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337阅读
  • 13回复

丞相--余有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hinfo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7
— 本帖被 washington 执行合并操作(2012-03-26) —
  余有丁,字丙仲,号同麓,鄞县人。余有丁少年时,生得清秀端庄,诚实苦学。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举顺天乡试,次年中进士,授翰林编修。隆庆初,充实绿篡修官。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以右庶子领南翰林,次年为国子祭酒,颇多建树。当时,在学馆念书的学生多喜结伴冶游,讨厌读书。余有丁任祭酒后,觉得这样培养不出人才,便加以禁止,并令诸生相互保证,若故意违犯不报,则共同连坐,严厉惩处。此后,便无人再敢违犯。学风为之一振。他还亲自校订二十一史,并重新刻印,使后学者有所遵循,得益良多。 K]Q1VfeL=  
7j\jOkl V  
  余有丁为官正直,不贪钱财。他在任翰林编修时,常为皇帝起草诏书。前几任编修总是先将诏书写个大略,然后把内容通给受诏者。受诏者为使诏书写得有利于自己,常以丰厚的馈赠让编修为其润色。余有丁说:诏书是皇上说的话,岂可利用草诏之权讨好爱诏者。自余有丁始,凡为皇上草诏,拒绝一切馈赠。 P 4jg]g  
)I9Wa*I  
  余有丁博学多才,很的谋略。万历中,杭州府发生兵变,朝廷派兵部侍郎张佳允为浙江巡抚。张佳允感到为难,便去向余有丁问计。余有丁告诉他:"杭州府内的叛军,如同困兽,明知死亦争朝夕之命。闻说河南徐景星曾率领过这支军队,此人有谋略,有因失职待命蓟门,何不请他来解决这次兵变。"张佳允听从余有丁计策。杭州府内的叛军见是徐景星,便纷纷倒戈,把叛军首领缚至军门砍了首,兵变得以平定。 =lqGt.x  
@-Js)zcl q  
  万历六年,余有丁升史部左侍郎进礼部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政事。他进相位,是丞相张居正临死时推荐。由于处理政事光明正大,待人宽厚,与同僚共事相安无猜,朝政为之一新。晋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末几卒,赠太保,谥文敏。墓址在东钱湖隐学山。 QC*> qo  
d*xKq"+ &E  
  余有丁对故乡东钱湖十分眷恋。他晚年退休在东钱湖月波山建读书楼,在月波寺废址上构筑"五柳庄",林园之美,盛极一时。他写的东钱湖一诗,描绘了东钱湖的景色。 J 4EG  
>>C(y?g  
  钱湖佳胜万山临,映水楼台花木深。 FF"`F8-w>Z  
Gmi$Nl!~  
  开拓平畴八百顷,不知谁祀陆南金。 > ^b6\  
PKhH0O\_U  
links: http://travel.cnnb.com.cn/system/2005/08/18/005007033.shtml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帅乾隆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10-18
余家有这样的人才,是我们后辈的骄傲,值得我学习啊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07-07
丞相--余有丁
余有丁,明朝政治人物,内阁大臣(阁老)。字丙仲,号同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w@U`@})r.  
