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31阅读
  • 1回复

余家巷钩沉/李秀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7
— 本帖被 washington 从 寒喧时间 移动到本区(2013-11-29) —
Gh>"s#+  
@"q~ AY  
E&RoaY0  
九街十八巷:余家巷钩沉 rC=p;BC@dD  
"cnG/{($*  
X}65\6  
UD Iac;vT  
Vp- n(Z  
来源: 襄阳晚报   时间:2013-10-15 09:30:57 : L6-{9$  
1s^$oi}  
  余家巷清代石匾额
_umO)]Si  
  2000年8月,拆除前的余家巷南口
yK @X^jf  
  □李秀桦/文 徐信/摄 KweHY,  
  余家巷和码头 ?j^?@%f0  
  余家巷是樊城九街十八巷之一,大体位于今汉江一桥以东和陈老巷以西的地方,现已无存。查《湖北省襄樊市地名志》,余家巷仅有“巷呈西南至东北走向,由中山前街通向汉江河岸,长50米,宽3米,石板路。原是货运码头,1965年维修堤防时封闭,住有少数居民”寥寥数字。 K4VPmkG  
  上世纪60年代曾经在二中教书的徐信老师,当时住在学校宿舍,对这一带相当熟悉。他回忆:余家巷大致是南北走向,长大约50米,有一人多宽。巷道两侧是前街一些商铺的后院和仓库。巷口北边与中山前街相交,和晏公庙小学斜对门,巷子南端直抵汉江河岸码头。巷道用清一色的石板铺路。因为当年街道居民日常生活用水都是在汉江挑水,所以石板上整天湿漉漉的,经年累月的踩踏,石板变得溜光水滑。 RmCn&-i  
  余家巷邻近前街的大文堂书店,本地文化人多有了解。大文堂创始人为潘全善和潘全同,总店设在襄阳城内昭明台旁边,于清光绪年间开始营业,1918年在余家巷设分店,1923年在枣阳城内又设一分店。当年大文堂经营的品种是书籍、文具、红绿纸张、门神(年画的一种)、黑墨等。另外还设有书坊(即印刷加工书籍的作坊),常常从江西、湖南等地买回大批书籍的半成品,都是用草纸印的单页、散页木版书,按页次、册次把散页折叠并装订成册,等到有人订购时才切去毛边,粘上书皮,成为一部成品新书。老河口木版年画传承人陈义文年轻时就曾经在大文堂雕刻过年画雕版,供印刷门神。大文堂从清末光绪年间到1935年,其经营规模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曾经兴旺一时。 'amex  
  余家巷码头因建在余家巷南端而得名,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码头供襄、樊两城百姓过渡和货物装卸,从巷道的宽度考察,此码头在樊城以装卸货物为主要功能的码头中规模较小,倒是码头上的余家巷牌楼值得一提。据襄阳港口资料介绍:余家巷码头在清末时就建成了踏步式石码头。码头上方建砖石砌就的小型牌楼,正次三间,单檐庑殿顶,通高5.6米,宽4米,上部嵌入“余家巷”三个大字的石匾额。牌楼下设有一处长13.5米、宽12.8米的平台,两侧各有宽2.5米的石台阶,大门为石拱形门,打制规整。解放后,余家巷码头作用渐渐变弱。 OM"T)4z  
  1999年樊城开始进行旧城改造,2000年12月因汉江大道建设,需要拆除余家巷,徐信有机会在现场拍摄了余家巷牌楼拆除的全过程。因牌楼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事还得到了国家级专业媒体的关注。 ">4[+'  
  余家巷碑石 Wf&G9Be?8  
