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77阅读
  • 7回复

副军长枪杀副政委 1972年“余洪信事件”真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策忠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9-09-10
发现 CMbID1M3  
1972年6月,山西省榆次的一垄麦田,发现一具尸体和两把枪。 A Y<L8  
发现尸体的两个后生不知深浅,一人用镰刀挑着一把枪,到支部书记那儿报告去了。而支部书记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到了桌子一角的那张通缉令上:一张盖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省公安机关军管会和省革命委员会人保组红色印章的通缉令,后附公安部的二号通缉令。 C@]D*k  
书记看着通缉令,越看眼睛越发花,头皮越发麻。他一时无法把麦田里的那具尸体和两把枪跟这么大的一件事儿联系起来,一个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都在抓的人,63军副军长余洪信,居然就死在了自己管理的地界上。社会上早已把这件事传得沸沸扬扬了,远比通缉令上说得邪乎。通缉令上只说是行凶杀人后畏罪潜逃,杀了什么人?杀了几人?因何杀人?一概没说。传言满天飞,人们乐于听更乐于传,哪儿管传言有几句是真,有多少是假。况且,人们更为关心的是余洪信究竟逃到了哪里?接下去还会发生什么? W)D?8*  
书记的眼睛盯在那两把枪上,冷汗顺着手心就流了下来。天下传言汹汹,关他鸟事?现在最重要的事儿就是,不论那人是真的余洪信还是假的,都必须赶紧向上报告! I9aiAD0s  
报告一级一级,从县到省,不敢延迟,报告到省里,省里派人去看,觉得没问题,63军军长看后说就是余洪信,公安部报给中央,中央说,那不行,不能说就是,得拿证据说话,首先要弄清是不是余洪信,如果是,怎么死的,自杀还是他杀。 s?S e]?i  
身为余洪信专案组的成员,乌国庆领命赴榆次。他不知道这一次,是余洪信的真身?还是又一次的谎情和扑空?因为案发以来,从南国到北疆,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奔赴现场给余洪信验明正身了。 R<Mp$K^b  
传说 _7';1 D  
应该说,在乌国庆的刑侦生涯中,63军副军长余洪信的案子是他经办的第一起案子。 .mqMzV  
作为当时为数很少的具有高学历的刑侦技术专业人才之一,乌国庆在1969年和许多人一样经历了下放劳动的命运,乌国庆去的地方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笔架山。而在“文革”那个特殊的年月里,如乌国庆一样的许多刑侦技术人才最终能回到自己的专业岗位上,还缘于1972年西安人民大厦发生了一起跳楼自杀案子,那个案子因为现场没处理好,总理亲自过问能办案子的人都哪儿去了,有人回总理说,都下放劳动去了!总理亲自批文招回! s 72yu}  
时隔多年,乌国庆仍清楚地记得他是1969年3月8日走的,1972年3月8日回来的。1972年,中国还没“粉碎四人帮”,林彪刚被揪出来。 NJd4( P  
这一年乌国庆36岁。回京两个月后,他被中央抽去搞余洪信的专案,余洪信案是他刑侦生涯的第一案,乌国庆也是从此开始了他传奇般的刑侦破案生涯,几十年来,乌国庆所经办的案子几乎全是央批国字号大案。 nSQ]qH&4d  
对于余洪信,坊间流传的颇多版本都是有关余洪信支左时的作风问题,乱搞男女关系和奸污妇女种种,而余洪信因何开枪杀人?那一晚究竟发生了什么,没有人能描画得清。 [okV[7  
曾经在临河当过支边知青的学者作家李零在他的《花间一壶酒》书中记述:余洪信事件对临河人震动很大,但很多做“文革”史的都不清楚,问谁谁不知。只是后来打电话,问一个熟人,当时在“前指”驻临河的医院工作,才知道点来龙去脉。据说,他有作风问题,搞女人,居然搞到“太岁”头上去了,惹出大祸,因而开枪打准备处理他的政委。政委军事素质高,一个骨碌滚到床下,老婆被打死。我还记得,老乡管那个医院叫“毛驴圈”…… WL'!M&h  
一个叫清源的女孩,当年那一晚她就身在那个军部大院里,如今已近半百的她,忆起当年那个混乱不堪的夜晚犹在昨天。 s[UV(::E  
1972年5月的一天,晚上军部礼堂演出节目,好像是样板戏.。我们一帮孩子基本是每逢有演出都去看,与其说是看戏,不如说是捣乱,一帮孩子聚到一起胡侃乱闹,戏散后,回到家里应是九十点钟,小时候总爱睡前看《水浒》类的小说,看了会儿小说就关灯睡觉。迷迷糊糊中听到有人大声嚷叫,是女人的声音。由于我家的房子靠近围墙,墙外是一条土公路,还以为是那里发生拦路抢劫。当时父亲下部队蹲点不在家,母亲从里屋出来问我祖母:你听见喊声了吗?祖母说:听到了。是不是老余两口子又闹起来了,要不你过去看看……母亲和祖母说话时,又传来了“救命啊!救命啊!”的嚷叫声,紧接着就听到“叭!”“叭!”的枪声。 + `'wY?  
