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39阅读
  • 18回复

如何利用工具书查考文史资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3-05-29
三、查考古文字
我国的古文字主要有甲骨文、金文、石鼓文、陶文、玺印文、货币文和简书、帛书以及盟书等等。但是,专供查考以上各种文字的字典还没有,所以下面列查考甲骨文、金石 文、陶文和盟书四类,分别介绍。关于查考篆、隶、草、楷等书体的字典,概入金石文字类。 &\),V1"  
%Z_/MNI  
(一)查考甲骨文。甲骨文因刻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其中有商、周甲骨文之分。商代的甲骨文发现于1899年。周代的甲骨文是1976年在陕西周原地区发现的,现在既没有深入的研究,也没有专门的工具书,故而从略。以下仅介绍商代的甲骨文。 W}jel}:  
M~/7thP{  
已发见的商代甲骨文,大都是商王朝用来占卜吉凶以及和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故又称“卜辞”;还因为它是刻在龟甲兽骨上,被称为“契文”或“龟甲兽骨文字”。 r'*x><m'  
>2v UFq`H  
1903年刘铁云选所得甲骨中字迹完好者千余片,拓印成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铁云藏龟》。接着,孙诒让据该书,于1904年著《契文举例》,是谓第一部研究甲骨文字的专著。此后,罗振玉编印《殷虚书契》、《殷虚书契菁华》、《殷虚书契前编》、《殷虚书契后编》、《殷虚书契续编》,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印《殷虚文字甲、乙、丙编》,对甲骨文字和商史乃至古代社会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 =c/jS  
>I*)0tE  
八十年来,国内外关于甲骨文的研究和著录,不断发展,材料著录百多种,研究论著上千种。五十年代我国制定十二年科研远景规划,曾把编印《甲骨文合集》列为重要项目之一。经过多年的集体努力,这一部大型合集已于1979年起陆续出版。本书是把1899年以来先后在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出土的十余万片甲骨文资料,选出四万多片,分期分类编排,编纂成册。全书分图版、释文、索引三个组成部分。图版为八大开,四万多片约六千幅,分为十三个分册,其中拓片为十二个分册,依原大制版,以胶版纸珂罗双面版印刷;摹本为一个分册。书前有彩色图版十幅。图版部分有必要的附录。释文和各类索引随后另行编纂。此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辑,由中华书局出版。 Bk)E]Fk|  
r{LrQ  
至于甲骨文字典,始于罗振玉的《殷虚书契待问编》,后商承祚加以补充,辑成《殷虚文字类编》,1933年朱芳圃编《甲骨学文字编》,1934年孙海波复辑《甲骨文编》。现今查考甲骨文,可使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甲骨文编》,中华书局1965年出版。 '0b!lVe  
fl@=h[g#t  
新的《甲骨文编》是旧本的改订本,利用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收甲骨文四千六百余字,其中可识字九百余,均按原文摹写,以《说文解字》次序分部编排,每字注明出处,加以简明的解说,书末附楷书笔划检字,查考方便。但是,该书成书较早,改订时未能全部吸收新的研究成果,这都是应当注意的。 <b.O^_zQF  
kz!CxI (  
散见于图书报刊考释甲骨文的论著较多,以下介绍三种有关目录,供参考。(1)《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胡厚宣编,中华书局1952年出版。(2)《甲骨文论著简目》,载陈梦家著《殷虚卜辞综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科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3)《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1949—1974年),商代史部分的甲骨文研究,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等1976年编印。 W _b!FQ]  
t/$:g9V%FA  
(二)查考金石文。金文又称“钟鼎文”,即铸、刻在古代铜器上的铭文。《国语》、《左传》已记有鼎铭,《礼记·祭统篇》则论述过鼎铭的体例,汉代许慎更把鼎铭作为编纂《说文解字》的参考材料。至于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是秦国的“石鼓文”。到宋代,“金石学”成为专门学问,已有著录和研究金石文字的专著;清代中叶以后,考释金石文字者不下数十家,向人们提供了研究古代文史的重要资料。查考金石文字,包括篆、隶、草、楷等书体,除了有关专著外,可找下列各书: [[XbKg`"?  
OUtXu7E$  
《金文编》,容庚编著,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科学出版社1959年影印本。原书初版于1925年, 1939年修订再版,这次重印又经撰者增订、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校订。全书根据历代出土商周铜器中三千多件的铭文拓本或影印本临摹,收一万八千余条,其中可识字一千八百九十四,重文一万三千九百五十;不可识或有疑义的字列入附录,有一千一百九十九字,重文九百八十五字。所收字大体按《说文解字》次序编排,各字上注篆文,重文列每字之下,均注明出处。书末附《采用彝器目录引用书目》、《采用彝器目录》和楷书笔划检字。 F=g +R~F  
F`Ld WA  
《金文续编》,容庚编著,商务印书馆1935年出版。该书根据秦器八十六,汉器七百四十九,收字九百五十一,重文六千○八十三,附录三十三,重文十四。书末附采用各器铭文及楷书笔画检字。 w;p~|!  
;h~v,h  
《金文诂林》,周法高主编,张日升、徐藏仪、林洁明编纂,香港中文大学1974—1975年出版十六册。该书以容庚增订三版《金文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年出版)为据,罗列诸家之说于每字之下。书名仿丁福保《说文诂林》而体例稍异:第一,丁书剪贴原书影印,此书则因字条多采自殷周铜器铭文考释,故不得不摘抄;又因《金文编》及我国新出版书籍中简体字颇多,故抄写时一一改为繁体。第二,《说文诂林》近万字,异体甚少,《金文诂林》则收字才四千,据《金文编》每条下列举原句文句,约一万八千条,《金文编》未收者,复列举于每字下,约得二万条,作用与殷周金文索引相同。第三,《说文诂林》汇聚群言,不著己见,本书间有按语。第四,书末附采用彝器目录及释文,方便参稽。另有李孝定的《金文诂林补编》,于1977年出版。 F1A7l"X]  
z)_h"y?H{%  
《石刻篆文编》,商承祚编著,科学出版社1957年初版。该书采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吴、晋各代石刻,品类以碑刻、碑额、题字为主,收篆文二千九百二十一字,按《说文解字》次序编排。每字从拓本双钩下来,标以楷书,注明出自何种石刻,并录入与该字有关的原句。书前有《采用石刻目》,并附《伪石刻目》,书后有楷书笔划检字,是一部研究汉字形体演变,查考石刻篆文的重要字汇。 w D}g\{P  
I]iTD  
查考篆文还有清佟世男的《篆字汇》、清毕弘的《重订篆字汇》,均可参考。 _&R lR  
MJ_]N+  
《隶辨》,清顾蔼吉著,扫叶山房1915年仿原本重印。这部书钩摹汉代的隶书碑文,按《礼部韵略》分韵编次,每字之下分别注出碑名,并引包括该字的碑文,以《说文解字》辨其正、变、省、加等写法。又偏旁一卷,五百四十部,也依《说文解字》次第。附碑考二卷,列所采碑目,考其碑文、时代和所在地。该书纠正了宋代娄机《汉隶字源》的谬误,补其未备,是一部研究汉字形体演变,查考隶书的重要字汇。当然,书中亦有因袭舛错处,需要注意。 g4f:K=5:  
jU2 vnGw_  
《增订碑别字》,罗振鋆、罗振玉编,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年出版。该书收集汉朝以来碑拓所见而字书不载的各种异体字,按韵序编排,每字的各异体字并列,后注楷书,再按先后一一注明出处。书前有全书收编异体字目录,可供查考。 ;7*R;/  
y!u=]BE  
《草字汇》,清石梁编,上海古籍书店1978年影印本。该书集录汉章帝至明朱学古八十七家所书草书法帖,逐字摹写,按《字汇》偏旁编排,同一字兼录各家不同异体,偶及行书,旁注书家名号,字头旁标明楷书。书前有《历代草圣》,按时代排列。 htu(R$GSM  