  历史虽然不断演进,但总是有些东西经过岁月的淘洗会存留下来。在米公祠石苑就收藏有一块余家巷石匾和两通有关余家巷的碑刻。 B )3SiU  
  余家巷石匾,正中楷书“余家巷”,上款“道光乙巳七月吉日立”,下款“署襄阳府事刘若硅、知襄阳府事清安泰重建”。刘若硅,由乡试副榜官员外郎,历任湖北知府、靳水令等职。清安泰,史无记载。此石原安装于余家巷南巷口牌楼上,现测量其长139厘米、高69厘米、厚13厘米。 f@V{}&ZWp  
  同年立有商民改修余家巷的碑石二通。 P$#}-15?|_  
  其一为《改修余家巷碑》,横长条形石碑,宽138厘米、高48厘米、厚18厘米。楷体左行竖书,字体工整。碑保存完好,未见著录。其文为: Z#E#P<&d  
  昔巷邻于隘,至今墙已倾,未可云坦坦也。居是坊者公议乐捐,预置房屋为扩修计。甲辰秋既奉府谕,以厘金外驳其码头,不数月而公事竣矣。则斯巷之改作也,务之宜凭。因将捐赀捐工庇材,宽其巷,厚其垣,高其闬闳。其余仍构以门面,租为完地补修之助,非敢云美备也,而于货物上下,虽有毂击肩摩,庶绰乎有容矣。况有俾于保障乎?爰助诸□以垂□云。 "9Fv!*<-W  
  正文之后列有捐资功德名录,共计有60家商号、会馆和商人,捐资金额为壹仟肆佰玖拾五千又五佰文(1495500文)。其中会馆有福建馆、江西馆两家,“福建馆捐钱壹佰贰拾千文”,“江西馆捐钱贰拾千文”,商人组织为一条巷道慷慨解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说明了当时的商人并非为富不仁,而是乐善好施。另有商人刘德成除了“捐钱叁拾五千文”外,另捐“米坊后土地一区”,看来姿态颇高。 !*QA;*e  
  另外一通石碑无碑题。横长条形,宽107厘米、高55厘米、厚17厘米。碑保存完好,其文为: l9Cy30O6  
  贸樊中街商民共见余家巷所湫隘颓圮,不利于行,爰以议量力乐捐,于二十三年癸卯七月十九日公买王自修房屋一座,为斯巷扩修基也。甲辰秋奉府谕:以厘金外驳其码头,河土一峻,即于乙巳夏季起议改造。巷宽六尺,屋宽七尺五寸,一进三重连小院,并后东侧余址贰丈贰尺长、壹丈壹尺宽筑后厕屋,以净巷路。每所收租,除完余家巷户钱粮壹钱整余,仍存为补修码头捡盖房屋之资,其捐金名目巷碑已载。今刊此石于是楼庙内者,虽历年久远得避风雨,字迹必新,后贸兹市之君子欲索其由来,可了如指掌矣。故再刻旃。  9%hB   
  立石主要内容为记载商家购买房屋、修路修屋及租金用途一事,可视为《改修余家巷碑》一碑的补充说明。可以想见,当年余家巷地势低洼,容易积水,巷道十分狭窄,“不利于行”,“毂击肩摩”,为了便于货物上下,故商人纷纷出资改造。工程修竣后由地方官员题写了巷名,并立石记载了修巷经过,对捐资商号、商人以资表彰。碑文中提到“今刊此石于是楼庙内”,说明巷南有一庙。后在市档案馆查阅商业档案时,间接查到此庙为土地庙。 <P)%Ms  
  樊城历史街区中,为一条普通的街巷立石的情况并不多见,但余家巷仅存的三通清代石刻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弥足珍贵。
[ 此帖被washington在2013-11-29 13:52重新编辑 ]
本主题包含附件,请 登录 后查看, 或者 注册 成为会员
1条评分威望+5
台灣余氏 威望 +5 好文章!!!加分至頂!!! 2013-11-15
相见甚晚 以诚相见
离线台灣余氏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3-11-15
好文章!!!加分至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各位家人朋友:如遇上传附件不成功,请更换使用 IE 浏览器!
 
上一个 下一个