余洪信家的后门离我家前门大约10米左右,他的小女儿和我是同学,母亲听到枪声后,赶紧到客厅给宋副政委家打电话。电话接通没说两句话,母亲马上放下电话说,把灯关掉!就在母亲打电话时,又先后传来四五声枪声,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听到窗外有很多脚步声,我掀开窗帘一角往外一看,好家伙———院里站满了持枪的战士。这时,祖母对我说:别看了,睡觉!那年我才14岁,对事件的严重后果浑然不知,倒头就睡大觉了。第二天早晨开门一看,前门站着两个持枪的战士,西边靠路那儿也站着两个。我又跑到后门,那儿还有两个。这时我才感觉出大事了。很快父亲也从下面的部队赶回来了,随后军部大院展开了大搜查。枪声的经过也慢慢知道了一些,起初的两枪是余洪信向他老婆开的,因女儿拉住而没打到,余的老婆从家中边喊边跑了出来。余洪信从家里追出来后,碰到听到枪声出来的杨副政委,一枪打到杨副政委肩膀处。后又到曹政委家,恰巧卧室灯开着,余洪信从卧室窗户向内开枪,将曹政委家属打死。随后余洪信逃出军部大院…… Gf.xr%mUZr  
因为是多年以后的追忆,记忆这件事就像一列在风中疾驰而逝的列车,它有自己的轨道,但人们无法一一还原固定它原始的模样和细节。 fy$CtQM  
真相 K%t&a RjS  
而在乌国庆的眼里,那些事实和真相一直都在那儿。 [5-Ik T0  
故事开始于余洪信的被闲置。他在等待一个对自己的处理结果,人们在远远近近里议论他的作风问题,当他走过时,他们装作什么都没说,只用异样的目光偷偷打量他,男女作风问题使一个人的从前和以后都变得不光彩。而他自己,开始有一些直觉里的慌慌然。于是当他听说“北京军区的张政委要来”的时候,他乱了。他满脑子都是张政委来究竟是干什么?他认为军区的张政委来一定与他的事有关。他知道63军军委提出过一个处理意见,他的事是军里研究,然后报北京军区批,但北京军区没同意。那么,北京军区会把他怎么样? zT/woiyB`  
余洪信的这一天,过得混乱而又漫长。回到家,老婆和女儿都在,可是没人理他。他落寞地想睡觉,可是觉得很受伤的老婆怎么能容忍他像没事儿人似地倒头就睡呢,她还在气头上。她睡不着,她也不让他好睡。 F/j ; q  
被撵赶着起来的余洪信,可能心里觉得,在外面发生天大的事儿,还有一个家可以退守,可是,看着惟一尚能容身的家也不安稳了,他真的绝望至极了。明天,一切都还未卜,他不知等着他的明天到底会是什么,他心中还有一个解不开的结儿,那就是,北京军区的张政委到底为什么来?会对他怎么样? [ 4IqHe  
余洪信惆怅烦闷地走出了家门。 JW2f 6!b  
没有人知道走出去之后的余洪信想了些什么。只是,当他再次推门回到家里时,他手里有了一把枪。老婆诧异地问,你的枪不是收回了吗?你怎么又有枪了?你这是怎么回事?他女儿警醒得比他的老婆快,他什么都没回答就朝着他老婆开枪了,但因为他女儿抢先一步拦了他一下,子弹没打中他老婆。他喜欢他的这个小女儿,所以也就没有朝女儿再开枪。 9aIv|cS?  
或许他也并不想真的把他的老婆打死,因为以他的枪法,在那样的距离里,他完全可以要了老婆的命。他也没有再补枪,那么他回到家,放这一枪,或许就算是他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跟他的亲人作最后的告别? :(3'"^_NA  
也或许,他离开战场已经很久了,他不知他还能不能像从前一样开枪?最重要的是,从前都是朝敌人开枪,现在,今晚,他要朝着自己人开枪,他们跟他一起征战过,一起工作,一起相熟,一起共事,他不知他是否下得了手,他要回家试一试,能开第一枪,就能开第二枪第三枪,第一枪开了,他的杀戒就开了。 " ? V;C  
杀戒一开,他的眼睛就红了。射出的子弹是收不回枪里了。他的身体好像已由不得他本人控制,而是另有一个困兽夺取了控制权,困兽命令他从军部大院里最大的官开始下手,最大的官就是军长了。所以先去军长家。 G$Fo*;Fl  
他就提着枪去了军长家。他敲军长家的门,里边没人应,没人开灯,也没人开门。他在军长家的门外站立了一会儿,等着有人给他开门,谁给他开门,谁就将是他枪下的第一个鬼。子弹就在膛上。等待的那一会儿,比一生长。军长家人是睡熟了,还是有警觉?抑或是这样的敲门根本就不合军长家的规矩,大半夜的,不可能是谁敲门都给开的。而没给夜半敲门的余洪信开门实在是军长家的幸中之大幸。 km lb,P  
余洪信并无在军长家死磕死打的意念。他转身就往政委家走。因为在自己的家中已经开了第一枪,他知道他不能在军长家的门外恋战,过不了多长时间,军部大院就会乱起来,就是他的老婆和女儿不张扬着把他的事闹出来,也一定有很多人听到了枪声。军部大院里的人,军人出身,对枪声当然是最敏感的。他很快就会被发现,在被发现之前,他要做点什么,他一定要让自己做点什么,他握枪的手已经难耐头脑里那一股又一股无法令自己安定的热浪了,那热浪海啸一般将一个人冲顶到昏天黑地之中。 KiC,O7&<  
政委家也黑着灯。他敲门,屋里的灯亮了,余洪信在暗处,透过敞开着的窗子,看见是政委的老婆开的灯,他等不及政委的老婆走到门口给他开开门再开枪,透过敞着的窗子,他从窗外就朝里打了几枪,把政委的老婆打死了。 YxU->Wi]G  
