。现在我们说的中原,一般指河南省。 9M /SH$Qy  
9~0^PzTA  
IF +i3#$  
kJAn4I.l  
M0' a9.d  
[ 此帖被廣德堂余成在2013-07-28 00:35重新编辑 ]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3-07-29
bx7\QU+  
hA5,w_G/  
宋人移民高丽述论(部分) $vqU|]J`  
H1C%o0CPY  
u&tFb]1@)  
63( 二) 移民活动 a! ?.F_T9A  
通过搭乘官船或商船,宋人得以迁徙到高丽。由于两国移民活动的史料比较分散,下文将在 EFwL.'Fh  
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中韩史书、地方志、族谱中出现的宋人移民活动进行一一列举。 ^ePsIl1E  
1. 贵族、官员移民 1GUqT 9)  
宋太祖长子魏王德昭第三子之遴,当魏王被祸之日,变名渡海居于银川县,以此为贯。高丽 N-D(y  
景宗朝左仆射、参知政事,谥恭和,为白川赵氏始祖。〔9〕 n'ehB%"  
宋太祖次子岐王德芳之子天赫,登中朝进士,避乱东来高丽,封嘉林伯,仍籍林川。〔10〕 ^W5>i[  
忠州池氏始祖宗海,北宋朝大学士,高丽光宗十一年出使高丽,居留不归,官至金紫光禄大 'qdg:_L"  
夫,太保平章事。〔11〕 U%h7h`=F?  
海州吴氏始祖仁裕, yB=C5-\F  
宋朝学士,高丽成宗三年东渡,籍海州,仕高丽朝,以其知华制超迁 UBL(Nr  
检校军器监,奏请建五庙,立社稷,并国子监,悉从华制。〔12〕 6aRGG+H  
杜陵杜氏始祖庆宁, NP$e-" 1  
宋朝兵部尚书,宋真宗初年左迁苏州刺史,携二子由海路赴任,遇风 Y+!Ouc!$  
浪,漂至高丽宫池县归化。宋朝特请高丽朝赐宫池县为食邑,封杜陵君。〔13〕 Z+r%_|kZ  
宋朝右尹陈琇,高丽朝时归化,隐居于骊阳县德阳山下。他的后代陈宠厚,高丽睿宗朝任虎 C:rRK*  
贲卫大将军,仁宗时平定李资谦之乱有功,受封为神虎卫大将军、骊阳君,尊为骊阳陈氏始祖。〔14〕 7U&5^s )J  
玄风郭氏始祖镜, ;R/k2^uF  
宋关西弘农人,高丽仁宗元年,东来归化,官至文科金紫光禄大夫、门 mYiSR   
下侍中平章事、苞山君、正懿公。玄孙基正之九世孙佑贤分籍善山,为善山郭氏始祖,官至银紫光禄大夫平章事、善山君。〔15〕 \s.1R/TyD  
咸平牟氏始祖庆,本关西弘农人,宋钦宗时吏部尚书、大司马、大将军。高丽仁宗四年李资 caGML|DeI  
谦之乱时,出使高丽,参与平乱有功,被授一等功臣。金兵侵入宋京后,归路断绝,而留居高丽,受封为牟平君。〔16〕 /!^L69um  
潭阳鞠氏始祖梁,宋朝吏部尚书,高丽仁宗朝东来归化,后孙世居潭阳,因以为贯。〔17〕 nu;} S!J  
蒋壻,本宋朝大将军,北宋末年乘船东渡,居于高丽牙山,被尊为牙山蒋氏始祖。〔18〕 <I>%m,  
瑞山郑氏始祖臣保,本浙江人,宋朝员外郎。宋亡,挈家浮海东来,居高丽瑞山看月岛,终 L{cK^ ,  
身不仕,享乡祠。子仁卿,高丽时文中赞襄烈公,享乡祠。〔19〕 B@ZqJw9J[  
达城宾氏始祖于光,孔子门人宾牟贾后裔,南宋翰林学士。南宋亡,携带秘阁藏书 17000 卷 ."~7 \E> t  