~]V}wZt>h  
《楷书溯源》,清潘存辑、杨守敬编,光绪三年杨守敬刊本。该书收编魏晋至五代楷体碑帖,按原字摹刻,依《说文解字》次序排列,每字均注明出处,书前并有帖目、碑目各一卷,是一部较为完善的楷书字汇。《凡例》详论楷法,有独到之见,可供研究楷法者参考。 Q4h6K 7  
yFY:D2  
查考古文字的工具书,除以上所述外,还有兼及甲骨文和金石文的《古籀汇编》;以金石文字命名的《金石大字典》;以书体命名的《正草隶篆四体大字典》、《中国书法大字典》,也是颇有价值的专书。 |))O3]-  
g>pvcf(  
《古籀汇编》,徐文镜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出版。该书收集散见于:汪立名《钟鼎字源》、吴大澂《说文古籀补》、丁佛言《说文古籀补补》、容庚《金文编》、罗福颐《古玺文字征》和《汉印文字征》、商承祚《殷虚文字类编》等书里的古文字,以篆字为字头,按《说文解字》次序排列,每字下首注楷体字,次注出处和各家考释。书前有楷书笔划检字。 W,f XHYst  
N%Uk/ c'  
《金石大字典》,汪仁寿编,求古斋书局1926年刊本。该书收录金石各体文字,上自籀古,下及碑印,均分别搜集;每字先列楷书,下录金石等文字,皆注明出处。全书按部首排列,书前有笔划检字,查考方便。 +x]3 - s  
\e9rXh%  
《正草隶篆四体大字典》,陈龢祥编,上海扫叶山房1926年石印本。该书按部首排列,用楷书为字头,用直音或反切注音,标明四声,有简明的释义。每字后列正草隶篆四体字,正楷采自碑帖,草书采自名人墨迹,隶书采自汉碑,篆书采自《说文解字》和古器,并一一注明出处。书前有论述字体演变的《文字源流考》,以及《部首检字表》、《难字检查表》。另附《名人墨迹》、《名人楹联》、《太史石鼓》、《钟鼎文》各一册,正草隶篆四体字俱备,可供参考。 YR-Ge  
mX5%6{],  
《中国书法大字典》,主编林宏元,副主编欧洋、白金,香港中外出版社1976年出版。该书采用中国历代著名书法家三百六十人所写碑碣法帖三百多部,收录首字四千三百九十二,重文四万七千四百三十余,剪贴墨迹影印,按《康熙字典》部首排列。全书以楷、行、草为主体,兼及章草、隶书、篆书、古文。每字下皆注明朝代、书写人,大部分还有出处。书前冠有《本书汇集历代书法家一览》、《本书汇集碑碣法帖等一览》和笔划检字表,查考方便。 X'J!.Jj  
.]YTS  
(三)查考陶文。我国古代陶器上的文字,可上推到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陶钵口沿外部的刻划符号,它可能是作记数或记事之用,或为我国原始文字的萌芽。此外,商周以后陶器上的文字发现更多。考释陶文最早者是清末吴大澂所著《古匋文字释》;著录陶文的专书,则始于刘鹗的《铁云藏匋》。查考古陶文字,可使用顾廷龙所编《古匋文孴录》,有1936年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文字史料丛编本。该书收录古陶文字可识者五百余,按《说文解字》次序编排,《说文解字》未收字附列各部之后,字头下注楷体字或异文重文,每字均注明出处,考释列在各字之下。陶文多为单字,有两字以上者,均录全句。不认识的字,收入附录。本书采录周进藏《古匋文字拓本》、潘承厚藏《古匋文字拓本》、刘鹗辑《铁云藏匋》、日本太田寿太郎辑《梦庵藏匋》、黄宾虹辑《陶玺文字合证》,是一本重要的古陶文字汇编。 2 9#jKh  
=K <`nF0 w  
(四)查考盟书。“盟书”在历史文献中也称“载书”,是我国古代天子和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大夫之间,为了在政治利益上相互约束,向神盟誓时写在策上的载辞。春秋时代,盟誓之风盛行,《春秋》、《左传》中,关于盟誓的记载很多,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的二百五十四年中,诸侯国之间的盟誓就有近二百次,其他没有记载下来的更不知有多少。 /|m0)H.>  
s63!]LDr  
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字,散见于铜器、陶器、货币、玺印以及竹简、帛书。1965—1966年在山西省侯马市的春秋战国遗址中,发现了大批玉石文书,即侯马盟书。据研究,这批盟书是春秋晚期晋国的六卿之一赵鞅在晋国都城——新田主盟宣誓的官方文书。它们用毛笔书写,书法熟练,当出自祝、史一类官吏之手。这一批盟书,为研究秦统一六国前我国古汉字的发展过程,提供了新的宝贵的资料。盟书中的字体,有些仍然保持着殷商西周文字的形态;它们内容基本相同,用字也多重复,却有一些异体字,再加上一部分假借通用字,就显得甚为繁杂。遇到盟书中不认识的字,可查考《侯马盟书字表》,见《侯马盟书》,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编辑,文物出版社1976年版。该字表由六百五十六件侯马盟书摹本汇集整理而成,分单字、合文、存疑字、残字四个部分。单字部分首列本体字,异体字则依字形不同特点附列于后,计收本体三百八十一字,异体一千二百七十四字,依本体楷释笔画多少顺序编次;单字及合文部分,每一本体字下均注明盟书中使用的辞例。为了便于同《侯马盟书》中的图版、摹本相对照,每字下均注明盟书编号。存疑字部分收录四十六字,残字部分收录一百○二字,皆按盟书编号编次。本字表后附《单字、合文检字》,分别按笔划多少编排,查考方便。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3-05-29
四、查考语词
(一)一般查考语词,可使用常见的《四角号码新词典》,商务印书馆1950年初版,后经多次修订再版,以“1977年修订重排本”为最新。新本共收常用单音字九千多个,复音语词一万五千余条;注音以普通话读音为准,用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标音,附注同音汉字;字头按四角号码排列;书前有四角号码查字法和新旧四角号码对照表,书后附音序检字表和部首检字表。它是一部查考便利,释义简明,观点较为正确的词典。但是,这部词典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收录的语词又有限,只可供一般查考之用。《汉语小词典》,汉语小词典编写组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出版。该书以现代汉语为主,兼收一部分专科词目,共收单字和复词一六二九八条(其中单字七一九七个,复词成语七一九六条,百科名词术语一九○五条)。单字按汉语拼音音节排列,标明声调,并加注汉字直音。复词、成语或释文中的异读字和难字酌注汉语拼音。另附《汉语拼音音节索引》和《笔画检字表》备查。复词成语等根据第一字列于相应的单字之后,并按字数顺序排列,同字头的按笔画先后。复词、成语或复义中难读的字、词,酌加注释。 d&\3}uH  
(k8}9[3G  
《辞海》(语词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出版。本册收录词目三万八千六百余条(其中单字一万五千六百余条),包括一般词语(复词、词组和成语),古籍中常见的专科词语,少数习用的专科词语。字头按部首排列,同一单字起首的词目列于单字之后。单字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标明声调(轻声不标),比较冷僻的字加注直音,复词和成语一般不注音。释义主要收列现代通用义和古籍中比较通用的古义,书证一般都注出篇名。本书上册正文前有《辞海部首表》、《部首查字法说明》、《部首调整情况表》、《新旧字型对照举例》、《笔画查字表》,下册正文后收有《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索引》,查考方便。 [(gXjt-  
Vn_~ |-Wt  
《汉语词典》,中国大辞典编纂处编,原名《国语辞典》,全书八册,商务印书馆1936—1945年出版,1947年再版时合订四册,1957年出版简本,改名《汉语词典》,精装一册。原书收词汇约十万条,按注音字母注音,创复词全部注音之例。主编黎锦熙在序言中指出该辞典的用处有六:正音,定词,释义,小孩子作文查汉字,习熟了注音字母的人查汉字,外国人懂得汉语的人进修汉语。这是不错的。本书的特点还在于,收集了宋元以来白话文学作品里的词汇,以及北京话的口语词汇。注音方面,初步确定了词儿连写,对轻声、儿化音作了明确规定。但是,解释较为简单,引文只举书名,不便查对,是其不足处。《汉语词典》是《国语辞典》的删节本,只保留作为原书特点的北京话词汇和有翻检必要的古汉语材料,专备语文研究、教学上参考之用,而非全面收罗词汇,供一般应用的。删节后存词汇七万多条,加注直音,并增编了部首检字表。 %pxO<O  
Nke!!A}\|  
上面介绍的《辞海》语词分册、《国语辞典》、《汉语词典》,内容虽比一些小词典要丰富得多,但一些专门的条目,还应当求助于其他词典。 .r2*tB).  
