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96阅读
  • 1回复

关于冢斜余氏族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hinfo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8-05-05
  苍翠的巍巍群山环抱,幽深的明清台门相间,自1401年余子陵来此开创基业起,大禹的子孙们在绍兴县稽东镇冢斜村这片土地上已经传承了600多年。 QP?eK W9 :  
-5X*y4#  
余氏子孙源自禹王第三子罕 x )w6  
N"k IQe*}1  
  “冢”,坟墓,“斜”,宫人。相传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宫人多葬于此,冢斜村即由此得名。据了解,冢斜村共有村民600余人,余氏为第一大姓,有500余人。 9V/:1I0?&0  
{37v.4d;  
          根据在会稽明德堂老谱基础上续修的《冢斜余氏宗谱》的记载,及通过对下邳余氏、兰田余氏、萝蔓圹余氏、婺源余氏、琅川金峰余氏、诸暨暨阳余氏等家谱的研究和相关史料的多方考证,市党史办副主任余一苗发现,冢斜村余姓的演变是一个禹-余-由-佘-余的过程,源于禹王的第三子罕封于涂山,而禹娶涂山氏,涂有余字,遂赐罕为余氏,自此逐渐形成了冢斜这一大禹后裔余氏的集聚地。从罕封涂山算起,大禹后裔已在此传承了117世。 ,e93I6  
PgMU|O7To  
        2003年后,冢斜村民自发地恢复了每年祭禹、祭祖的风俗,因此冢斜堪称绍兴惟一可与禹陵村比肩的大禹后裔集聚村。 r&0IhE  
JQ"R%g` 8  
  禹王子孙代有人才 -qNun3  
.tQeOZW'  
  冢斜村余氏先祖和近代出过不少历史人物,古代有伯侯、司寇、国君、五军都督、御史等,明朝有状元兵部尚书余煌,清代有名臣河南布政使余炳焘。 Zv|TvlyT"  
}P*x /z~  
      据冢斜村委主任余晋锐介绍,余氏子孙老一辈的基本上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但年轻人天地宽广得多了,有外出做木匠、油漆工、泥水工等手艺活的,也有在本地教书、办企业的,如《冢斜余氏宗谱及冢斜村志》一书的副主编之一余雅堂就在去年刚刚创办了一家休闲农庄——大龙山农庄,成为余氏村民创办的4家企业之一,吸引了不少绍兴市民驱车前去休闲观光。 2|}`?bY]i`  
:c}"a(|  
        余生木则是冢斜村祭禹、祭祖等事务的负责人,掌管着1760年建成的余氏宗祠的大门钥匙。他原在稽江镇担任文卫副镇长,获得过“市级优秀公务员”、“县级优秀党员”等称号,但2001年1月6日的一场车祸改变了一切。全身13处骨头断裂,在医院躺了两个半月后,余生木坚强地站了起来,并于次年6月起与余一苗、余雅堂等人开始着手编写村志。一年多后,由村民自发捐款、香港某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大16开本,厚达800余页的精装本《冢斜余氏宗谱及冢斜村志》终于正式印行。 9YEE.=]T  
uWDWf5@  
      冢斜村的祭禹风俗 0@>  
zXaA5rZO  
  记者昨日走进余氏宗祠,迎面看到的就是一幅余氏先祖大禹像,两旁是一副对联:“余氏泗水始百川流长,余氏大禹源千古留存”,而大禹像前的香案和两旁陈列窗里的祭禹活动照片,让人依稀看到了冢斜村民祭禹的热闹场景。 o7kQ&w   
lXip%6c7  
      据了解,冢斜村历来有祭神祭祖的风俗,宗谱中记载:“神天子,岁遣大臣来祭,奠社稷,福苍生……岁首及秋成,里人虔修祀典,歌舞以奉之……乡音乐喧天,旌旗蔽日,欢呼颂祷,声动山川……”直到今天,当初朝廷派大臣来祭典时大臣住的房子和马夫住的房子及关马的马厩还在。为此,冢斜村自2003年起自发恢复了祭禹、祭祖的风俗。2004年1月7日,冢斜村举行了第一次祭禹暨《冢斜余氏宗谱》首发仪式。自此,每年的这一天,冢斜村都会举行祭禹、祭祖活动。 U[G5<&Z^  