这时的余洪信已经拔腿往副政委家那儿去了,杨副政委一听见枪声就出来了,可是杨副政委高度近视,黑暗中,他根本看不清提着枪的余洪信,而余洪信看见杨副政委就开了枪,一枪就把杨副政委就给打趴下了。好在黑暗中子弹是从杨副政委背部的皮肤底下穿过去的,杨副政委只是受了伤,生命无虞。余洪信撂倒了杨副政委好像就大功告成了,他就从首长住的小院往外走,这时候,负责首长小院保卫的保卫干部听见枪响正一路循着枪声跑过来,他一看迎着他的面过来了一个人就赶紧问:“谁啊?”他的话到,子弹也到了,余洪信举手就朝着那保卫干部开了枪,把保卫干部给打伤了。这个保卫干部是最后一个看见余洪信的人,自此,余洪信就在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不见了。 O0pXHXSAL  
余洪信跑了。 s6 K~I  
追捕 kqC7^x  
案子罕见,乌国庆被抽到专案组后,中央要求是活着见人,死了要见尸。全国通缉余洪信,有重要线索乌国庆他们都要赶去查实,后来,到处都是线索,就好像余洪信随时随地出现在全国各个地方,哪儿都报说发现了余洪信! 0.(7R,-  
一个叫大漠老哥的老兵从团部返回乌不浪口。路过德令山东边的三岔路口时,被两个左臂上戴着红箍的民兵把车拦回。 vsI|HxpyC,  
回到乌不浪口,他发现在公路的三岔路口处部队已经设了卡,有3个当兵的在检查来往车辆,其中两个拿着半自动步枪,一个腰间挎着手枪,像是个带班的。凡是开往后山的车辆都是重点检查对象。 iE{VmHp=  
一辆军用北京吉普从五原方向疾驰而来,从车牌上看是巴盟前指的车。站岗的士兵举起手中的小红旗,示意停车检查。没想到北京吉普不但未减速,反而加大油门想冲过去。带班的见情况不好,迅速拔出手枪朝着天上“啪啪”就是两枪。吉普车一个急刹车,停在了岗哨前。停车后吉普车司机往对面山梁上望去,立刻吓出了一身冷汗:就见山梁上架着一挺轻机枪,两个当兵的趴在机枪后边,瞄准了这辆汽车。如果再不停车,肯定就是一梭子。 HGj[\kU~  
当然,车上并没有余洪信。 %]F{aR  
类似事件在潮格旗(现乌拉特后旗)也发生过。 nK]L0*s  
在潮格旗有一个空军的雷达站。雷达站的一辆汽车修理后在荒滩上试车。负责追捕余洪信的解放军战士从望远镜里发现一辆军车走走停停,怀疑是余洪信要越界逃跑,就向上级作了汇报。上级指示,必要时可将其击毙。解放军战士埋伏在汽车前方,待汽车离近后,冲锋枪一梭子打了过去。军车被打蒙了,停在原地动也不动。战士们围过去才发现是空军的车子。幸好子弹没有打着人,只是把车身打成了筛子。 np7!y U  
兵团的女兵王红所在的连也不知从哪儿得到的消息说,余洪信逃到了她们连前面的沙漠,于是全连齐出动,折腾了半宿,一无所获。 2>Kn'p  
跟王红在一个兵团一起半夜去抓余洪信的海兰兰多少年以后生儿子,万没想到给她剖腹产时主刀的医生居然是余洪信的女儿,真叫人暗叹人世间怎么还有如此的机缘巧合。 0qN?4h)7  
这一天,又有报告,黄河老牛湾那个地方漂着一具尸体,头上有疤,很像余洪信。乌国庆等人申请了一架直升机,直奔老牛湾现场。 $1D>}5Ex  
那是乌国庆有生以来第一次坐飞机。飞机降落到一个叫偏关县的地方。当地老百姓没见过飞机,这个稀罕啊,什么都不干了,纷纷从田间地头和家里往落飞机的那块地界跑,不一会儿就把乌国庆他们连同飞机都围上了。 Bjb8#n04  
下了飞机,乌国庆一行人不敢耽搁就往现场奔。离开县城没多远就进到了沙漠里,车子在沙漠里走不了,乌国庆他们只好下来推,可是,那车子在沙漠里推也推不动,退也退不出来了,没辙,他们只好带上勘查检验现场必备的工具和照相器材,身背肩扛,在沙漠里走啊走,整整走了一个晚上,带路的人说离现场还远着呢。一行人一听几近崩溃,这时才觉出又困又饿,他们寻到一个老乡家,放倒身子睡了一觉,再走,到了中午12点,终于走到了现场。那儿的确横陈着一具尸体,已经腐烂了。一检验,乌国庆说,这个人不是余洪信。余洪信打仗时脑袋受过枪伤,弹皮留在了头皮里,这个人虽然头皮上也有疤,但头皮里没有弹皮。再有,余洪信的阑尾不在了,经解剖尸体,这个人有阑尾。这个人肯定不是余洪信。 gvxOo#8]  
证明这个人不是余洪信没用多少时间,可是这来去之间遭遇的惊险却让乌国庆永生难忘。直升机快降落的时候,离地没多高的距离了,驾驶员才看见下边的电话线,飞机要是落到电话线上或是电话线要是缠到飞机上,那可就全完了,驾驶员赶紧关油门,惊魂未定中飞机就掉下去了……  }_?FmuU  
好在飞机没有炸,暖壶水瓶就碎在四周,他们侥幸受了点轻伤,其实他们都心知他们那是侥幸地逃过一劫。 E. Arq6  
乌国庆他们只能等着救援的飞机来。 +~EFRiP]  
救援的飞机降落时没有通知给当地。当时,全军总动员,全力缉拿余洪信,当地驻军看着在空中盘旋来又盘旋去好半天的飞机就以为是余洪信来了,等飞机一落,部队就把飞机包围了,机上的人赶紧跟部队说明情况,说是来接中央派来的办案子的同志。一说老牛湾,战士们说那远了,飞过了几十公里了。 Q$^Kf]pD  
重新起飞。这一回看见乌国庆他们几个人了,飞机在他们头顶的上空转了半天,最终把他们带到了一个实验机场。机场那儿有部队把他们往县城送,沿路看见到处都在设卡,跟他们同车的一个战士,长得有点胖,过卡下车接受检查时,人家就把他给按住了,非说他长得像余洪信。乌国庆他们解释半天,才让人相信他们是来抓余洪信的,并非余洪信。 Sh o] ~)XX  
落定 tt]ZGn*  
抵达山西榆次的乌国庆看见了那片麦田,麦子倒伏。一个人就躺在一片麦子的倒伏里。 ADlLodG  
这个人到底是不是余洪信?从中央到地方,直至这一片麦田四周站满的人,远的近的,看得见的看不见的,一层一层的人都等着乌国庆看后给出一个结果。 h#I]gHQK  
两支枪在。是被搬动过的那两支枪。那两个报案的后生头都不敢抬,生怕他们因动过那两支枪从此牵累到他们。 7T9Mo .  