uKd4+Km  
(二)查考百科语词,可使用《辞海》(1979年版),《中文大辞典》,旧的《辞源》和《辞海》,以及日本人编的《大汉和辞典》,苏联人编的《苏联百科辞典》。旧的《辞源》、《辞海》,已作过介绍,这里从略。现在只介绍其他几部辞典。 AYgXqmH~+  
wapSpSt  
《辞海》(1979年版),辞海编辑委员会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出版。这是一部百科辞书,共收单字一万四千八百七十二个,词目九万一千七百零七条。包括成语、典故、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的名词术语等等。所收词目,以解决一般读者学习、工作中质疑问难的需要为主,兼顾各学科的固有体系,释文主要介绍基本知识,力求简明扼要,并注意材料和观点的统一。全书的编制是以单字带词目,单字按部首分部排列,同部首的字按笔画顺序排列,同笔画字按起笔排列。字体以《简化字总表》和《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为准。字形以《印刷通用的字形表》为准,人名、地名、书名、篇名以及古籍文句,一般用简化字,可能引起误会的,则保留原来的繁体或异体。单字的注音用汉语拼音字母,标明声调(轻声不标),冷僻字加注直音,同义异读的,原则上根据《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表初稿》注音。全书装订成上、中、下三册,各册前冠有辞海部首表;上册前还编有部首查字法说明,包括部首调整情况表、新旧字形对照举例、辞海部分部首名称表、辞海部首笔画笔形索引、辞海部首笔形索引和笔画查字表;下册后编有汉语拼音索引和其他附录。 pF4Z4?W  
 m1U:&{:^  
《中文大辞典》,中文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中国文化研究所1962年出版第一册,至1968年出齐四十册,1972年出版修订普及本,合为十册。全书收单字四万九千八百八十八个,辞汇三十七万一千二百三十一条,是一部收录单字和辞汇最多的中文大辞典。本书注意中国文字的源流,对于字形和字音,依时代先后为次;字义按本义、引申义、假借义顺序排列。单字的采录,包括正体、或体、古字、略字及俗字、后起字,其来源以《康熙字典》为主,并参考古代各种字书。辞汇的采录,以成语、术语、格言、叠字、诗词语、人名、地名、职官名、年号、书名、动植物名、名物制度等为主,来源以经、史、子、集文献为主,参考类书和辞书。字义的解释,主要说明构造与本意,各种训义之渊源,形音义三者之关系,及其疑义异说。字形,上溯甲骨、金文,以及篆隶楷草之变化,依其时代先后为次。字音,先注该字本义之反切,次列该字见于平水韵的韵目,后用普通话与拉丁字母注音。全书的编制是以单字带辞汇,单字原则上按《康熙字典》的部首排列,再依字形起笔为序。第一至卅八册为辞典本文;第卅九册和第四十册为索引,包括部首检字表、笔画检字表和部首、笔画索引。 xbm%+  
C+ll A  
《大汉和辞典》,日本诸桥辙次编著,大修馆书店1955—1960年出版,精装十二册,索引一册。全书收单字四万八千九百个,附有篆文一万零一百个。它以《康熙字典》为基础,但加收了我国其他字书的字和一些日本字。全书的编制是以单字带复词、成语,单字按部首排列,其下复词按日语字母音序排列。单字的注音:包括日语拼音,《集韵》等韵书的反切、韵部,注音符号和拉丁字母拼音;有几种音义的字,注音分列几项,和释义相对应。字头之下还列有小篆、古文等书体。此外有“名乘”、“解字”、“参考”。“名乘”专门注出日本人用这个汉字作为名字时的特殊读法。“解字”主要就象形、指示、会意三方面说明该字的结构和本义,并阐述各种训义发生的经过。“参考”说明字形、字音、字义的疑义或异说等等,除补充本字释义之未尽,并举出字形参似的字,指出其同异之所在。这是一部现在世界上收录汉语字词最多的辞典之一,原为日本人学习汉语而编,它以汉字为词头,征引材料大都是汉语,凡一般词典查不到的字词,包括人名、别号、地名、年号、官名、书名、称谓、成语、典故、格言、俗语以及普通词语、专科术语等等,不妨用此查考。但是,使用这部大辞典时,除应注意其立场观点外,也不能忽略它征引材料方面的缺点、错误。例如,该书对地名区划的解释,只根据清代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以明代的十三司为单位,而很少涉及清代,更不要说解放前后的变化了。遇到这种问题,查考新版《辞海》就好得多,这也是应当注意的。 0z8?6~M;<  
;~EQS.Qp  
此外,查考百科语词还可参考《苏联百科辞典》,(苏)Б.A.符维金斯基等编,时代出版社1958年据俄文第一版翻译出版。全书收编词目四万条,涉及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个领域。但使用这本辞典,一定要注意其中的错误,特别是编者为老沙皇侵略行径辩护的反动观点以及对一些历史事件的歪曲。 nUOi~cs  
!g9k9 l  
(三)查考现代语词,可使用《现代汉语词典》(试用本),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商务印书馆1965年初版,1977年重印。本书是以收录普通话语汇为主的中型词典,所收条目包括字、词、词组、熟语、成语等,共约五万三千条。全书条目按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全用汉语拼音注音;释义以现代汉语为标准,不详列古义,解释较为精确,是一部查考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词典。各条目所用汉字形体以通行的为标准,异体字(包括繁体),加括号列在正体之后。书前冠有《新旧字型对照表》、《部首检字》、《四角号码检字》,以便寻检。 W&IG,7tr  
3R3H+W0{  
此外,尚有《新名词辞典》、《新知识词典》,亦可参考。 yQiY:SH  
n^Ca?|} ,  
(四)查考古籍中的语词,可使用《辞源》修订本和《尔雅》之属的古词书。 94rSB}b.O  
u^~7[OkE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出版。根据同《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分工的原则,该书确定为阅读古籍用的工具书,以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为对象,同时也作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用书。全书分为四册,预计1981年出齐。修订本删去旧《辞源》中的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全部新词,增补了一些比较常见的词目,也删除了少数不成词或过于冷僻的词目。单字下注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广韵》或其他韵书的反切与声纽;有几个读音的,分别注音。释义简明确切,并注意语词的来源及演变;多义的单字,其解释一般以本义、引申、通假为先后。书证都注有作者、篇目和卷次。全书仍用繁体字,加新式标点。 m&:&z7^p  
9 {&g.+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大约汉初学者缀缉周汉诸书旧文,递相增补而成。今本《尔雅》是晋郭璞的注本,全书按内容分为十九篇。第一篇《释诂》、第二篇《释言》、第三篇《释训》所收为一般词语,将古书中同义词分别归并为各条,每条用一个通用词作解释。以下十六篇是关于各种名物的解释,分别为《释亲》(亲属)、《释宫》(宫室)、《释器》(器物)、《释乐》(音乐、乐器)、《释天》(天文、气象、祭祀、狩猎等)、《释地》(地理、物产)、《释丘》(丘陵)、《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尔雅》虽保存了先秦训诂的重要资料,但是,作为一部词典而言,它的编制还很原始,如果没有后人的注释,是很难读通的。 7k( }U_v  
Qt>K{ >9Cf  