dQ+{Dv3A  
参见《明史》 B 14Ziopww  
余有丁年少时有勤学苦读之名。嘉靖四十年(1561年)举顺天乡试,第二年登进士第,授翰林院编修。隆庆初年,充实录篡修官。万历元年(1573年)以右庶子领南京翰林院。万历二年,任国子监祭酒,颇有建树。 Q)oO*CnM!-  
时太学生多喜欢结伴闲游,怠惰于学。余有丁任国子监祭酒后,觉得国子监学风不振,便严加禁止此类活动,并下令诸生相互监督检举,如果有违规不报者,则一同连坐受惩,学风为之好转。 Z~O1$,Z  
余有丁曾亲自校订二十一史,重新刊刻,此举流惠于后世学人。 M7rVH\:[-  
万历六年,进吏部左侍郎;不久又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朝廷机务。其入阁是前代首辅张居正逝世前推荐的。 k`H#u,&  
余有丁博学多才,善谋略,处事果断中肯。万历年间,杭州发生兵变,余有丁曾策划镇压。 t)Q6A@$:  
拜少傅、晋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不久逝世,赠太保,谥文敏。 =<nx [J  
+ k1|+zzS  
)@"iWQ 3K  
“余相书楼”是东钱湖有名的旧十景之一,为明代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余有丁所建,位于东钱湖北隅大青山岙中。这里翠峰为屏,绿竹掩映,奇幽绝胜。余有丁晚年在此读书自娱,其庄园遂以“余相书楼”传世。 35 /)S@  
_&0_@  
    但很多人不知道余有丁却是高桥镇岐山村人(就是我家,不过现在已经搬家了~~~~ )。 Y/\y"a  
zd1X(e<|{  
    岐山村现与余姚市相临,它原属于慈溪,1958年划归原鄞县。 )HPt(Ck  
Hggp*(AQK  
    甬梁公路自村前穿过,去宁波可乘602路公交车,附近还有杭甬高速公路入口,岐山村民进出入交通相当便利。 M'Ec:p=X"  
\F_~?$  
    村前有一座山,名为岐山。此山颇像牛头,当地人称它为岐山头。岐山村之名由此而来。只可惜如今山头已被打掉,只像个馒头了。 :el]IH  
+Usy  
    在村办公室,当我们问到是否有余有丁遗迹时,村主任余国炳用手指指紧换村办公室后墙的那进老宅说:“那就是余家大祠堂”走进祠堂,只见里面放了些村里的杂物,显得杂乱。但那雕梁画栋依然在,画面栩栩如生,掩没在青草丛中的堂前石板依然平平整整的。祠堂里的戏台和石碑已不见,但在一边我们看到了两块横匾,字迹遒劲有力、雄浑厚实,一块为黑底金字,写着“明廷硕辅”,落款为“十九孙有丁”;一块为白底金字,上写“敦本堂”,可惜书写落款的那截木板已找不到了。据悉文革前这两块匾还挂在正堂之上,后遗落村民家中。所幸历经劫难,此两匾还是被较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小的时候进去看过,现在已经不记得那里是什么样子了 ~~~) B]):$#{Rxl  
Tyc`U&  
    解放后,余家大祠堂曾被当作村办公室。余姓是村里的一大姓,约占全村1540人口中的70%。岐山旧宅、小佰房三个自然村组成。后新房,据说也都是余姓后代分家而形成的。(我就是姓余哦 ) 3`V #ImV>  
余有丁虽是明代高官,却未能使家乡免受早涝灾害的肆虐。如今74岁的老人余阿狗告诉我们:“过去的岐山啊,是‘烂污岐阳破沿江,十年倒有九年荒。’“岐山村地势低洼,排涝抗洪能力极差,虽濒临姚江,但由于姚江末造大闸,落潮时,江水就干了,江边常常满地是小蟹。晴上十天半个月,姚江水就泛咸,村民喝水难、农业灌溉难,当时村民形容粮食产量之低有这么一句话:“三袋一亩还要连根拔”。(记得小学时候夏天下大雨把学校淹了,停课一天~~~ ) 5.1 c#rL  
>P@JiR<@\n  
    建国初期,宁波建成了姚江大闸,随之上游河动工兴建。上游河的建成,连通了姚江和岐阳西河,大大改善了当地的水利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岐山人从此深深体会到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到目前为止,全村1718亩耕地上已建成2000多米长的纵横交错的三面光水泥渠道,筑成了3000多米四通八达的标准机耕路。最近该村又加入了建设我县沿高速公路综合开发形象工程的行列,目前已建成了“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树成林”的250 亩标准农田。岐山村不再烂污样,旱涝保丰收,粮食年单产达到 800多公斤。近年来,村民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采用“蔺草十晚稻”的耕作模式,使农业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 ;cye 'E  
znNJ?  