乌国庆仔细查枪号,余洪信的两把枪是从警卫连拿走的。枪号正是63军军部警卫连的。此人应该是余洪信。但这并不能足以就证明该人就是余洪信。 Hd0?}w\  
乌国庆又看那人头上的帽子,帽子上有余洪信的名字。 dIRSgJ`  
那人身上还有钥匙。紧急派人送军部,一串钥匙,有能打开他家门的,也有能打开他办公室门的。 W*NK-F[  
血型。和余洪信原来档案里的血型一致。 4l"oq"uc  
这个人的头部有疤,头皮里有弹片。跟余洪信的特征一致。 I?IAZa)  
再有,尸体腐败的程度,与余洪信逃出的时间吻合。 9~C$C  
另外,让他的老婆孩子们看,他的老婆说,毛衣是我给他织的,鞋垫是他在内蒙古时,那些野女人给他纳的。他的孩子看了也说是。 "yc_*R(pU  
乌国庆认定该人就是余洪信确定无疑了。 Z{J{6j  
那么,接下来的关键就是余洪信是怎么死的,自杀还是他杀? 9Fv VM9  
乌国庆鉴定为自杀:死者的头部同时各有接触射击的射入口和射出口,说明余洪信是用两支枪同时发射的。开枪射击时有气浪在一个人的生命、麦子和泥土间开出喧嚣的花。 mtg3}etA  
乌国庆看见:一切的喧嚣,都有落定的时候。 q+/7v9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良公三十七代孙,大冶宫台山镐公后裔,:1良→2升→3侃→4晏→5爱→6懃→7籍→8珍→9程→10仲举→11四十一→12元章→13国华→14百三→15铎宗→16德五→17高二→18胜七→19辛四→20秀三→21志仁→22伯良→23镐→24应安→25兴正→26文魁→27希卿→28孔徒→29道扬→30世遗→31作贡→32师汉→33隆棻→34正楷→35延壬→36锦香→37策忠。字派:文希孔道,世作师隆,正(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
离线余策忠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9-09-10
余洪信,河北省武强县孙庄乡西五祖寺人,63军187师师长,因打仗勇敢,中苏军情紧张时被提为63军副军长。在张家口一带,任北方边界总指挥。北京军区各军1969年秋增援内蒙后,余还兼任巴彦淖尔盟的前指负责人巴盟前指总指挥。
良公三十七代孙,大冶宫台山镐公后裔,:1良→2升→3侃→4晏→5爱→6懃→7籍→8珍→9程→10仲举→11四十一→12元章→13国华→14百三→15铎宗→16德五→17高二→18胜七→19辛四→20秀三→21志仁→22伯良→23镐→24应安→25兴正→26文魁→27希卿→28孔徒→29道扬→30世遗→31作贡→32师汉→33隆棻→34正楷→35延壬→36锦香→37策忠。字派:文希孔道,世作师隆,正(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
离线余策忠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9-09-10
真是令人不勝嘘吁,不能正确处理遇到的矛盾,走了极端,可叹!
良公三十七代孙,大冶宫台山镐公后裔,:1良→2升→3侃→4晏→5爱→6懃→7籍→8珍→9程→10仲举→11四十一→12元章→13国华→14百三→15铎宗→16德五→17高二→18胜七→19辛四→20秀三→21志仁→22伯良→23镐→24应安→25兴正→26文魁→27希卿→28孔徒→29道扬→30世遗→31作贡→32师汉→33隆棻→34正楷→35延壬→36锦香→37策忠。字派:文希孔道,世作师隆,正(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
离线余策忠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9-09-10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良公三十七代孙,大冶宫台山镐公后裔,:1良→2升→3侃→4晏→5爱→6懃→7籍→8珍→9程→10仲举→11四十一→12元章→13国华→14百三→15铎宗→16德五→17高二→18胜七→19辛四→20秀三→21志仁→22伯良→23镐→24应安→25兴正→26文魁→27希卿→28孔徒→29道扬→30世遗→31作贡→32师汉→33隆棻→34正楷→35延壬→36锦香→37策忠。字派:文希孔道,世作师隆,正(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8-07
qS?^(Vt|R  
余洪信 L\q-Z..  
C6qGCzlG`  
Zd]ua_)I%[  
 63VgQ  
Pk&$ #J_  
简介 h7PIF*7m e  
4MoxP  
  余洪信 4$+/7I \  
Q zY5S0  
  余洪信,男,1925年出生,河北省武强县人。曾是63军某师师长、后被提为副军长。1972年5月18日行凶杀人后畏罪潜逃。1972年6月,在山西省榆次自杀。 cA~bH 6  
+A1xqOB  
犯罪情况 =00 sB  
0y%s\,PsT  
  余洪信,此前曾是63军187师师长,因打仗勇敢,中苏军情紧张时被提为63军副军长。北京军区各军1969年秋增援内蒙后,余还兼任巴彦淖尔盟的前指负责人。据说大权在握后,在当地为非作歹,奸污妇女。众多百姓把状子告到总理处。查实后纪登奎和北京军区受命给予他严厉处分,其中一项是军职连降三级。 /5~j"| U'  
  1972年5月,中央军委批准,北京军区在6月底以前撤销北京军区内蒙古前线指挥部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各盟、市、旗、县除参加“三结合”的人员外,其他各军管部队人员,均归部队。 %-an\.a.  
