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94阅读
  • 0回复

中国古代封爵制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hinfo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9-08-21
    中国古代君主授予贵族和功臣爵位的制度。它是历代君主为巩固其统治地位,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而实行的一种封建等级制度。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有些爵位可以世袭。受爵后通常可得到食邑或相当数量的财富。封爵制度在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中有相当大的发展变化。 losm<  
zgRZgVj  
  中国古代封爵制度起源于何时,学术界尚无定论。传统的看法认为起源于夏代,但这种看法已被否定。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起源于商代。商代疆域分为内服与外服。内服由商王直接统治,外服则分给侯、伯等,分封就是最初的封爵。另一种意见认为,商代的分封并不等于封爵。因为在商代,受封的有商王的妻及子(妇、子),有外围边防之官(侯与伯),还有近郊耕作之官(男与田)等几类人。侯与男并无严格区分,也无等级之别。即使到了西周,公、侯、伯、子、男也只是国君的通称,并非爵禄。直到战国时代,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实际上,封爵制度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不同的看法主要由于所取标准不同。五等爵制到了战国时期方才完备。 {I0b%>r=  
/~[+'  
  封爵制度与宗法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初的受爵者仅是王族。《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战国时期,秦国从商鞅变法以后,取消王族封爵,立二十等爵制以赏功劳(主要是军功)。从最高的二十等到最低的第一等,依次是:彻侯、关内侯、大庶长、驷车庶长、大上造、少上造、右更、中更、左更、右庶长、左庶长、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不更、簪□、上造、公士。西汉以后,皇族封爵与功臣封爵并存,一直延续到清代。 ^F2 OTz4n  
X-2rC  
  秦以前君主称王,封爵中最高的一等为公。秦始皇称帝,西汉以后最高封爵为王,皆封与皇子。西晋以后,皇族封爵与功臣封爵名称合并,但最高一级的王、亲王只封与皇族。至明代,在爵位中加镇国将军、镇国中尉等名称。清朝皇族爵位分十四等,其中贝勒、贝子是满语“天生贵族”的音译。 3<.]+ukm  
ATx6YP@7~  
  爵位与官职有一定关系。西周所封公、侯等爵,对周天子称臣,在封国内就是君主,官爵合一。此后,总的趋势是官与爵逐渐分离,但在某些时期仍有例外。西汉、西晋及明朝初期,宗室王在封国内有军事、行政权,势力逐渐膨胀,先后酿成“七国之乱”、“八王之乱”、“靖难之变”等,严重威胁着皇权。在其他时期,爵位只是一种荣誉称号,因其与皇帝关系的亲疏(皇族封爵)及功劳大小(功勋封爵)而有高低之分。 qNb|6/DG  
9D@ $Y54  
  爵禄在古代往往连称,受爵后必得禄。西周时,公、侯是封国内的君主,封国内的财政收入全归其所有,但公、侯要对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交纳贡税、朝觐述职等义务。以后封爵都有一定食邑,但不是自己征收,而是由王朝拨给。后来食邑变成了一种虚名,只有在爵位前加所谓“食实封”若干户,才能享有相应的封户租税,或从国家领得一定封赐。 o zg%-  
.x\fPjB   
qZw4"&,j$  
VG FWF3s  
爵与爵位 [4qCW{x._  
9 {&APxm  
+!_?f'kv`  
w\(LG_n|  
    爵,是饮酒用的酒杯,只是形状在今天看来有些怪怪的。 ?t;>]Wo;  
    爵下面有三条扁扁的长长的尖足。中间是圆筒形的杯身,杯身的一侧安装一个把手,可以很方便地把握和举持。口部最特殊,圆形的器口被向两侧拉长,前端开出一个长长的凹槽,将爵侧倾,酒便可顺着这个凹槽流出来;后端则上翘,形成一个尖尖的尾巴,主要起保持器体平衡的作用。最怪的是,爵口上还站立着两个像蘑菇或是伞形状的小柱。据考证,这两个小柱可能是用于拴挂香料包的,就像我们今天喝袋装茶一样,香料包泡在酒里,喝酒时香料包因拴在小柱上而不致于被一起倒出来。也有人说,古人不剔胡须,成年人胡子都很长,这两个小柱可以分开胡须,使饮酒时胡须不会醮上酒。 O<}^`4d  
    这种样子奇特的酒杯并不实用,故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就基本上消失了。但是,青铜爵是商和西周时期高级贵族使用的酒杯,中国古代用来表示贵族等级的爵位就是由青铜爵而来。 b1X.#pz7F  