    上游河的开通,还使航船通到了岐山,这为当地采石业的发展提供了交通运输条件。1976年起,岐山人开始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开采石料支援其他村人砌石造大寨田。到70年代建成甬梁公路,为采石业插上了翅膀,采石业逐渐成为当地的一大支柱产业。目前全村有采石场三个,每年可产石料3000多吨,为村级经济增加收入20万元左右。石场承包和企业租赁使得村级可用资金近几年每年保持在50万元左右,村民生活面貌大变样。 =wd=TX/  
!|SVRaS  
    我们环村走了一道,随处可见平整的水泥路、崭新的楼房。由于这里曾为岐阳乡政府所在地,岐山村还有一条宽阔的街道,两边街面房子林立,邮局、储蓄所、幼儿园、小学等设施齐全。最近,该村又完成了中心村建设土地测量工作。可以想像,几年之后,岐山村又将换新颜了。 IWRo$Yu  
YPq4VX,  
    短短几十年,岐山村就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对此,余有丁肯定想像不到,如果当时的岐山能有这般青山绿水,他定会将余相书楼建到自己的家乡。 |oYqkP|  
eM3-S=R?<g  
遗迹 @xO?SjH  
|^uU&O;.  
今宁波东钱湖隐学山余有丁之墓 ]VYv>o`2  
T)!$-qdz/  
著作 )_MIUQ%  
h1 y6`m9  
《余文繁公集》 zoj3w|G  
《余文敏公集》十五卷 ;yc|=I ^  
余有丁曾亲自校订二十一史。 &oA p[]  
-y@5% _-  
links: http://bbs.nbradio.com/thread-132836-1-1.html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余策忠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9-07-28
【壬戌首甲三相】   首甲三人無俱至尚書者,惟嘉靖壬戌二十二年中第一人申時行今為少師、中極殿學,第三人余有丁至少傅、建極殿學,第二人王錫爵今為太子太保、武英殿學,光絶前古  
良公三十七代孙,大冶宫台山镐公后裔,:1良→2升→3侃→4晏→5爱→6懃→7籍→8珍→9程→10仲举→11四十一→12元章→13国华→14百三→15铎宗→16德五→17高二→18胜七→19辛四→20秀三→21志仁→22伯良→23镐→24应安→25兴正→26文魁→27希卿→28孔徒→29道扬→30世遗→31作贡→32师汉→33隆棻→34正楷→35延壬→36锦香→37策忠。字派:文希孔道,世作师隆,正(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
离线yu198008196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2-03-17
明朝吏部尚书余有丁
余有丁: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少傅,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太保(赠),谥“文敏”。鄞县人。 <pRb#G"  
+Ck<tx3h&  
出世入仕 寄情山水——明万历大学士余有丁的传奇人生 31k.{dnm  
l,HMm|oU  
>F6'^9|  
资料来源: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2008-7-21 j*<H18^G  
B@G'6 ?  
O8TAc]B  
_n@#Lufx  
  余有丁墓冢。  Zm!T4pL  
LJ`*&J   
  主讲人 戴松岳 DXl3  
4UT %z}[!  
  1982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系,教过6年历史,修过8年地方志,编过12年报纸。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对宁波地方文化较有兴趣。著有《风流千古说慈城》等书籍。另有数十篇学术论文、文化散文和序跋发表于各种报刊和书籍中,其中《姚江是一个奇迹》被选入宁波市中学语文教材,《胸中块垒笔波澜——李邺嗣及其诗文》等论文被收入明清浙东学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原为鄞州日报副总编,现为鄞州区政协教文卫体和文史委员会副主任。 '`&gSL.1a@  