UL0n>Wa5  
        讲起第一次祭禹的场景,余生木至今难掩激动之情。他告诉记者,与绍兴的公祭大禹陵相比,冢斜村的祭禹活动虽然在气势上相去甚远,但基本程序却颇为类似。当时,上级领导和来宾与村里的老领导和长辈分站两排,由冢斜村党支部书记余萃玉任司仪,稽东镇党委书记宣布祭禹开始,然后鸣炮奏乐,由村委主任余晋锐宣读长达192字的祭文,向大禹敬酒,上级领导讲话,再由余生木汇报宗谱的编写情况,领导向余氏子孙的4个代表赠送家谱等,仪式之后还请来了浙江省小百花越剧团前来助兴,并组织各方人士共商冢斜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大计,整个活动丰富多彩,吸引了四邻八乡的村民前来观瞻。此后的两年,祭禹活动依然热烈,而所有费用均由村民自发捐款。 f"Kl? IN8  
C *]XQ1F4  
      各界人士热议冢斜文化 ~}g) N  
\OVw  
  学者钱茂竹表示,禹葬会稽,自古不疑,因此绍兴大禹陵为祭禹主要之地,历史上祭禹主要有宗室族祭、皇帝亲祭、遣使特祭和春秋例祭四种,而除在大禹陵祭禹外,还有京师郊祭、立殿庙祭和生辰遥祭这几种,虽然制度完备程度和大典的隆重程度各有不同,但时至今日,祭禹无疑已成为一项具有丰富内容和民族传统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尤其在目前绍兴争取将祭禹升格为国家级祭祀活动的形势下,挖掘祭禹文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冢斜村作为大禹后裔的集聚村,其祭禹风俗正好为2006公祭大禹陵活动提供了一个研究、参照的对象,有关部门应该对此引起重视。 ;"]?&ri  
"#]V^Rzxh  
        禹王后裔余氏子孙余一苗认为,《冢斜余氏宗谱》是在会稽明德堂老谱的基础上续修的,而该谱是由范仲淹作的序,史料非常珍贵,文化内涵很高,加上《冢斜余氏宗谱》作为又一部完整的大禹宗谱,给研究大禹历史,研究自夏王朝以来4000多年的文明史,提供了难得的史料,所以冢斜村光是一部宗谱就够子孙后代研究了。 j1K?QH=e#{  
F32U;fp3  
        绍兴市老领导陈礼安曾在冢斜蹲点,在冢斜举行第一次祭禹活动时,他也应邀出席了典礼。他认为,冢斜村除了余氏宗祠及永兴宗祠这两大著名建筑外,还有保存完好的老台门、朝西台门、高新屋、新台门、下新屋、上大院这6座明、清古台门,加上丰富的历史传说及周边秀丽的风景,因此冢斜村不仅仅是一个大禹后裔的集聚村,更是一个充满文化含金量,极富旅游开发潜力的古村落,如何对其进行充分的保护和合理的开发是一个值得余氏子孙及有关部门研究的问题。 5](,N^u{):  
7%yP5c B  
links: http://www.zjww.gov.cn/news/2006-04-05/1133076.shtml 4_w{~  
A2"$B\j1  
_Sult;y"u  
浙江绍兴有一个大禹后裔聚集村 uY:u[  
ju(QSZ|;  
  在2006年3月31日举行的大禹精神研讨会暨《大禹研究概览》一书首发式上,与会专家以21篇论文对大禹的生平、后裔、遗迹及精神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学者余一苗还提出一个新发现:绍兴县稽东镇冢斜村也是大禹后裔的聚集村。 Mf`@X[-;  
Uc5BNk7<=  
  大禹的传说在古越大地流传已久,与此同时,关于大禹是否是土生土长的绍兴人却也成了绍兴人心中的一个结。 7_ao?}g  
99?: 9g  
  在研讨会上,来自绍兴各行各业的20多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发表了他们从各个学科对大禹传说进行研究的心得,并形成了统一的观点:禹,是在越地土生土长的人物;禹,是绍兴人。 H05U{vR  
OM#eJ,MH<)  
  在研讨会上,学者余一苗提出一个新观点:余氏系大禹后裔,绍兴县稽东镇的冢斜村和禹陵村一样是大禹后裔的聚集村。 Gcd'- 1  