汉晋至唐,为《尔雅》作注者甚多,只有晋郭璞的注传到现在,它以晋语释古语,在语言学上有重大贡献;宋邢昺据郭注作疏,即现在通行十三经注疏本《尔雅注疏》。查找《尔雅》中的词语,可使用《尔雅引得》,哈佛燕京学社1941年出版。该书以1926年上海锦章书局影印清嘉庆二十年南昌府学重刊十三经注疏本为准,按字或辞标目。但为节省篇幅,凡虚字不立目,如“密、康,静也”一句,密、康、静皆立目,也字不立目。每目之下皆缀原句及该句所在处。字词按“中国字庋撷法”排列,并有笔画检字、拼音检字,查找方便。 UK ':%LeL  
 E^1yU  
清代学者为补正邢■的不足,另撰新的疏解,其著名的有:邵晋涵的《尔雅正义》和郝懿行的《尔雅义疏》。此外,王念孙的《尔雅郝注刊误》(见罗振玉刊《殷礼在斯堂丛书》)也应参考。 sbW+vc  
Qr.{_M  
《广雅》,魏张揖撰。据张揖上《广雅》表,该书原分上中下三卷,凡一万八千一百五十字。后因辗转传写,分为四卷,又析为十卷,再并为三卷,今本则仍为十卷,但文字已不足原数。本书为补充《尔雅》之作,编制也仿《尔雅》,分为十九篇,凡周秦两汉古书之训诂,为《尔雅》所未载的,尽量收录。但是,该书也和《尔雅》一样,解释简略难懂。隋曹宪为《广雅》作音义,并避炀帝讳,改名《博雅》,曹宪的音义本就被称为《博雅音》。清王念孙撰《广雅疏证》,对原书字之讹者五百八十,脱者四百九十,衍者三十九,次序错乱者一百二十三,正文误入音内者十九,音内字误入正文者五十七,都一一作了校补。王氏晚年还撰《疏证补正》一书,又补正五百零一条。《广雅疏证》有《四部备要》本,据王氏家刻本排印;《丛书集成》本,据《畿辅丛书》本影印。此外,《广雅释诂疏证拾遗》、《广雅疏证拾遗》、《广雅疏证补正》、《广雅补疏》,均可补疏证之遗,有参考价值。 \'m7un  
v$y\X3)mB  
《释名》,又名《■雅》,相传是汉末刘熙撰。该书体例仿《尔雅》,但解释词义完全采用音训,即用同音字或近音字解释词义。其编纂目的在于探讨字词得名的由来,因此,除了简单解释字词意义外,还指出这个词得名的原因。书按名物分类为释天、地、山、水等二十七篇,共计一千五百零二条。清代关于此书的研究也不少,主要有:毕沅著《释名疏证》和《释名补遗》、《续释名》,以及王先谦与王启原等著《释名疏证补》。《疏证》有《经训堂丛书》本,《丛书集成》据以影印;《疏证补》有长沙思贤书局本、《万有文库》本。 cNWmaCLN$  
U% h.l  
专供查考古代语词的工具书很多,若要作进一步的了解,可参考《四库全书总目》。 8<VDp Y  
Wg|6{'a  
(五)查考联绵字,可使用《辞通》、《联绵字典》。 k79OMf<v  
{sw|bLo|+  
联绵字是指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它或有双声、迭韵的关系,如“玲珑”(双声)、“徘徊”(迭韵);或没有这样的关系,如“蜈蚣”!或同音相重复,如“匆匆”。而且,这种联绵词,在长期书写过程中,还形成了声同音近相假借和义同通用的规律,使得一个词往往有不同的写法,如“罪罪”作“菲菲”、“■■”、“馡馡”,“侏儒”作“朱儒”、“株檽”、“株拘”、“棳儒”等。这往往会给阅读古籍、理解文意带来一定的困难。 D?KLV _Op  
?p{ -Yp*h  
查考联绵字的工具书,可以上溯《尔雅》释训篇,宋代张有的《复古编》,则已标出联绵字目。专辑联绵字的工具书在明代有朱谋■的《骈雅》、清代吴玉搢有《别雅》,但这些书只是按类排比联绵字的材料。对联绵字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使读者因声求义,掌握同声相假的原则,通晓古汉语词汇的形体、读音、意义的异同,当推《辞通》和《联绵字典》。 C6e5*S  
CEj_{uf|  
《辞通》,朱起凤编,1934年开明书店出版。编者在“自序”中谈到,清光绪末在家乡教书时,因为不知道“首施两端”和“首鼠两端”实为一语,受到学生的指责和讥笑,于是发愤读书,辛勤摘录,积三十多年而编成此书,初名《蠡测编》,又名《读书通》、《新读书通》。 [Q T ;~5  
8$uq60JK  
全书收录合成词四万条,按平上去入四声,取词的尾字韵分别编次;基本上以常见词列在最前,注明读音和意义;把和这个词意相同而形体相异的词附于其后;每词列举例证,注明书名和篇名;有的还加按语,指出音近假借、义同通用、字形讹误等项。如“五岭逶迤腾细浪”句中的“逶迤”,翻开《辞通》,不仅可以查到作什么解释,而且可以看到有威夷、逶夷、蜲■、委蛇、逶袆、袆■、逶随、委佗、委它等二十多种同义异文,并一一注明出处。卷首有《辞通检韵》,按韵寻检;卷末有《辞通索引》,按四角号码寻检。又附《笔划索引》,供不熟悉上述两种查法者,按笔画查检四角号码。 ,zjz "7'  
9"[,9HN  
《联绵字典》,符定一编,商务印书馆1943年出版,正文十册,又索引一册。该书收录唐以前古书中的双声、迭韵、迭音及其他联绵词,包括虚词,按部首编排,用反切注音,作简单解释,再旁引书证,有的还加按语。有些词有不同的写法,或与他词相通,则分条注明。 (\qf>l+*  
pauO_'j_1p  
(六)查考语词,还可利用专科性词典。所谓专科性词典,是相对百科词典而言。凡专门收编某一学科语词者,都可称专科性词典。如《辞海》的各分册本(已附在百科词典中介绍)、《诗词曲语辞汇释》、《小说词语汇释》(归入后面“专查文艺作品的惯用语词”介绍),都是属于专科性辞典。下面就现有哲学、语言学、新闻学、教育学、图书馆学及音乐、电影等方面的几部专科性词典作些介绍。 O C;~ H{  
,L%]}8EL"  
《简明哲学辞典》,(苏)罗森塔尔、尤金编,人民出版社1955年初版,1958年据俄文第四版翻译出版中文第二版,1973年三联书店重印。全书收词目六百一十条,按笔画排列,文中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之处,都注明中译本的卷次页码,较便读者。但是,该书中也有错误。毛泽东同志1957年《在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曾指出:“关于同一性的一条,就反映了斯大林的观点。辞典里说:‘象战争与和平、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生与死等现象不能是同一的,因为它们是根本对立和互相排斥的。’这就是说,这些根本对立的现象,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同一性,它们只是互相排斥,不互相联结,不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种说法,是根本错误的。”(《毛泽东选集》五卷,第347—348页) %Ja0:e  
jct=Nee|  
《新闻学小辞典》(初稿),复旦大学1976年编印。收录词目约一千条,按内容分为:①无产阶级新闻学主要著作,②通用词汇,③广播电视,④新闻摄影、新闻电影,⑤新闻工作者、政论家、新闻学者、专栏作家,⑥新闻界两条路线斗争、新闻批判,⑦中国新闻事业,⑧外国新闻事业,⑨资产阶级新闻学等。 {yNeZXA>  
#y&5pP:@  
《教育大辞书》,唐钺等编,商务印书馆1930年出版。 -V2f.QE%  
E 6#/@C,  
《图书馆学辞典》,卢震京编,商务印书馆1958年出版。这本书是商务印书馆1940年出版的《图书馆学大辞典》的改编本,有的部分虽有扩充,但总的来说,内容大为减缩。《简明音乐辞典》,(苏)多尔然斯基编,上海音乐学院编辑室译,音乐出版社1957年出版。 C6gp}%  
]?V:+>t=  
《电影术语词典》,洪深编,上海天马书店1935年出版。 O:'qwJ# ~  
l_;6xkv4  
《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上海医学书局1921年初版,1939年四版。本书采辑佛学书籍中的专门名词、人名、书名等等加以解释,全书约三百万言,收词目三万余条,按笔画排列,每词之下,先注明其为术语或书名、人名、经名,然后解释,这是我国佛学辞典中较为浩博的一部。本书虽为佛学专科词典,但因汉语中佛学语词较多,如出自佛经的“世界”、“因果”、“宗派”、“偶像”、“佛”、“塔”等,已成为汉语的基本词,由此而派生的更多,所以,这部词典在一定程度上可供一般参考之用。 W2%@}IDm  
7z{N}  
另有《实用佛学辞典》,佛学书局1934年编辑、出版。 /:!l&1l:p  
oP T)vN?  