  明万历二年(1574),宁波东钱湖的月波山麓,建起了一座别致的庄园,园名叫“五柳山庄”。消息传出,雅客盈门,连万历皇帝朱翊钧也手书“名山洞府”四个字送来贺喜。东钱湖畔的一个庄园,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影响呢?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说到庄园主人余有丁了。 q@8Jc[\d  
=+;l>mn?O  
  一、北上游学 >uT,Z,7O  
  @a2n{  
  余有丁,字丙仲,号同麓,鄞州区高桥镇岐阳村人。其祖上从舟山迁来,父余永麟以举人身份出仕为官,初为浦城教谕,后又历官为浦江、昆山知县。明嘉靖六年(1527),余有丁生于岐阳。余有丁自幼博闻强记,日诵诗文数千言,文名遍播乡里。当他父亲任昆山知县时,余有丁随父亲北上昆山。昆山有一位大学者归有光,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人称震川先生,35岁时获乡试第二名。但此后参加会试却屡试不第。此时在家读书授徒,从者数百人。归有光的文名极盛,黄宗羲在评介明代散文成就时,推归有光为“明文第一”。说“余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来事无巨细,惟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明文案序》)。与这样一位大学者同居一城,余有丁很想拜其为师。归有光闻知知县的儿子年轻有为、聪敏多才,也有意纳入门下。然而天不遂人愿,最终两人未能成为师生,但归有光简洁朴素的文风和震人心魄的真情给余有丁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并由此影响了余有丁的文章风格。 nX%b@cOXj  
  不久,余永麟昆山任满,擢升为苏州府通判,但未及赴任就去世了。余永麟是个清官,一生不受赠礼。如今去世,家无余财,这使余有丁生活和求学都成了问题,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扬州有位姓郝的富翁慕名请他去教家塾。在三年的教学中,他的学生学业大进,这使郝翁非常满意,而余有丁的道德文章、人品才学也为郝翁所钦佩。于是他资助余有丁到北京入太学深造,余有丁因此成了太学生。 )N$T&  
c"D%c(:4|  
  二、高中探花 xb{G:v  
h pf,44Kg  
  嘉靖四十年(1561),余有丁以太学生的身份参加顺天(北京)乡试,考中举人。第二年参加会试,这次会试的主考官是慈溪人袁炜,与余有丁可谓同乡,袁炜家在慈城,与余有丁的老家岐阳仅一江之隔。他性格豪放刚直,又十分惜才。会试中,袁炜看了余有丁的试卷,十分欣赏,将他置为上等。殿试时,定为一甲第三名(探花)。明代的科举考试中进士分三等,第一等为一甲三人,称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第二等为二甲,取若干名,二甲第一名称传胪,称进士出身,第三等为三甲,取百余人,称同进士出身。余有丁进士及第时,才35岁。 NJ]AxFG  
  这科的鼎甲三人中,状元申时行为南直隶吴江人,榜眼王锡爵为太仓人,探花余有丁为浙江鄞县人。按例一甲三人都入翰林院供职,时袁炜已官拜一品,位至宰辅,常要为嘉靖皇帝起草应酬文章及撰写翰林院中重要文章。每逢此时,袁炜就把这三个门生叫到家里,代他起草文章,稍不如意,就予批评。因余有丁与袁炜是同乡,要求就更严格。三人在这种环境中迅速成熟起来,最终在万历年间同入内阁,同为宰辅,成为万历朝的一代名臣。三个同科鼎甲又同时入阁为相,这在整个明代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3Y\s&y  