    商周时期的贵族饮酒有着十分严格的制度规定。《礼记•礼器》记载:“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贵族们使用酒杯,依身份高低贵贱而有严格的区别,只有身份最高贵的贵族才能使用铜爵。在当时,用铜爵饮酒,并非专为饮食,更是着重于“礼”。正因为贵族们使用不同等级的酒杯,后来出现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y^)&L$=  
_-NS-E  
[转帖]爵位制度与华夏民族古代爵位分为王、公、侯、子、男。爵位系统中,王、公、候、为同一层次,为领导者,其领导的本质在于“内圣而王”。为王者颁号施令,自不待言;而公者,反私之谓也。己身已非私属,佐王而赴天下,其内在要求则以公器为事。公器者,道也。故后代有“三公坐而论道”之论;候者,就行政之外在而言,异地而治,以补王、公之缺的双重职能。其补王者如夏、商、周之代。内在要求则以具圣、道之规模为要,所谓明明在下是也。侯之大者为伯,圣、道高隆而礼义完美足堪表率者也。子者,为王、公、侯之后裔,号曰公子,继统之者。此统外为行政、内为道统。就内在而言,子者以天出生,故有天子之谓!为统称,非如后来之专称。 ?(8z O"  
   王、公、侯之代、及子之继统因守土之责重,故多不易地,权柄、号令转移而至。此大异于今日号令地不动而人迁移也。 ~&E|;\G  
男者,现实中非以天出生,但行为、言行的礼法之训不稍或缺也——现今“男人”之谓多同此义。 #xWC(*Ggp  
《大行人》谓“九州之外谓蕃国”。《曲礼》谓“其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春秋传》“然九州之外,其君皆子男也”。 0 O{Y Vk`  
《大行人》之“大行人”非为今日任何一个人皆称之谓也,乃能“行大”之者也(此为古法倒文,以动变名加主词),其成就至少为子。而“大行”之远恐非今天所能测度,是否传教不得而知,有待进一步研究。 +B*8$^,V)  
从《大行人》、《曲礼》、《春秋传》则蕃国皆为华夏之上帝子民也!非上帝之子,即为上帝之民者也。故蕃国必有上帝之民之谓,亦必有上帝之子之谓。于今之典籍可考者,则前有希伯来古族,后有匈奴之王。(希伯来若以同音对训,则为“西伯来”,即“古伯”之西行教化也。同理者“阿古柏”即“阿古伯”也。至于何时、何伯?有待进一步考据。按,华夏古族从伏羲即始称王。《易》有证。又按,此为文化学研究之说,不存宗教高低之论。有宗教情结者可不以为据)上帝者也,乃归上之王也。“帝,奠;皇,往”。故帝、皇皆为后代对前王尊益(加部首言)之称。 TO\%F}m(  
   故上帝之子与上帝之民皆古前王之遗绪也。 Q:LyD!at  
上古之称子,非仅如现代生儿子之谓,乃血统和法统之双谓。以天出生之谓子。是公子内成就之爵号。故爵号源于内成就者也(故古中国行政系统称谓大别于一般自然的 “君”、“酋长”)。三皇之世唯传此法,故有太典之称。太典者,即大典者也,大法、大经、大道者也。五帝之世,外成就得以隆兴,行政体系得以建立。“行政”为“政行”名化之倒文。“政者,正也”。判定依据为内成就法,故古来有“内圣外王”之命题。为便于识别,故有少典礼法系统的成文法之建立。故老子言孔子谓“汝所言迹也,非履也”! >K`.!!av,Y  
现代学术“民学”盛行,“人学”凋落,“人”、“民”不分。国外汉学刻意矮化中国与华夏,以至有殷为东夷、周为西羌等等指鹿为马的怪论。国人不识,误以为真。留学者,贩彼西货,自以为得不传之密。殊为可叹可悲!而西人用意无非是在紧缩华夏民族的的古生存空间,其现实意义无非是制造中国占有领土不合理法之所谓学术依据,借以制造领土分裂和中华民族虚无的气焰。 Z2chv,SqCJ  
   古文献学上,“黄帝肇九州”、“九州之外谓之蕃国”。蕃者,藩属者也,其君多为华夏先祖。此种局势,即使匈奴亦不免。藩属地之民方称东夷、北狄、西戎、南蛮。以东夷之民为例,其先君之可考者既为商王朝之先祖。非是东夷民后代建立商王朝,乃我华夏先祖之裔作东夷之君,为五帝时代华夏中央派出之治化之官。“殷,中也”之训为证据一。证据二为商祖之“吞玄鸟之卵”说。此文《史记》仅有资料,未有解说。不通上古史者多以为虚幻的传说,实者乃少昊之“玄鸟”官家族之正血,出自黄帝系。 "?j|;p@!>  
为防“以夷乱夏”,故上古时代执行严格的血统论,实际上是严格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度的深刻一为血统、二为法统(道统)。不能以今天的观念看待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周灭商后,仍封箕子于朝鲜,乃据史、据俗对东夷实施有效的中央管理。商族主部仍在华夏故地。“兴灭国,继绝世”是华夏中央对派出的领导开发之“君”失败以及繁衍断绝再次予以重新派出,断不许异类掌握领导或指挥威权而壮大,此即是“以华变夷”也!后代腐儒和现代学者多不明就里,盲修瞎炼,错误百出。 ^H+j;K{5,  
  宗法制度在上古乃至古代是一向十分高明和先进的政治战略,为今天的华夏民族生存和发展奠定了无与伦比的人力和国土空间。它的根源既是法统和血统的有效统一,其实质在于内成就的爵位制度。由其衍生的礼制源于上古,勃兴于周,是中国最古老的成文法典系统,故孔子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