《佛学小辞典》,孙祖烈编,医学书局1919年出版。均可查考。 #%%!r$UL  
LB({,0mcX  
《圣经辞典》,上海广学会译,广学会发行,1916年出版。 :,yC\,H^  
hwvitD!0  
《世界知识辞典》,世界知识辞典编辑委员会编,世界知识出版社1959年出版,有国际事件、国际文献、国际组织、国际事务用语及各国重要政党、群众团体、人名、地名、报刊、通讯社、垄断组织、种族、语言、宗教等类,共三千五百余条,选材一般截止1959年6月。查考这方面的词语,还可参考《各国概况》、《世界知识年鉴》、《联合国手册》等书。 ]a.^F  
| Vlx:  
《外来语词典》,胡行之编,上海天马书店1936年出版。该书汇集古今外来语三千多条,按首字笔画排列,每条大都附有原文,可供参考。 gH,Pz  
=_ j<x$,b-  
《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高名凯、刘正埮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年出版。这是一本研究现代汉语外来词的专著,全书收编外来词一千五百多条,按其来源不同,分英语、法语、德语、日语、俄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我国少数民族语八类排列,可供参考。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3-05-29
五、查考成语、典故、方言、俗语
成语、典故、方言、俗语不仅见于口头,在书报中也常常碰到。如果运用得当,确能收到使文字简炼、生动活泼、寓意深刻的效果,但也往往会给理解文义带来一定的困难。遇到这种情况,应查考有关的工具书。 [2Nux0g  
Qr7v^H~E4.  
查考成语、典故、方言、俗语,一般可使用下面几种工具书:(1)《汉语成语小词典》和《汉语成语词典》。前书原由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级语言班编,商务印书馆1958年初版、1972年出版“第三次修订本”,在社会上流传较广。全书共收成语三千○三十条,收编范围除一般成语外,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类似成语或正向成语方向发展的词组,也酌予收入。全书对所收成语均用汉语拼音注其音读,释义注意它的现实意义,如有出处、典故,也酌情引述。书中条目按首字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附序表、条目笔划索引,以供查检。后书为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编写组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8月出版。该书收录成语五千五百条(包括少量熟语),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附有音序表和按笔画排列的条目索引,成语中的每个单字均注明音读,容易读错、写错或错解的字词,以“辨误”标出正确的字音、字形和意义,释义简单明了,并注出成语的出处,较前书有所提高,是一本较重要的成语小词典。另有《成语辨析》,倪宝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10月出版。书中收经常容易用混、用错的成语三百七十三个,分为一百七十五组。放在一组辨析的成语,相互间有以下几种情况:意义相近,形体相似,语素相同而次序不同,同出一源,有意义上的交叉关系。书中对各组成语,先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再辨析含义的相近、差异,并举出“病例”和正确的例句。全书按各组成语首字的音序编排,书末附音序索引。(2)《现代汉语成语词典》,范方莲等编,商务印书馆1959年出版。该书收录现代汉语成语三千二百多条,亦可查考。(3)《汉语方言词汇》和《汉语方言字汇》,均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文字改革出版社分别于1964年、1962年出版。前书是一本汉语比较方言词汇,共收普通词目九百○五条,每条下列出全国十八个方言点的同义词,并用国际音标注其音读。书前有各方言点声韵调系统表和分类词目,书后有音序词目索引,以便查考。后书是北京话和全国十七个方言点的字音对照表,收二千七百余字,可与前书参照使用。 GQCdB>   
Qe ip h  
以上三书都是常用的成语小词典,收编的内容有限,若要专门查考古代的成语、典故、方言,还应使用下列各书: 6j6;lNUc  
iQ2j ejd3(  
《通俗编》附《直语补证》。《通俗编》,清翟灏编,该书收录汉语中的俗语、方言、语词五千多条,按内容分天文、地理、时序、伦常、仕进等三十八类,条目下征引众说,凡经传子史、诗文词曲小说以及诗话、艺谈、佛道典籍中的材料,无所不取,有的还能探索语源,说明演变,颇有参考价值。该书的特点还在于所收不少词语在今天还活在群众的语言中,如“坐井观天”、“含血喷人”、“沾沾自喜”、“锦上添花”,而作者都曾引经据典考证其出处。此外对若干简笔字下了考订工夫,如“伪字”条下说:“字有省笔者,却未得尽斥为伪,如‘萬’之为‘万’、‘禮’之为‘礼’、‘從’之为‘从’、‘處’之为‘处’,多属《说文》本字,或见于经传大典,士君子所不避也。”但是,该书也存在着一些缺点、错误,如类目烦琐,或分类不当,以至个别条目引用书证有误,等等。 &TA{US3~  
e3:L]4t  
清梁同书把翟氏书中所遗,或举一语而征引不同者,汇为《直语补证》,录词语四百余条,可作为《通俗编》的补编使用。 p e+h8  
nR*' 3  
商务印书馆于1958年出版以上二书的汇编本,并增《通俗编·直语补证索引》,按词头四角号码排列,查找方便。 }$L63;/H  
5h6o}  
《恒言录·恒言广证》,商务印书馆于1958年汇印本。 +?m.uY(  
bG@2f"  
《恒言录》,清钱大昕撰。该书收录汉语中的成语、方言,又经张鉴、阮常生补注,内容益加详密。全书分为十九类,共计八百多条,各考其源流,对汉语词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它的体例虽然类似《通俗编》,但分类较为简明,有胜前书。《恒言广证》,清陈鱣著,对《恒言录》和张、阮两家补注又有所补充,1958年商务印书馆据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藏陈鱣手稿排印。以上两书均分吉祥、人身、交际、毁誉、常语、单字、叠字、亲属称谓等十九类,汇印本更增编四角号码索引,查找方便。  L1 /`/  
% |D)%|Z  
《迩言等五种》,商务印书馆1959年出版。该书包括清钱大昭著《迩言》、清平步青著《释谚》、清胡式钰著《语窦》、清郑志鸿著《常语寻源》、罗振玉著《俗说》等书,并增编《迩言等五种综合索引》,按词头四角号码排列,附于书后,查检便利。 NBc^(F"  
}a6t<m`V  
《方言校笺及通检》,周祖谟校笺,吴晓铃编通检,科学出版社1956年出版。汉代扬雄撰的《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全书按照词的内容分为十六类,凡六百六十九条,共一万二千九百余字,以当时的方言释古语,以通行语释方言。晋代郭璞用当时的口语为《方言》作注,多所阐述。周祖谟的《方言校笺》是以四部丛刊影印宋本郭注《方言》为底本,参考了历代有关《方言》的研究,为一部集大成的善本。吴晓铃的《通检》,对《方言》及其注里的字词均列为条目,按笔划编排,查检颇便。 y-1e(:GF  
M[YFyM(  
《新方言》,章炳麟著,收在《章氏丛书》内,浙江图书馆1917年校刊本。全书收方言八百条,按内容分为《释词》、《释言》、《释亲属》等十一篇,附《岭外三州语》一篇,考释惠州、嘉应州、潮州客家话词语。他鉴于前人有关方言研究中的弱点,在《新方言》中根据声韵转变的规律,从时间和地域两方面出发,以古语证今语,以今语通古语,说明方言词的变化,这原是一大进步,但他又硬要把“笔札常文所不能悉”的现代方言中的难通之语,都上溯一、二千年,从《尔雅》、《方言》、《说文解字》中找“本字”,就不免发生穿凿附会的情况了。此外,他直接以近代方言和周秦汉魏的古语相比较,跳过了唐宋元明间语言的发展变化,也给他的方言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但总的来说,该书对古今语言的研究还是有贡献的。 - Fbp!*. u  
DdgiY9a.  