  余洪信的被闲置。他在等待一个对自己的处理结果,人们在远远近近里议论他的作风问题,当他走过时,他们装作什么都没说,只用异样的目光偷偷打量他,男女作风问题使一个人的从前和以后都变得不光彩。而他自己,开始有一些直觉里的慌慌然。于是当他听说“北京军区的张政委要来”的时候,他乱了。他满脑子都是张政委来究竟是干什么?他认为军区的张政委来一定与他的事有关。他知道63军党委提出过一个处理意见,他的事是军里研究,然后报北京军区批,但北京军区没同意。那么,北京军区会把他怎么样? _xM3c&VeG  
  余洪信的这一天,过得混乱而又漫长。回到家,老婆和女儿都在,可是没人理他。他落寞地想睡觉,可是觉得很受伤的老婆怎么能容忍他像没事儿人似地倒头就睡呢,她还在气头上。她睡不着,她也不让他好睡。 w}?,N  
  被撵赶着起来的余洪信,可能心里觉得,在外面发生天大的事儿,还有一个家可以退守,可是,看着惟一尚能容身的家也不安稳了,他真的绝望至极了。明天,一切都还未卜,他不知等着他的明天到底会是什么,他心中还有一个解不开的结儿,那就是,北京军区的张政委到底为什么来?会对他怎么样? [6%y RQ_  
  余洪信惆怅烦闷地走出了家门。 ?Skv2!X|  
  没有人知道走出去之后的余洪信想了些什么。只是,当他再次推门回到家里时,他手里有了一把枪。老婆诧异地问,你的枪不是收回了吗?你怎么又有枪了?你这是怎么回事?他女儿警醒得比他的老婆快,他什么都没回答就朝着他老婆开枪了,但因为他女儿抢先一步拦了他一下,子弹没打中他老婆。他喜欢他的这个小女儿,所以也就没有朝女儿再开枪。 BX2}ar  
  或许他也并不想真的把他的老婆打死,因为以他的枪法,在那样的距离里,他完全可以要了老婆的命。他也没有再补枪,那么他回到家,放这一枪,或许就算是他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跟他的亲人作最后的告别? } A}Vd:#  
  也或许,他离开战场已经很久了,他不知他还能不能像从前一样开枪?最重要的是,从前都是朝敌人开枪,现在,今晚,他要朝着自己人开枪,他们跟他一起征战过,一起工作,一起相熟,一起共事,他不知他是否下得了手,他要回家试一试,能开第一枪,就能开第二枪第三枪,第一枪开了,他的杀戒就开了。 x";4)u=  
  杀戒一开,他的眼睛就红了。射出的子弹是收不回枪里了。他的身体好像已由不得他本人控制,而是另有一个困兽夺取了控制权,困兽命令他从军部大院里最大的官开始下手,最大的官就是军长了。所以先去军长家。 h4c4!S  
  他就提着枪去了军长家。他敲军长家的门,里边没人应,没人开灯,也没人开门。他在军长家的门外站立了一会儿,等着有人给他开门,谁给他开门,谁就将是他枪下的第一个鬼。子弹就在膛上。等待的那一会儿,比一生长。军长家人是睡熟了,还是有警觉?抑或是这样的敲门根本就不合军长家的规矩,大半夜的,不可能是谁敲门都给开的。而没给夜半敲门的余洪信开门实在是军长家的幸中之大幸。 tY60~@YO&  
  余洪信并无在军长家死磕死打的意念。他转身就往政委家走。因为在自己的家中已经开了第一枪,他知道他不能在军长家的门外恋战,过不了多长时间,军部大院就会乱起来,就是他的老婆和女儿不张扬着把他的事闹出来,也一定有很多人听到了枪声。军部大院里的人,军人出身,对枪声当然是最敏感的。他很快就会被发现,在被发现之前,他要做点什么,他一定要让自己做点什么,他握枪的手已经难耐头脑里那一股又一股无法令自己安定的热浪了,那热浪海啸一般将一个人冲顶到昏天黑地之中。 z=TuUl@  
  政委家也黑着灯。他敲门,屋里的灯亮了,余洪信在暗处,透过敞开着的窗子,看见是政委的老婆开的灯,他等不及政委的老婆走到门口给他开开门再开枪,透过敞着的窗子,他从窗外就朝里打了几枪,把政委的老婆打死了。 ]C>h_,EZc  
  这时的余洪信已经拔腿往副政委家那儿去了,杨副政委一听见枪声就出来了,可是杨副政委高度近视,黑暗中,他根本看不清提着枪的余洪信,而余洪信看见杨副政委就开了枪,一枪就把杨副政委就给打趴下了。好在黑暗中子弹是从杨副政委背部的皮肤底下穿过去的,杨副政委只是受了伤,生命无虞。余洪信撂倒了杨副政委好像就大功告成了,他就从首长住的小院往外走,这时候,负责首长小院保卫的保卫干部听见枪响正一路循着枪声跑过来,他一看迎着他的面过来了一个人就赶紧问:“谁啊?”他的话到,子弹也到了,余洪信举手就朝着那保卫干部开了枪,把保卫干部给打伤了。这个保卫干部是最后一个看见余洪信的人,自此,余洪信就在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不见了。 D;Y2yc[v  
1Ch0O__2L  
耳闻目睹  !~]'&9  
]gVW&3ZW  
  1968年开始,由于康生的操纵,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主任的滕海清错误的开展了整个自治区境内的深挖“内人党”(民主革命时期进步组织,后与共产党合并,全称内蒙古人民革命党),致使全区上下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到1969年11月,内蒙境内积压两千多辆火车车皮,工农业生产停顿,商业网点瘫痪,人民群众生活受到了极大威胁。1969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发文决定,对内蒙古全境实行分区全面军管,时称“一二.一九决定”。决定要求,自治区和四盟二市(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分别成立两级前线指挥所,县级成立军管会,对地方和军队实行军管。内蒙古“前指”由北京军区司令员郑维山(后为尤太忠)执掌,巴盟、包头由63军负责,伊盟、呼和浩特由27军负责,锡盟由65军负责,乌盟由69军负责。12月中旬,我们坦克七师由姚静副师长带队配属63军进入巴盟,组建巴盟“前指”。开始,巴盟“前指”主要负责人是63军副政委田荫东,当时盟革委会驻地是磴口县城巴彦高勒,1970年根据国务院决定移驻临河。记得磴口县军管会负责人是坦克25团副参谋长朱森林,临河县是坦克28团副参谋长李国祥,乌拉特前旗是坦克27团副团长王大宾,五原县是坦克26团副参谋长徐天祯,潮格旗是坦克独一团后勤处长***,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是巴盟军分区科长伊钧华(蒙族,后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位子上退休),杭锦后旗是该旗武装部政委***。 $~T|v7Y%  