东来,受到高丽王嘉奖,封为寿城君,待之甚厚。〔20〕 =giM@MV  
宜宁余善才, }ZEfT]  
宋谏官,避祸东来,食邑宜宁,因以为籍。〔21〕 844tXMtPB\  
大丘夏氏始祖钦, 8gVxiFjo  
宋朝都督,来居东国,始籍大丘。〔22〕 p?dGZ2` [I  
2 . 文人移民高丽穆宗八年,宋温州文士周伫随商舶来投。学士蔡忠顺知其有才,密奏留之。初,授礼宾 ,W)IVc   
省注簿,不数月除拾遗,遂掌制诰。显宗避契丹南幸,伫扈从有功,由是大显,骤迁礼部侍郎、中枢院直学士,历内史舍人、秘书监、右常侍,拜翰林学士承旨、崇文辅国功臣、左散骑常侍、上柱国、海南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寻,进礼部尚书。十五年,卒。性谦恭,工文翰,交聘辞命多出其手,恩遇无比。〔23〕 dO 1-c`  
显宗四年,宋闽人戴翼来投,授儒林郎守官令,赐衣物田庄。〔24〕 H6%!v1 u  
显宗六年,宋泉州人欧阳徵来投,寻授右拾遗。〔25〕 / K_e;(Y_  
文宗六年,宋进士张廷来,授秘书校书郎。〔26〕 J'G`=m"-'  
文宗十四年,以宋进士卢寅有文才,授秘书省校书郎。〔27〕 | Q1ub S  
文宗十五年,以宋进士陈渭为秘书校书郎,萧鼎、萧迁为阁门承旨,叶盛为殿前承旨。渭有 !OuTXa,I H  
文艺,鼎等三人晓音律。〔28〕 /c_kj2& ]9  
文宗二十五年,宪司奏: 宋人礼宾省注簿周沆本以文艺见用,今犯赃,请收职田,遣还。 6PzN>+t^y  
制可。〔29〕 ~*' 8=D?)  
文宗三十五年,礼宾省奏: 宋人杨震随商船而来,自称举子,屡试不中,请依所告遣还本 YL9t3 ]  
国。从之。〔30〕 9p[W :)P4d  
慎修,宋开封府人,文宗朝随海舶来,有学识且精医术。登第,官至守司徒、左仆射、参知 9?}rpA`P  
政事。其子安之事睿、仁二朝,知水州,为政清肃,吏畏民怀,累迁兵部尚书、三司使、判阁门事,其容仪秀美,性度宽弘,临事廉平,善医药,晓汉语,凡移南北朝文牒多出其手。〔31〕 2W"cTm  
宣宗八年,制曰: “宋人田盛善书札、陈养有武艺,敦请留止且加职秩以劝来者。”〔32〕 3|83Jnh  
刘载,宋泉州人,宣宗时随商舶来,试以诗赋,授千牛卫录事参军。睿宗朝历左散骑常侍, j3rv2W\  
吏、礼部尚书,十三年以守司空、尚书右仆射卒。载能文,性朴素,不事生产,虽偕商人来,自立朝不复相亲,时议多之。〔33〕 u'~b<@wHB  
胡宗旦亦宋福州人,尝入太学为上舍生,后游两浙,遂从商船来。睿宗宠顾优厚,补左右卫 X,!OWz:[  
录事。寻,权直翰林院,骤迁宝文阁待制。〔34〕 bF Y)o Z  
肃宗六年,宋人邵珪、陆廷俊、刘伋来投,王召试于文德殿,并授八品官,赐廷俊名廷杰。 Etr8lm E  
〔35〕 dpGQ0EzH^  
肃宗七年,御乾德殿覆试进士……并召试投化宋进士章忱,赐别头及第,授将仕郎、礼宾注 kJ<Xq   
簿同正。〔36〕 NK#"qK""k  
林光,初名完,本宋漳州人。北宋宣和年间随商舶到高丽开京求仕,中甲午年春场别赐乙科 ^Lv ^W  
□第,直授监门卫录事,累迁至枢密院使、判秘书省事。〔37〕 ]S2[eS  
黄州边氏始祖吕,本子姓,殷微仲之后,微仲封于宋,至平公子御戎,字子边,子孙乃以边 nIqY}??  