  余有丁担任翰林院编修后主要是起草皇帝的诏书或敕文。当时的惯例是接受皇帝诏书、敕文的官员预先写好初稿,送到执笔的编修手中,请编修稍作修改润色即可,并馈赠丰厚的礼物,以期笔下留情,美言奖掖。如此一来,编修不用费心又得厚礼,官员能随心如愿得到好评,使双方满意而正气不存。余有丁初次任事时未知此例,当他接到初稿和礼物时,由惊诧而震怒,断然拒绝,并说:“诏书敕文代表皇上讲话,怎能按你的意图而写?诏敕中的奖掖之辞,只是提高受敕者的名望地位让其获得非分之利,这事万万不能!”拒绝赠礼使余有丁能毫无约束,以公允的观点起草诏敕。受诏的官员原担心不收礼后会出现麻烦,但一看余有丁起草的诏敕用语典雅,评价允当、措辞得当,都心服口服了。此后,贿赂编修写诏敕的陈规陋习就被革除了,写诏敕不受“润笔”之风自此而开。 SG$V%z"e  
  使余有丁赢得声誉的还在于处理突变事件中的智慧。万历时有一次杭州发生了兵变,形势严峻,朝廷派兵部侍郎张佳允为浙江巡抚处理这次兵变。张佳允临行前登门拜访了余有丁,向他请求对策。余有丁分析了这次兵变的原因,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攻心战。他说:这些兵士发动兵变只是一时兴起而为,硬攻要伤多人,不如让人宣抚朝廷旨意。这支部队过去的主官徐景星,在部队中威望很高,如今因失职闲居蓟门,可带他去杭州劝戒兵士。张佳允听后立即将徐景星请来同去杭州,兵士们看到老将军热泪盈眶,一场兵变就这样消弥于无形。 <n1panS  
l+nT$IPF  
  三、考场奇遇 MCO2(E-  
xovsh\s  
  科举制度有利也有弊,历史上有许多才华横溢的人在科场中却常不得志,如唐寅、蒲松龄、杜甫。归有光的科举之路也崎岖不堪,自35岁考中举人后,他连续8次赴京赶考,却每次名落孙山。这一年他已年满花甲,再次赴考,那次正好是余有丁任礼部考官,在阅卷中余有丁发现一张试卷的文笔是如此老辣又如此熟悉,久违的感觉将他拉回青年时的求学时光。这份试卷一定是归有光的!他这样下了定论。为此他力荐此卷为上等,并对同考官们说:“这份试卷文风古朴,议论精辟,必定是昆山归有光先生的!”同考官们看了试卷也点头称好,但对余有丁认定是归有光的试卷却半信半疑。拆封后,果然是归有光的。这一次归有光终于高中进士,却按例成了主考官余有丁的“门生”了。这时归有光已60岁,余有丁39岁,名义上归有光是余有丁的学生,但实际上余有丁一直视归有光为老师。 I>EEUQR/$H  
Kn=0AdM  
  四、筑园湖上 A?bqDy  
QWc,JCu  
  余有丁虽常年为官京师,却崇尚自然,酷爱山水,尤喜家乡的东钱湖,一直有志在湖畔建一座别致的园林,因此他每每留心各地园林特色,见有佳景就绘成图纸,几年后,积累了厚厚的一沓。当他买下月波寺废址后,就精心设计规划起来。 uBK0+FLL@  
  余有丁的园林重在自然造景。五柳山庄枕山面湖,地广百亩,四周是一丈多宽的水渠。渠外侧种了千余株柏树,远看茵绿一片;渠内侧遍种桃、桑、竹,春暖花开时红绿相间。庄正门用大木筑成,上挂“五柳门”匾,门前便有五株婀娜婆娑的垂柳。门厅称“日涉园”,为三间平屋,没有奢华浮饰,尽为田家野趣。 ypgM&"eR  
  山庄内分为几个大单元,各成天地又相互呼应,曲径联络,绿荫间隔,使人莫测深浅。 eBH:_Ls_-^  
  山庄内的园林,集山水亭阁于一体,聚淡泊风雅于一身,以荣秀奇险四种格调造景布局,以一泓清水引带,一叶扁舟牵动而贯通各方。人工乎,尽得自然;天成乎,皆出匠心。充分体现了余有丁崇尚自然的审美情趣。 #*q]^Is"  
  五柳山庄可谓东钱湖畔的大观园,在近百亩的园地里,因地制宜,因景设点,成为东钱湖畔的胜景,后因余有丁入阁为相,五柳山庄也被称为“余相书楼”,成为钱湖十景之一。 :C>iV+B j  
  余有丁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时,写过一首《过广陵怀旧》的诗: 6J\ 2 =c`  
  三月莺花压酒楼, R`Fgne$4  
  依然二十四桥头。 I-}ms  
  满城烟雨隋宫夕, }S8aR:'  
  两岸帆樯楚水秋。 *RxJ8.G  
  西下龙门怜旧好, Pjk2tf0j`  
  东归雀舫试重游。 "b~C/-W I  
  故人落落今无几, u4IK7[=  
  搔首江天数点鸥。 nhdZC@~E0  
  在三月莺花燕语中追忆流水华年和零落无几的旧友该有多少惆怅和无奈? nKzm.D gt_  