  1970年春,田荫东调回部队,巴盟“前指”迎来了新负责人、本文的主角63军副军长余洪信。 T>m|C}yy  
  余洪信已成为历史,如何客观去评价他的一生 ,是本文作者的初衷。应该说,余洪信作为军人是称职的。 ]GzfU'fOn|  
  他是许世友式的人物,性格暴躁,善打硬仗、恶仗。46岁时已是63军副军长,在187师和63军也是有名气的人物。战争时期,不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赴朝作战,他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此受伤无数 -V:7j8  
  。请看通缉令中所描述的:头顶稍后有拇指大的一块伤疤没头发(内有弹片),喉咙下方偏右有子弹伤痕,右肩有伤痕,比左肩低。大家有所不知,他头中的弹片一直未能取出,伴了他大半生,每当阴天下雨的时候就会头疼。这些都可以说明他为了新中国的建立,立下的汗马功劳 V.w!]{xm  
  余抓工作稳、准、狠,对其所属稍不满意毫不客气,轻则训斥,动辄责骂,颇有点军阀作风。所以,在部队和地方,许多人都怕他,无事不见面,碰头躲着走。1970年7月底,石家庄地市代表团(63军原驻石家庄)到巴盟慰问解放军。临河县因组织不力,在火车站当着欢迎群众的面 jk5C2dy  
  ,革委会主任、武装部政委张兴旺被余当场大骂,群众反映很坏。 ZV`o: Gd  
  “余洪信事件”之后,熟悉他的人们在议论一个问题,1971年“林彪事件”之前,并未发现余有作风问题,什么原因让他一反常态,突然堕落?一些人认为,余是个粗鲁人,也是个军事干部,平时对政工干部就看不起,他一直是军事主官,有与其搭档不协调的“前科”。林彪能打仗,一直是他崇拜的的偶像,林的失势是否粉碎了他的梦想抑或堵死了他晋升的道路? nb(Od,L  
  余无疑是个人物,他的错误,他的死令人扼腕。 M1XzA `*  
  (余洪信杀人后,居然在戒备森严的63军军部大院逃出,至今是个谜,稍后探讨。) Oyy E0  
  注: [?F]S:/i  
  “余洪信事件”发生时,63军军长是阎同茂,政委是曹歩墀。被余杀害的是曹的夫人。 $!:xjb  
jn>RE   
,kE"M1W  
[ 此帖被washington在2014-01-28 09:44重新编辑 ]
离线余大俊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06-24
唏嘘不已!
余大俊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4-01-28
余副军长的传说 Blnc y  
V-TWC@Y"  
    余洪信,骁将也,43岁任63军副军长,随即率部赴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任巴盟前线总指挥,实行军管后,集党政财文大权于一身。1972年5月,余因奸污妇女被审查,致情绪失控,乘夜开枪打死一人,打伤两人逃遁,旋被全国通缉,自杀于山西榆次麦田中,终年47岁。 D!CuE7}  
,?zOJ,wl  
    本文试记余洪信之见闻,虽力求真实不讹,然终非传记正史,故名“传说”,又因余生前并未被撤职惩办,故仍以“副军长”相称。 \cRe,(?O  
bjYaJtn  
    1970年春,我在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见到了巴盟前线总指挥余副军长,他40多岁年纪,身材高大,但是脸色发暗,精神稍显不足,比县军管会主任王副团长的朝气蓬勃逊色很多。余副军长给大会所做的指示不长,现在只记得一句话:“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把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群众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讲到这儿,他还挥动起右臂。 JypXQC}~  
u}~%9Pi  
    但是,有关余副军长的传闻却不胫而走,成了会议的焦点。 t?:Q  
rc9Y:(S1l  
    有人绘声绘色地说:五原县实行军管不久,余副军长微服私访复兴公社,见办公室有几个人旁若无人地打扑克,不禁勃然大怒:“上班竟敢打扑克,谁给你们的胆子?都给我捆起来!”结果把闻讯赶来的公社领导和这些人统统押入县城大牢。小地方的人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官,更没见识过这么厉害的手段,一下子轰动了。 O F CA~sR  
8x9$6HO  
    还有一次,余副军长独自走进县百货商店,看到一块手表不错,马上拿来戴到腕上,然后一言不发,转身就走。女售货员看他不像等闲之辈,不敢阻拦和声张,等他走后才报告经理。第二天经理正在着急,余副军长的警卫员恰好把钱送上门来。 ]~A<Q{  
Qo;#}%}^^  
    总之,那时的传闻大体是正面的,反映了余副军长的威风和与众不同。河套老乡感叹:“这余军长真日悬(不得了)呀!” `DPR >dd@  
p>@S61 & [  
    平心而论,在战争中如鱼得水大放异彩的余副军长毫无主持地方政务的才能和经验,只能按照命令主义及“非我即敌”的惯性思维行事。如1970年五原县“三干会”用“宽严大会”的方式“征收爱国粮”:一边是绳捆索绑“瞒产私分”“抗拒征粮”的社队干部,一边是披红戴花“踊跃缴粮”“抵制瞒产”的模范。县军管会王副团长在大会上宣称:“河套是什么情况,我们一清二楚,三年不分粮食也饿不死人!”并声色俱厉地骂道:“你撅什么尾巴,我就知道你要拉什么屎!” ] 336FgT  
