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25阅读
  • 0回复

漢學的內在緊張:清代思想史上「漢宋之爭」的一個新解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hinfo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9-06-26
張循 :o"9x,  
sV']p#HK0  
摘要 a*kvU"]  
漢學與理學的對立是既有關於清代「漢宋之爭」研究關注的焦點。 MrU0Jrk4+  
事實上,「漢宋之爭」在思想史上的內涵並不止於此,它同時也是清代漢學自身內部「窮經」與「進德」、「考據」與「義理」之間緊張狀態的反映。隨著清代漢學逐漸出現「為知識而知識」趨向,不免與儒學本身重道德、重致用的性格相違背。漢學畢竟還是一種儒學,受到自身內在的限制,不能允許欠缺義理的求知傾向無限制膨脹。既難以抑止考據的興趣、又必須限制這種興趣的發展,以防止它同德行、義理等層面分裂脫節,清代漢學(家)始終處在這種內在的緊張之中。這即是所謂「漢宋之爭」在思想史上更深層次的含義。清季以降,一整套西方學術分科體系逐漸流行於中國,表現為「漢宋之爭」的儒學內部各層次的分裂之勢與西方學科體系相互支援,在清季民初以後導致了儒學最終的解體,儒學內部的「漢宋之爭」也藉此而消歇。在這條學術變化理路中,清代儒學的「漢宋之爭」就好像是提前為中國學術由傳統進入現代做了一番準備,清代學術思想似乎顯示出某種「近代性」的趨向。然而清學是否具有「近代性」?學界的既有研究尚不足以回答此問題,因此對清學冠以「近代性」一類評價時似宜謹慎。 * a ?qV  
關鍵詞﹕漢學、宋學、漢宋之爭、「窮經」與「進德」、「考據」與「義理」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