查考一地方言的还有清吴文英的《吴下方言考》、胡朴安的《泾县方言考证》、杨树达的《长沙方言考》等等。至于专供查考文艺作品中方言的工具书,将另外介绍,这里从略。 f`uRC-B/  
`)n4I:)2  
查考歌谣、谚语,可使用下列各书: [!A[oK9i C  
.z`70ot?  
《古谣谚》,清杜文澜辑,有清咸丰十一年曼陀罗华阁丛书本,光绪十八年扫叶山房本,中华书局1958年校点排印本。该书收编清代以前古书中的歌谣谚语及一些格言、成语、典故等,采录范围较广,是一部古代谣谚总集。全书分经、史、子、集,以时代为序排列,每条拟有标题,注明出处,并引录原书上下文,以便理解。书后附明杨慎《古今风谣》、《古今谚》、清曾廷枚《古谚闲谈》以及《谣谚集说》。 {q?&h'#y  
kW g.-$pp  
《中国谚语资料》,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资料室主编,兰州艺术学院文学系五五级民间文学小组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61年出版。该书收谚语四万五千八百十四条,上、中册是一般谚语,下册是农谚。另有歇后语三千八百○五条,附在一般谚语之后。收集范围包括少数民族语言中的谚语,有些条目后还注明流行地区。 C8}:z\A_@Z  
RP&bb{Y  
供查考语句出处和词章典故的工具书,如《佩文韵府》、《骈字类编》等类书,入“查考古代事物的工具书”介绍;《十三经索引》、《杜诗引得》等专书索引,入“查考专书字词文句出处的工具书”介绍。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3-05-29
六、查考文艺作品的惯用语词
诗词、戏曲、变文、小说等文艺作品中的惯用语词,丰富多采,五光十色,其中有流行一时的口语,局限一地的方言,民间习用的俗语,江湖上的黑话,以及经文人推敲锤炼之词,往往含意特殊,读之费解。但是,旧的词书和新的词典对这些词语的收录,注意较少,需得查考专门工具书,才能找到满意的解答。这方面的工具书也不少,已有《诗词曲语辞汇释》、《金元戏曲方言考》、《元剧俗语方言例释》、《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小说词语汇释》、《方言词释例》等,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73WSW/^F  
<O x[![SR  
(一)查考诗词戏曲中的惯用语词,可使用《诗词曲语辞汇释》,张相著,中华书局1957年初版,1977年重印。全书选录唐宋诗词、金元杂剧中流行的特殊语词,包括单字和短语。这里所谓特殊语辞,大部分是虚词,也有一些是实词,不过其意义复杂难解,或容易弄错。前人对这类语词做过一些研究工作,而全面系统地研究,著为专书,当属《诗词曲语辞汇释》。本书收录的语词中,每个语辞有不同含义的,一一分条解释,各举数例,细致地辨别情味、语义的差异;有些条目,还由词义的解释推及语源的探讨和文法的分析。由于著者采用了诗词曲三者自证和互证这种办法,又从体会声韵,辨认字形,玩绎章法,揣摩情节,比照意义五项来分析一个语辞,因此解释颇多可取,不仅可供阅读诗词曲时查考之用,而且为研究诗词曲汇集了大量可贵的资料。 QaX.Av  
]AP1+ &9fN  
当然,此书也非尽善尽美之作,解释不当或不够之处,间有存在,需要注意。卷首列词条总目,卷末附笔画索引,查找方便。 vL/ 3(Bo7  
~/:vr  
专供查考诗词中方言的,还有清代李调元的《方言藻》,有《丛书集成》本。 !Jg;%%E3:i  
+qxPUfN  
专供查考金元戏曲方言的有:《金元戏曲方言考》,徐嘉瑞著,商务印书馆1948年初版,1956年修订本。《元剧俗语方言例释》,朱居易著,商务印书馆1956年初版。前书是近人研究戏曲方言的第一部专著,但由于草创和当时所见材料的限制,既举例不广,证据薄弱,又不免产生一些错误。初版收词语六百条,修订本补充了原有一些词条的例证,并增加新条目一百五十条。后书内容较为充实,收词语一千余条,其中有前书和《诗词曲语词汇释》未收的条目二百余条,还有二百余条虽见于二书,而举例和解释则不尽相同。因此,查考金元戏曲方言时,上述三书可参照使用。 tobE3Od4  
+^I0> \  
(二)查考变文字义。变文是流行于唐五代时的民间文学,其形式是诗、文间用,有说有唱。内容以故事为主,大多取材于史书和民间传说,也有取材于宗教经典的。敦煌所出的变文,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汇为《敦煌变文集》,所收变文七十八篇,是自有变文专辑以来最为丰富的一部。由于变文中用了不少当时的口语,而且假借字和本字并列,简体字和俗体字杂出,声音的转变,以及和古今词义的差异,往往增加今天阅读上的困难。遇到这种问题可查考《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增订本),蒋礼鸿著,中华书局1962年修订第三版。全书分为:释称谓、容体、名物、事为、情貌、虚字八篇。附录一“变文字义待质录”,为变文中不能解释的词。附录二“敦煌词校议”,为著者校勘敦煌词的意见。这是一部研究变文的重要著作,作者参考了不少有关材料,在整理、归纳变文语词上下了工夫,对变文中某些现已不易理解的难词加以考证和解释,有助于今天研究变文,如变文中忽然、忽尔、忽而、忽如、忽其、忽都作“倘或”解,奴、孥、阿奴作第一人称代词,和“我”相同,男女尊卑都可用,一查该书,就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_sjS'*]  
&\zYbGU  
(三)查考古典小说惯用的语词,可使用《小说词语汇释》,陆澹安编著,中华书局1964年本、上海古籍书店1979年本。该书收录的语词采自清末以前的通俗小说,计逐一加上解释的八千条,还有不需注释的成语二千余条,另辑《小说成语汇纂》附录于后。如《西游记》第十八回的“你若肯留我住得半年,还要家怀哩”,这里的“家怀”怎么讲,一般词典是查不到的,翻开《小说词语汇释》,按笔画寻检,即可得知,“家怀”是不客气的意思。 uf(ayDE  
Pz]WT1J0  
此外,旧小说中还往往有一些俗体字,或者不识,可查《宋元以来俗字谱》,刘复、李家瑞编,1930年初版,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年重印。这本书从宋刊《古列女传》、元刊《朝野新声太平乐府》、明刊《薛仁贵征东白袍记》、清刊《岭南逸史》等十二种书中摘取俗字编成,虽然包罗不了宋元以来的全部俗字,但也十不离九。全书按部首排列,以表格形式上书楷字,下列俗字,分别注明出处;书前有《宋元以来俗字谱检目》,以便查考。 C*`WMP*  
$0*sj XV  
现代文艺作品中的方言,虽然较易懂,但也不是个个都如此,如“二大流”、“斗阵”等,应怎样理解,一般词典也不一定能提供帮助。因此,遇到这一类问题,可使用《方言词释》,傅朝阳编,通俗出版社1957年出版。该书从二百多部现代文艺作品中,摘录方言词三千多条,按拉丁语字母排列,每一词条先释义,再引例句,最后注明例句所出书名的代号,按代号查书前的《例句来源表》,即得该文艺作品的书名和作者。书后有词条的《笔划索引》,以便寻检。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3-05-29
查考古代典章制度
查古代典章制度的工具书,主要有《十通》和会要、会典等典志体史书。封建时代的图书分类法,把这些书基本上归入史部政书类(郑樵的《通志》入别史类)。 S iNgV\('U  
3P_.SF  
典志体史书是极为重要的旧的史书体裁之一。它广泛收集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方面的材料,经过编纂者的融会贯通和重新组织,然后分门别类系统地论述各种制度的因革损益,与类书只是排比资料、述而不作颇有区别。 U=v>gNba  
\t{iyUxY  
今天,无论是了解古代天文、地理等自然现象的变化,稽查古今典籍的聚散、学术源流的演化或学校的兴废,还是研究礼、乐、兵、刑以及赋税、选举等等制度的沿革,都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类著作,或者和二十四史中的志、书互为补充并参照使用。 g.\b@0Uy'  
X8}r= K~  
怎样查考古代典章制度。概括说来,即可从三方面入手:一、了解历代制度的沿革,主要可查《十通》;二、查一代制度,可利用会要、会典;三、作较深入的研究,就必须核对史志和参考其他专著。当然,这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如纵的利用《十通》查各类制度的历史因革,可以参考会要、会典,横的利用会要、会典查一代史实,也可参考《十通》。一般情况下,查了《十通》、会要也就够了。但是,由于《十通》、会要等主要取材于史志、实录、奏疏等等,已是第二手材料,所以查出的结论要加以引用时,最好与原始材料核实一下;而作较深入的研究时,更应该和原始材料参照使用。另外,还应该参考关于各种制度的专门著作。 J5b3r1~D"[  
