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62阅读
  • 9回复

东莞余屋余氏宗祠与余屋剧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峰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9-06-14
东莞余屋余氏宗祠,是东莞市有名的祠堂,其管理权可能不在余屋。也可能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其宗祠并没有好好修缮,以重光先貌。其五间三进的结构格局,显得规模大,有气势,在东莞这个祠堂保护得很好的地区,也是少见的。象南社这个一村三十来个祠堂的古村落,也多是三间三进,其他三间一进的更多。 }5o?7} ?  
同样的经历破四旧等运动(实际上,上面不是让你去拆祠堂烧旧书)东莞祠堂现在这么多,首先是因为保存下来的多,没有跟风去乱拆,现在经济发展了,又加以重修或扩建。其古建筑保护的关键,在各乡各村执行政策的人,也就是在于管事者的思想。
2条评分威望+25
台灣余氏 威望 +5 加分鼓勵!!! 2012-12-06
thinfo 威望 +20 谢谢提供资料! 2009-06-14
离线yu19451945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07-27
                                      余氏孝思堂记译文 E^8|xT'h6  
  我曾听说,士君子远大的理想能够实现,推行自己的政见,刚正而获得美誉,照耀史册,他的德泽,普遍地留给后世,使千年以后,子孙能继承他的精神财富,沿着他的足迹前进,这样的后人,是值得称赞的。所以《诗经》说:“永言孝思,孝思维则。”《传》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按余襄公家本南粤韶州的始兴人。在赵宋,有辉煌的业绩。下传六世,有孙叫竹轩先生的,迁居东莞。十世孙余泰,字景亨,思慕祖先,于是在侯山建筑一室,匾额称为“孝思”。今年秋天,他准备好详细的原委,往惠阳拜见教育官龙表俊,请我作一篇《孝思堂记》。 qHt/,w='Q  
   啊,孝子顺孙,不忘先世的光辉德业,想日常能接近它,心中铭记它,所以建堂来表达他的孝思。何况孝是各种品行的基础。如果只是孝,但不记住前人所建立的伟大勋业,作为子孙,就没有什么可以激励他的意志了。这样,很少能保持他的家声的。我想余氏一门老老幼幼,常在惠风和畅的朝晨,明月朗照的晚上,踏上这所整齐洁净的孝思堂,想起余襄公的勋业德泽,春秋祭祀,有规定的日子;墓田荒废,想及耕耘,祠虽然在曲江故家,但堂建于侯山胜地,虽然相隔数百里之遥,但思念襄公仍然是很近的。所以现在余氏子孙众多,吉庆延绵,自然无愧于先世。事情大概都是这样:不要在事前夸口,这样做,即使做出盛事,也不会传扬的;不要在人家做出成绩之后再去做,这样做,即使做出好事,也不会是显著的。(需要的是于实事,有独立见解,景亨这样建孝思堂,是最恰当的了。)现在我的景亨是余襄公的后代,资质优异而且好学,气度闲雅,言语温和。《传》说:“公侯子孙,必复其始。”怎么知道景亨以后不飞黄腾踏,被朝廷所用呢?被广大人民寄以很大的期望呢?景亨一定能够辅助君王达到尧舜之治,一定能够给人民得到恩泽如尧舜之时。辉煌照耀,振起于后,不仅仅是表达孝思于这所厅堂,而且是符合做襄公子孙的条件。 r@G*Fx8Z  
     建这堂的时候,来不及议论,于是写了这篇记,作为对余襄公后人的勉励。 "Eh=@?]S_  
    时•明洪武壬午岁乡贡进士、惠州府归善县儒学教谕庐陵周鼎书
1条评分
thinfo 威望 +10 谢谢提供资料! 2009-07-28
离线yu19451945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09-14
                                      弘扬历史文化,振兴伟大中华 ?:r?K|Ku  
                             ——东莞市东城区余屋村与余氏宗祠简介 ?]><#[?'L  
     东莞市东城区余屋村,村前是寒溪河、大莲圹,村前左侧,古榕参天,进士牌坊屹立在寒溪河岸边的石级水步头之上,“进士”两字,金光闪闪,显示余氏贤德风采。村后紧靠侯山为后应的风水宝地。这是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余屋,纵横地域近二平方公里,交通便利,陆路可进出莞龙公路,水路可进出东江。村内外余氏约有3000多人,村内入册人口有1500多人。 E#!N8fQ  
       余屋村余氏(史称侯山余氏),派衍于曲江。自宋工部尚书赠刑部尚书谥曰襄公余靖之孙、屯田员外郎山东布政金紫光禄大夫仲荀第八子、宋大理寺评事三世祖嗣昌•字之才,在南宋年代,他携母粟氏夫人,从韶关曲江迁徙入居东莞莞城紫泥巷,历经四代(四世祖七分支,其中第五支为余仁,五世祖士彬,六世祖元修职郎天与公),至元朝末,七世祖松、竹、梅兄弟三人(德昭号松轩,德新号竹轩,德泽号梅轩)他们又从莞城紫泥巷迁徙到侯山(俗称凹头余屋)。元成宗十二年(1307)德泽迁徙增城碧江。凹头余屋主要由德新创业,垂统建置。从立围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我们侯山余氏,奉余靖为一世算起,子孙繁衍至今为止,已有三十一世了,真是根深叶茂,人才辈出。树发千枝归一本,水流万丈总同源,这是余族的骄傲! ]i {yJ)i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向前发展,余氏子孙的生息繁衍,经一代代子孙的努力,侯山余氏具有实力兴建余氏宗祠。(俗称祠堂),满足子孙敬祖追思活动的需要。 q7 PCMe  