ij!d-eM/b  
  又如春天将近,雪夜中独宿官署时有感而发写了一首《署中雪夜》: 2zqaR[C  
  春来雪满秣陵关, p~@,zetS  
  天地探春春自闲。 TdgK.g 4  
  四壁寒光握玉署, f~T7?D0u}N  
  千门夜色照钟山。 xcr2|  
  月迟影动帘旌外, ,fp+nu8,  
  风细声沉铃索间。 &N^~=y^`C'  
  却忆故山湖色好, KkZx6A)$u  
  哪能清梦不飞还。 ;stuTj@vH  
  身在官署中,萦回在余有丁脑海中的却仍是故乡宁波的山水。 J _O5^=BP  
@q'kKVJs  
  五、魂归故里 J 6KHc^,7  
J{ju3jo  
  万历十年(1581)六月,大学士、内阁首辅张居正病危,病危中的张居正深知他的事业需要人来继承,又深知余有丁的学识才干足以当此大任,于是竭诚推荐余有丁。就在张居正去世的前一天,朝廷任命余有丁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中枢机务。明代自洪武后期不设丞相,内阁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此后余有丁被称为“余相”。 |'?vlUCd  
  余有丁入阁后,与张四维、申时行同为阁臣,同事之间相互支持,共同辅政,一改嘉靖年间阁臣的倾轧之风。张居正去世后,御史丁此吕弹劾兵部员外郎嵇应科等人在乡试、会试中为张居正儿子张嗣修、懋修营私舞弊,尔后又牵涉到内阁宰辅申时行、许园等人,双方僵持之际,余有丁密奏万历皇帝,认为为了这样已经过去的事件,导致两位宰辅坚决不愿任职的状况是不利于治理国家的。在听了余有丁的奏言后,万历皇帝让太监持亲笔信劝慰众臣,一场行政危机于是化解。 }Ja-0v)Wf  
  万历十二年(1584)十一月,宽宏儒雅、淳厚简朴的余有丁病重去世,享年57岁。为悼念余有丁,朝廷辍朝一日,谥“文敏”。故称余文敏公。著作有《史汇刊误》、《子汇》等,后人将其著作合编为《余文敏公集》。 ^ #:;6^Su  
  余有丁死后归葬于湖边的隐学山中。其庄园与墓地隔湖相对,以其雄奇简朴的建筑和庄严肃穆的氛围遥相呼应。世事沧桑,山河陵替,昔日五柳山庄已了无痕迹,而隐学山中的余有丁墓历经劫难依然留存。每当游人在晨光暮色中遥望那一片湖水时,总会想到华表高耸、墓道庄严的余有丁之墓,想到与之隔湖相望的“五柳山庄”。也许,清代诗人忻恕的诗能表达后人对余有丁的追思和怀念。 D;Qx9^.  
  小筑园林息宦情, 8o5[tl ?w  
  湖山从此结新盟。 yvB]rz} i  
  晓吟竹叶当窗碧, ;\RV C 7  
  午听茶声入梦清。 Sb`[+i' `  
  子昔山中栖宰相, G8M~}I/)  
  于今洞里访先生。 9\_s&p=:.  
  游人欲问读书处, xvTtA61Vp  
  夜半楼头月尚明。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由余——余靖公——太一郎——斌公-福-积-玉-有-士-师-日-大-成-宏-才-经-济-远-万-代(世)-永(颂)-昌-隆-明-。。。。。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2-03-17
还不错,很久没有记录了,赶紧继续…………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2-04-05
  余有丁  (1527~1584) 字丙仲,号同麓,明鄞县人。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编修,执草诏敕。隆兴时授实录纂修官,迁太子洗马兼修撰,侍太子(后为神宗)于东宫,继晋左谕德兼侍读。以疾请归,不准,改官南京。得便常回里,购山于东钱湖畔,构筑亭榭欲终仕途。1574年(万历二年)升南京国子祭酒,手校二十一史,重予刊印。越两年,病居东钱湖,后起为少詹事,升太常寺,历礼部左右侍郎,寻改吏部,充会典副总裁。1582年(万历十年)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晋太子太保。辽东滇南告捷,以赞助策划功加少傅、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卒谥文敏,墓在东钱湖畔,残碑尚存。 = o(}=T>:"  