MlM2(/ok  
    老实巴交的河套人哪里见过如此阵势,无奈之下把已经分给社员的口粮也收上来缴了“爱国粮”。如果不是上级发现这个问题,第二年春季从外地调来大批“返销粮”,此事如何收场,只有天知道。号称“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天府之国,30多年第一遭靠“返销粮”度日,这就是那个年代的奇迹。余副军长当负领导责任。 ;dh8|ujh  
 j{;RuNt  
    可是,到了1972夏天,我却看见了一张公安部通缉令。通缉令称:余洪信,47岁,着军装,携带五四式手枪两支,子弹若干发,行凶杀人后畏罪潜逃,为防止其窜入部队或外逃,各地部队和公检法要全力缉拿。通缉令还列举了余的体貌特征,并说余枪法准,会驾驶各种车辆,劫车逃窜的可能性很大,警告汽车司机遇中途拦车搭乘者,一律不得停车,免得给该犯以可乘之机。看了这张通缉令,我瞠目结舌,惊讶不已。 .V\ M/q\Tv  
-MqWcB9&  
    除了通缉令所说的内容,社会上还疯传余是百发百中的双枪将,是奇袭白虎团的尖刀营长,吓得各单位的汽车司机们战战兢兢了好一阵子。直到有一天,发现余副军长早已在山西的麦田里自杀了,吓人的警报才真正解除。 ) -C9W7?I  
;\ $P;-VY  
    这时,对余副军长声讨批判的传闻接踵而至。有人说,余任巴盟前线总指挥期间,除了喜欢命令主义,动则骂人捆人外,还酷爱乱搞女人。怎么搞呢?首先是搞在舞台上抛头露面的女演员,她们既容易发现,余副军长又有冠冕堂皇的理由:每次余副军长看完演出回到住所,专车却又开回来,秘书说首长要接见团长和某女演员,请马上走一趟。 &z\]A,=T c  
PZdYkbj  
    就这样,余副军长利用他至高无上的权威,以及军队的神秘性,今天接见张三,明天接见李四,作为陪衬人的团长困坐车中,根本见不到首长的面。 g1uqsqYt  
Rro{A+[,X  
    后来发展到即便不是演员,只要模样长得好,被余副军长看上,或被一帮宵小“举荐”上来,余副军长的专车照样会开到单位,余副军长照样接见。 @x@w<e%  
O^ ]I>A#d  
    再后来,来自大城市的漂亮兵团女战士也进入余副军长的接见之列。一次一个女孩子被来兵团视察的余副军长接见后,脸色苍白,浑身战栗,晚上吃的绿豆稀饭吐了一身。一些没心没肺的人竟然还送她一个外号——“绿豆稀饭”,叫人气愤难忍! P#H#@:/3  
_^RN C)ol  
    但是气愤归气愤,这么大的首长怎么就一下子变成了杀人犯呢?在那个信息绝对封闭的年代,谁能知道其中的秘密呢? (oxe\Qk  
k~Pm.@,3o  
    不料,几个月后,因为一桩巧得不能再巧的喜事,我却轻而易举地听到了权威的消息,知道了余副军长行凶杀人的秘密。 Z"gllpDr$  
^c]Sl  
    正如俗话所说的“纸里包不住火”,像余副军长这样公开地胡作非为,时间越长,知道的人也就越多,虽然人们不敢公开批评,但在巴彦淖尔盟城镇和干部职工中传得满城风雨。老实厚道的巴盟老百姓这时候说:“没想到这余军长还是一条到处甩子儿的大鱼”。 E|9LUPcb  
A!k}  
    可余副军长却既听不到社会舆论,也不收敛,照旧我行我素。他只看脸蛋不问出身的做法,使一些高官千金也成为受害者,这是余栽跟头的开始:虽然一般受害者投告无门,比余更大的领导们却绝不是好惹的,他们深谙官场规则和程序,告余洪信一告一个准。于是受害者和知情人的检举信如雪片般飞往北京,摆上了周总理的办公桌。 Y%:p(f<  
f 5i`B*/  
    高层领导深感余太不像话,就责成北京军区处理。63军提出了“连降三级”的意见,并收缴了余的手枪。 nu0bJ:0aLd  
b+p!{  
    可悲的是这位战功赫赫的余副军长却能胜不能败,能上不能下,无法喝下这杯自酿的苦酒。在讨论给他连降三级时,他就已情绪失控,目露凶光,晚上竟然潜入警卫室,窃取枪、弹,先开枪打伤自己的老婆,又去敲军长、政委、副政委的门,企图报复杀人,临死抓个垫背的。 *gz{:}NX  
E2*"~gL^,  
    这几家子除军长未予理睬安然无恙外,副政委被打伤,起身开灯的C政委夫人被余隔窗射杀。极其警觉的C政委一边喊:“别拉灯!”一边飞速钻入床下,躲过了一劫。余不敢久留,施展出侦查员的看家本领,逃出了戒备森严的军部大院。 J#V `W&\,6  
h/TPd]  
    但是在全国通缉的天罗地网中,饶你铜头铁臂也插翅难飞,余万般无奈之中,在榆次的麦田中双枪齐发自戕。虽然死得惊天动地,但是又有什么价值呢?可悲,可恨,可惜而已! ^YIOS]d>8#  
,Vs:Lle  
    河套老乡们叹道:“鱼再大也不能乱甩子儿,更不能瞎扑楞啊!你扑楞到干滩上还不得臭了!” 3sZK[Y|ax  
sId5pY!  
    在本文结尾,我要告诉朋友们那桩巧得不能再巧的喜事:夫人被余杀害的C政委,追忆爱妻,终日以泪洗面。热心人在部队系统为其物色对象,高干子女、253医院的大龄未婚女军医L被选中。C、L见面感觉不错,继而相谈甚欢,后来更相见恨晚,家长们亦十分满意,遂闪婚矣——L军医的弟弟,恰恰是我一起考驾照的伙伴,多年住一个宿舍的哥们儿——上述有关上层和军内的情况,正是C政委登门拜见岳父大人时亲口所说。 &HXSO,@  
kxn;;  
^w12k2a  
离线washington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4-05-22
http://beeshihou.blog.163.com/blog/static/5159773520097189593422/ ~&}O|B()  
L)}V [j#  
《关于余洪信》  2009-08-18 21:59:34 B0i}Y-Z  
.e"Qv*[^  
Fw9``{4w  
@(c<av?  
%h"< IA S.  