n6[shXH  
唐以前的史志编纂已简述如前,唐以后各史基本上都撰有志书,清代以来学者更有补志之作,一补史之缺志,二补史志所不详备,三则为考证和纠谬。这些补志较集中的收入《二十五史补编》(开明书店编印,1955年中华书局重印),希读者注意。此乃考史者所必备,应知利用。又类书中往往收集了部分关于典章制度的资料,有时也可翻翻,不过总不及《十通》、会要详备。 mq{Z Q'  
tE>FL  
一、利用《十通》查历代制度 Qfeu3AT  
xb7!!PR  
《十通》有多种版本,目前最通行的是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影印精装本,连索引共计二十一册。 0MT?}D&TL  
n4?;!p<F  
这个本子一则比翻阅线装书方便,二则编有索引易于检查,故较受欢迎。 !B[ Y?b:  
oCwep^P(v  
为避免重复和节省篇幅起见,关于《十通》的书名、卷数、作者、内容和时代起迄,这里不一一介绍,仅录《十通索引》所制《十通一览表》于下,以供参考: 0#c-qy  
d+Mogku2  
读者如熟悉《十通》各书的大体内容和分类情况,可以直接翻阅《十通》,而不一定要先查《十通索引》。例如春秋末期实行“初税亩”,这是田赋制度的一大变革,也是确立封建制的土地所有制的一个重要标志。翻开《通典》卷四《食货·赋税上》和《文献通考》卷一《田赋一》,即可查得“鲁宣公十五年初税亩”等材料。 I9TNUZq('  
wPyc?:|KD?  
《十通索引》分为二种: 7 |Qb}[s  
\#h=pz+jb  
其一为四角号码检字索引,系将《十通》中所载之制度名物,篇章节目,凡成一名词,或可特立为一条目者,都用四角号码法编码排列,下注其所隶之书,所见之页,及所始之栏。如欲知“兵部尚书”之沿革者,则按“兵”字之四角号码7280即可检得兵部尚书 典137中兵部尚书(续)典1287中兵部尚书(清)典2170中由此可于《通典》137页中栏,《续通典》1287页中栏,及《清朝通典》2170页中栏等处检到之。又如欲知“籍田”之断代史料者,则于“籍”字之四角号码8896下可见藉田——周至唐典264上籍田——唐至明典1429上籍田——清 典2270上这里,所注“周至唐”、“唐至明”及“清”等字样,即指该段文字所包含之时代,读者只须根据需要,按页数检之,即可索得。 L7II>^"B  
4pDZ +}p  
未曾熟习四角号码检字法的,可先查所附《单字笔画检查表》。 G4F~V't  
Cn9MboXX  
此种索引为专查某一特殊事物,或任何人名、地名者而设。若欲知某种史料之大概,某一制度之内涵,或某一时代之人物地理者,则可利用第二种索引。 +'e3YF+'  
@S012} xH  
第二种索引为分类详细目录。因三通典、三通志、四通考间内容各异之故,它分为三编。第一编为混合三通典之详细目录,按《通典》原有各门,分为八类:一、食货类 二、选举类 三、职官类 四、乐类 五、兵类 六、刑类七、州郡类 八、边防类。 QD[l 6  
BW)t2kR&  
第二编为混合三通志之详细目录,亦按原书之二十略及本纪、列传等,分为下列各类: }>Lz\.Z/+[  
1 pzd  
一、本纪 二、年谱 三、世家 四、列传 五、氏族略 六、六书略 七、七音略 八、天文略 九、地理略 十、都邑略 十一、礼略 十二、谥略 十三、器服略 十四、乐略 十五、职官略 十六、选举略 十七、刑法略 十八、食货略 十九、艺文略 二十、校雠略二十一、图谱略 二十二、金石略 二十三、灾祥略 二十四、昆虫草木略。 \?\q0o<V$  
 s@3<]  
第三编为混合四通考之详细目录,亦按《通考》原有各门分为下列各类: 20uR?/|@  
M#>f:_`<  
一、田赋考 二、钱币考 三、户口考 四、职役考五、征榷考 六、市籴考 七、土贡考 八、国用考九、选举考 十、学校考 十一、职官考 十二、郊社考(群祀考附)十三、宗庙考(群庙考附) 十四、王礼考十五、乐考 十六、兵考 十七、刑考 十八、经籍考十九、帝系考 二十、封建考 二十一、象纬考 二十二、物异考 二十三、舆地考 二十四、四裔考 二十五、外交考 二十六、邮传考 二十七、实业考 二十八、宪政考。 z3}4 +~~  
DU4Prjb'  
又《十通》各书之序跋考证等项,无类可归者,列诸篇首,曰总类。 `S7${0e  
{GH 0 J"  
此项索引,系将《十通》原有之十种简单目录,化为三种详细之目录。每一编中,各按原书之门类节目,把从各书中所摘出之详目,分类排次,注明页数起讫。这样,凡同类之文字,其目均并列于一处,可以一览了然。 `qsn;  
.~ W^P>t  
以上二种索引,前一种便于特索,后一种利于类推,读者可因所检之不同,而参用之。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3-05-29
二、利用会要、会典查一代制度
会要、会典中的材料极为丰富,查一代制度,应知利用。如唐德宗时宰相杨炎创立两税法,在《文献通考·田赋考》虽可以查到其大致内容,但《四库提要》曾指出杨炎定两税法奏疏,最关沿革,《文献通考》佚而不载,是一大疏略。然而查一查《唐会要》,于卷八三《租税上》即见该奏疏全文,可知会要之极为有用。又如欧阳修的《新五代史》讲究《春秋》笔法,而于典章制度疏漏较多,有赖《五代会要》“得以收放失之旧闻”和订正欧史之谬。《宋会要辑稿》对于查考赵宋一代制度,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其他会要,对查该朝典章制度,都不失为史料的重要宝库,值得加以重视。 E<&VK*{zcO  
|2c'0Ibu  
现将会要、会典的作者、卷数、版本及其分类开列于后,以供参考。 F/RV{} 17E  
s bW`  
《春秋会要》四卷,清姚彦渠撰,中华书局1955年校点本。卷一为世系、后夫人妃,卷二为吉礼,卷三凶礼,卷四宾礼、嘉礼,计六门、九十八事。 vM\8>p*U  
GXRK+RHuBi  
校点时曾取原书所本“三传”(《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原文及有关书籍校勘,并加新式标点,是目前通行的较好版本。 ;U}lh~e11  
pU`Q[HOs  
《七国考》十四卷,明董说撰,中华书局1956年校点本。记战国秦、齐、楚、赵、韩、魏、燕七国的典章制度,分为十四门:职官、食货、都邑、宫室、国名、群礼、音乐、器服、杂记、丧制、兵制、刑法、灾异、琐征。 +l&ZN\@0X  
$N5}N\C:a  
校点时以守山阁丛书本为主,以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参校。 OYNs1yB  
i+T$&$b  
《秦会要订补》二十六卷,清孙楷撰会要,徐复订补,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分世系、礼、乐、舆服、学校、历数、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法、方域、四裔十四门。 NBE)DL  
3@s|tm1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此书对秦制与山东诸侯递相仿效之有显例可见者,亦详著于编,以明秦制并非完全独创而无因革可寻。 !1)lGjMW  
N~g'Z `  
《西汉会要》七十卷,宋徐天麟撰,有中华书局1955年据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重印本和197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校点本。 qS|bpC0x  
?7/n s>}  
计十五门、三六七事。十五门是:帝系、礼、乐、舆服、学校、运历、祥异、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法、方域、蕃夷。其他会要所分门类大都仿此,或略有增减改动。 P0 DvZV8  
%{5mkO&,2  
校点本据清江苏书局翻刻武英殿本为底本,参校了中华书局1975年第三次印刷的《汉书》校点本,校正了原书若干错误。 9eH(FB  
= %\;7  
《东汉会要》四十卷,宋徐天麟撰,有中华书局1955年重印本和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版。 yx4B!U  
q[ ] "`?  