+Ug &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2-04-19
余有丁
 
类 别:探花朝 代:
曾用名:生卒年:1526~1584
字:丙仲号:同麓
籍贯(古称):浙江鄞县籍贯(今称):
及第时间(中历):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及第时间(西历):1562
科 别:壬戌科名 次:进士第三人
授 官: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谥 号:文敏
著 作:
  O%kX=6  
  余有丁(1526~1584),字丙仲,号同麓,浙江鄞县人。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1562)壬戌科申时行榜进士第三人。 Dx27s  
  此科座主袁炜,靠写青词入相,所取一甲申时行、王锡爵、余有丁皆在翰林供职,每有应酬文字或皇上所派撰事玄诸醮章,以至翰林馆中重要文章,都要叫这三位门生到他的私宅,代他属草,稍有不如意,先是厉声呵叱,继而恶语相向。余有丁本与袁炜同郡,一次袁炜竟大骂道:你怎么得名“有丁”,当呼为“余白丁”。其傲慢无礼到了如此之地步。有时入直西苑,为皇上准备笔札,袁炜竟将房门反锁而去,屋内连饭食酒菜也不备,三个人从早至晚都饿着肚子,每每以菜色而归。 vJfex,#lv  
  万历元年(1573),余有丁升为左春坊左庶子,掌南京翰林院事。万历二年(1574),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后又任礼部、吏部侍郎。万历十年(1582)六月,张居正重病不起,举荐余有丁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九月,晋太子太保。当时首辅张四维回家守孝,状元申时行出任首辅,余有丁与同榜榜眼王锡爵同居内阁,他们三人同舟共济,相无嫌猜。在明朝二百多年以来,一甲同为内阁,惟壬戌一科而已。 ZtfPB  
  余有丁生平性阔,尤喜宾客,不设城府。及卒,神宗震悼,辍朝,遣文书官刘恺前往视丧,赐银币、米、烛、柴、炭等物,予祭九坛,又派朝中官员护丧归葬。谥文敏。
9IC|2w66  
诗 词:
  0"L_0 t:  
过广陵怀旧
三月莺花压酒楼,依然二十四桥头。
满城烟雨隋宫夕,两岸帆樯楚水秋。
西下龙门怜旧好,东归雀舫试重游。
故人落落今无几,搔首江天数点鸥。
=)3tVH&  
注释: #yk m  
①隋宫:指隋炀帝下扬州时兴建的离宫行苑。又称江都宫。②龙门:即禹门口。在山西省河津县西北和陕西省韩城市东北。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门阙,故名。③雀舫:古代形似鸟状的游船。
宿新寺
八月乘槎客,秋风两袖清。
故乡千里隔,新寺一灯明。
狷啸横山月,鸿悲入塞城。
老僧时款坐,笑我绊浮名。
g3(fhfR'RN  
注释: 8`*Wl;9u  
狷:拘谨无为。引申为孤洁。.
阻风黄河寄友
黄河愁欲破,落日乱啼鸦。
岸折疑无路,春深不见花。
尘沙迷贾道,草色没人家。
北望长安处,那堪老岁华。
K -!YD}OF  
注释: mh"&KX86W  
贾道:通往商户之路。
友游长安余适卧病未与辞别怅然有怀
那堪摇落后,况复别离愁。
一失即千里,相看柰九秋。
谩裁王粲赋,不上李膺舟。
送送无能远,风前一倚楼。
d3AOuVUf  
注释: gh3XC.&  
①柰:同奈。好何,怎样。②王粲:建安七子之一,字仲宣。博学多识,文思敏捷,善作赋。③李膺:汉颍川襄城人,字元礼。桓帝时累官至司隶校尉,反对宦官专权。太学生称之为“天下楷模李元礼”,以得其接见为登龙门。
署中雪夜
春来雪满秣陵关,无地探春春自闲。
四壁寒光摇玉署,千门夜色照钟山。
月迟影动帘旌外,风细声沉铃索间。
却忆故山湖色好,那能清梦不飞还。
G_{x)@  
注释: %SL'X`j  
①秣陵:地名,在今江苏江宁县。②玉署:玉堂署之省称。指官署。③钟山:山名。即紫金山。在今江苏南京市东。④种玉:杨伯雍居终南山,常汲水于岭上以供人饮。三年有一人饮后与之石子一斗,谓选好地种之可生玉,并可得好妇。杨种石果得玉,并娶一好妻。