#`4^zU)  
                                              《关于余洪信》 g u =fq\`  
!>y}Xq{bm3  
          1968年开始,由于康生的操纵,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 W<91m*  
)ek 5  
主任的滕海清错误的开展了整个自治区境内的深挖“内人党”(民主 kQd[E-b7  
+N$7=oGC  
革命时期进步组织,后与共产党合并,全称内蒙古人民革命党), wT~;tOw~  
J5p!-N`NS  
致使全区上下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到1969年11月,内蒙境内积压两 L +rySP  
q\t>D _lU  
千多辆火车车皮,工农业生产停顿,商业网点瘫痪,人民群众生活受到 s.`%ZDl@Y  
{9.~]dI|L  
了极大威胁。1969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发文决定,对内蒙古全境实行 mGpkM?Y"  
KT;C RO>  
分区全面军管,时称“一二.一九决定”。决定要求,自治区和四盟二市 &Wv`AoV  
zGL<m0C  
(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 N7$DRG/<b  
vgQhdtt  
包头市)分别成立两级前线指挥所,县级成立军管会,对地方和军队 vi!r8k  
U8QR*"GmT  
实行军管。内蒙古“前指”由北京军区司令员郑维山(后为尤太忠)执掌, HDSA]{:sl  
Q9eYF-+  
巴盟、包头由63军负责,伊盟、呼和浩特由27军负责,锡盟由65军负责, /[nZ#zj!3  
SD|4ybK>d  
乌盟由69军负责。12月中旬,我们坦克七师由姚静副师长带队配属63军 k;K> ,$ F  
{? K|(C  
进入巴盟,组建巴盟“前指”。开始,巴盟“前指”主要负责人是63军 M\y~0uZ  
FU]8.)`G  
副政委田荫东,当时盟革委会驻地是磴口县城巴彦高勒,1970年根据 y,y/PyN)  
B~V<n&<  
国务院决定移驻临河。记得磴口县军管会负责人是坦克25团副参谋长 0gv3v@QO  
_gPVmGG  
朱森林,临河县是坦克28团副参谋长李国祥,乌拉特前旗是坦克27团 nl)_`8=  
NK  
副团长王大宾,五原县是坦克26团副参谋长徐天祯,潮格旗是坦克独 u_}`y1Xu#  
Qm35{^p+  
一团后勤处长***,乌拉特中后联合旗是巴盟军分区科长伊钧华(蒙族,后  Z;j/K  
0v_6cYA  
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位子上退休),杭锦后旗是该旗武装部政委***。 r,`Z.A  
#Acon7R p  
4c5^7";P  
.DgoOo%?"  
巴盟军管结束时留影,中排右起第五人巴盟革委会主任蒋毅(后在全国总工会退休), A|p@\3 P*A  
B,~f "  
第四人坦克七师师长宋家平,第二人为坦克七师副师长董振鹏。前排右 K(-G: |  
.@y{)/  
二为老兵。 o\_ Td  
J}x>~?W  
^7i^ \w0  
pBlRd{#fL  
yr FZ~r@-  
"V:   
老兵在余洪信座驾--伏尔加车旁 /6Y0q9  
CkRyzF  
+2- qlU  
:9(3h"  
{?w"hjy  
AnRlH  
老兵同余洪信司机索红兵 I!61 K  
`+oV/:Q3  
DG3[^B  
+Dd"41  
nHnk#SAA u  
    1970年春,田荫东调回部队,巴盟“前指”迎来了新负责人、本文的 mU>&ql?e  
Ky *DfQA  
主角63军副军长余洪信。 4b]_ #7Qm  
#^Ys{  
21 ViHV  
m*`cuSU|o  
        余洪信,男,1925年出生,河北省武强县人。曾是63军某师师长、后被提为副军长。1972年5月18日行凶杀人后畏罪潜逃。1972年6月,在山西省榆次自杀。 MO-!TZ+6  
xHHV=M2l(s  
        中共中央决定对内蒙古全境实行分区全面军管后,余兼任巴彦淖尔盟的前指负责人。 大权在握后,在当地为非作歹,奸污妇女。众多百姓把状子告到总理处。查实后纪登奎和北京军区受命给予他严厉处分,其中一项是军职连降三级。 JIMWMk;ot  
   1972年5月,中央军委批准,北京军区在6月底以前撤销北京军区内蒙古前线指挥部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各盟、市、旗、县除参加“三结合”的人员外,其他各军管部队人员,均归部队。 qJ 95  
IfMpY;ow=  
./7v",#*.'  
          余洪信已成为历史,如何客观去评价他的一生 ,是本文作者的初衷。应该说,余洪信作为军人是称职的。 他是许世友式的人物,性格暴躁,善打硬仗、恶仗。44岁时已是63军副军长,在187师和63军也是有名气的人物。战争时期,不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赴朝作战,他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为此受伤无数 。请看通缉令中所描述的:头顶稍后有拇指大的一块伤疤没头发(内有弹片),喉咙下方偏右有子弹伤痕,右肩有伤痕,比左肩低。大家有所不知,他头中的弹片一直未能取出,伴了他大半生,每当阴天下雨的时候就会头疼。这些都可以说明他为了新中国的建立,立下的汗马功劳。上个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紧张,周恩来总理临危任命余为63军副军长 。 9KyZEH;pY  
         余抓工作稳、准、狠,对其所属稍不满意毫不客气,轻则训斥,动辄责骂,颇有点军阀作风。所以,在部队和地方,许多人都怕他,无事不见面,碰头躲着走。1970年7月底,石家庄地市代表团(63军原驻石家庄)到巴盟慰问解放军。临河县因组织不力,在火车站当着欢迎群众的面 ,革委会主任、武装部政委张兴旺被余当场大骂,群众反映很坏。 -TTs.O8P|<  
     我与余在一起工作了两年,他从未批评过我。63军同许多部队一样对自己人严格,对外人客气,大概我是装甲兵直属坦克七师成员,算是外人吧。当年,我以工作人员身份去包头给军长送过一次材料,时任军长的徐信亲陪我一个小小的参谋吃了一顿饭,足见63军对待友军的内外有别。 1q] & 7R  
NF mc>0-  
H2U:@.o2&  
P6YQK+  
徐信军长   1982年任副总参谋长,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5)`h0TK  
JDA]t&D!v  
2+:'0Krc  
    “余洪信事件”之后,熟悉他的人们在议论一个问题,1971年“林彪事件”之前,并未发现余有作风问题,什么原因让他一反常态,突然堕落?一些人认为,余是个粗鲁人,也是个军事干部,平时对政工干部就看不起,他一直是军事主官,有与其搭档不协调的“前科”。林彪能打仗,一直是他崇拜的的偶像,林的失势是否粉碎了他的梦想抑或堵死了他晋升的道路? PS@*qTin  
     余无疑是个人物,他的错误,他的死令人扼腕。 :gf;}  
\$pkk6Q3,w  
]?&FOzN5$P  
(余洪信杀人后,居然在戒备森严的63军军部大院逃出,至今是个谜,稍后探讨。) %K1")s  
  注: ,2,5Odrz  
     “余洪信事件”发生时,63军军长是阎同茂,政委是曹歩墀。被余杀害的是曹的夫人。 1'O0`Me>#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