此书亦分十五门,计三八四事。新版以清江苏书局翻刻的武英殿本为底本,参校了中华书局1973年第二次印刷的《后汉书》标点本,校正了某些原书的错误。 kNMhMEez  
="P 3TP  
《三国会要》二十二卷,清杨晨撰,中华书局1956年校点本。分为帝系、历法、天文、五行、方域、职官、礼、乐、学校、选举、兵、刑、食货、庶政、四夷十五门。 W0K&mBu  
$oHlfV/!  
是书旁搜博引,引书在一五五种以上,极有参考价值。 'bN\bbR  
O{,Uge2n,  
《唐会要》一百卷,宋王溥撰,中华书局1955年重印。 -ytSS:|%\  
{  KE[8n  
此书不分门,凡五一四目,“于唐代沿革损益之制,极其详该”,为现存最早的一部会要。 U#gHc:$  
p{"p<XFyO  
《五代会要》三十卷,宋王溥撰,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 5H1SC8+B,  
`o8b\p\zn  
凡二七九目。编者从五代历朝实录中引录了不少奏章、诏令,所记颇有史料价值,可与《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相互补充。 @tdX=\[~  
L}ud+Wfox  
校点本以清江苏书局本为底本,同时参校武英殿本、沈镇本和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藏传钞本,以及《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册府元龟》等,附有校记。 {c<MB xk  
/7De .O~H  
《宋会要辑稿》二百卷,中华书局1957年影印本,精装八册。 *YZ' Uy?  
l"p%]\tZ  
此书为宋代官修,清徐松辑,北京图书馆1936年影印,共二百册,分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祟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十七门。此书材料丰富,是研究宋代历史的重要参考书。 1wmS?  
L;I .6<K.  
宋李攸撰《宋朝事实》二十卷(中华书局1955年据国学基本丛书本重印)、李心传撰《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四十卷(1937年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亦为查考宋代典章制度的有用参考书。 7qt<C LJ  
"\Jq2vM  
《明会要》八十卷,清龙文彬撰,中华书局1956年出版,精装二册。 Qf0$Z.-  
z{bMW^F  
分为十五门,系以子目四九八事。十五门为:帝系、礼、乐、舆服、学校、运历、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祥异、方域、外蕃。 [Tby+pC  
PvBx<i}A  
《西汉会要》、《五代会要》都是不加论断的。《唐会要》则有苏冕的《駮议》;《东汉会要》间附按语及杂引他说。此书录有《辑览御批》、《三编发明》及其他论列。 "B*a| 'n!  
3hab51J  
此外,如《明会典》,万历重修二百二十八卷本,1936年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四十册,《大清会典》一百卷,清乾隆时官修,嘉庆、光绪时重修,亦可参考。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thinfo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3-05-29
三、参考其他有关专著
《通典》八门、《通志》二十略、《文献通考》二十四考等等,其中不少门类都有一些相应的专门论著可供参考,这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不能忽视的。这里仅以“职官”为例,作一说明,希读者特别留意! ~^lQ[x  
/4#.qq0\{c  
历史上各种职官的名称、建置、职掌、品级、员额极为复杂,不仅代有因革,就是一代之中也往往废置不常。虽然二十四史中对每代官制多数撰有专志述其大要,《十通》和会要、会典等也有专章论叙,“但或则断代为书,不便检阅,或则疏略不全,难裨实用,因而就有职官专书的出现”。 Vyj>&"28  
o%h\55S  
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历代职官表》七十二卷,成书较晚,搜采亦较完备。其书以清代官制为纲,每类先列表,把上古至明的职官名称排比对照,以便知道清代某官相当于前代何官。表后是考证,援引古书说明历代官制之沿革置废。有殿刻原本,四部备要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丛书集成本。卷目如下: ^4Tr @g#]"  
[4kx59J3b  
1宗人府2—4内阁5吏部6户部7户部三库8户部仓场衙门9礼部10乐部 ?8-e@/E#x  
11礼部会同四译馆12兵部13刑部14—15工部16户工二部钱局17理藩院18—19都察院20五城 6TfL|W<  
21通政使司22大理寺23翰林院24经筵日讲起居注官25文渊阁阁职26詹事部27太常寺28坛庙各官29陵寝各官30光禄寺 Br]VCp   
31太仆寺32顺天府33鸿胪寺34国子监35钦天监36太医院37—41内务府 3, ,Z  
42銮仪卫43领侍卫内大臣44八旗都统45前锋护军统领46步军统领47火器健锐虎枪各营48盛京将军等官49盛京五部等官50总督巡抚 ;Zj Qy,H%  
51学政52司道53—54知府知县等官55各省驻防将军56提督57总兵副将58参将游击59河道各官60漕运各官 ,U>g LTS  
61盐政62关税各官63各处驻劄大臣64宗室封爵65世爵世职66圣贤后裔67师傅保加衔68文武官阶69王府各官70新疆各官 ~lCG37  
71藩属各官72土司各官 5y=X?hF~)  
N g'f u|  
全书头绪纷繁,又无索引,查检颇为不便。道光年间,黄本骥删去释文,仅存诸表及简略的清代官制说明,约为六卷,仍称之为《历代职官表》。黄编本虽较简略,但对一般研究者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使用上也较方便,中华书局1965年排印时,予以仔细校勘,纠正了不少错误,改进了表中官名的排列,并加新式标点,又请瞿兑园撰写《历代官制概述》,通论历代官制沿革情况,刊于表前,以便读者对历代官制先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另有《历代职官简释》以解释表文,附于表后。全书之后又编有索引,极便参考。 (`3 Bi]7  
jJ55Az?t:  
此外,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1977年编印的《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常识》,亦可参考。 `*}#Bks!  
8"oS1W  
又中华书局1965年出版章伯锋编《清代各地将军都统大臣等年表》(1796—1911),钱实甫编《清季重要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59年版)和《清季新设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61年版),可供研究清代官制之用;刘寿林编《辛亥以后十七年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66年版),可供查1912—1928年职官之用。
欢迎共享你手中的家族资料,多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便更多兄弟姊妹寻根!    微信公众号 imyu_cn
新浪微博@余钰 | 腾讯微博@余钰 | 我的QQ:1656852 | 我的字辈信息(湖北黄冈):之志从道钟维嘉士 | 湖北黄冈地区余氏族谱
离线余大俊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3-05-29
粗览宗亲余钰先生的文本,被宗亲的博学所折服,也明了自己的浅陋.这篇力作的本身,就是工具书的工具书,是领航我们驶向文,史瀚海的指南.我要八遍十遍的读,不求甚解,但知皮毛足也.
余大俊
离线fjsmks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3-06-29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