     余屋祠堂在明朝成化辛卯(成化七年,1471)十月开始动工兴建,壬辰(成化八年,1472)二月竣工。祠堂宏伟高大,朴实大方,总面积约有600多平方米,共四进三天井,通风透光透气,其中二进仪门正面扁为“风采流芳”,背面扁为“两朝良弼”,这为纪念祖先一世祖、宋朝名臣、工部尚书赠刑部尚书、谥曰襄公余靖的风采。现字迹清晰可见,书写笔划苍劲有力,这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 pU_3Z3CeE  
    祠堂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建筑构思花尽心力,石柱木柱,横梁竖架,分布均匀、对称,选料上乘,上、下、高、低纵横都能合理摆布,分段分级有数,鳌头翘角,图案别致,整座祠堂显出明代风格,这有极高的文物保留价值。且每进的樟木檐眉雕刻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显出一幅幅大自然的生动色彩,现还原形可见,这些都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L{1sYR%s\  
      余屋余氏宗祠,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据《新修东莞侯山余氏族谱》记载:在弘治元年岁次戊申孟春吉旦,有赐进士中宪大夫知柳州府前户部尚书郎邑人陈嘉言撰的《侯山余氏祠堂记》;在成化丁酉三月榖旦,有余襄公十三世外孙林球撰的《余氏新建祠堂记》;在明洪武三十五年岁次壬午,有承事郎知长乐县事永丰翟韶尚镛记的《侯山余氏孝思堂记》;在明洪武壬午有岁乡贡进士惠州府归善县儒学教谕庐陵周鼎撰的《余氏孝思堂记》。还有为纪念襄公风采的、颂侯山人文风貌的、以及启迪、鼓舞余氏子孙万代都要团结进取、奋发向上、思源报本、永不衰落为内容的多对楹联。 - l X4;  
     为了提高东莞的历史文化品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弘扬历史文化,振兴伟大中华,目前,市已开展旅游资源调查工作,我们侯山余氏祠堂、进士牌坊,已被挖掘为旅游资源上报,有待开发、利用,这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高改革开放水平,坚持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奋斗目标。 PC9,;T&7_  
                                       d,GOP_N8I  
                                               余伟求 hDxq9EF  
                                     2004年9月1日整理于余屋
1条评分威望+20
thinfo 威望 +20 谢谢提供资料! 2011-11-05
离线余华兵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9-09-15
写的好!天下余姓一家人啊!
离线余满河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11-08
居然在这见到了我们村,楼主你都系余屋的啊?
离线余峰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5-08
你好,余满河,不是,我喜游东莞祠堂,当然,余氏祠更要去了!先看了东莞有关这个余氏祠的介绍,去了才知,保护得好的是进士牌坊!太有收获了。到祠堂门口一看,有点不相信:太破旧了,内面可能还包给了私人吧。门是锁的(东莞大多祠堂是本姓老人聚会娱乐的开放场所),幸好正有两人开门说事,我就进去了,还在新安堂匾前鞠了个躬。如果有新的气象,请发图片来分享一下! d*+}_EV)Y3  
另:村落干净,人文气息浓,给人印象非常不错。
离线zsy9339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5-26
世居广东中山  靖公三十二代传孙 《风采堂》
离线xuexioka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8-24
离线台灣余氏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2-12-06
加分鼓勵!!!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3-07-30
余屋余氏宗祠
余屋余氏宗祠 {tP%epQ  
浏览量:33东莞文化网时间:2012-11-12来源: Rqip kx  
[attachment=28402] A#wEuX=[  
iPG0o %  
  余屋余氏宗祠位于东莞市东城街道余屋社区园头巷38号。始建于明成化七年(1471),清代、1965年重修。坐北朝南,五开间四进深合院式布局,沿中轴线从南到北依次为头门、牌坊、中座、后厅,通面阔21.7米,通进深52.7米,占地面积约1144平方米。2004年公布为东莞市第一批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