LLW xzu!<  
  据了解,冢斜村至今有余氏500余人,占全村人口的80%左右。从2003年后,冢斜村村民自发地恢复了每年祭禹、祭祖的风俗。对此,余一苗表示,根据在会稽明德堂老谱基础上续修的《冢斜余氏宗谱》的记载,及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多方考证,发现冢斜村余姓源于禹王的第三子罕,罕封于涂山,而禹娶涂山氏,涂有余字,遂赐罕为余氏,自此逐渐形成了冢斜这一大禹后裔余氏的集聚地。 w $z]Z-  
;8> TD&]{  
  与会专家和学者认为,余一苗的研究证明,《冢斜余氏宗谱》是又一部完整的大禹宗谱,这对研究大禹历史,对研究自夏王朝以来四千多年的文明史,提供了难得的史料,文化内涵极高。 2j*o[kAE  
J G3#(DVc;  
links: http://iptv.zjol.com.cn/05iptv/system/2007/04/10/008322907.shtml br_D Orq|  
[+z*&~'  
*/E5<DO  
余氏古村
j5]6 CG_  
        车头南行一公里,有村名"冢斜"。据康熙《会稽县志》载:“冢斜在平水三十余里,接嵊界”。注云“相传越之坟墓多在所谓斜者,如唐宫人斜之类”。按该志共分19个篇章,它把斜归在“祠祀”篇的“墓”中,可风冢斜村名显然与该地曾有过许多越国贵族的坟墓有关(而且全志涉及“冢”者仅三处除冢斜外,另两处一为若耶大冢,一为八仙冢)。考查字书,都说“斜”,是以地形倾斜得名的地名。冢斜村背靠大山,面临大溪,北高南低,全村地形倾斜。或许也可作为村名来历的印证。冢斜全本二百四十三户八百多人口中,有七百六十余人姓余氏。2003年,一部至少尘封了1000年。历经8次修订的《余氏宗谱》浮出“水面”,原来这里700多姓余的居民全是大禹的子孙。 3v7*@(y  
gQ~X;'  
      冢斜余氏祠始建于公元1760年,共16间,总面积为560平方米,分两进,前后进各五间,两旁侧厢共6间。正中挂有“明德堂”匾额。正厅落柱全用22根高5米,圆0.5米的青石柱。前进建有戏台,整个建筑气势恢宏。戏台用材讲究,雕饰华丽,台柱雕有活生生的人物,上有龙凤对应的雀替,戏台顶端藻井由十三行斗拱旋转迭压而成,制作十分科学而且精美,俗称“鸡笼顶”。据称,此戏台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方圆几十里所罕见的一个祠堂戏台。 8^ezqd`  
{t1 ;icu  
links: http://www.invest0575.gov.cn/portal/ziwangzhan/message_display.jsp?article_id=20070528000063 tNbZ{=I>  
L! DK2,  
F ;;\I  
关于<绍兴冢斜余氏家谱> (c=.?{U  
第 27 条记录 L?slIGp%-  
d"Aer  
【题名】绍兴冢斜余氏家谱: 不分卷 yE4X6  
【作者】余同书纂修 Td"_To@jd  
【版本】民国8年(1919), 木活字本 ndCHWhi  
【居地】浙江, 绍兴 zF-R$_]av  
【堂号】明德堂 luj UEHzp  
【先祖/名人】始迁祖:[明]余子陵 uKL4cr@  
【摘要】始迁祖子陵,明代自山阴潘彭迁会稽冢斜。谱存谱序、诗文、传记、墓志铭、历代仕宦、世系等。传记中载有太平天国事。 n B .?=eUa  
【索取号】7544 ;[,r./XmH  
io1hUZ  
上海图书馆余氏族谱目录大全
1条评分威望+5
台灣余氏 威望 +5 感谢您分享的资料! 2013-02-01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台灣余氏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3-02-01
感谢您分享的资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