为氏,居陇西。汴宋之亡,边吕浮海东来,居取城。取城,今黄州。子孙仍以黄州为贯 &Cpxo9-  
咸从鱼氏始祖化仁,宋冯翊人,南宋时避乱东来,初居江陵,后迁咸从为县人,又迁于 rB&j"p}Q  
晋州。〔39〕 L\?g/l+k  
朱熹曾孙朱潜,于南宋嘉定十七年东来高丽,居锦城,后与子余庆隐居绫城。子孙繁衍,又 GKx,6E#JM  
分籍熊州、全州。〔40〕 Q2pboZ86  
3. 商人移民 ="[](X^ l  
文宗九年,礼宾省奏: 宋都纲黄忻状称 “臣携儿蒲安、世安来投,而有母年八十二,在本 F`V[G(f+r  
国悲恋不已,请遣还长男蒲安供养。”王曰: “越鸟巢南枝,况于人乎? 许之。”〔41〕 4bi\$   
文宗十三年,宋泉州商黄文景、萧宗明、医人江朝东等将还,制许留宗明、朝东等三人。〔42〕62文宗十五年,以宋人萧宗明权知阁门祗候。〔43〕 @ZPTf>J}  
4. 译语、医者、匠人等技艺移民和其他类型移民 u0KZrz  
文宗十一年,命有司试宋投化人张琬所业遁甲三奇法、六壬占,授太史监候。〔44〕 zXU{p\;)\  
显宗 三 年,宋 人 王 福、钱 华、杨 太、叶 清、王 弩、李 太、林 惜 和 叶 居 腆、林 德、王 皓来投。〔45〕 e+ w  
显宗十四年,宋泉州人陈亿来投。〔46〕 9<c4y4#y  
德宗二年,宋刘守全等十四人来奔。〔47〕 nGgc~E$j  
德宗二年,宋申流等十二人来奔。〔48〕 .ehvhMuG|  
汉高祖刘邦 41 世孙刘筌,于高丽文宗三十七年归化。〔49〕 oxXW`C<  
睿宗元年,召投化宋人郎将陈养,译语陈高、俞坦试阅兵手,各赐物。〔50〕 U(LR('-h  
三、宋人移民高丽的特点 =u"|qD  
在韩国的古代文献记载中,虽然移民活动都是用 “投”、“来投”、“来”、“来奔” 等词语表示,然而各种移民活动的特点却不尽相同。就宋人移民高丽的活动来说,就呈现出了明显的精英化趋势。 Q9zpX{JT  
第一,移民的身份集中于少数的社会中高层人士。两宋与高丽均未接壤,故而通过陆路进行 CoXL;\  
的移民活动极少。彼时,海路交通虽然较前大为便捷,但是却限制了迁移的规模,因此,迁往高丽的宋人数量不仅远低于唐人迁入新罗者,同时也低于辽、金人迁入高丽者。如果合计 《高丽史》和 《高丽史节要》中对辽、金移民的记载,将一户或一家计为 4 人,一村计为 20 户,一船计为 50 人,“数万”计为 2 万,“余人”、“余户”均只计前面的整数,人数完全不明确的事例不计入内,那么,迁入高丽的辽、金人也已达到了 8 万人以上〔51〕 Lb 4!N` l  
。尽管如此,这个数字还未包括战俘和史料记载中的阙漏。反观宋人移民到高丽的活动,则很少见到集团式的迁移,以 “户”、“家”、“村”、“船”为单位的明确的移民记载几乎没有。宋人的移民活动多为分散式的个人行为,少或一人,多则十数人而已,如德宗二年,刘守全等十四人以及申流等十二人来奔。 7Apbi}")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