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03阅读
  • 0回复

记我的先祖“铁面御史”余联源(作者:余正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余策忠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我祖籍孝感,曾祖父寄居老河口,经营钱庄、粮食等业。清同治年间,老河口旱荒成灾、饥民遍野、曾祖父开仓赈贫,因此获“余善人”之美名。先祖父名联源、字晋珊、行二、上有长兄,下有二弟。十八岁乡试中举,当时曾祖父经营的钱庄,因负公债,无力偿还,正在公差来查封时,报喜者来家说“先祖中举!”,按清例对新举人有所优待,经上报批准,先借库银垫还,尔后分期还清,因而免遭封家之难。 7O:"~L  
    先祖中举后赴京会试,首试末中,遂留京等待。清朝会试每三年一次,当时交通不便,远省举子到京应试前后,多寻工作谋生,有的在显贵人家任“西席”  (家庭教师兼秘书),有的到公私机关临时任事。如光绪丁丑科(1877年)状元王某,系福建人,擅书法,会试前在某大臣家任西席。一天该大臣在朝奏事毕,光绪取出扇面一幅,要此大臣书写,他回府请王某代笔。光绪皇帝看后大加赞许说:  “年迈之人竟能写出这笔好字”!大臣回奏“臣年老眼花、久不执笔,此乃家中西席王某代书”。光绪的赞赏随即传遍京城,并公认本科状元非王某莫属。先祖联源公工王(羲之)字,竟屈居榜眼(殿试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后王某由翰林院外放任镇江知府,时当地一豪因遗产涉讼,前任知府未能解决。王在审讯此案时口渴饮茶,掀起杯盖,见杯内有百两银票一纸,乃推杯说“来茶”,后另送上一杯,掀起杯盖,内有五百两的银票一纸,王某提高嗓门说“我要茶”,再上一杯,饮后,当晚王即逝世,此乃先姑父民国初年出差镇江时,当地士绅谈及,对王的正气极为称赞。 Q2q| *EL  
    先祖留京待试期间,在兵部任职,会试前已任小军机 (类似现在国防部机要秘书),后按例辞职应试,以光绪丁丑科榜眼及第、在翰林院供职,由御史升巡城御史、在京三十年,曾以弹劾某旗籍巡抚及李鸿章等显要,不避权贵,为民请命而获“铁面御史”之名。 A&NqQ V,  
    先祖后来外放福建盐务道(类似现在省盐务局长),约二年,再调淞(吴淞)沪(上海)太(太仓)兵备道,适八国联军入侵,李鸿章派两江总督刘坤一、上海道余联源,在上海与各国驻沪领事交涉,实际上是先祖主其事(类似现在外交部特使,翻译是先祖的洋文文案(即秘书)洪述祖(戏剧家洪深之父),为维护国家利益,先祖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促成八国联军撤出中华,为此,先祖付出不少心血。  (《中国近代外交史》一书中曾有记载)。 J8J!#j.  
“交涉”完成后,先祖积劳成疾,请求离职治疗。孰料又发生“衢州教案”,先祖奉命升署浙江巡抚,以调处教案,当时先祖奏明,一俟教案结束,请恩准回沪就医。在浙八个月,先祖力疾折衡外交,顺利结束后,即回沪就医,不幸因迁延过久,救治无效而逝世,先祖母乃携家人到南京定居,后与先祖父合葬于神策门外余家坟。上海乡绅感念先祖父,曾建立余公祠。 c88_}%h?(  
  :Z[(A"dA  
    整理附记: P0)AU i  
    余正起先生,现年77岁,1929—1935年留学比利时及法国,获医学博士学位。1938年回国,解放前曾在重庆大学任教。解放后曾任南通医学院教授,现任上海市徐汇中心医科骨科主任,(已离休在家从事著述)为国内有名骨外科专家,1982年荣获驰誉世界的比国骨科学会授予“荣誉会员”光荣称号(据悉,亚洲卅余国及地区,仅余先生获此荣誉)。 <}cZi4l'  
    笔者与余正起先生早在1944—1945年在重庆即相识(因均系孝感同乡)。本文是笔者今年五月约请其为文史资料提供其先祖余联源先生轶事,此文系余先生与其侨居美国之胞兄通力合作而提供者。 Gp8psH  
    除极个别字含义稍作更正外,其余未作变动。 @gEr+O1K(  
2003年病逝于上海,享年九十三岁 'mJ13  
良公三十七代孙,大冶宫台山镐公后裔,:1良→2升→3侃→4晏→5爱→6懃→7籍→8珍→9程→10仲举→11四十一→12元章→13国华→14百三→15铎宗→16德五→17高二→18胜七→19辛四→20秀三→21志仁→22伯良→23镐→24应安→25兴正→26文魁→27希卿→28孔徒→29道扬→30世遗→31作贡→32师汉→33隆棻→34正楷→35延壬→36锦香→37策忠。字派:文希孔道,世作师隆,正(名)延锦策,昌盛显荣,敦原济美,万纪咸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