灵谷寺松关
松关寂历不知年,万仞虬枝欲破天。
安得逃禅栖此地?因之种玉弄苍烟。
ika/ GG  
注释: NuKktQd  
①松关:犹柴门。②虬枝:盘屈的树枝。③逃禅:指遁世而参禅。
送张崌崃
客行新霁后,曙色启城头。
晓径穿云湿,春塘带雨流。
江篱牵客思,山鸟唤春愁。
底事新芳歇,王孙不可留。
^<#08L;  
注释: j()<.h;'  
①底事:何事。②王孙:原指王者之孙或后代。泛指公子。
东湖杂作
天上长虹百尺飞,忽垂湖面弄清辉。
夜深欲驭天风上,伴却婵娟露下归。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2-05-11
余有丁(1527年-1584年),明朝政治人物,内阁大臣(阁老)。字丙仲,号同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x2Q:&.H`  
s*.CJ  
经历 N6Mo|  
参见《明史》 w,fA-*bZ 0  
e"9 u}-Q@  
余有丁年少时有勤学苦读之名。嘉靖四十年(1561年)举顺天乡试,第二年登进士第,授翰林院编修。隆庆初年,充实录篡修官。万历元年(1573年)以右庶子领南京翰林院。万历二年,任国子监祭酒,颇有建树。 .}W#YN$  
/g}2QmvH  
时太学生多喜欢结伴闲游,怠惰于学。余有丁任国子监祭酒后,觉得国子监学风不振,便严加禁止此类活动,并下令诸生相互监督检举,如果有违规不报者,则一同连坐受惩,学风为之好转。 B]Vnu7  
UruD&=AMK  
余有丁曾亲自校订二十一史,重新刊刻,此举流惠于后世学人。 OU&eswW  
+X)n}jh  
万历六年,进吏部左侍郎;不久又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朝廷机务。其入阁是前代首辅张居正逝世前推荐的。 6[g~p< 8n}  
t?J Y@hT*  
余有丁博学多才,善谋略,处事果断中肯。万历年间,杭州发生兵变,余有丁曾策划镇压。 ].Mr&@  
MRzrZZ%LQ  
拜少傅、晋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不久逝世,赠太保,谥文敏。 LwDm(gG  
r,^}/<*  
[编辑] 遗迹 x!$Dje}  
余有丁之墓在今宁波东钱湖畔隐学山,残碑尚存。 " jefB6k9h  
2K/+6t}  
[编辑] 著作 Sb_T _m  
《余文敏公集》十五卷 UO-<~DgH  
[编辑] 外部链接 =\v./Q-  
甬上人物——余有丁 宁波档案网 &=SP"@D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2-05-24
  余有丁壬戌科申时行榜探花,此科座主袁炜,靠写青词入相,所取一甲申时行、王锡爵、余有丁皆在翰林供职,每有应酬文字或皇上所派撰事玄诸醮章,以至翰林馆中重要文章,都要叫这三位门生到他的私宅,代他属草,稍有不如意,先是厉声呵叱,继而恶语相向。余有丁本与袁炜同郡,一次袁炜竟大骂道:你怎么得名“有丁”,当呼为“余白丁”。其傲慢无礼到了如此之地步。有时入直西苑,为皇上准备笔札,袁炜竟将房门反锁而去,屋内连饭食酒菜也不备,三个人从早至晚都饿着肚子,每每以菜色而归。 >-0b@ +j  
  万历元年(1573),余有丁升为左春坊左庶子,掌南京翰林院事。万历二年(1574),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后又任礼部、吏部侍郎。万历十年(1582)六月,张居正重病不起,举荐余有丁为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九月,晋太子太保。当时首辅张四维回家守孝,状元申时行出任首辅,余有丁与同榜榜眼王锡爵同居内阁,他们三人同舟共济,相无嫌猜。在明朝二百多年以来,一甲同为内阁,惟壬戌一科而已。 x~."P*5  
  余有丁生平性阔,尤喜宾客,不设城府。及卒,神宗震悼,辍朝,遣文书官刘恺前往视丧,赐银币、米、烛、柴、炭等物,予祭九坛,又派朝中官员护丧归葬。谥文敏。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